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军观通部队,担负对海警戒和为我舰船导航、通信保障等任务,是海军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观通部队大都驻守在远离都市的高山海岛,条件艰苦,环境恶劣,但一代代官兵铁心践行着“高山之巅写春秋,云雾深处建功业”的铮铮誓言。
2021年9月初,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站的几名列兵聊天时,孙文有些沮丧地说:“我来当兵就想着有机会能去参加阅兵,走过天安门……如今分到了这个山头,看来没希望了。”
这话被路过的中士黄家旺和赵德健正好听见。黄家旺走过去猛一拍孙文的肩膀:“谁说不能?我旁边的这位赵班长就参加过国庆阅兵。”
望着孙文带着惊讶的崇拜目光,赵德健只是笑了笑,什么也没说。
赵德健出生在南方一个小渔村,从小常跟着父亲捕鱼,练就了一副好体格。有一次看电视,他看到解放军迈着整齐的步伐,昂首挺胸从天安门前走过……知道这叫“阅兵”后,他就想着将来也要当兵,威武雄壮地走过天安门。
2012年9月,赵德健入伍,成为一名光荣的海军战士。新兵下连后,他被分到东部战区海军某观通部队。那时,他对“观通”没有概念,激动地踏上了接他的汽车。
在车上颠簸了一整天,来到闽南某山脚下的一个村庄,但汽车并没有停下来的意思,载着他继续向前。
九曲十八弯的山路,彻底把赵德健绕晕了,他忘了吐了几次,就迷迷糊糊地上了山。
山上雾气弥漫,眼前只有两座迷彩水泥小楼。老班长告诉他,这就是观通站。
当了海军却上了高山,赵德健有些想不通。他以为海军都应该驾驶军舰劈波斩浪,纵横大洋,可现在……“这地方谁能待得住?”打小立志从军的他第一次感觉到:前路就像眼前的大雾一样,迷茫一片。
3个月后,赵德健送站里的老兵退伍。那一天,车辆鸣笛出发,老兵对着送别的战友大喊:“若有战,召必回!若有战,召必回!”汽车渐行渐远,最终成了一个小点,但山谷间依然回荡着老兵的呐喊声。
一声声呐喊像一股股电流划过,击中赵德健的心房,他的脑海里有了一个新的念头——要像老兵一样坚守下去。
随着服役时间延长,赵德健慢慢明白,观通部队像是舰艇的眼睛,为远航提供信息保障,而观通兵的职责就是让这双眼睛更加明亮。他开始习惯迎着大风在山顶站岗,习惯冬天的雪花落满肩头,习惯看着山下远处一片灯火通明……
2年服役期满,赵德健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留队。
从义务兵变成下士,不变的是心中参加阅兵的梦想。
2017年12月,赵德健被选调到机关帮助工作。2019年初,选拔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阅兵式官兵的消息传来,赵德健的身形符合要求,他毫不犹豫报了名,并顺利通过。好消息传到山里,战友们都为他高兴。
在阅兵训练的日子里,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艰苦,但一想到临别前战友们的鼓励和叮嘱,赵德健浑身便充满力量。
阅兵的神圣日子终于到来,山上的战友们早早地守在电视机前。当赵德健所在的方队迈着整齐的步伐出现在电视画面中,大家激动地寻找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阅兵结束归建后,赵德健在单位举行的“阅兵交流会”上,感受到了战友们羡慕的眼光,就连在食堂打饭时,都能听到身后的战友说:看,就是他,参加过阅兵。一时间,他仿佛有些飘飘然。
2020年12月,赵德健回到观通站。没想到,当年年终考核,他的成绩竟然倒数。
在战友诧异的目光中,赵德健一个人默默走进洗手间,狠狠洗了一把脸,望着镜子中的自己,突然觉得有些陌生:黝黑的皮肤变白了,头发也比刚回来时长了许多……
走出洗手间,正好遇到指导员。指导员看了赵德健一眼,拍了拍他的肩说:“响鼓无需重锤,你明白我的意思。”
从那时起,赵德健不再提起阅兵的事,而是沉下心来认真学习新装备,主动要求在战位上加班,望着雷达屏幕上一个个闪烁的光点,他双眼如炬……此后,很多新来的同志只知道站里有个业务能力强的班长叫赵德健,却鲜有人知道他曾参加过国庆阅兵。
自打孙文知道赵德健参加过阅兵的事后,就“缠”上了他,天天向他打听关于阅兵的事。
见孙文如此痴迷,一天下夜班后,赵德健便把自己参加阅兵前后的事一五一十讲给他听。
赵德健告诉孙文:“仰望星空的同时,不要忘了脚踏实地,这样‘心’空才会漫天璀璨。”
望着孙文似懂非懂的眼神,赵德健笑了笑说:“也就是说,你好好干工作,小岗位连着大使命,咱们小山头上的五星红旗和天安门广场上的一样鲜艳!”
第二天,孙文主动申请加入了站里的“仪仗小分队”,成为一名护旗手,每天利用课余时间练习正步。赵德健只要有空,便会过去指导他们。
2021年国庆节,观通站照例迎着朝阳举行庄严的升国旗仪式。孙文作为站里最年轻的护旗手,昂首挺胸迈着正步走向升旗台……
站在队列里,听着铿锵有力的脚步声,望着眼前这些年轻的战士,赵德健的眼眶竟有点湿润。
(作者单位:92985部队)
编辑/张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