“媳妇,你看,这是我们种的白萝卜,白白净净的。”
“媳妇,你看,这是今年的第二茬草莓,可甜了!”
…………
爱人刘小龙在红其拉甫边防连任指导员时,经常向我视频播报他们温棚自产蔬果的“战况”。
温棚是爱人牵挂的地方,蔬果长得好,他就喜笑颜开;蔬果收成不好,他就闷闷不乐。他一般是收成好的时候和我视频:西瓜圆滚滚的,草莓红通通的,还有抱着白萝卜笑面如花的战士们……向我炫耀时,爱人眉飞色舞,满脸骄傲。
红其拉甫边防连位于帕米尔高原,平均海拔4300多米,空气含氧量不足平原的50%,最低气温-40℃,被称为“生命禁区”。
最难忘的是我初上红其拉甫边防连的那些日子。2019年4月,我辗转数千公里,我第一次来到红其拉甫边防连。那时,爱人是边防连的指导员。
换作以前,我根本无法理解爱人以及战士们喜收蔬果的那种自豪,因为春种秋收是常事,新鲜的瓜果蔬菜也随处可见。而现在,我却能从一张张照片上,体会到战士们的艰辛付出,感悟到他们对生活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
在那里,抬头只见高耸的雪山、低头满眼坚硬的石头,环顾四周寸草不生。为了吃上一口新鲜蔬菜,很早以前,连队就开始研究温棚种植蔬菜。
高原温棚种菜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天气多变,一会儿风和日丽,一会儿大雪纷飞,温棚的温度要时时调节。更怕的是突遇大风雪,眨眼工夫就雪压大棚。
但困难不曾磨灭官兵的初心,寒冷不曾摧毁官兵的斗志,他们弘扬“扎根帕米尔,忠诚戍边关”的红其拉甫精神,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呵护着蔬菜、花果生长。浇水、育苗、查温,蔬菜的“一日生活制度”保持得十分精准。为了掌握高原种植技术,训练之余,官兵通过各种途径学习,积累种植经验。
可惜的是,那年温棚的收成不太理想。有一天,我和战士们在温棚里,一起讨论增产的方法。
一名战士悄悄告诉我:“嫂子,我们这里想吃上新鲜水果真的是太难了,小时候我最爱吃草莓和西瓜,来这里快两年了,一颗新鲜草莓都没吃过。”
战士说得倒不经意,我却听得两眼发酸。
浇好水后,我让爱人找人从山下带来十几棵草莓苗和西瓜苗,连夜种了下去。我想:早一天种下,官兵就能早一天吃到。
过了几天,经批准我跟着爱人一起去了红其拉甫国门哨所。站在国门面前,抬头看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心头生出一种浓厚的爱国情怀。亲眼目睹的情形,远胜于观看电视、电影中afrhWyOzlljJZ682WdelQ2ACDOiKq5A4n0Nh3cxdh+c=的画面。
到红其拉甫不久,我终究不适应气温变化与高原反应,突发高烧,爱人与战友们急得团团转。
连队军医说:“在高原发烧可不是一件小事,送嫂子下山就医吧。”
我坚决摇头:“没事的,只是受了一点凉,过几天就会好了。”我心想,好不容易来一次高原,好不容易与爱人一起守在边防,好不容易才感受温棚的幸福,怎么能不战而退呢?
接下来那几天,每隔2个小时测量体温,一日三顿配退烧药,按时送来热腾腾的姜汤……在大家精心照顾和期盼中,我终于退烧了。
之后,我在日记里这样写道:“那群官兵长年累月生活在高原上忍寒受冻,不曾皱过眉头,却在得知我突发高烧后,急得团团转。我的心融化了。从此,这里是我的第二个家,他们成为了我最牵挂的人。”
离队前,我和官兵约定,照顾好温棚里的瓜果蔬菜苗,下次一起吃甜甜的草莓、西瓜……
2021年4月,我再次踏上高原,又来到了红其拉甫边防连。我迫不及待地去查看连队的温棚。刚一入棚,便瞧见了那抹顽强绽放的绿色。外面寒风刺骨,温棚里温暖如春。
还是那名战士,他兴奋地跑过来:“嫂子,您看,帕米尔高原终于长出草莓了。”他摘下两颗红通通的草莓,递了一颗给我。看着他小心翼翼吃着草莓的开心样子,我觉得幸福而酸楚。
学他的样子尝了一口草莓,很甜很甜!望着手中小小的草莓,我想起爱人曾对我说过的那句话,官兵在温棚内种植果蔬并全力呵护,不仅仅是期待收获丰硕的果实,更代表着一种希望,预示着他们战胜困难的信心。
从安徽合肥到帕米尔高原,两次探亲,路上风景无限。但若是有人问我,什么让你印象最深?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官兵的笑容!”
官兵的笑容真诚、淳朴,如冬日暖阳,驱散阴霾和寒冷;官兵的笑容坚定、甜美,如帕米尔高原的草莓一样甜,润人心肺。
2021年6月,爱人调到团部任职。尽管他不在红其拉甫边防连工作了,但我依然想念在边防连的日子,期待再与那群可爱的官兵相聚,期待再次看到他们纯真的笑容!
(作者丈夫单位:新疆军区某部)
编辑/吴萍霞(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