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商业综合体如何跟上时代的需求

2021-12-29 00:00:00李素榕
东方娱乐周刊 2021年12期

[关键词]商业综合体;转型升级;空间设计

在研究新零售“线上+线下”电商模式的基础上,设计师对如今的商业综合体进行分析与设计,提出了新零售的概念。对于线上、线下消费现状进行具体分析,在分析原始建筑结构后,设计师提出通过拆解重组,生成新的建筑体块的方法,并按楼层进行功能划分。建筑的高度能与琶洲的景观形成呼应,视线对望,符合天际线的起伏变化。运用船中的木元素、隔栅作装饰造就了一帆美丽的帆船,停泊在港口中,与不远处的琶洲塔交相辉映。其室内空间购物分为线下智能购物与线上快捷购物,线下购物提供沉浸式主题空间,应用数字化媒体辅助智能购物,针对消费者习惯与爱好为其提供个性化服务;线上购物可通过APP查看商品详细信息,用VR真实体验“情景模拟解决方案”,并提供一定的优惠力度和礼物馈赠来吸引消费者。

一、科技智能

在如今电商新阶段新零售模式下,传统线下商业体需要进一步发展,将线上与线下模式的优势进行互补,创造出更符合当下主流消费文化的模式空间。借助科技的更新迭代、虚拟与现实交互、材料与技术的研究,让设计不断突破束缚,有更多表现的手段和可能性。传统电商相比于实体商业的优势在于价格和便利,但长久以来其在直联上的保证是有一定局限的,消费者不仅看重产品的品质,也越来越关注消费体验。比起优惠的价格,舒适而方便的购物场景更能激发消费冲动。新零售的线上、线下互相导流本质上就是从消费体验的角度出发,缩短线上与线下的距离,实现消费体验的无差异化。新零售首先要求强化体验,线上优化交易过程,线下优化包括服务在内的客户体验;其次,通过点对点消费满足个性消费需求。普及智能化的应用,不断加快技术更新,从而让设计催生出符合消费主流的趋势。

二、年轻多元

电商发展至今,市场也经历了无数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之一就是主流消费人群。如果说过去主要按照消费能力划分消费人群,那么现在则是以人群特征来划分的,即用户画像。不同的人群,其消费习惯、消费偏好存在很大的差异。在经济不断增长、社会趋于成熟的当下,年轻人有更多自由的空间和资本,社会也为其提供了更加多元化的选择。年轻人更倾向于表达自我意志,这种意志有非常强烈的潮流化趋势,但变化的速度也非常快。并且追求年轻化的社会心态,即使生理年龄不再年轻,但心理上对于年轻的追求热情不减。社交媒体上的兴趣圈、社群营销和社群电商的开展,能产生更大的品牌和产品黏性。现在的品牌、产品都在走细分消费人群、明确用户画像的路径,以满足市场多元化、个性化的需求。

线上手机端APP,服务方式个性化、智能化。

1.APP自带导航功能,具备针对品牌、商品、种类等的指路及简介功能,无论是线下消费还是线上消费均可使用;

2.商品信息透明化,包括大数据相关产品链接、供货渠道、生产信息;

3.商品针对不同群体进行个性化推送;

4.保留消费者的搜索信息(历史资源、兴趣爱好、碎片化购物时间);

5.线上社群活动宣传,以维护顾客黏性。

三、个性化

伴随着新零售消费升级成为被讨论最多的话题,其本质是需求升级,即用户越来越个性化,倒逼消费体验需求升级。对各类数据(如已知偏好、先前行为、传感器数据等)进行实时更新,并在事前征得消费者许可的情况下,利用数据代表消费者自动发出购买指令。面对社交与购物紧密融合的趋势,为目标消费者创造分享和评论的平台,因为评论与推荐是社交购物闭环的最后一步,亦是触发下一个购买循环的起点。以明确的消费者群体为根据,各个群体的个体消费者的需要,是从心理学、人类学和社会学统计数据进行识别的。从数据入手,利用先进的技术来捕捉新兴群组的共同需求和偏好,进而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

体验式城市商业综合体空间设计是对商业空间的新探索,为改善城市商业综合体空间的活力,应加强人性化、智能化的场景设计。在保留原有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提取出场地周围丰富的特有元素,并结合周边环境与人群实际需求,借助AR技术打造场景化服务体验,以及“线上+线下”新零售渠道体系,充分提高消费者线下体验感。同时影响线上消费意向,从而构建一个符合消费群体感官和行为路线的特色城市商业综合体。传统商业综合体要紧跟时代步伐,对新型消费方式有深入的挖掘,才能对新型消费市场有整体把握。中国正加快步入新的消费时代。数字化的发展带来多元消费力的提升,不同年龄阶段的消费者对数字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同,因此推动新的消费模式和消费力量的演变成型迫在眉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