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把太阳迎进祖国”

2021-12-29 00:00:00张裕怀
军嫂 2021年10期

2019年1月,东极哨所哨兵在执勤中

东极哨所

东极哨所被誉为“东方第一哨”,位于黑龙江、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的抚远三角洲的黑瞎子岛,地处祖国版图最东端,是祖国陆地最早见到日出的哨所。

哨所组建于2008年10月。哨所所在连队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集体二等功3次、集体三等功5次,被表彰为全军基层建设先进单位。

2016年5月24日,习近平主席来到东极哨所,亲切看望和慰问了守岛官兵。

认真巡逻执勤,不厌其烦地向年轻战友嘱咐冬储冬藏注意事项……2021年12月,四级军士长余松斌将脱下军装,离开朝夕相处13年的东极哨所。

这里的一草一木,对他来说有太多的记忆值得回味。

东极哨所位于黑龙江和乌苏里江主航道交汇处的抚远三角洲的黑瞎子岛上,处于祖国陆地的最东端,是最早能看到日出的地方。夏至那天,凌晨两点半左右就可以看到日出,下午三点左右便迎来日落。一茬茬官兵以迎接朝阳为使命,长年与边关为伴,随日月巡逻,用行动践行着无愧朝阳、无愧祖国的铮铮誓言。

余松斌当兵16年,是哨所最老的兵。2008年10月14日,他经过层层选拔,光荣地成为首批登岛官兵中的一员。

岛上天寒地冻,荒无人烟,一切都要从零开始,官兵“天当被,地当床,喝江水,吃干粮,草棍蒿杆做筷子,泥浆尘土裹衣裳”。由于岛上路况极差,大型机械设备无法上岛,官兵手抬肩扛绳子拽,把成吨的建材运到指定地点,在低洼的沼泽地夯实了两米多高的土方,每天工作近20个小时,半个月里,很多人睡觉都没有脱过外套。经过3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奋战,官兵建好了保温板房,修通了通往岛外的简易公路,打出了一口水井,最让人振奋的是,两座高耸的简易观察架上出现了东极哨兵挺拔的身影。

余松斌清晰地记得第一次上哨的情景。2008年11月,气温已降至摄氏零下十几度,上哨前他穿上羊皮大衣和靴子。爬上四处漏风的“铁架子”,刀子般的寒风迎面吹来,还没有到达哨位,面罩的口鼻位置上已结了一层细细的冰碴。

面对艰苦的环境,余松斌有百般不适,为了缓解工作和生活中的压力,他喜欢上了唱军歌。一首首红色歌曲仿佛一剂剂良药,驱散了身心疲惫。

2012年,余松斌拉上几名战友成立了“朝阳乐队”,这些年大概保持在五到七人的规模。一开始他会的曲目不多,只参与一两个节目。为了唱得更加专业,他经常利用节假日自学声乐,休假时还去跟专业老师学习请教。

2015年6月,余松斌当上了班长,班里有一名大学生新兵李沐,艺术院校毕业后入伍,面对岛上艰苦的环境和枯燥的生活,一度不适应。余松斌得知李沐的特长后,便把他拉进了乐队。《自豪的迎阳人》《我把太阳迎进祖国》等歌曲深深吸引了李沐。出于对歌曲的热爱,李沐对边防军人有了价值认同,渐渐地,他的心安稳下来,后来还成为了骨干,入了党。

2017年余松斌开始担任乐队主唱,在重大节日和新兵下连、老兵退伍等活动中,乐队总能奉上精彩的演出。乐队的感染力,在哨所里无声蔓延,影响着每一名官兵。

短暂的秋季,岛上景色最美,不过这些时日也不好过。因为正值蚊虫活跃期,站岗、巡逻即使扎紧裤腿、擦上防蚊虫药膏,还是不可避免地被咬得浑身红肿。

2017年9月,余松斌带领3名战士执行通信设备架设任务,为了确保按时通联,他们加班加点。不仅要埋设线杆,还要攀爬上杆布设线路,百般疲惫时,大家倚着路旁大树休息。一次,不知睡了多久,一阵钻心的痛把余松斌惊醒,原来,嘴唇被蚊虫叮咬,肿得像香肠。同行的战友提议赶快去卫生所,余松斌却自嘲道:“蚊子吻得真带劲,没事。”

每年冬季,界江冰层厚度达1.5米,天然屏障消失,为确保边界稳定,官兵每天都要遂行边境巡逻任务,冒雪前行、爬山越岭、冰道开路都是家常便饭。其中,最危险的要数界江上的冰雪暗沟。

冬季巡逻时,余松斌总是走在队伍的最前面。2017年12月的一次巡逻中,大家手拉着手,冒着-30℃的严寒走在冰面上。走着走着,只听“砰”的一声。“不好,有暗沟!”余松斌的话音未落,一条腿已陷入冰层缝隙,大家迅速使用携带的木棍把他救出来。为防止冻伤,大家搀着余松斌跑向江边的执勤点,不到5分钟,他的一条裤腿便结上了厚厚的冰。幸好距离执勤点较近,否则会有冻伤的危险。

冬季最艰苦,夏季最繁忙。黑瞎子岛地势低洼,每当汛期来临,官兵便异常忙碌。2018年夏,黑龙江流域发生洪涝灾害,洪水越过营门护坡涌入营区,营房5米高的地基使室内幸免受灾。在茫茫洪流中,余松斌带领4名战士坚持划船上哨执勤。每天依旧从连队出发沿着500米长的巡逻路驶向哨塔,上哨的路虽短,但湍急的水流夹杂着树枝等杂物,不停冲击着船底,需要两人合力才能控制舵的方向,稍不注意就会偏航驶入危险区域。

长达半个多月的时间里,余松斌和战友们没有漏过一次岗,没有误过一次哨。执勤间隙,余松斌还要划着船去维护界碑,界碑在洪水中会被杂草和垃圾缠绕上,每次他都会认真清理。国徽一露出水面,他就会认真清洗并描红。

在黑瞎子岛,天可以睡,地可以睡,东极卫士和手中的钢枪却要始终保持清醒。一代代哨所官兵,接过前辈的钢枪,坚守戍边事业,传承优良作风。

退伍的日子越来越近,余松斌在精心筹划着退伍晚会的事,一首《驼铃》虽然不知唱过多少次,但还是要反复练习——因为这次,歌声不仅要送给即将脱下军装的战友,而且要送给自己。

家人的理解和付出,是余松斌心中的另一座“岛”。守岛护边,难免会对家人有所亏欠,余松斌想回到家后好好陪陪妻子张娜。结婚这些年,她一个人在老家照顾老人和孩子,一直没办法去工作。

2019年国庆期间,张娜从湖南娄底来到岛上探亲,期间恰逢她的生日,那晚她准备了一桌菜等丈夫回来,但战备值班的余松斌直到深夜才回到家属楼。

2020年春节探亲时,东极边关下起了暴雪,阻断了道路,张娜被挡在了200多公里外的留守处。除夕,两人捧着手机互诉思念,一周后才相见。

“在祖国边防最东端的角落,耸立着我们小小的哨所……”余松斌总爱唱起这首《我把太阳迎进祖国》,这是东极哨所的“哨歌”,也是像他一样平凡而忠诚的东极老兵心中的歌。

(作者单位:32112部队)

2020年5月,东极哨所战士带军犬巡逻

编辑/张建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