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画”交融促写作
——小学写作教学策略例谈

2021-12-29 15:56赵昕丽
科学咨询 2021年24期
关键词:松果小猫导图

赵昕丽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红河镇中心小学 甘肃陇南 742203)

在传统的语文写作课堂中,教师往往是在向努力地学生填鸭式地“灌输”刻板的写作技巧与知识,使得学生只能宛如机器般被动地“接收”。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该全方如何改善小学写作教学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下面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谈一谈个人观点。

一、鼓励学生“说话”

(一)营造氛围,激发学生张口表达欲望

《语文课程标准》 将写作训练的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写话”,即写下说出来的能表达思想感情的字句。但没有“话”,何来“写”?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首要任务就是先让学生先张口说话,激发学生张口表达的欲望。

例如,在对一年级上册《松鼠和松果》这篇课文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先从一年级学生的角度去理解课文,然后采用低年级学生能够理解的文字以及与课本文字稍有不同的口头语言,来表述课文,甚至用讲故事、编故事的教学方式,接着再给学生复述一遍课文,重温一遍课文故事,而后,教师可以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到讲台上作为“小老师”将《松鼠和松果》用自己的理解讲一遍。在学生讲故事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的提问。例如:

作为“小老师”的学生:“有一只小松鼠,它非常聪明。”

教师问:“这些小松鼠会摘松果吗?”

学生们纷纷回答:“它会摘松果!它不仅会摘,还会吃呢。”

作为“小老师”的学生:“有一天,小松鼠很开心,活蹦乱跳地走进了大森林。”

教师:“那它去做什么了呢?”

学生们:“它去摘松果了。”

作为“小老师”的学生接着讲:“小松鼠看见树上有许许多多的松果。”

教师:“这些松果都是怎么样的呀?”

学生们:“都是香香甜甜的,非常可口美味。”

最后老师可以提出诱导性的问题:“如果光摘松果,不栽松树,那么会怎么样呢?”然后让学生发散思维,给出不同于课本的回答。

这样的语文课堂,将语文口头表达能力与课文内容相结合,不仅能够在富有趣味性的、互动性的氛围中够激发学生开口表达的欲望,还能够间接培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

(二)培养学生朗读习惯

小学学生年龄较小,还未形成具体的写作思维。教师们可以采用开放性教学方式,利用语文课本、语文课外读物等,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让学生在朗读中形成写作思维。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在课堂上朗读课本文章,使学生在朗读中夯实语文写作文体、句式、句型等写作和思维基础。教师还可以在班级内部举办一周一次的朗读小比赛,并以奖励糖果或者颁发本周“朗读之星”小奖状等形式,对学生进行一定的鼓励,使学生感受到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激发学生对朗读的兴趣,进而为语文写作奠定一定的思维和写作基础。

(三)适当引导,培养学生说话习惯和逻辑

教师常常可以发现,作为班干部,有的学生会模仿老师、班主任的语言和动作习惯来管理班级,还有模有样。在这些常态的背后,我们可以剖析出它们所隐藏在背后的优点。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这一优点,引导学生,鼓励学生多说,让学生在“说”中促进对其写作技能的培养。教师应该多与学生沟通,在沟通中仔细观察学生言语和说话逻辑,并以温和的方式纠正其错误表达形式和言语逻辑习惯,培养学生正确的思维逻辑和说话习惯。

二、引导学生“画”

(一)引入图画读本

小学生的思维特征是以形象思维为主, 他们对五彩缤纷的图画具有很大的兴趣,当前社会也比较重视学校智力投资和智力开发,刚入学的孩子手中已拥有为数不少的各种画报、儿童读物等。教师可以充分发挥这些书籍的使用价值,对学生进行作文训练。

例如,在对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奇妙的想象”习作部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们带来自己的绘本读物,然后以课文《我变成了一棵树》为范例,让学生对绘本中的太阳、铅笔、猫咪等形象展开丰富的联想,创作小故事,写一篇《我变成了一支铅笔》的小作文,或者引导学生对自己的绘本读物中所描绘的故事写一篇后续。

丰富多彩的图画能够通过学生的眼睛,从色彩上直击心灵,教师应该通过图画,充分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展开联想的翅膀,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写作教学。

(二)用“画”激发兴趣

儿童天生富于想象,喜欢涂涂画画。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这一特性,用“画”引发学生们的写作兴趣。

例如,在对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小小动物园”习作部分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水彩笔先画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们,然后与周围的同学分享自己所作的画,共同“画”出一个动物园,然后让学生在此基础上,画出小动物园中其他诸如花花草草之类的小细节,使得动物园更加完整,最后让学生对动物园进行描写。

这样的语文作文教学活动,针对学生兴趣爱好和特点融入了“画”的因素,不仅使原来枯燥单一的教学课堂变得活泼而有趣,还能够让学生们在自由、和谐的氛围中,感受到自己在语文课堂上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在自己动手的过程中,激发写作内生动力,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写作教学活动中来,从而提高课堂写作效率,打造高质量语文写作教学课堂。

(三)“画”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主要是在思维发散、拓展的基础上通过图形的形式进行表达的一种学习方式。教师借助思维导图模拟大脑自然思维方式的优点,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比如,在对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习作例题“我家的小狗”进行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自家小猫小狗或者其他小动物的作文。以“我的小猫”为例,可以让学生拿出一张白纸,在纸的中间画出一只小猫,并把小猫圈起来,从圈圈向四周发射出三层粗的线条,线条上分别写着:小猫的外貌、喜欢这只小猫的原因、我与小猫的故事。在“小猫的外貌”上可以进一步向旁边生成第二层分支,画出三跟更细的线条,线条上分别写着:猫的头部、身躯、尾部。类似于这样,对其他两条粗线条进行第二次分支,作文“我的小猫”的思维导图就做好了,然后诱导学生们根据画出的思维导图来写作文。

思维导图用不同粗细程度的线条表示层次关系,以中心主题、主干、支杆的方式呈现出网状结构,能够使得作文的主题更突出、层次更分明。教师应该在语文作文教学策略中引入思维导图,帮助学生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性的思维上。

三、“话”“画”交融

以“画”引趣,以“话”表达,“话”“画”结合,能够调动学生的手、眼、耳、口,使学生在调动身体多个器官的基础上对写作教学内容印象更加深刻,促进学生在写作教学中自发锻炼自身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对写作技巧的掌握程度。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优化教学策略,利用图画引发学生想象,借助思维导图构思逻辑结构和写作提纲,引导学生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组织语言,表达内心的想法,把作文的大致内容口述出来。学生在用“说”表达写作内容时,会意识到自己作文存在的问题,从而进行自我调整和修改。“话”“画”结合,能够使得使学生在无形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表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发现并修正问题的能力。此外,教师还应该在此过程中针对学生表达不完全或不准确的地方及时给予修正,给学生的语言表达指出写作方向, 并对不准确的地方给予引导。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语文作文写作的过程中,要优化教学方案,创新教学策略,引入“画”的因素,激发学生对写作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能力,营造自由氛围,激发学生“说”的欲望,培养学生的朗读习惯,做到“说”“画”结合,引导学生自我锻炼、规范作文思路、作文言语规范等基础,从而打开语文教学写作之门,构建高质量小学语文写作课堂。

猜你喜欢
松果小猫导图
借思维导图算24点
角的再认识思维导图
松果与王冠
摘松果
小松果
党的十九大报告思维导图
小猫
第6章 一次函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