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崇高“零距离”

2021-12-29 00:00:00李娟
军嫂 2021年3期

十里春风,一直有你。雷锋,这个响亮的名字与我们自小相伴而行。策划此次专题报道,对本社来说也是一次对雷锋精神的深入学习。我们写下心得体会,虽有些浅显,但发乎真情,更饱含着对雷锋的深深敬意。

雷锋雕塑。摄影/ 荣城

2020年12月,我有幸参观了“雷锋精神的发源地”——辽宁抚顺雷锋生前所在部队。至今3个月过去了,此行的所见所闻所感,时时浮现在脑海中。12月17日,我和执行总编山风、同事荣城有幸代表杂志社,赴辽宁省清原满族自治县雷锋小学,为本社发起捐资助学的11名孩子的家庭捐赠电脑(详见本刊2020年第12期《学雷锋暖童心》)。恰逢12月18日是雷锋同志诞辰80周年纪念日,我们受邀参加雷锋生前所在部队举行的系列纪念活动。

17日下午,我们乘坐高铁从北京出发一路北上,向着心中的雷锋奔去。当晚抵达抚顺后,激动的心情难以平复,因为离雷锋越来越近了。

18日一早,我们步入部队营区,随处可见毛泽东主席“向雷锋同志学习”的题词和雷锋像,瞬间肃然起敬。

来到雷锋班,第二十七任班长牟振华告诉我们,新兵分到班的头天晚上,都要睡在雷锋老班长的上铺。这时,他是全世界离雷锋最近的人……听到这些,我心起涟漪,眼角不禁泛起泪花,有羡慕,有感动,更有对雷锋的怀念,他牺牲时才22岁啊!亲爱的雷锋,你没有离开我们,我们永远跟着你的脚步前行。

当晚部队活动结束后,我们搭乘一同参会的雷锋小学校长王端文的车来到清原县城。雷锋小学坐落在北三家镇,是雷锋生前所在部队直接援建并资助的第一所学校。

第二天,在副校长陶凤伟的陪同指引下,我们带着从北京运来的11台电脑,依次走访11个家庭。每到一家,荣城负责安装,并教会孩子们使用。我们留下每家的联系方式,以便后续有问题及时沟通解决。11个家庭的热情、11名孩子的纯朴,深深地感动着我们。除一个女孩面对生人太过腼腆外,其余孩子都给我们唱起《学习雷锋好榜样》,个个精神饱满、充满自信和自豪。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三年级的学生。走进她家时,她正坐在炕角写作业,旁边半面墙贴满了她的奖状。问她长大了想干什么,她脱口而出:“当军人。”问她为什么想当军人,她又脱口而出:“要像雷锋叔叔那样,做一个大公无私的人,为人民服务的人。”那一刻我们感到,雷锋精神真的在这些孩子们心中扎了根。

20日,向总编彭清雯汇报了走访的情况后,她嘱咐我们将此行拍摄照片整理好,每家选一两张在县城扩印后送给孩子们留念。当天下午,在办理此事的过程中遇到的另一件事,再次让我感受到雷锋精神无处不在。

在街上找寻图片扩印店时,我突然想上厕所。问过多家酒店、银行,都说没有公共厕所。正为难时,看见马路边的路灯杆上有“WC”指示牌,眼前一亮。顺着箭头指示的方向看去,一座建筑上悬挂着几个醒目的大字:为人民服务。再细看门前悬挂的牌子,一边是“中国共产党清原满族自治县委员会”,另一边是“清原满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真不敢相信,公共厕所会在这里面?抱着试试看的心态往里走,左右瞧瞧,没有公厕的影子,便迈上台阶,推开大门,进到大厅,隔着窗问值班人员,他手指着厕所的方向。

原来真的在政府机关里!也就是说,如果有需要,这座办公楼是可以自由进入的。

山风总编感慨:啥叫为人民服务?今天真切地体会到了。

从办公楼里出来,我想把路灯杆上的“WC”指示牌拍下来,继而又发现马路对面的路灯杆上也有“WC”的指示牌,它指向的是县人大、政协办公楼。

“四套班子的大门对公众敞开。”连走南闯北见闻颇广的“老记”山风也不禁连连赞叹。

就此,我们深刻记住了清原这个地方。

此行让我收获满满。我真切感受到,不管是在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在雷锋小学,在清原县,还是在全国各地,雷锋精神一直都在,已经成为人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行为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