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族民间舞中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

2021-12-29 00:00:00刘潆泽
东方娱乐周刊 2021年10期

[摘要]中国是一个由五十六个民族组成的多民族国家,在历史的积淀中,各民族形成了丰富的舞蹈文化。本文采用文献法梳理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再运用比较分析的方法总结出我国民族民间舞形成的渊源、特征及表演风格的不同,发现民族舞蹈与各民族生活的地域、生产生活习惯、历史文化和宗教文化息息相关。在此基础上,借助田野调查法记录了我国部分民族民间舞的特点,重点以维吾尔族舞蹈为个案分析,归纳出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及表演技巧,并选取维吾尔族舞蹈中的几个典型舞蹈为例进行说明。

[关键词]民族舞;维吾尔族舞蹈;舞蹈表演

我国是一个拥有五十六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经过千年的历史沉淀,形成了较为深厚的文化积淀。作为一个文明古国,中国历朝历代都展现了兼容并包、百花齐放的文化风格。舞蹈作为文化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在创作的过程中受到所处历史时代背景、政治背景、经济发展水平、文化理念、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影响。舞蹈源于生活,并通过肢体语言来表现人们的心理状态、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观,舞蹈来源于民间,并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文化。因此在五十六个民族大家庭的我国,民族民间舞蹈蓬勃发展。

一、绪论

(一)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1.课题研究的目的

随着非物质文化遗产备受关注,中国作为一个具有丰富文化底蕴的国家,越来越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舞蹈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给人们带来娱乐的同时,也向人们展现了各民族不同的风俗文化。为了传承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同时让人们更深入地认识民族民间舞,笔者在梳理我国民族民间舞的基础上,选取了维吾尔族舞蹈为个案分析。维吾尔族舞蹈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民族习俗为创作之源,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舞台艺术中都表现出其独有的风格。对维吾尔族舞蹈特点进行深入分析,不仅有利于舞蹈者更好地理解民族舞的创作背景和深刻内涵,也有助于其在表演时情感表达更精准、到位。

2.课题研究的意义

笔者通过对民族舞蹈文化特点的总结分析,对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并选取维吾尔族地区的舞蹈为个案研究,重点分析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有助于认识中国民族民间优秀的文化,尤其是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文化,对弘扬和发展我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尤其是维吾尔族舞蹈具有深远的意义和积极的作用。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笔者通过在学校图书馆翻阅民族民间舞的相关资料,并借助发达的互联网络、媒体等信息资源加深了对民族民间舞和维吾尔族舞蹈的认识。笔者在中国知网上以“民族民间舞”和“维族舞”为关键字,分别检索到17 344条和17条记录,从2006年开始,每年在知网上被收录的此方面的文章有上千条。由此可见,学者们对民族民间舞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对民族民间舞的研究的数量都呈上升的趋势。笔者通过对文献的梳理,总结出以下几篇具有代表性的文章。2009年高洁在期刊《中国校外教育》上发表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与现代舞元素的融合》一文,他在文章中提出,由于受到人们生活的地域、文化和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影响,才出现了民族民间舞蹈的多样性;2013年李岩等学者重点探讨民间舞的发展方向,尤其探讨在技巧性及情节化的发展方向;2013年葛月华在期刊《北京舞蹈学院校报》上发表了《中国民族民间舞发展的再思考》,进一步深入探讨了民族民间舞蹈发展的根源,以及其所具有的民族性、群众性的特点。英国的阿雷恩·鲍尔德温(Elaine Baldwin)在《文化研究导论》中研究了民族舞情感的表达,以及与现代舞的渊源,对舞蹈深刻的情感体验进行深入的研究。

(三)研究内容

本篇论文主要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主要介绍了研究的目的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为中国民族舞的简介,对中国五十六个民族形成的约1.8万种民族民间舞的起源、特点和表演技巧进行总结;第三部分为维吾尔族舞蹈的简介,以具有鲜明特点的维吾尔族舞蹈为研究对象,对其起源、特点和表演技巧做深入的分析;第四部分为维吾尔族舞蹈作品的分析,选取了几个大家耳熟能详的维吾尔族舞蹈的作品,采用田野调查法,分别对其加以研究,进而让人们更深入地理解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第五部分为结语,概括总结中国民族舞的特点,重点总结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并提出传承民族舞蹈文化的重要意义。

(四)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

通过查阅文献获得民族民间舞和维吾尔族舞蹈的全面的、正确的资料。

2.田野调查法

通过走访深入了解民族民间舞和维吾尔族舞蹈的渊源、特点和表演技巧。

3.比较分析法

通过对民族民间舞获取的相关资料进行梳理,对各民族民间舞的不同特点做比较分析,从而总结出民族民间舞不同特点的根源。

4.个案研究法

在梳理维吾尔族舞蹈特点的基础上,选取几个具有代表性的维吾尔族舞蹈作品进行深入的个案分析。

5.询问访谈法

在资料的翻阅中遇到瓶颈时,向老师、舞蹈表演家和民族地区的长者进行咨询、访谈,以便从他们那里了解到书本、网络上获取不到的资源。

二、中国民族舞简介

我国多民族的文化特征,在历史的沉淀下形成了丰富的民族民间舞蹈艺术。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1.8万种民族舞,其数量之多、差异之大、传承之广,为后人研究民族民间舞提供了丰富的数据资料。本文将从民族民间舞起源、特点和表演技巧对我国有资料记载的民族民间舞的整体做一个梳理。

(一)中国民族民间舞起源

民族民间舞是一种舞蹈艺术表现形式,舞蹈作为来源于生活的文化,其形成和发展要受地域、自然条件、历史文化、生活习惯和宗教祭祀等多方面的影响。笔者通过对我国民族民间舞相关资料的整理发现,他们的一个共同特征就是最早都起源于人们对生活实践的一种情感的表达。尤其是不同的民族的自然条件、生活习俗和宗教信仰不同,使他们在用舞蹈表达自己内心情感时都很明显地体现出了其生产生活的真实写照。比如蒙古舞,其舞蹈中运用的挺胸、摆臂和活泼的配乐均来自其民族草原上的游牧生活;在东北的秧歌舞中,高跷、摆扇、喷呐也与其生活在辽阔、肥沃的平原息息相关;维吾尔族舞蹈中,不管男女老少都喜欢戴花帽,在舞蹈动作上表现出的轻盈的步伐、眼神的传递都来源于新疆维吾尔族人民的生活原型。

(二)中国民族民间舞特点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都形成了具有本民族特色的文化、语言和风俗习惯。民族民间舞作为民族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更体现了较强的地域性、独特的民族性和娱乐的艺术性。就像罗雄岩先生在《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一书中所描述的,东北节奏欢快的秧歌舞能够以中小步快走为特色,是以东北地区广阔平坦的平原为基础的;而陕北的秧歌多是高抬腿跳跃式的,与陕北地区多高原沟壑众、崎岖不平的农耕类型相关;东北沿海朝鲜族舞蹈体现出内敛含蓄的特征,也与其当地湿润的气候有很大的关系;西北热情奔放的维吾尔族舞蹈,也是源于西部内陆气候干燥的农牧生活。

三、维吾尔族舞蹈简介

(一)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

民族舞蹈的形成受多方面的影响,维吾尔族舞蹈的动作、音乐选取、服饰等独特风格的形成,既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又受其宗教信仰的影响。

1.维吾尔族舞蹈源于不同的民族生产生活环境

新疆作为一个地形复杂的区域,生活在其中的民族形成了不同风格的舞蹈,人们称之为绿洲舞蹈、草原舞蹈和高原舞蹈。绿洲舞蹈素有“生命的舞蹈”之称,在表现活力和生命力上有较强的感染力;草原舞蹈表现出了较强的生存意识,是基于人们在面对自然被迫迁徙动荡不安的游牧生活的展现;高原舞蹈通过模仿鹰在天际翱翔,展现了人们坚忍不拔、无所畏惧的气概。

2.维吾尔族舞蹈动作源于宗教

维吾尔族主要的宗教信仰有佛教和伊斯兰教,宗教从古至今一直都在影响着舞蹈的动作,佛教舞蹈和古印度乐舞中的很多体态和动作,如多含胸、动作大开大合,在维吾尔族舞蹈中都有所体现;伊斯兰教的礼仪动作,如鞠躬、朝拜时脱帽致敬,也都被融入了维吾尔族舞蹈中。

3.维吾尔族舞蹈服饰体现文化特色

维吾尔族舞蹈服饰多色彩鲜明、形式清晰、纹路多样,在表演时无论男女都喜欢戴花帽,这些特征是有其文化背景的,其在设计上不仅体现维吾尔族的传统文化,还借鉴了其他地方乐舞的精华,创造了民族独特的风格。维吾尔族舞蹈受宗教信仰的影响,女性舞者只能靠腰以上的部位如眼神、头部和肩部来表现,这就需要色彩艳丽的服饰来渲染。除了色彩,其服饰做工、面料都极为精致,皮靴上也会加入很多装饰品,以此来营造完美的艺术表演。

(二)维吾尔族舞蹈的表演技巧

维吾尔族舞蹈中头、肩、腰、臂、肘、膝、脚都有动作,传神的眼神更具有代表性。还要加上动脖子弹指头翻腕子等一系列的小装饰,更形成了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维吾尔族舞蹈体态的基本特征为强调昂首挺胸、立腰拔背,其中舞蹈动作产生的立感给人一种高傲挺拔、外向的感觉。维吾尔族舞蹈节奏多用切分音附点节奏和弱拍上给予强势的艺术处理,如舞蹈动作中的腕头的挑、脚步的“三步一抬”中的后踢步,都是弱拍做的,以此突出舞蹈的风韵和民族特点。维族舞蹈中的移颈、手部的翻腕、细小的膝部颤膝,以及旋转是其舞蹈的主要特点。例如,舞蹈《璇璇璇》中多以旋转和移颈为主,眼神的上挑极其流动,使得舞蹈更加生动。

四、维吾尔族舞蹈作品分析

维吾尔民族经历千年的洗礼,形成了本民族独具特色的宗教文化、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和生产生活习惯。维吾尔族舞蹈的创作来源于民族的生产生活实践,他们是一个善于用舞蹈来表达感情的民族,创造出了很多杰出的作品,如《龟兹乐》《高昌乐》《璇璇璇》《疏勒乐》《于田乐》,维吾尔族舞蹈向世人展示了其民族丰富的文化。为了更深入地了解维吾尔族舞蹈的特点,笔者选取了维吾尔族舞蹈中较有代表性的几个作品进行分析。

(一)赛乃姆

赛乃姆是维吾尔族民间比较流行的,用以表达愉悦心情的一种表演艺术形式,以娱乐为目的。表演时,舞者会穿上具有本民族特色的、色彩鲜艳的传统服饰,头戴小花帽是维吾尔族舞者的显著特征。女舞者多数头披白色纺纱巾,佩戴具有民族风格的饰品项链、耳环和手镯等。配乐以活泼欢快为基调,给人柔美热情的体验,艺术感极强。

(二)多朗舞

多朗舞最早流传于塔里木河流域,是人们在恶劣的生活环境下,为了排解劳作之苦,庆祝丰收、节日庆典等重要节日,逐渐形成的一种舞蹈艺术表现形式,又被人们称为“刀郎舞”。刀郎舞主要分为三部分:首先为音乐流畅舒缓的赛乃姆部分,通过膝部微颤的屈膝踩步、踏地为节表现游牧人的生活;其次为音乐节奏跳跃欢快的赛乃凯斯部分,通过肩对肩旋转、退步和拉弓状手势,表现热烈欢腾的集体舞场面;最后以竞技性的赛勒玛部分作结束,通过采用踏步旋转表达人们热烈狂欢的顶点。

五、结语

本文梳理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文化的起源及不同地域、不同生活环境、不同宗教信仰和不同的历史文化所形成的民族民间舞蹈的表现形式,并对其特点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并以能歌善舞的新疆维吾尔族为个案研究,该民族在丰富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了民族特色极强的、独具特色的舞蹈表演文化。通过深入探讨了维吾尔族舞蹈的起源、特点和表演技巧,对维吾尔族舞蹈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为了更深入地理解维吾尔民族的舞蹈特点,笔者选取了赛乃姆和多朗舞这两种风格的舞蹈作品,在表演、舞蹈动作及服饰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得出维吾尔族舞蹈的发展对中国舞蹈事业的发展有着举轻重的意义,因此努力发展维族舞蹈是舞者的责任,要发展维吾尔族的舞蹈,同样需要专业艺术工作者与群众艺术生活的结合,舞蹈艺术发源于群众艺术是亘古不变的法则。尽管世界文化大融合成为不可逆转的现实,但是民族民间舞蹈文化必须在保留原有的民族风格与民族特色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除糟粕,随着中国的不断强大,坚定不移地传承下去,走向世界。

【参考文献]

[1]罗雄岩,中国民间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

[2]刘白维,略谈民族舞蹈[J].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2005 (04):74-75.

[3]潘志涛,大地之舞:中国民族民间舞蹈作品赏析[M]. 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

[4]刘学杰,乐舞新疆[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6.

[5]范红艳,试论民族舞蹈的特性与发展趋势[J].黄河之声,2011(10):88-89.

[6]张帆,浅谈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与特点[J].文学教育(中),2010(03):97.

[7]阿斯亚买买提.维吾尔族服饰色彩的文化传承[J].民族艺术研究,2010,23(02):113-118.

[8]陈琳琳,中国民族民间舞蹈[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2011.

[9]安元忠,浅谈维吾尔族舞蹈的风格特征与美学意义[J].才智,2011(14):186.

[10]王建兵,利用地域文化元素创造独特舞蹈风格[J].潮商,2012(02):95-96.

[11]王静,我国民族舞蹈风格特征的分析研究[J].时代教育,2012(11):218.

[12]王桂霞,谈藏族民间舞蹈风格[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05):121-122.

[13]李岩,浅谈民族民间舞演员的表演技艺[J].音乐生活,2007(12):61-62.

[14]周宏,论中国古典舞的审美文化内涵[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14(05):48-51.

[15]巫允明,中国原生态舞蹈文化教程[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4.

[16]陈雪飞,民间舞蹈[M],北京:学苑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