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静月
(昆山开发区夏驾幼儿园珠江御景分园 江苏昆山 215300)
幼儿园德育应结合儿童道德发展水平和实际情境进行,并以教师表率作用推动儿童的道德行为、形成良好道德观念,建立初步的道德评价基础,使良好的道德成为幼儿内化的认知经验。
德育中,教师的表率作用将抽象的“德”变得具体可操作、亲切可量化,容易被幼儿所理解和掌握。同时由于中班幼儿的年龄、心理水平得到一定发展,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社会交往较为频繁,有利于他们在生活中、课程和游戏中体会和分析、判断与道德相关的行为,进行思考,提高道德水平。综合来看,中班德育有其优势之处,也需要依靠教师“先行者”起到引领推动的作用。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韩愈在《师说》中指出: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释疑难问题的人。这三点工作的内涵十分丰富:老师必须深刻理解“师”的含义,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方能发挥德育教育作用。不以师者标准要求自己的,德育是短暂的、表面的。
幼儿的生活就是教育的场所,幼儿时常遇到的与道德相关的人际交往、互相帮助、礼貌诚实等问题。人并不是出生就懂得道理的,是需要教化的,因此教师承担着引领儿童美好灵魂的重要使命,教师自身的素养和道德水平是推动幼儿道德水平发展的重要外在因素,我们开展幼儿德育,要从自身开始。
孔子是“仁爱”的创始者,他修身正德的思想揭示了“上行下效”的道理。幼儿德育也是如此,只有从成人做起,从教师做起,德育方能收到满意的效果。
一次,教师和冉冉的妈妈交谈,说起冉冉在家里对爷爷奶奶很凶的情况,教师请妈妈学一学冉冉是怎么“凶”的?妈妈随即展示了一下孩子很大声地对老人说话、批评老人的样子,教师始终微笑倾听、对答,结束交流后,和孩子们谈话:喜欢什么样的说话方式?孩子们说:好好说话最喜欢了!于是,大家尝试和身旁的小伙伴友好地商量过一会玩什么。
教师与幼儿妈妈的对话,即是“德”的展现:温和、有礼、克制。幼儿直接观察到了什么是“德”,产生认同和向往,模仿也就开始了。
“德”产生于人际交往之中。教师除了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还应为幼儿理解道德、内化道德创设有利于人际交往、互助、协商与共享的环境,使幼儿浸润在充满良好德行的氛围中,发展适合年龄的良好道德水平。
幼儿琳琳常常很早来到幼儿园,总是主动地甜甜地和老师问好,教师也总是亲切地和孩子打招呼,询问健康、饮食状况,鼓励孩子做想做的事情,有所创新。不仅对琳琳,教师对全体孩子都抱有一颗尊重、包容的心。孩子们说:××老师最喜欢我们,我们也最喜欢她!在教师创设的温馨环境里,孩子们也是独立而友善的,就连过去脾气较为暴躁的男孩强强也学会了控制脾气,还会劝说爸爸妈妈少发火呢!
教师深感:成人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一个班级的氛围有赖于成人的努力创造。只有在交往中、互助共享里,“德”才会流动,才会更真实温暖。
有趣、操作性强的情境是幼儿学习的优良环境,本身也是很好的学习素材。应注意将德育渗透在生活中,依托课程和游戏,全方位地将德育有趣、有益的进行到底。
幼儿园是一个小社会。孩子们在这个社会中的所见所感都可能成为他们衡量自己和他人行为的标准。生活中,我们随处可见“德”的影子。
晨间锻炼:幼儿小花和小伙伴一块儿摆放锻炼器械,并提醒大家走路的时候小心不要碰到。
吃点心了:幼儿乐乐看见衣服穿得太多的泽泽够不着水龙头,就在泽泽身后顶着他,使他的手能触到水。
游戏结束整理时:扮演餐厅服务员的朵朵已经“下班了”,但看见了“警察”下班路过餐厅,就招呼他“进来免费吃东西”,并说:你辛苦了,多吃点!
午睡了:自理能力强的东东把小朋友们的鞋子摆放整齐再上床。
下午起床了:每天都有小朋友提前放好了小椅子,方便老师给小朋友梳头发。
做个有心人,我们会惊喜地发现,“德”满溢在孩子们的生活中,天然的、美好的情感促使孩子们做出有益于他人的选择,同时也幸福了自己。我们每天就孩子们的行为进行谈话,帮助他们了解自己的感受,明白这就是美德,使德育浸润在生活中,教化于无痕。
课程是教师实施教育的主要手段,游戏时孩子们最喜欢的活动,其活泼生动的形式使得一些原本枯燥的教育内容变得有趣和形象化,十分符合幼儿的心理感受特点,加深了幼儿的理解,强化了执行力。日常中,教师通过精心设计的课程活动和游戏,将德育变成便于幼儿理解和操作的内容,使幼儿乐与模仿、表现,体验德行的美好,增强道德观念。
在语言活动“狼来了”中,教师率先扮演牧羊人,让幼儿感知牧人失去羊群之后的难过心情,产生同情,有的幼儿立刻指责喊着“狼来了”的小朋友:不该骗人!接着分角色扮演故事人物,亲身体会被欺骗的心情,鼓励幼儿做诚实的人。
活动中,教师的身先垂范起到了良好的示范和支持作用,使幼儿产生强烈的道德立场,发展起良好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这就是课程集体教育的意义,对幼儿的道德水平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游戏中的放松性、自由的探索性使得幼儿的道德水平得以真实展现,且无压力地进行着自我观察和修正,此时的幼儿也更加敢于面对自己和他人的现实,做出有效的改变。此时,同样需要教师做好表率作用。
在游戏《小医院》中,“医生”拉拉给小宝宝看病,可是扮演宝宝的幼儿图图却“哭个不停”。只见拉拉很有耐心地问宝宝的“爸爸妈妈”:宝宝多大了?吃了什么东西?想喝奶吗?能打针吗?细心的询问和关心使得图图都不好意思哭了,他停下来笑眯眯地看着拉拉说:“我不难受了!”
显然,这是“医德”。教师要及时把握幼儿的认知发展变化,从生活、游戏的不同角度鼓励幼儿探索道德的内涵,支持他们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
中班幼儿的道德水平得到一定的发展,他们能够分辨好坏,懂得互助和善良,明白有些事可做不可做等等,更多时候,他们会从有利于自己利益的角度出发做出决定。
如在讨论游戏规则的时候,孩子们一致通过自己收拾垃圾、物品用完放回原处、不能和小朋友吵架打架等规则,说明幼儿的道德认知发展是趋同的、良好的,可以在此基础上深入进行集体规则的商讨构建,促进良好德育环境和个体道德水平的发展。
在关注集体的同时,也应重视个体差异的需要。如桦桦不借给同伴画笔他害怕被损坏;亮亮打了小伙伴是因为他觉得自己被侵犯了;而宏宏坚持要自己当值日生是因为这个工作“非常光荣”。我们不能简单地把幼儿的行为归责为道德的缺失或发展不良,要更多考虑原因背后的个性、性格,及成长环境的因素,为每个幼儿提供发展空间。
中班正处于小、大班生活的连接地带,一个班级的德育教育成效如何,与班级教师的管理努力密切相关。教师的自身素养、职业修为深深影响着本班幼儿的道德水平发展,影响着幼儿家庭的支持与配合程度,三者合力促进着幼儿建立健康积极的道德水准,为长大成人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要深刻体会身上的重担,做表率、善引导,及时有效地推动幼儿愉快地接受德育、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