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 刚
(齐齐哈尔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6)
大学阶段是个体发展的关键阶段,大学阶段的学习状况对大学生在校学习和未来发展都会产生重要影响。研究大学生学习困难对大学生学习有着直接的帮助,具有重要价值。
1.学习困难的相关概念与标准
学习困难的内涵和外延、形成原因和机制存在着众多的争论。
学习困难的英语词汇有两个:一个是learning disability,另一个是learning difficulty。与之相关的概念还有一个叫学习障碍,英语为learning disorder[1]。
通常情况下学习困难指智力正常但学习效果低下,达不到国家教学大纲的要求。该定义有两层含义:一是学习困难学生的智力是正常的,即使有些学生智力偏低,但仍在正常范围内,其心理发展的进程也是正常的;二是由于种种原因,学习成绩长期达不到教学大纲所要求的水平,而且这种学习困难不容易被克服[2]。
学习能力丧失(learning disability)的整体概念包括听、注意、说、思考、记忆、读、写、拼写以及社交等方面出现的困难。学习能力丧失的儿童智力正常或高于一般智力;至少有一门学科学得很差,通常为几门学科;未发现其他导致学习困难的问题或障碍[3]。
学习困难学生是由于主客观因素而使学习能力受到限制、学业水平处于落后状态的学生。学习困难学生具有三个特征:一是智力正常,在其他人际交往或行为等方面不存在问题,只是在学习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困难;二是他们的学习困难主要表现在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一旦这部分学生能够正视自己学习中的问题,并且发挥出主观能动性,就会取得学习上的进步;三是基于以上两个方面的特点,学习困难学生可以被当作是学习能力还没有得到很好发挥的学生[4]。
2.大学生学习困难的相关概念
在中国知网以包含“大学生学习困难”检索词为题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学术论文5篇。其中2篇对大学生学习困难的概念进行了分析和解释。
大学学困生是指智力水平正常,但由于学习方法、学习动力、学习心态、学习意志等原因引起其学习成绩下降,导致学习成绩明显落后于其他同学,未能达到学校教学规定的基本要求的大学生[5]。
学习困难大学生是指智力、身体素质属于正常范围的大学生,但由于各种原因,学习综合水平较低,不能适应或不能较好地适应普通学校教育条件下的学习生活,而且这种不适应或不能较好适应是可逆的,在一定的补救措施下可以转化。他们虽然为数不多,但是几乎每所学校、每个年级都会存在。对上面列出的几个关于学习困难、大学生学习困难的概念与标准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对于大学生学习困难的理解内涵不一,标准也存在差异[6]。
3.大学生学习困难的概念与标准
分析发现,对学习困难的研究绝大多数集中在中小学领域,在大学领域并不多见;即使是少量的对大学生学习困难的研究,也存在分析不够全面、理解存在偏差的情况。大学生学习困难是一个客观的存在,和中小学生学习困难相比,具有不同的表现和特点。
经过分析,我们确定大学生学习困难的标准为学业成就低下。至于一些研究者在其研究中提到的智力、身体因素、学习能力等等,并不能成为判断大学生学习困难的标准,而只可能成为导致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
基于此,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定义,就是学业成就低下的定义,即由各种原因导致的学业成就低下,达不到教学大纲的要求。
从导致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出发,可以将大学生学习困难分为以下九类:
1.智力型学习困难
大学生是经过全国高考才进入高校学习的,本不应该存在智力落后的情况。吴福元用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WAIS-RC)对大学生进行了一项智力调查, 结果发现大学生的平均智商为116.08,属于中上智力或高智力水平[7]。尽管大学生在智力发展水平方面存在的差异并不是很大,但在智力类型方面却存在较大差异。按照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结合我国教育实际情况,在我国大学生中语言—言语智力和数理—逻辑智力比较发达的学生应该占绝大多数。这些学生分布在很多专业中,这就有可能造成学生发展的智力类型和专业学习不相匹配的情况,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出现学习困难。
2.环境型学习困难
学习是需要一定的环境和条件的。有的时候一些大学生所处的环境和具备的条件不一定能适合或满足学习的需要,从而导致部分大学生学习困难。导致大学生学习困难的环境因素主要包括家庭、学校和社会三个方面。家庭经济和社会地位、亲子关系、文化氛围等等,都会对大学生的学习产生积极或消极影响;学校的办学思想、教师对待学生和学习的态度、图书资料建设、校园文化建设和管理、师生关系等方面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习;社会上的不良风气和文化氛围会对大学生的学习造成一定影响,如金钱崇拜、学习无用等在一段时间内都曾经对大学生产生过不良影响。环境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困难的重要因素之一。
3.适应型学习困难
良好的适应能力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标志,是衡量大学生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准。与高中相比,大学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乃至大学的环境、教师教学等各方面都与高中有很多不同,这种情况下适应就显得更加重要。可是对于一些大学生而言,适应大学的生活、环境和学习还是比较困难的,有少数人甚至四年下来都没有适应大学生活,因此少数大学生出现了对学习不感兴趣、缺乏积极性等状况,由此出现学习困难的情况。
4.动力型学习困难
学习动机是学习的动力,是学习行为得以维持的保证。对于部分大学生而言,他们缺乏学习的动力,学习缺乏明确目的,缺乏相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课堂上看似学习,心思却已飞走。也有一些学生的学习具有明确的目的,但目的过高过远、任务过难过重,超越了大学生自身的实际能力,这种目的难以达到、任务不能完成,导致部分学生自我效能感低下,自卑自弃的心理和行为占据上风,久而久之,也会出现学习困难。
5.方法型学习困难
高效的学习需要适当的方法或策略。学习方法或策略是指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使用的能够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的一切措施。有些学生进入大学之后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策略,这既表现在认知方面也表现在元认知方面,还表现在资源管理方面。这就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不会学习,学了也记不住,学了也不会用,理论与实践脱节,课内和课外分离,书本知识经不起实践检验,表现出学习困难的症状。
6.情绪型学习困难
情绪是个体的主观需要与客观现实之间关系的反映。情绪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积极的情绪是行为的动力,具有动机作用;而消极的情绪则可能成为行为的阻力,妨碍工作和学习的进行。研究表明,在有些大学生身上存在一些负性情绪,如自卑、焦虑尤其是考试焦虑、恐惧、紧张、抑郁等,这些负性情绪强度不同、表现各异,却使一部分大学生不能把注意力集中在学习上,从而导致学习困难。
7.生理型学习困难
生理是心理的物质基础。生理因素也是导致大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对大学生来讲,因各种原因导致的营养不良、长期的疾病或慢性疼痛、身体虚弱或体质不良、长期劳累导致神经系统的疲劳等都可能产生厌学心理,进而出现学习困难。
8.基础薄弱型学习困难
后继的学习是建立在先前学习的基础上。如果在先前学习的过程中发生了学习困难情况,则为学习基础不牢;在进行新的学习时又没有进行必要的弥补,那么在后继学习中发生学习困难的概率就会相应增加。
9.综合型学习困难
对于一部分学习困难大学生而言,导致他们学习困难的原因并不是一种,而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原因的结合(或者称之为综合),这样的学习困难称之为综合型学习困难。对于大学生而言,也许单纯一种原因导致学习困难的是少数,而绝大多数学习困难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原因造成的。
1.学习困难在大学校园中是一种客观存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我们曾认为,能够考上大学的学生不会存在学习困难的问题,但教育和科研经历告诉我们,存在学习困难问题的学生在大学校园中是一个客观存在,是一个事实,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学习困难大学生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成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瓶颈,对这一现象应给予足够重视并认真加以分析和研究,才有可能解决大学生学习困难的问题。
2.大学生学习困难是动态的、可逆的
对于大学生而言,学习困难是一种暂时的状态,是由几种原因造成的暂时状态,如果找到适当的方法,改造学习困难大学生并不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适当的方法策略能够扭转大学生学习困难状态,因此大学生学习困难具有可逆性。
3.学习困难大学生不存在智力落后的问题
在这一点上,中小学生学习困难和大学生学习困难并没有本质的区别。大学生的平均智商是116.08,超过了全国人口的平均智商。智力发展水平并不是导致大学生学习效果低下的原因,但是智力发展的类型差异却有可能是造成部分专业学生学习困难的原因之一。
4.学习困难大学生存在专业分布的差异性
这一特点表现在不同专业之间的学习上。众所周知,大学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对于不同专业的学生,因其兴趣爱好和专业特点的不同,也可能表现出学习困难方面的差异。对于人文及社会科学专业的学生,在学习一些比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公共课程时,其学习困难的发生率往往要高于理科及工科专业的学生。
5.学习困难大学生存在课程分布的差异性
这一特点主要表现在同一专业内部。任何一个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都包含有多门课程。对于有些学生来讲,一些课程的学习难度要大于另外一些课程的学习难度。难于学习的课程,其学习困难发生的可能性要大于容易学习的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