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真正“认识”雷锋,是在2011年4月。当时我到第二炮兵政治部宣传部学习新闻写作,时任宣传处处长陈寿富拿给我一本人物通讯合集,让我先学习里面的文章。
当我读到长篇通讯《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时,被深深吸引住了,那有血有肉的雷锋形象在我心中活灵活现起来。
那次学习之后,我依然没有发表新闻作品。但我没有放弃,而是发扬雷锋的“钉子精神”,不断摸索0f3782e5b63bec759d64491959106203952fcb74eb2ddc3d5060f69dd8d15055新闻写作的规律并付诸实践。整整两年后,我的一篇“豆腐块”才艰难问世。此后,我撰写的稿件发表得越来越多。
退伍后,我来到《军嫂》杂志社工作,继续“站岗”。在这里,彭清雯总编经常强调的一个词是“服务”,并总加上一句解释“为人民服务的‘服务’”——服务军嫂群体,服务军人家庭,服务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也加深了我对雷锋精神中无私奉献的理解。
在2021年第3期杂志内容的采编过程中,我有机会接触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优秀军人,接触到雷锋班的优秀战士,让我切实感受到雷锋精神的代代传承。学雷锋并不难,就是从身边的点点滴滴做起,从工作和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做起。
笔墨书大义,肝胆写青春。每当自己畏缩不前甚至想放弃时,“服务”“无私”这些词就会像鞭策的钟声一般,在耳边“当当”响起,告诫自己坚持就是胜利,大爱奉献才是人生的真正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