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丽
(上海交通大学 图书馆,上海 200240)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作为先进文化的发源地和思想库,高校对传播先进思想、继承和发扬优秀传统文化,肩负着不可替代的责任和特殊作用。图书馆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充分发挥在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中的作用”。
在现代大学的全面发展过程中,图书馆的使命是“多层次、多方位、多目标”。高等学校图书馆不仅担负着为教学和科研服务的双重任务,也是培养人才和开展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之一,同时也是“校园文化和社会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明确了高校图书馆作为大学第二课堂,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图书馆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校培养人才过程中有着重要的文化育人功能。
随着时代的发展,图书馆成为师生课堂之外最好的学习场所,不仅为高校师生的教学和科研提供文献保障,而且高校图书馆作为“文化育人服务的重要基地”的认知得到社会更大的认同,图书馆利用自身独有的环境、空间、人才和专业资源条件,在文化育人的广度和深度上具有更加天然的优势。
高校图书馆如何充分发挥高校图书馆的文化传承与创新职能,创建自身的文化服务机制,在文化育人服务当中探索出一条创新可持续发展之路?笔者将以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自2008年主馆建立以来在文化育人综合服务体系创建的探索和实践为例,展示高校图书馆在文化育人、助推校园文化建设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大学图书馆除具有一般图书馆的基本职能外,还被赋予了更为特殊的使命,即为实现学校战略目标提供从学术支撑到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撑。上海交通大学早在2003年就提出了建设“国际一流大学”的宏伟目标。从历史发展特点来看,上海交通大学是一所工科强校,人文学科发展薄弱、校园整体文化氛围欠缺,在校园文化建设及人文素养提升方面有极大的诉求。围绕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国际化”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上海交通大学将“以文化建设作为提升软实力的主战略”作为六大主战略之一。学校的战略规划要求图书馆以全新的服务内容及能力来支撑学校教学、科研和文化领域的创新发展。
2008年主馆落成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根据业界发展趋势及学校发展战略调整了图书馆的整体发展思路,重新规划及布局了图书馆的空间与资源,并进行机构重置与人员重组,以信息共享空间(Information Commons,IC1)和创新社区(Innovation community,IC2)为理念基础推行IC2新型服务模式。在此服务模式和理念框架下,图书馆结合学校的学科特色与人才培养计划,精心设计,以IC2创新支持计划和IC2人文拓展计划两大板块进行规划,探索出一套高校图书馆服务的创新模式。
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中心,除了一流的学术支撑功能外,更是收集和传播先进文化的前沿阵地,天然兼具校园文化表征与推进的功能。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关于文化育人的要求、在学校“四位一体”育人理念指导下,弘扬“学在交大”办学风尚,从环境文化育人、空间文化育人、服务文化育人等方面构建和实践图书馆文化育人综合服务体系。
2.2.1 环境文化育人。图书馆作为学术交流中心、知识加工中心和文化传承中心,不仅要有便捷的服务、舒适的阅读环境,同时还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利用和建设环境,用以实现其文化育人功能。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环境文化建设别具一格、古今交融,每一处都体现出精妙的设计理念,诉说上海交通大学的历史、传承中华民族的光辉文化。
大型纪念浮雕《百年辉煌》气势磅礴,运用现代雕塑的抽象构成和传统具象元素相结合的手法,展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百年辉煌历史;古色古香的“孔子学堂”,色泽古朴的圆木,架构简单的横梁和桌椅,木屋虽简,孔子的思想和教育理念却是在这一桌一椅、一教一学中得以传承;“南洋书斋”,体现者交大人“怀谷思源崇浩瀚,勤读精思敢人先”的情怀;沧海一粟,目录柜、手工编写的书目卡片、在传送带的转动声中等待着从闭架书库中传出的图书,让大家乃至后人了解图书馆的变迁,回味历史,珍惜当下,展望未来。瑞典角、日本屋等为国际高校的访问学者与交大学人进行学术探讨提供了理想的场所,成为跨文化交流的重要平台。“教书育人楷模墙”以文字、图片、视频等各种形式,多方位展示上海交通大学教学名师的感人事迹和高超的教学艺术,引师生驻足,弘扬交大名师的崇高精神。
阅览空间以“透绿”“生命”“科学”“传承”设计主题,将文化与环境有机融合。一楼大厅阅览区,通过“透绿”设计,引进菊生书院,达“绿意疏影横斜,立心立身立学”的意境。A区中庭,通过立体墙面上金、木、水、火、土5个汉字呈现传统阴阳五行文化,同时利用曲折的线条关系,对生命历程和文化进程进行描述,展示生命科学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发现,体现了生命、自然、文化、科学的和谐,使整个空间充满动感,生生不息。B区中庭展示了海、地、空、天各种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运用主体影像的明、暗对比突出科技发明成果,次体运用丰富的色彩变化,寓意科学研究的多样性、规律性、严谨性。海、地、空、天,无限的探索,无限的思考,未来的一百年,等待我们的又将是什么?C区中庭根据“六艺”的文化内涵,分别选取了思想道德、音乐诗歌、体育、军事、文学和理工方面古今中外的代表人物作为展示的主题,用礼、乐、射、御、书、数6个篆体书法字进行组织和区分,又从中国传统建筑和八卦文化中提取符号,运用现代手法,联系、沟通三层墙壁之间的人物图片,形成一个虚实结合的系统。
2.2.2 空间文化育人。图书馆作为文化育人重要“场所”的职能,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充分利用李政道图书馆展区和“思源阁”展区,挖掘图书馆“展览空间育人”的新功能。
李政道图书馆为图书馆、档案馆、博物馆、科技馆、艺术馆“五馆”合一的综合场所,展区面积1 500m2。它是图书馆实现文化育人、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举措,具有传播科学知识、陶冶艺术修养、弘扬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功能,是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辅助教学科研的重要阵地。
“思源阁”展区围绕“崇先仰贤,思源致远”的教育主题,分“兴学强邦”“名师硕儒”“钟灵毓秀”“学术翘楚”4板块,展出历代校长、名师院士、杰出校友、优秀科研团队的代表性学术成果,浓缩呈现上海交通大学“学人、学术和学风”的整体风貌和精神灵魂,同时也成为师生们乐而忘返的教书育人课堂。
2.2.3 服务文化育人。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结合时代精神、社会实际和环境,大胆突破,勇于创新,立足IC2服务模式,推出IC2人文拓展计划,形成图书馆独具特色的文化育人服务品牌。
IC2人文拓展计划是以图书馆文化教育功能和书目指导功能为基础,服务于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构建校园文化社区及提升校园人文素养新型战略发展目标而提出文化服务计划。IC2人文拓展计划最初确定了“人文推广、启迪、提升、积淀、弘扬、创新”六大板块,据之开展读书活动、讲座活动、竞赛活动、展览活动、沙龙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服务。随着图书馆文化育人服务功能的不断推进与创新,现在IC2人文拓展计划已经日趋成熟与常规化,形成了鲜悦(Living Library)、书之道(Book Knows)精品读书讲座、“领读者”计划、交大人阅读报告、交书·学堂、交书·师说、交书·诗画、思源悦读、交书·喜阅、交大人的文脉时光、交书·月历等文化服务品牌,涉及4.23世界读书日系列活动、阅读演讲比赛、主题书展、人文经典讲座、原创书评专栏、主题行走式阅读研学活动、多媒体资源展播等各类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全方位打造文化育人服务体系,获得众多师生的欢迎和好评,取得良好效果。
美国图书馆学家E·G·霍利在1986年曾指出图书馆职业本质上是一种人文职业,其目标实质上是人。文化滋养心灵、涵育德行、引领风尚,文化育人,既是图书馆的服务起点,也是图书馆服务的终极目标。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在文化育人综合服务体系的探索实践充分证明了高校图书馆在文化育人这一职能上大有可为,通过不懈努力与创新,高校图书馆必将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活跃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校园人文素养、加强学校与社会的文化交流方面发挥长效的有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