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介融合下广播电视制片制度转型研究

2021-12-29 00:00:00艾山江·阿西木
东方娱乐周刊 2021年10期

[摘要]我国广播电视网络在信息技术的推动下产生了一定变化,正处于升级改造的关键期。传统的广播电视制片模式俨然已不适用于广播电视节目的发展,为紧跟时代的需求与发展的步伐,其制片模式在不断加强,并与各项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推动新型制片制度的建立,促进制片模式的多样化发展,保障传播渠道的高效性,使得广播电视开发的作品可较好地迎合受众需求,提升群众对广播电视的认可程度,助推广电行业现代化建设步伐的加快。

[关键词]媒介融合;广播电视;制片制度;转型策略

一、现阶段广播电视制片制度在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发展趋势

(一)对新型媒体与传统媒体之间的互通性进行探索

在媒体技术的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趋势下,我国各种媒体的传播媒介不再是独立存在的,其交集与联系日益增多,媒介融合已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在此背景下,多媒体信息的传播渠道逐渐趋于多元化,信息传输的效率大大提升,为我国资源共享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有利于信息处理工作的高效发展,即可以通过大数据等技术将信息集中起来处理。传媒行业对信息的高效收集与处理,使得信息产品的类型不再单一,产品的内容愈加丰富。多类型的信息产品加上多样性的传播渠道,使得传媒行业对群众的影响日益增强。

在媒介融合的时代背景下,传统的广播电视行业为实现自身长远发展的目标,不断加强其与新媒体之间互通性,明确二者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链式反应。而独立制片制度与广播电视制度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二者均具有一定的“自由基”,该“自由基”的存在使得传统广播电视与新型媒体具有链式反应,推动广播电视制片制度与独立制片制度的融合,有利于扩大广播电视行业的社会生存空间,提升其影响力。

(二)广播电视多种制片制度的融合大势所趋

广播电视行业在网络信息技术的推动下具有智能化及共享性的发展趋势。媒介的融合使得广播电视行业的各项资源要素不断整合,信息共享效率不断上升,显著提升了广播电视节目的影响力。为保障广播电视节目的有效建设,促进全国一网局面的形成,我国对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愈加重视,对节目制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制片制度的良性建设可有效保证节目制片的高效性建设。广播电视媒体的融合推动制片制度的融合,有利于广播电视行业的升级与转型,实现广播电视制片制度的创新。因此,广播电视应有效结合独立制片人制度和传统制片人制度,加强对优秀制片人的引进,并以其为中心进行团队的组建,由一个团队负责整个节目运营流程,如对节目进行策划、根据方案对节目进行制作、维护节目的正常运营,以及选取多种渠道进行推广等,促进电视节目与时代发展需求相契合,助推节目内容的创新,缩短节目制作的周期,以最小的成本换取更大的利益,使电视节目与受众的快节奏生活具有一致性。

二、广播电视行业传统制片制度与独立制片制度的区别

(一)二者的角色定位不同

1.传统制片将自身视为“车间主任”

在传统的制片制度的模式下,制片人担任的角色为“车间主任”,对整个的节目制作过程进行指导,保证团队中的成员各司其职,促进节目的顺利播出。在传统制片的工作模式中,其节目的生产方式类似车间成产模式,制片人遵循顶层下达的节目任务,遵循相应的计划进行生产,保障节目按期按时完成,进而完成相应的收视率指标任务。在节目制作过程中,以制作人为中心的团队成员分配到不同的任务,如部分人员在节目准备阶段进行方案的制定及相应的筹备,在节目制作的中期对节目流程进行预演,明确不同脚本的镜头划分,并对节目的大纲进行拍摄;主持人进行口头播报及串词等;在节目制作后期有相应的负责人进行素材的整合、编辑及导播,使不同区域的负责人在预定期限内完成自身工作,保证节目制作过程的无缝衔接,为节目的顺利开播奠定基础。

2.独立制片将自身视为“产品经理”

在独立制片的模式下,其制片人将自身定位为“产品经理”。广播电视节目的制作是以节目创作为中心,将节目的制作过程、推广流程及营销手段进行有效整合,具有一定的自由性,有利于节目竞争力的提升,使其在市场中占据更高的地位。制片人在该模式下具有高度的灵活性,可拥有足够的权利进行团队组建。与此同时,在该制片模式下节目的生产过程具有一定的阶段性,一般是以季播的形式进行节目播放,保证有效的受众点击量,进而提升节目的评分。

(二)二者拥有的权利不同

1.传统制片具有一定的分配权及使用权

制片人在传统的制片模式下具有一定的分配使用权,其不仅需要遵循相应的广播电视准则,对电视媒体加以利用,而且具有一定的公益性质,与政府有一定的联系,促进节目经济效益的提升。与此同时,在该制片模式下的媒体企业与相应的政府部门有一定的联系,不同的广播电视传播企业受到不同部门的管控。例如,广播电视企业受到广播电视局的管理,一些出版社受到人民政府的监督与管理,等等。

2.独立制片具有一定制作人的权利

在独立制片模式下,其制作人具有高度的创意自主权,可以以自身为中心进行团队的组建,对节目的经费具有一定的支配权,对节目获得的收益可进行分享,对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各项资源可自行使用,参与项目的竞标等。其可以对团队人员进行自由调度,并对制片的制度进行创新,有效缩短节目的制作时间,为节目创造更多的价值。在该模式下,制作人可通过对制片制度的调整及改造进行创新,也可对制片制度进行自我建构,提升制片制度的灵活性。

(三)二者的着手角度不同

1.传统制片从市场变化的角度着手

传统制片模式下,工作人员需要加强对市场变化的调研,实现对市场动态发展的洞悉,并引进素质更加全面的制片人开展工作,提升节目制作的有效性及可靠性。而该制片模式具有一定的缺陷,可能导致节目的创新不足,生产的节目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也可能使吸引的制片团队水平不高,降低节目制作的质量,影响受众对广播电视节目的欢迎程度;甚至可能使受众对其产生质疑,不利于制片企业良好形象的树立。

2.独立制片从整个媒体的角度着手

相比较传统制片模式而言,独立制片模式从整个媒体的角度着手,根据受众的不同需求进行节目内容及制作形式的创新,提升广播电视节目与新媒体形式的契合程度,促进受众对节目的关注,提升节目制作的内驱力,为节目的创新与创优提供支持,促进节目传播方式的多样化建设,进而提高节目的影响力,保证节目点击率的上升,实现节目方与观众方的良好互动,使受众对企业更加认同及信任。

例如,《中国好声音》等大型综艺采用的是传统制片与独立制片相结合的模式,促进节目共享效率的提升,推动节目内容的创新,提升观众对此类综艺节目的认可程度,助推其影响力的提升,为综艺节目的崛起奠定了基础。

三、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推动广播电视制片制度转型的策略

(一)对市场的动态变化具有清晰了解

广播电视行业若想在媒介融合的背景下获得长远发展,应综合考虑市场当前的需求,结合受众的偏好,并对市场上的各项资源加以整合与利用,引进更加专业与优秀的制片团队,提升广播电视节目的质量与影响力。一方面,制片人应完善对收视指标的制定,保障该指标的合理性与清晰性,并以其为依据进行奖惩制度的制定,充分激发制作人的积极性,使其充分释放自身的活力,提升广播电视行业与现实发展的一致性;另一方面,制作人应提升自身的互联网思维,充分发挥自身的独立自主权利,对节目制作的资金进行筹备,对相关制作团队进行聘用,保证节目生产过程的规范性,以全面性的模式进行节目推广与营销,推动节目价值最大限度的提升。

(二)对广播电视行业所需的新型人才进行培养

现阶段,制片人在进行节目制作时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与自由性,应对其行为进行规范,避免节目质量不达标现象的发生。故而应加强对相应工作人员的培养,使其充分了解节目制作的流程,明确自身的行为标准与工作准则,在结合自身的巧妙构思下,保证节目制作过程的规范性,实现对传统节目内容及工作模式的创新,提升广播电视节目与时代发展的一致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在社会环境的急剧变化的背景下,我国传媒行业若想获得快速的发展,应对制片制度进行适当的改革,保证制片制度与时代发展的高度一致性,提升广播电视制片制度的先进性,保障其制作出的节目可以充分满足受众不同的需求。对各项网络媒介进行利用,强化节目传播方式的多样性,提升广播节目内容的优化性。在对节目内容进行创新的同时,推动其对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保证制度需求与供应的平衡,加强广播电视行业制片制度的完善性,使传媒产业建立起协调的发展关系,为广播电视行业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王莉.电视节目短视频化媒介融合传播策略分析[J].新闻传播,2021,(20):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