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引入时政教学之我思

2021-12-29 15:56卓慧明
科学咨询 2021年24期
关键词:时事政治法治道德

卓慧明

(广东省云浮市云浮中学 广东云浮 527300)

初中阶段正处于学生形成思想观念的关键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的思维比较敏感、渴望独立、希望尝试新鲜事物等,他们的思维很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这就需要正确引导初中生的价值观念。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从多方面实施教学策略。教师在教学理念上不断充实更新,提高自身道德素养,加大对学生的引导力度,将时政教学渗透于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提升学生对其重视程度;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要寻求时事政治与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内容的契合点,教师要告别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课堂上的小主人,可以采取多种教学方法完善教学模式。教师以小组学习合作、课外实践活动、引入时政案例等教学手段,对学生不断启发树立健康积极的价值观,使其真实感受学习带来的趣味性。

一、引入时政材料,加深学生的政治认同感

学生们排斥道德与法治课的原因一般为以下两点:第一,道德与法治课上的学习内容远离学生现实生活,对学生来说学习内容过于空洞,在学习的过程中难以产生共鸣。第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师的授课方式存在问题,侧重于说教,缺乏个人魅力。教师提高教学的趣味性,不仅能让学生对课堂产生浓厚兴趣,还能提升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教师可以将时事新闻、法治案例以及发生在生活中的热点新闻分享于课堂中,学生对社会热点关注度很高,让学生在课堂上随意畅谈自身观点,不仅能够为课堂教学带来轻松舒畅的学习气氛,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教学内容做一个良好的铺垫。为了能创造出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可以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利用图片、视频、音频播放的形式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结合,如在课前可以播放一段新闻热点,让学生观看当下社会话题性较强的事件等。这样的方式,有助于学生积极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从而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例如,“走向和平与发展”这节教学活动,如果按照常规的“口述理论+重点笔记”的教学模式,教师很难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因为学生很少接触到我国的外交信息,不明白我国奉行的“和平外交”政策的作用。因此,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以政府的外交工作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借助生活经验来感受我国政府“和平外交”的政治原则:在网络教学开展前,我为学生下载了一些非洲国家在接受我国人道主义援助之前的人民生活状况图片和我国的人道主义援助实际照片,以及这些非洲国家在脱贫以后的生活面貌图片。通过这样的生活照片展示形式,为学生直观呈现非洲人民生活质量的提升,从而加深学生对政府的认同感,深入理解我国为世界和平发展所做出的巨大努力。

由于学生自身受年龄阶段和生活阅历的限制,加上道德与法治课程本身含有较强的理论性,初中生在学习政治理论知识的过程中往往感觉到比较枯燥。面对这样的教学限制,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不能强行为学生灌输意识形态,而是要指导学生从日常生活中总结经验,提炼政治思想,使学生借助生活经验自觉进行思考,从而形成良好的政治认同感。

二、深化教学内容,达到引入时事政治教学目的

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教师要深化教学内容,抓重点、抓细节,将时事政治与知识点进行整合,由一个小内容能够让学生的思想提升到新的层次。而课堂教育是中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阵地,我们对祖国的忠诚和热爱要从生活中出发,从细节中入手,“细微之处见精神”,在我们的生活中对爱国主义的高尚之举随处可见。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自身做起、从生活和学习中的小细节做起。在新时代德育教育工作理念的影响下,爱国主义教学内容在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这是因为良好的爱国情感可以使学生树立党国一体的政治思想,从而形成对我国社会主义政治体制的高度认同。因此,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可以结合现代信息技术,通过色彩鲜明的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政治理解能力,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

例如,在讲授“守望精神家园”一节时,在这节课的教学活动中我更注重“用事实说话”,我借助信息化网络平台,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在世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使学生形成纵横两个方向的对比:在横向上对比自近代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进程,了解我国不断发展的社会实际,深化学生对“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基本文化道路的认知;在纵向上对比现阶段世界各国的文化发展现状,使学生认识到党的指导在中华文化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通过这样的对比方式,使学生形成高度的爱国主义思想,并且坚定自身的社会主义信仰,从而达到引入时事政治教学的主要目的。

三、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将时政材料融入课堂中

教师在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真实生活,要把提升学生情感态度放置在首位。在教师引导下,有助于学生在生活化情境中体验蕴藏的生活智慧、人文精神和至善情怀,将时事政治与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完美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轻松欢快地学习,提升他们自主学习、探究知识的能力。

例如,我在讲授“活出生命的精彩”课程中第二部分“冷漠与关切”时,由于初中生经验有限,对于生命的消逝、生命的敬畏、生命的韧性都不易体会,缺少深刻的感悟。为了让学生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体验生命的可贵之处,教师应引导学生懂得生命需要相互关爱的重要性,既能甘于生命的平凡,也乐于创造生命的伟大。

我在课上创设了一个生活考场,以“路上遇到摔倒的老人,扶不扶?”为考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将学生自身的想法、选择、理由、做法通过小组表演的形式呈现出来,同时邀请其他学生对这个小组进行点评。让每个学生参与到情境中,展示学生的才能,他们的观点各抒己见,使学生在相互交流中认识到不仅要关注自身的发展,还要关切他人的生命。“扶不扶”的问题不是简单的道德命题,悲剧的出现,折射出了社会价值体系的倾斜,社会大环境影响人心小环境。自古以来,我国就是文明礼仪之邦,有“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之说,而“修身”则排在首位,可见传统文化对个人的道德修养是至关重要的。我通过这个话题,让学生感知心存善念,必有善行的道理,使其深刻领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华传统美德,帮助他人就是帮助自己,将实际案例融入课堂中,学生进行激烈的探讨,增加课堂上的话题感,有助于提升学生分辨是非的能力和应变分析能力。

又如,在“依法履行义务”教学中,我以赵春光医生在疫情工作岗位上所写的《家书》作为课堂导入的材料,体现了赵春光医生在抗疫一线上奋斗精神以及对父母的牵挂之情。我让一名学生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家书内容,并提出“医生救死扶伤的义务”的内容,进而引到依法履行义务的主题之上,让学生认识到每个人必须认真地履行义务,加强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

四、结束语

总之,时政教学能够恰到好处地将课堂理论与实际案例相互结合,使学生有浓厚的兴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同时创设了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彰显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与活力。教师将时事新闻与教学内容相互融合,逐渐步入常态化模式,学生通过对时事政治的理解,能够更容易地接收道德与法治课程的新知识,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升。

猜你喜欢
时事政治法治道德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时事政治在中职政治教学中的实践应用研究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学习意义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时事政治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应用探讨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