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西南的梁山县是我的出生地,一部《水浒传》让它扬名海内。“肖伟肯定能喝酒”,这是大家对我的第一印象,所以在酒桌上我总是免不了多喝几杯,山东人豪爽耿直都流淌在基因里了。梁山泊山顶有一建筑“聚义厅”,后被改为“忠义堂”,忠与义是山东人几千年的口碑的浓缩。
《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孔孟儒家的“仁义”学说影响深远,从春秋战国的仁义之士到隋唐时期瓦岗寨的秦琼、程咬金,从《水浒传》中梁山的一百单八将到微山湖的铁道游击队,无不体现“仁”“义”二字,纵观历史,与仁义有关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在资讯贫乏的时代,以名著和故事编绘的连环画成为我儿时的最好“伴侣”,我的绘画爱好便由此启蒙,我也在潜移默化中走上了艺术的道路。
在绘画材料上,我进行了大量CG绘画、动画、油画、水彩、丙烯、水墨、综合材料的创作,使用过写实、夸张变形与抽象等绘画艺术表现形式。最初企图以实验和“玩”的心态进入未知领域,结果越陷越深,创作了一大堆幼稚之作,梳理一下这些作品,竟也能多次多件入选五年一届的全国美术作品展和省美术作品展,不免是对我下苦功的肯定。比较而言,我喜欢,或者说擅长进行人物画的创作,在经历绘画材料的实验后,我选择与“水墨”同行,并开始新系列的创作。
2019年,我参加了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当代水墨动画传承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学习活动,得到了吴山明、卓鹤君、何水法等诸先生的亲授示范,提高了本人对于“水墨”内在文化与自身修养的认知水平。
湖南是一方红色热土,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考察时曾说:“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寸土干滴红军血,一步一尊英雄躯。”我工作的长沙师范学院这所百年名校,由徐特立先生在1912年创办于荷花池畔。长沙师范学院历尽艰辛,怀教育救国之理想,培养了田汉、许光达、廖沫沙等大量英才。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了打造“五个长师”的宏伟蓝图,其中第一个就是打造“红色长师”,继续传承并弘扬徐特立的教育思想和革命精神,把红色文化品牌擦得更亮,让红色基因代代相传。最好的绘画题材就在身边,由此,我制定了红色历史题材主题创作三部曲,即第一部《坚强的老战士徐特立画传》、第二部《国歌瞭亮田汉画传》、第三部《开国大将许光达画传》,计划在工作之余集中精力在5年内完成。
第一部《坚强的老战士徐特立画传》,作为建党100周年、徐老诞辰144周年的献礼之作,于2021年1月出版,共计收录作品170余件。该书获评2021年一季度“湘版好书”,并被湖南省人民政府网、红星网以《凝心聚力奏强音砥砺奋进正当时——湖南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综述之九》为题关注报导。线上、线下举办了长沙文化名人系列——坚强的老战士徐特立专题创作展,展览分为“贫寒身世,破产读书”“艰难办学,教育救国”“革命斗士,毅然入党”“万里征途,矢志不移”“边区兴教,为国育才”“宣传抗战,不辞辛苦”“亲友情谊,感人至深”“圣人暮年,风范长存”8个主题,全面展示了徐特立“光荣的一生、革命的一生、伟大的一生”。画传出版后,我向湖南图书馆捐赠9册《坚强的老战士徐特立画传》,以及国画作品《先生》,向长沙师范学院图书馆捐赠《坚强的老战士徐特立画传》8册,并举办了多场以“绘画背后的故事”为题的创作分享讲座,得到中新网、红网、新湖南、三湘都市报、湖南教育网、雅昌艺术网等数十家媒体的关注报导。
第二部由我校党委书记罗婷教授作序的《国歌瞭亮田汉画传》也将付梓,拟于2022年1月出版发行,作为长沙师范学院建校110周年、徐老诞辰145周年的献礼之作。并于2021年7月在线上、线下举办了“庆祝建党100周年,'国歌瞭亮'田汉主题水墨创作展”展览,展览分为“清苦年少,戏剧如魂育奇志”“上下求索,创造南国续左联”“勇赴国难,如椽神笔写华章”“情深义重,五湖四海皆朋友”“诚心不愧,仗义执言敢担当”“至情至善,家国情怀路坎坷”6个主题,以记录田汉不平凡的一生,让田汉的形象更具张力,进一步使田汉的为艺、为人风范根植在人们心中。
第三部《开国大将许光达画传》已开始进行前期策划与收集素材等工作。
主题人物创作的过程就是和不同先贤对话的过程。在创作时,我们要收集素材,全方面地阅读史料、求证,实地探访,感受生活,沉浸在他们的故事无法自拔,更为他们的忘我的奉献精神、为国为民为党的担当精神、对事业、朋友、战友的忠城精神鼓舞着、感动着。在创作时,我成了故事的讲述者、画面的创作者,俨然也成了事件的参与者、见证者,我想这也就是故事性、主题性、现实主义带来的通感与体悟。
我的红色历史题材主题创作三部曲,是学校赓续百年红色传统,坚持“文化润校”、打造“红色长师”理念下的践行,红色文化为创作提供了天然的实践素材和实践方式,是文以传情、技以求美的有效途径,完成了从“理论形态”向“视觉形态”的转化,丰富了红色美术作品资源库。通过线上、线下展览等形式与活动,积极发挥艺术作品的社会服务功能,推动红色文化教育的落实落地,形成较为完整的红色文化实践育人的生态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