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锋做好事不留名,在我们闽南科技学院也传扬着一名大学生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
我们学院党政办公室每天都会收到一些信件。2019年10月25日,一封信夹杂在厚厚一叠广告宣传信件里,落款人名叫“郭拥新”。工作人员拆开后,读到了一段温情故事。
2019年10月20日16点48分,从福建厦门北站开出的高铁列车在泉州站缓缓进站。郭拥新提着沉甸甸的行李箱,随着人流缓缓向出口处挪动。突然,列车刹车的惯性,让郭拥新一个没留神,连人带行李箱往前倾倒。
紧要时刻,一双手伸过来,稳稳地扶住郭拥新,又敏捷地抓住了他的行李箱。郭拥新抬起头——眼前是个短头发、白皮肤、笑容阳光的女孩。
“谢谢你!”
“举手之劳,不客气!”
下了车,女孩没再多说话,却一路热心地帮着腿脚不灵便的郭拥新提行李,将他送到公交车站,直至送上了公交车。公交车开动时,郭拥新才忽然想起,没有问到女孩叫什么名字,只记得她说是闽南科技学院的一名在校大学生,也是一名退役军人。
年近七旬的郭拥新也曾当过兵,退伍后在老家泉州工作直至退休。身为党员的他,平时习惯于向他人伸出友善之手,却极少接受别人的帮助。
那时,泉州火车站正在扩建改造,从前设在车站负一层的公交站,移到了火车站外的临时停靠点——必须穿过一段漫长曲折的临时通道才能到达。如果不是那个女孩的热心相助,腿脚不好、行李沉重的郭拥新,很可能错过直达家乡小镇的末班公交车。
想起那温情的一幕,郭拥新心里充满感激。当天夜里,他辗转难眠,从床上爬了起来,连夜写了一封“收信人不详”的感谢信,第二天一早便寄往闽南科技学院。
郭拥新在信中写到,如果不是这个女孩热心相助,他一个人从站台到较远处的公交车集中停靠站,走走停停的话,至少需要50分钟左右时间。临别时,他也想过问女孩的姓名,又怕对方不太愿意说,加上天快黑了急于赶路,所以未问出口。到家后,家人得知此事,责怪他不仅没有好好感谢这位好心人,连姓名都没有问,令他非常惭愧。所以才写下这份感谢信,在表达谢意的同时,希望学校找到这位好心的女孩予以表扬,也让他多了解些帮助过自己的女孩。
学校微信公众号很快发布“寻人启事”,发动全校师生寻找信中的“阳光女孩”。当天下午就有了结果——女孩名叫祁彬彬,2017级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学生。2017年9月参军入伍,成为一名海军通信兵;2018年,被评为“优秀义务兵”,获嘉奖1次。2019年9月她刚从部队退伍复学。
“祁彬彬天生一副热心肠,路见不平之事或者需要帮助的人,一定会出手相助。”提起祁彬彬帮助郭拥新的事,辅导员徐佳辉一点也不觉得意外。“退役军人,乐于助人”,这些关键词一出现,本专业不少同学不约而同地联想到祁彬彬。徐佳辉一核实,果然是她。
事情不大,却在全校传为佳话。随后,当地多家新闻媒体以及有影响力的微信公众号先后报道了祁彬彬的事迹。一些师生认为,祁彬彬助人为乐看似是件小事,却是新时代深入传承雷锋精神的鲜活例子,从中折射出雷锋精神依然在每个人身边散发着光和热,值得学习与推广。
退役后,祁彬彬一直保留着部队传承下来的优秀品质,积极投身公益活动:参加义务献血、到敬老院当义工、当社会志愿者……2020年,她主动请缨投身家乡抗疫一线,参与联防联控,参加卡点值守,宣传普及疫情防控知识。同年10月,她还进行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
祁彬彬与郭拥新的温情故事仍在继续,祁彬彬通过郭拥新在感谢信中留下的手机号联系上了老人家,逢年过节两名“老兵”就发信息互致问候,表达关心。
祁彬彬眼下面临毕业,她说,无论将来在什么岗位上,都要继续坚持在点滴小事中学习雷锋精神,努力做一个新时代的好青年。
(作者为闽南科技学院教师)
编辑/陈刚(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