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雷锋有缘

2021-12-29 00:00:00荣城
军嫂 2021年3期

人生有巧遇,古今亦相交。

我出生于1995年12月18日。随着年龄的增长,奔波忙碌中也就淡忘了自己的生日。有幸的是,自进入《军嫂》杂志社工作后,社领导和同事们都会记得我的生日,大家一起吃蛋糕,其乐融融。

2020年12月,我随执行总编山风、同事李娟一起前往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雷峰小学,为资助的11名孩子安装电脑。其间,有幸参加了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开展的纪念雷锋诞辰80周年“传承雷锋信仰、闪耀精神之光”系列活动。

出发前一天,同事张建动问我:“你知道雷锋是哪里人、哪年生吗?”

“湖南……”我一时语塞,不好意思地问道,“是哪里人?”

“湖南望城人,生于1940年12月18日。”编辑部主任牛鹏飞抢答道。

李娟说:“巧了,小荣生日也是12月18日啊。”

12月17日,我满怀期待登上了前往抚顺的列车,抵达目的地已是深夜。冬日的抚顺寒意逼人,走下列车,眼镜片上便起了一层白雾。

第二天一早刚走入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的会场,耳边就传来《学习雷锋好榜样》的嘹亮歌声。抬眼望去,排列整齐的队伍,官兵个个精神饱满、身姿挺拔,在铿锵有力的鼓乐声中,我顿感热血沸腾。

报告会结束后,我随着与会的“当代雷锋”郭明义、全国劳动模范包起帆及雷锋生前战友工友、各地“雷锋学校”的师生代表们走进雷锋班,见到了传说中的雷锋铺。雷锋的床铺很整洁,“豆腐块”上摆放着他生前穿过的军装,床下是整齐的生活用品;床铺的斜对面放置的是他曾经使用过的缝纫机、节约箱和理发工具箱。还有一尊雷锋塑像——身后背着枪,手里拿着《毛泽东选集》,格外引人注目。现任雷锋班班长介绍道,这尊塑像的含义是,“枪听我的话,我听毛主席的话”。

我当时的感觉就是,第一次离雷锋这么近。印象中的雷锋,都是从书本上得来的;此行竟然有“追星”一样的感觉,更生出对雷锋发自肺腑的崇敬!

雷锋日记中有段话让我无比认同,“有人说我是傻子,我感觉这是不对的,只要对人民有利,对国家有利,对社会有利,我愿意做这样的傻子。”20多年来,家人告诉我的“吃亏是福”一直在脑海中,而今“傻子精神”更是一种教育。

12月18日晚,大家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就餐,最后给每人一碗“雷锋面”。李娟说:“看你多幸福,虽然来不及去给你买蛋糕,但有这么多人陪你吃‘生日面’!”看着碗里的面,我心中泛起波澜,觉得自己已是部队大家庭里的一分子,也一下子明白过来,彭清雯总编做此行任务动员时,为何一定要安排我来,为何望向我的目光意味深长。

我与雷锋生于同月同日,他的精神激励着无数人前行,于我更是一种催人奋进的力量。

都说雷锋精神人人在学,但必须努力行动才能学到真谛。我或许不能像雷锋那样伟大,但至少可以在力所能及的事情里,为需要帮助的人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