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学习;创新;传统媒体;新媒体;主持人
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把中国共产党建设成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重大任务。其中,学习型被放在了第一位,因为学习是前提,学习好才能服务好,学习好才有可能进行创新。由此可见,只有不断加强学习,才能使社会充满活力。作为传统媒体的主持人,在实际的工作中应如何诠释学习与创新?学习与创新都有哪些重要意义?笔者将结合自身经历,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随着信息时代快速发展,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已不是单一的传统媒体,整个传统媒体都在向融媒体转变,这就需要传统媒体主持人与时代同行,用创新助力媒体发展。因此,主持人既要有正确的世界观、大局观,也要适应时代的发展,为受众制作出个性化的内容。守正创新,是每一个主持人甚至整个行业都必须做到的。
一、学习是一种信仰——主持人要具备终身学习的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中国共产党历史》中说道:“当今时代,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各种新知识、新情况、新事物层出不穷。有人研究过,18世纪以前,知识更新速度为90年左右翻一番;20世纪90年代以来,知识更新加速到3至5年翻一番。近50年来,人类社会创造的知识比过去3000年的总和还要多。还有人说,在农耕时代,一个人读几年书,就可以用一辈子;在工业经济时代,一个人读十几年书,才够用一辈子;到了知识经济时代,一个人必须学习一辈子,才能跟上时代前进的脚步。”只有不断地自我更新,才能出新和创新。因此,主持人应当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观念。
(一)主持人要加强思想政治学习
传统媒体的主持人队伍是党宣传思想文化事业的重要力量,承担着坚持正确导向、传播先进文化、引领文明风尚的重要职责。主持人要与党同心,坚定政治方向,做党的声音的忠诚传播者。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牢牢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文艺观。要旗帜鲜明地讲政治,站稳政治立场,坚定政治方向,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要强化政治素养,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时刻把牢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用心、用情做好主持人工作,更好地服务受众。
(二)主持人要有深厚的专业知识储备
在新媒体环境下,各种各样的直播平台喷涌而出,“人人可为主播”的时代已经来临。而主持人要想展现自己的专业能力,就必须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和业务素养,从而将内容展现得更加具有内涵和深度。
说到学习,不得不提的一位主持人——董卿,她常常用细腻的语言触动人们的情绪。在《诗词大会》和《朗读者》节目中,人们见识到了她运用自如的诗词功底、海量的知识储备,这源于她长年累月的读书习惯。即使是晚上十一二点结束工作回家,她也习惯上网看时事新闻,深夜一两点还在读书,凌晨三四点才睡觉。曾经有人问过董卿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假如让你去荒岛上生存,只允许你带三样物品,你会带哪三样呢?”董卿是这样回答的:“首先要带的是书,因为书可以丰富我的精神世界,让我可以在荒岛上看见希望的存在;然后是种子,荒岛上有种子就代表有粮食,就能生存下来;最后是恋人。这些都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董卿把书放在第一位,可见书在其心里有多重要,学习已经成为她生命的一部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讲的就是这个道理。主持人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有了学习的浓厚兴趣,就可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变“学一阵”为“学一生”,要“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只有做到日积月累,才能厚积薄发。
(三)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所学要做到博与专
一名主持人仅在自身的专业方面做到有深度是远远不够的。在各种各样的新兴媒体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主持人负责的内容不再局限于本职工作,也有可能承担如采访、编写,甚至是制作视频等工作。媒体行业的发展对播音员主持人的综合能力要求越来越高,而主持人在信息传递的过程中扮演着关键的角色。因此,主持人要率先适应新的传播方式和新的传播技术的挑战。
前不久,笔者的同事制作的一条短视频获得了北京电视台新媒体组的专家奖,题目是《体验京张高铁》。2分钟左右的视频从前期策划、出镜、拍摄到后期的剪辑发布都由一人完成,视频很好地记录了其第一次坐京张高铁的感受。通过拍摄高铁上的环境、贴心的服务,使观众感受到这条铁路开通后的便捷,拉近了北京和张家口的距离,从而使得这条短视频得到了上万的点击率。这也充分说明,融媒体时代,主持人的工作不仅仅是单一的播报,而是要向“综合全能型”人才发展。采、编、播已经成为主持人工作的基本内容。在融媒体时代,主持人不但要负责搜集信息和整理信息,还要负责分析信息和发布信息,从而为社会公众提供更多有价值且有意义的内容。
二、主持人的创新意识——守正创新、与时代同行
(一)找准自身定位,在新媒体中发挥自身优势,有所作为
当前新的媒体环境与传统的媒体环境之间有很大的不同,传统媒体环境下主要的传播方式是电视和广播,而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已不局限于广播和电视,而是拓展到依托网络而进行传播的媒介,如各类门户网站、直播平台、短视频平台等。所以,主持人要快速适应这种新旧媒体环境之间的切换,只有做到快速适应环境,才能不落后于时代的发展。
例如,央视主持人金龟子(刘纯燕)、朱迅、月亮姐姐(王淏)、尼格买提、李思思等,在新媒体平台上表现得非常活跃。在粉丝数量方面,金龟子、朱迅、月亮姐姐粉丝数在200万~600万,尼格买提和李思思较多,粉丝数量均为900万以上。
还有一部分主持人已经将新媒体平台发展为自己本职工作之外的观点输出平台。例如,入驻抖音的央视新闻类主播劳春燕、浙江广电的方雨、江苏广电的田柳、凤凰卫视的全荃等,他们在各自熟悉的领域里,结合时事热点、自身擅长的内容输出自己的观点,在平台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由于多年跟进全国两会报道,在劳春燕的账号里常见聚焦民生的新闻内容,同时她推出“考考你”“说典事儿”两个聚焦生活常识、传统文化的视频合集,拓展账号内容的维度。还有一批主持人则将抖音账号经营成了商业变现的方式。例如已从央视离职的李小萌、王凯、郎永淳等主持人,通过从业积累的关注度,结合个性化的内容输出,让平台内容“吸睛”的同时更“吸金”。这些主持人都通过大胆的创新,已经在新媒体平台上有了成功的探索。未来,随着传统媒体自己构建的新媒体平台发展成熟,传统媒体主持人会得到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二)主持风格的创新——重新定位,做多维传媒人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主持人群体的成长与发展模式出现了巨大的变化。而要想在新媒体时代下更好地生存和发展,就需要接受机遇与挑战的双重考验,顺利完成转型工作,从而有效适应“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在全媒体时代,传统电视主持人的地位受到了冲击,主持人的影响力和话语权明显降低,在这种环境下,主持人单纯传递信息模式的弊端也日渐凸显,已无法满足当前受众的多元化信息需求。因此,对电视主持人来说,必须由信息传递者转变为信息加工者。
一般而言,传统媒体的主持人主持电视节目多年,难免会形成一套约定俗成的主持风格,即使是不同的节目,主持人也仍旧习惯按传统的主持思维和技巧来开展工作,更愿意待在“舒适区”,再加上对全媒体时代发展趋势认识不够透彻,往往会让受众对其一成不变的主持风格产生疲倦。因此,全媒体时代的主持人更要有自我挑战、重新出发的勇气与决心,要打破传统、寻求创新,否则其主持事业就不会有太大的提升和突破。在创新中,要顺应媒体融合发展大势,坚持规范与发展并重,熟悉网络传播规律,增强网络舆情意识,做网络空间正能量的传播者。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曾经说过:“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不创新就要落后,创新慢了也会落后。融媒体的诞生,正是在传统媒体受到剧烈冲击后所做出的创新举措。而传统媒体的主持人在夯实主持功底的同时,也要借助新媒体平台,走出荧屏,走近受众,大胆跨界,提升综合能力,塑造多元形象,积极融入新媒体生态。勇于突破传统的思维限制,树立个性化形象,提升亲和力和吸引力,拉近受众距离。主持人只有不断增强受众意识、洞察受众需求,才能进一步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塑造鲜明形象,稳固主持人在媒体变化潮流中的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