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念之“钙”

2021-12-29 00:00:00唐青
军嫂 2021年3期

“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

小时候,姥姥家附近是部队的野外驻训地,戒备森严的营区在一个5岁孩童的眼中是最好的游乐园,没用多久我就靠“卖萌”与警卫班的叔叔们混熟了。我跟他们学会的第一首军歌,就是《学习雷锋好榜样》。

成为雷锋班的新兵

谈起我入伍的初衷,其实很简单,就是想圆儿时的一个梦。高考之前,海军航空兵部队到学校做征兵宣传,我第一时间报了名。因为我学习成绩优异,学校领导和老师反复给我做工作,希望我安心准备高考,冲刺清华、北大,大学期间还有当兵机会,但我还是坚持自己的选择。进入体检环节后,在焦急的排队等候过程中,医生远远对我说:“那个戴眼镜的同学,你肯定过不了体检,回去矫正视力,明年再来吧。”明年?我小心翼翼地将带回家的体检表夹在相册中,参军梦也暂时搁浅。

2012年,我考入北大哲学系。进入大学之后,我了解到大学生可以休学参军,并且得知我的视力也处于合格的范围之中,高兴坏了,赶忙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父母。可他们说:考上北大多不容易!想当兵,当初还不如考军校呢,现在丢下学业,我们不同意!

明面上的沟通工作难以进行下去,我转而开始筹划“地下”工作:大学前三年,我将所有的学分修完,以免服役两年耽误学业,也避免再给父母留“话头”;每逢假期,我就将做国防生的同学邀请到家里做客,给父母展示他帅气的军装和军姿;让最支持我的舅舅经常给父母做政策解读和前景分析……大三暑假,当我将参军报名申请表摆在父母面前时,他们终于点头同意。

部队、钢枪、军装,我来了!

新兵下连,我是同批兵中唯一进入雷锋班的——我光荣地成为了雷锋班第218名战士。按照传统,和每一名雷锋班的新战士一样,我睡在雷锋老班长的上铺。身处离雷锋最近的地方,如何成为一名合格的雷锋传人,成为我思考的问题。

熄灯号吹过之后,我发现班里的战友都没有上床睡觉的意思,身为新兵,我当然不敢“轻举妄动”。午夜12点,我终于熬不住阵阵袭来的困意,问正在认真看书的班长:“班长,我们什么时候睡觉啊?”班长并没有给我解释,只是让我去连队学习室转一圈看看。带着满腹狐疑,我走进连队学习室,愕然发现,几乎全连的战友都在读书学习。

2017年2月,唐青作为雷锋班第218名战士向雷锋塑像和班旗敬礼

指导员告诉我,雷锋老班长生前是学《毛泽东选集》的典型,经过几代雷锋传人的传承,现在连队是学习习近平主席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标杆单位。繁重的军事训练过后的劳累困顿,也挡不住战友们理论学习的热情,深夜自习室的通明灯火,那是战友们在抓住点滴时间学习充电。原来,“枪听我的话、我听党的话”,就是雷锋传人最基本的责任!

从那以后,我也加入到了学习的热潮之中,以雷锋老班长打着手电看“毛著”的精神激励着自己,不断用学习来补充理想信念之“钙”,在思想上、行动上积极向党组织靠拢。

在递交了我人生第五份入党申请书之后,2016年7月1日,建党95周年之际,我在入伍的第九个月破例被连队党支部发展成为预备党员。我知道,这不仅仅是对我高昂学习热情的一种鼓励,更是对我继续严格要求自己的一种激励。

在雷锋班蜕变成长

当兵最难的不是体魄上的磨炼,而是思想上的拐弯。入伍之前,我有着无数美好的憧憬:当特种兵,直面枪林弹雨,无惧生死考验;或者当装甲兵,驾驶着威武的坦克长驱直入,所向披靡;再或者当飞行员,操纵着新式的战机鹰击长空,续写荣光。

理想很美好,现实却很残酷。我所在的雷锋生前所在部队是工兵单位,当专属于工兵的锹镐发到手中时,我的心一下子凉了半截——这并不是我向往的军旅生活啊!2016年7月23日,是我人生一个重要转折点。当天晚上的狂风暴雨令全团枕戈待旦、蓄势待发,准备随时应急出动、抗洪抢险。儿行千里母担忧,凌晨时分母亲给我打电话,再三叮嘱我要注意保护自己,抗洪那么危险,尽量不要去。我不假思索地跟母亲说:“妈,如果老家那边有洪灾,一定会有别人的儿子替我去保护您;如果我不幸牺牲,一定会有一群儿子替我尽孝!”这番话脱口而出,不仅说服了母亲,也说服了我自己,区别好兵与孬兵的标准,是能否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必胜”,能否永远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与落脚点。就是在那时,我才真正认识到作为一名军人的使命和责任。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思想转过弯了,行动自然就跟上趟了:为了不在训练上给班里拖后腿,我每天在睡前都会进行半个小时的体能加训,5公里成绩从下连时的刚刚及格进步到连队前列;为了弥补汽车驾驶专业上的短板,我经常缠着教练班长请教……经过不懈努力,我成为同批战友中第一个完成驾驶训练、第一个独立执行出车任务的战士。

在雷锋精神的指引下,我的两年军旅之路越走越稳、越走越好,在工作和学习上不断取得新成绩、新突破。2016年底,我不仅全票获评连队的“优秀义务兵”,还入选北部战区陆军“百名强军先锋人物”,被集团军记三等功1次。

播撒雷锋精神种子

走进来学雷锋,走出去做雷锋,这是雷锋传人的光荣传统。下连伊始,我参加了由雷锋班发起的爱心活动,每个月从为数不多的津贴中拿出一部分,用于资助驻地附近的贫困学生。我还曾为战友6个月大、患眼癌的女儿,为患“渐冻症”的北大历史系博士生,为16岁的内蒙古白血病少女以及抚顺白血病患者等,在网上发起募捐倡议并带头捐款。

做雷锋,更要做雷锋精神的种子,将雷锋精神广播在祖国大地上,让雷锋精神在全社会蔚然成风。在担任雷锋班和雷锋连荣誉室解说员期间,为了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解说员,一有空闲时间我就对着镜子练习形态和口型。下连不到一周,我就背下了几万字的解说词,并顺利完成了第一次解说任务。此后,牺牲休息时间接待各界参观学习者成为家常便饭。两年时间里,我共接待过上百批次、近3000人次的参观学习。我还被共青团抚顺市委聘为抚顺市“广场宣讲团”志愿宣讲员,走入抚顺的社区和广场进行雷锋精神宣讲,被驻地多所中小学聘为校外辅导员,多次走到中小学生中间作学雷锋报告。

一日雷锋人,终身雷锋情。2017年9月退伍之后,我继续以雷锋传人的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回到学校,我被成功保送为硕士研究生,先后担任学生党支部书记、学校爱国军友会团支书、北京大学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北京大学军事理论课助教等职务,为班级、为学校、为国防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我也没有忘记部队对我的培养,积极回馈老部队。2017年底,我作为退伍战士代表雷锋班前往广东潮汕参加“锋(凤)行万里——潮汕公益行”活动。在此次活动中,雷锋班与中国甲午战争历史研究中心共同为潮汕地区山区小学捐赠爱心书籍1万册,价值30余万元。

2018年3月5日,我回到雷锋生前所在部队,参加了毛泽东同志“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5周年纪念活动,向部队首长汇报我退伍返校之后的工作和学习情况;5月,我登上江苏卫视“一站到底”节目舞台,展现当代退役大学生士兵的良好风貌;11月,我带领支部党员前往抚顺,与雷锋连党支部建立共建关系,以雷锋精神培育支部党员,还加入雷锋班发起的为山东临沂雷锋小学的募捐活动。

2019年3月5日,我邀请雷锋班战士来到北大新闻与传播学院,为全院师生作雷锋精神报告。报告会上,雷锋班为我们颁发了“学习雷锋先进党支部”荣誉证书。

2020年6月,我被评选为北京市优秀毕业生和北京大学优秀毕业生,以优异的成绩不负“雷锋精神种子”的称谓,不负雷锋精神的哺育,不负部队首长和战友们的期望。

临近毕业,我的脑海中不时回想起部队老领导吕新胜政委对我的谆谆教诲:部队终究不会是你的终点,但无论你走到哪里、从事什么工作、到达何种高度,都要发光发热,为党、为国、为民服务。所以,我既没有选择互联网企业,也没有进入国家部委工作,而是报考到广州市黄埔区委组织部做一名选调生,主动选择深入群众、扎根基层。目前,我正在基层社区锻炼,协助村两委开展服务群众等工作,将雷锋精神的种子带到羊城。

只争朝夕,不负韶华。我将继续以雷锋老班长为榜样,以雷锋精神为信仰,勇做时代弄潮儿,努力做“爱国、励志、求真、力行”的好青年,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

(作者为广州市黄埔区委组织部试用期公务员)

编辑/陈刚(实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