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界融合中的守正与创新——张立大彩写意绘画艺术

2021-12-29 00:00:00任仲泉
东方娱乐周刊 2021年10期

在现代艺术流派纷呈的今天,张立的大彩写意绘画艺术所具有的民族语言和现代审美时尚的有机结合,显得难能可贵。张立是一位艺术修养深厚的画家,经过几十年的艺术探索和创作,在现代绘画领域形成了独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其作品既具现代感又具民族性。张立把现代派绘画、中国传统文人绘画、中国民间艺术及现代广告设计艺术形式融为一派,把抽象和具象、传统和现代相结合,形成了独特的“大彩写意”画风,且自成一体,受到国内及国际业界的认可和关注。《美术》杂志(2017年第2期)、《人民画报》(2019年第4期)专题介绍了张立大彩写意画风,作品《三羊开泰》在2018年日本“国际水墨艺术大展”获大奖,《人民日报》海外版对其作了专题介绍。张立的绘画作品被日本喜玛拉雅美术家协会、中日友好协会及日本动漫大师、铁臂阿童木的制作人黑川庆二郎先生收藏;2015年,张立参加中泰建交40周年文化交流活动,其作品在泰国曼谷中国文化中心展出;2019年,张立受新加坡美术家协会会长、吴冠中的学生任建辉先生邀请在新加坡举办个展,其作品《访友图》赠送给了新加坡总统哈莉玛。

张立大彩写意绘画风格的形成并非一日之功,是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探索和不断创新得来的。大凡人间万象的呈现,都有其因果关系,张立艺术风格的形成也有其渊源。

一、在跨界与融合中汲取艺术营养

张立自幼随父习画,考取了山东工艺美术学院,上了当时最好的装潢设计专业,成为该校的第一届学生。既受到“依托传统、立足当代、关注未来”的办学理念的滋润,又获得了以“厚基础、宽口径”为目标教学基本功训练。他还受到了如张一民、吴冠中、袁运甫等艺术大家的指点及授课,参加了朝仓直巳、汤姆逊等的授课和讲座,接触到了世界一流的设计理论和实操表现技巧。

在大学期间,张立在学好必修的几十门课程之外,还自学了现代绘画艺术流派和艺术理念。当时学校图书馆进口了大批的国外原版书籍,尤其是日本的图书,如《世界美术全集》、日本《三彩》杂志等。他几乎天天去图书馆学习、临摹大师的作品,他喜欢毕加索的立体派、马蒂斯的装饰风格、高更的神秘色彩、蒙德里安的冷抽象和皮洛克的热抽象,以及达利的超现实主义画派行为艺术、大地艺术、达达主义、波普艺术等。他还动手做一些面具,在衣服上画毕加索的画风的图案。张立大学四年以专业总分累计第一名的成绩获得了优秀毕业生的称号。

张立的知识面宽广,获取信息的来源很多,并在跨界与融合中,提升自身的绘画技能。他把绘画、书法、摄影、戏曲、电影、报刊、广告、民间艺术等融合到一起,创造出多样化的形式。人们称他为杂家或大美术家。张立有着自己的精神世界,他对人生有着独特的感悟与理解,并把这种独特表现在作品中,显现出与众不同的风格与气质。他每个时期的作品(甚至每一件作品)都独具个性,都是一个独特的艺术单元。张立的大彩写意绘画,用中国的戏曲、京剧、飞天等传统题材,把中国古代艺术中的装饰性、平面性和现代派表现手法中的主观感受、主观表达及广告中的简洁明快、视觉冲击融为一体。他的作品在造型上夸张、变形、概括,在构图上和谐、丰满、呼应,在色彩上强烈、鲜明、华丽,在线条上率意、有力、灵动,是色彩与灵动的融合、现代与古典的融合,瞬间与情节的融合、感觉与深邃的融合。

二、“守正与创新并重”是张立坚定的艺术追求

融合传统即为守正,与时代同步即为创新。融合二者之间的关系,需要艺术家有包容、开放、宽广的心态。“笔墨当随时代,丹青寄托豪情。”当今时代的艺术家更应自觉承担起文艺“培根铸魂”的时代使命,提升艺术作品的思想性,展现新时代的艺术特色。

张立坚守中国传统文化,而又不失对现代绘画形式语言的深度探索。他认为,中华传统应该是承接雄浑博大的汉魏艺术、瑰丽灿烂的唐宋绘画,以及明清以来丰富多变的水墨画和民间艺术,这才是中国当代艺术的渊源。他从中国古代造型艺术中挖掘形式语言和色彩表现的灵感,并将这些灵感带进他的大彩写意创作之中。各类富有韵律之美的点、线、面符号和色彩构成,形成了色彩明快、墨色交融的艺术风格,也印证了20世纪30年代美学家宗白华对中国画发展道路做出的展望:恢复传统运笔线纹之美与其伟大的表现力;倾心注目于色彩流韵的真景,创造浓郁清新的色相世界;在现实生活中体验,表达时代精神与节奏,挖掘人世间的真善美。

张立的大彩写意绘画,在构图上吸收了中国传统绘画上的以大观小之法,打破了西方透视画法把艺术家降低为光学机器,只表现眼所见到的,不能表达心所看到的局限。他吸收了中国壁画、版画,以及波斯与印度画中的内景、外景不同空间并列法。他还运用了许多石窟壁画艺术、电影艺术上的方法,他时常把远景与近景、天空与地面、虚景与实景等有机而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成为电影中的“蒙太奇”。

“奇中寓正”是从整个艺术效果来说的。中国画法向来主张“奇中寓正”“正中寓奇”,以达到艺术上变化统一。张立画过很多系列,如《西藏系列》《民国系列》《戏曲系列》《春系列》《现实系列》等,构图大胆或形象夸张,都是有感而发来表达当时的感受和对所画人物的理解,但细细端详,则是对“奇中寓正”“正中寓奇”的艺术技巧把握火候到位。

三、“和而不同”是张立坚守的艺术创作理念

经过几十年的艺术耕耘,张立亲历了由广告设计、壁画、油画、丝网版画、重彩画到大彩写意画的发展和创新,是一位多向进取、艺术结构多元化的艺术家。在他看来,“艺术要‘和而不同’,‘和’是要有法则,要尊重艺术的规律;‘不同’是要有个人的面貌”。张立关注西方现代艺术,研究中西方艺术的相融共通。实际上,中西方艺术的结合早在敦煌壁画中就初见倪端,近百年来无数艺术前辈做了诸多成功的实践。张立在立足现代与民族的同时,学习中国传统艺术,吸纳西方现代艺术的精华,从而形成个性鲜明的绘画语言。他的大彩写意画,把斑驳陆离的形色处理与飘逸潇洒的空间组合自然地结合起来,不仅透露出中国文人胸襟中的传统格局,而且蕴含着西方现代艺术的抽象成分。

张立还是一个风格多变的艺术家,能够熟练运用各种画法表达对生命世界的体验。从画种看,张立的艺术包括油画、国画、水墨画、水彩画、招贴画、综合材料、插图画等;从题材看,张立创作出了《现实系列》《飞天系列》《戏曲系列》《民国系列》《西藏系列》《春系列》等。张立对每种画法和题材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探索和创新,并在创作上追求新观念、新思维、新手法、新表达,其作品新颖独特。从美学风格来看,张立的画作风格跨度非常大,既有现实主义风格,又有夸张变形的表现主义风格,还有装饰性极强的抽象主义风格。正如他所说:“用绘画的形式诠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换一种眼光和角度,展现绘画、艺术及生活历程。”

他画《西藏系列》之前,亲自去了西藏,被西藏的壮美河山和古朴绚丽的色彩所震撼,回来创作了一批以“西藏”为主题的系列作品。用笔粗犷、色彩对比强烈、造型古朴夸张,只有这样才能表达他心中的感受。他画《民国系列》,是因为他对民国时期很感兴趣,也收藏了不少民国老照片、月份牌和广告画,他的绘画中体现了民国的岁月感、沧桑感及流失岁月的感觉。用大的色块、统一的色调和隐约的造型,画出了他对民国的理解和感受。《春系列》则用绿的色调和大的流动笔触,用符号性的抽象语言,画出音乐感、节奏感,就像流动的音符和一首诗。

在《戏曲系列》中,他进行了两种绘画语言的探索,分别表现在其早期作品和晚期作品中。早期画的戏曲,他想用纯绘画的语言,把自然形态转变为创意形态,采用打散构成的方法进行组合。画作带有毕加索的创作理念,但人物外形、虚实空间的分割,都是采用中国传统木刻的造型,看似前卫但是骨子里却都是中国传统。后期画的戏曲,则想创作一批唯美的、雅俗共赏的作品。把抽象和具象融合起来,在画作中融入广告的视觉冲击力。外形用了中国木板年画的造型手法,这批画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欢迎和好评。

四、“大彩写意”是张立艺术创作的主要手法和媒介

张立擅长画人物,其人物形象塑造的最大特点是对人物感受能力强,造形手法多样,色彩绚丽丰富,个性塑造夸张写意,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视觉冲击力。他把中国画的神韵、意象与西方现代绘画夸张、变形的塑造手法相结合,创作了一系列有新意的作品,如《戏曲人物》系列,这个系列的作品色彩浓艳亮丽,造型概括夸张,人物神态鲜活灵动。更为难得的是,从中他还吸收、化用了中国民间艺术的色彩技巧造型,那种大红大绿的色彩和装饰味极强的平面性及现代派艺术的主观性,被他加以创新利用,不仅丰富了表现手段,也使现代绘画具有了更为浓烈的中国气质。

钟情于绘画的张立曾说:“当今绘画需要不断融合,相互吸收、混搭,架上绘画在世界范围内虽然已经渐渐边缘化,被影像及多媒体所取代,但我依然挚爱,因为这已成为一种方式——生活方式、表达方式。”有此执念和不断探索,张立的艺术之路也必将越来越宽广,张立的大彩写意画,必将会不断地走向世界,并走向新的艺术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