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养鸡业的历史考察

2021-12-29 14:12
吕梁学院学报 2021年3期
关键词:雄鸡斗鸡唐人

张 昕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文化学院,陕西 西安 710119)

家鸡的养殖在我国已有八千年的历史,“在河北武安磁山、河南新郑裴李岗、山东膝县北辛等遗址都有家鸡遗骨出土”[1]362。到了汉代出现了养鸡专业户祝鸡翁。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著有“养鸡篇”,对家鸡养殖做了详细的总结,提供了宝贵的养殖经验。到了唐代,鸡的养殖更为普遍,消费需求的多样性推动了养鸡业的发展,对唐代社会文化和经济产生了影响,养鸡业盛极一时。

一、唐代养鸡业之兴盛

唐朝十分重视家禽养殖业并大力促进家禽的养殖。鸡作为家禽中最常见的物种,其养殖已经成为较为普遍的社会现象,养殖的数量和规模都相当可观。鸡类养殖的普遍化、规模化,为后续养殖业的发展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

鸡的养殖在唐朝最突出的表现为各地区家家户户都有鸡的养殖,具有普遍性。家户养殖这种现象在唐诗中多有吟咏。“十亩之宅,五亩之园……妻孥熙熙,鸡犬闲闲。优哉游哉,吾将终老乎其间。”[2]4335远离车马声的喧嚣,取而代之的是鸡犬声声,这是白居易所向往的田园生活,也反映了鸡的养殖是普通百姓生活中的常见之事。“从来无检束,只欲老烟霞。鸡犬声相应,深山有几家。”[3]2832从鸡犬声可以判断出深山中有几户人家,说明即使地处偏僻之处,家家仍会养殖鸡,鸡已经成为了农村最常见的禽类。

在南部地区,文献中出现了民间养鸡的相关记录。《北梦琐言》载:“自到崖州,幸且顽健。居人多养鸡,往往飞入官舍,今且作祝鸡翁尔!谨状。”[4]172崖州养殖鸡的人们众多,可以说户户皆有,因此常常有鸡飞入李德裕所住的舍屋之中,李德裕便自嘲像祝鸡翁了,虽在崖州并没有出现像祝鸡翁这种大规模养殖,但此条记录也足以说明,崖州养鸡已经十分普遍。

西南地区是唐朝的一些优良鸡种的产地。“大鸡,永昌,云南出。重十余解,嘴距劲利,能取鹤、鹦、莺、鹊、鬼、鹤鸥之类”,由此可知,大鸡是云南地区饲养的优良鸡种。

解放后出土的考古资料显示,唐代我国中部、东南地区养鸡业发达。资料表明,“全国出土的唐代墓葬中,有21个地区,福建福州;陕西西安、咸阳;湖北安陆、罗田汪家桥;河南上蔡、郑州、洛阳;湖南湘阴;天津军粮城等;出土陶鸡、三彩陶鸡、鸡陶俑共36件。”[5]415

《新唐书·五行志》中关于鸡祸的记载涉及大江南北,地区众多。

“垂拱三年七月,冀州雌鸡化为雄。

永昌元年正月,明州雌鸡化为雄。

八月,松州雌鸡化为雄。

景龙二年春,滑州匡城县农家鸡三足。

大中八年九月,考城县民家雄鸡化为雌。

咸通六年七月,徐州彭城民家鸡生角。”[6]880-881

鸡祸指鸡的变异现象,出现鸡祸的原因是养鸡数量众多,鸡的种类丰富,鸡种间繁衍快,因此鸡容易出现变异的现象,由于古人对此认识不足,将鸡变异的现象称为鸡祸。鸡祸也从侧面说明在唐朝河北、浙江、四川、陕西、江苏等地区养鸡业十分发达。

随着铁农具和牛耕技术的推广,农业进步,生产力大大提高,农作物产量增加,家禽主要以小米、麦麸等为食,除了满足人们日常所需,农户产生的剩余粮食可用于家鸡的养殖,从而进一步推动了养鸡业的发展。在汉代便出现了“祝鸡翁”这类专业户,虽在唐代并未有记载如此大规模的养鸡户,但因为唐代各阶级都对鸡有极大的娱乐和饮食需求,养鸡业发展迅速,养鸡数量增加,具有了一定规模。在唐代,最为有名的便是唐玄宗设立的“鸡坊”,饲养优种雄鸡几千只,并派以专人监管。此外还有人“常豢养鹅鸭千万头,日加烹杀。”[7]948由此可见唐代唐代养鸡业之兴盛状况

二、唐代养鸡业发展的原因

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人们的消费会调节生产。消费需求与经济生产存在着明显的相互促进关系,消费的增长会有力地拉动着生产。在唐代养鸡业发展的动因之一即是有消费需求,唐人在饮食、娱乐、养生方面有着不同的消费需求,这便进一步刺激了市场,带动了唐代养鸡产业的发展。

(一)饮食需求

鸡肉营养丰富,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E等,蛋白质的含量比例较高、种类多,而且消化率高,很容易被人体吸收利用。鸡肉有增强体力、强壮身体的作用,另外含有对人身体发育有重要作用的磷脂类,是中国人膳食结构中脂肪和磷脂的重要来源之一。因此,从古至今鸡肉都深受喜爱。在唐代,鸡肉饮食需求表现出广泛性和多样性的特点。

1.食用的广泛性

鸡是唐代人们餐桌上最为常见的美食之一。不论是达官贵人还是寻常人家,人们都偏好食鸡。许多历史文献中都有记载,唐朝初年,太宗规定官员因为公事到州县,不可以食肉,认为食肉劳民伤财,但在禁食肉食期间,食鸡也不受限制。文献中载马周任侍御史,“每行郡县,食必进鸡。人们将此事上报太宗,太宗称:我禁御史食肉,恐州县广费,食鸡尚何与?”[6]3901。江夏有一位林姓主簿,性格暴虐爱好赌博,“甚爱一女,好食鸡,里胥日供双鸡。”[7]3210还有人爱吃鸡蛋,《太平广记》载:“唐孙季贞。陈州人。少好捕网飞走。尤爱啖鸡卵。每每欲食。辄焚而熟之。”[7]947除此外,鸡黍也是唐人宴会的常见形式,“军士齐民。云锸雨杵。一挥立就。令行恩结。有如此者。千里之内。如视堂庑。虽僻左下里。岁腊男子必以鸡黍贺馈。”[8]917在农家若有宾客到来,鸡肉是人们宴请时的首选肉食。如孟浩然诗中所描述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靑山郭外斜。开筵面场圃,把酒话桑麻。”[9]1220在唐朝普通百姓心中,黍米饭配上鸡肉享用,是十分美妙的享受了,因此,“鸡黍”一词常被用来形容小康生活。

2.烹饪的多样性

唐人吃鸡,十分重视烹饪方法,鸡肉被制作成为了美味的菜肴,不少还别出心裁,具有特色,极大地丰富了唐人的饮食生活。唐人制作鸡肉美食,有两个明显的特点,一是烹饪方式多种多样,二是大量运用烹饪辅料。

《太平广记》记载合肥一富人刘某:“好食鸡。每杀鸡。必先刖双足。置木柜中。血沥尽力。乃烹。以为去腥气。”[7]3785这则故事曲折反映出,唐人心中已经意识到了烹制肉类时要去腥气,如此做法肉食更加美味可口。唐人喜欢将肉烹制成羹。在这方面,边疆人们对于制作肉羹有拿手本领,如《岭表录异》卷上记载交趾人别具特色的肉羹制作方法:“交趾之人,重不乃羹。羹以羊鹿鸡猪肉和骨同一釜煮之,令极肥浓漉;去肉,进葱姜,调以五味,贮以盆器,置之盘中。”[10]9除此外可以看出,肉羹制作中会加入葱姜佐料调味,使肉羹更加可口。《食医心鉴》中记载有“乌雌鸡羹”的具体做法:“煮令极熟,细擘,以豉汁、葱、姜、椒、酱,作羹。”[11]4可知,做一道乌雌鸡羹要现将鸡肉煮到细烂,在加入豉汁、葱姜辣椒等调味品。唐人烹制肉类,格外讲究调料的使用,肉类烹制十分精细。

除了烹制鸡肉羹,唐人还会用鸡蛋清做索饼。《食医心鉴》中记载了用鸡子清和面做索饼的例子。“以鸡子清?面作索饼熟煮于豉汁中,调空心食之。”[11]11此饼适合于脾胃气弱,消化不良,身体瘦弱之人饮食。书中还有用丹雄鸡做索饼的例子,“丹雄鸡一只,面一斤。?面作索饼熟煮和臛食之。”[11]25食丹鸡索饼有利于养胎静心。

唐人在制作鸡肉时,还有采取烤炙的办法。《食医心鉴》载:“治下焦虚小便数炙黄雌鸡方:黄雌鸡一只,炙令极熟,刷盐醋椒末空心食之。”[11]20黄雌鸡烤熟后刷盐、醋等调味品食用,有极强的食疗功效。

唐人食鸡肉,有蒸、烤、烤炙等多种烹饪方式,同时还有葱、姜、蒜、辣椒、食盐、醋等多种烹饪辅料助味、提香。除此外,唐人饮食鸡肉还注意各种鸡肉的不同特性,不同品种的鸡配以不一样的烹饪方式和调味品,以达到最大的食用效果。除了鸡肉的广泛应用,鸡蛋也是唐朝饮食中常见的原材料,食鸡蛋之风在唐朝一直盛行。唐朝烹饪技艺较前朝有了极大的提升。不仅表现在烹饪方式的多样,更表现在烹饪调味品的灵活使用。鸡肉的制作体现了唐人烹饪技艺的高超和灵活。

(二)娱乐需求

娱乐需求在唐朝主要是指斗鸡活动。斗鸡属于“斗戏”,即驱使两鸡相斗,即供娱乐,又含有赌博的性质。在2800年前,斗鸡这一娱乐活动就己经发展到了一定水平。斗鸡之风经久不衰,特别是到了盛唐时期,斗鸡之风,更是到达了历史的顶峰,表现为社会各阶层都对斗鸡娱乐如醉如痴,从侧面推动了唐代养鸡产业特别是斗鸡养殖的发展。

1.帝王

唐代帝王嗜好斗鸡,唐太宗便是一例。在观看斗鸡比赛时,他曾下令周围的文人雅士对此活动作诗记录。到了盛唐时,斗鸡之风更甚,发展到了举世无匹的状态。唐玄宗李隆基在当皇帝之前,便十分热爱斗鸡戏。即位后,便在两宫间设立“鸡坊”,专门饲养从长安城内精挑细选的几千只良种雄鸡,颇具规模。在宫廷之中,赏斗鸡的风气一直持续。到晚唐时,斗鸡之风在宫廷中犹在,“洎僖宗皇帝好蹴球、斗鸡为乐。”[4]3011斗鸡之风盛行于唐朝统治阶层中。

2.贵族官僚

王公贵族也痴迷于斗鸡活动。唐玄宗在兴庆坊的西南置楼,常登楼听诸王府的乐声,且常与他们同榻而饮,还会亲自到诸王的府邸,赐给他们金银和布帛,“诸王每日于侧门朝见,归宅之后,即奏乐纵饮,击球斗鸡,或近郊从禽,或别墅追赏,不绝于岁月矣。”[2]3011吃喝赏乐,击球斗鸡游玩所带来的快乐,被认为是天子与兄弟们之间友爱的一个象征。

唐朝宫廷官员也十分热爱击球斗鸡,特别是一些武官,更嗜好斗鸡娱乐。如唐高祖时期,武德功臣的孙子窦不疑在其年少之时,热衷于斗鸡活动,曾有记载,“少而任侠,常结伴十数人,斗鸡走狗,樗蒲一掷数万,皆以意气相期。”[7]2952除了窦不疑,冯燕也是斗鸡的爱好者,《冯燕传》载,“燕少以意气任侠,专为击球斗鸡戏……益与滑军中少年鸡球相得。时相国贾耽镇滑,知燕材,留属军中。”[7]1463斗鸡活动,虽说是一种娱乐消遣,然而这种“当年重义气,先占斗鸡场”[3]371也反应了唐人的侠士风尚。

3.文人雅士

除此外,唐朝著名画家因喜爱斗鸡,将斗鸡绘入丹青。如《历代名画记》中记载阎立德画《斗鸡图》、张宣和周昉都曾创作过“明皇斗鸡射乌图”。唐末画家梅行思最擅长画鸡,其所画的斗鸡栩栩如生。到了后世,也有不少关于唐朝斗鸡的画作,如宋朝画家李嵩就有画作《明皇斗鸡图》,画作中描绘了唐玄宗与后宫众人观赏斗鸡时的热闹景象。这些流传的优秀画作斗足以说明,在唐朝,斗鸡是人们热爱的娱乐活动之一。

4.普通民众与女子

在唐朝,普通百姓也热衷于斗鸡活动。唐诗中记载了诸多民间斗鸡作乐的诗句,如孟浩然《李少府与杨九再来》诗云:“喧喧斗鸡道,行乐羡朋从。”[3]1650在南蛮地区,斗鸡之风尤盛,“人喜斗鸡及猪。”[3]6301

在“诸王世家、外戚家、贵主家、侯家,倾帑破产市鸡”的社会环境下,唐朝妇女也参与到了斗鸡活动当中,斗鸡也成为了女性日常休闲的娱乐项目之一。《姜皎传》载:“玄宗即位,召拜殿中少监。数召入卧内,命之舍敬,曲侍宴私,与后妃连榻,间以击球斗鸡,常呼之为姜七而不名也。兼赐以宫女、名马及诸珍物不可胜数。”[2]2334除了宫廷女子,斗鸡也受到了民间女子的青睐,“枕绘鸳鸯久与栖,新栽雾觳斗神鸡。与郎酣梦浑忘晓,鸡亦留连不肯啼。”[3]9031“都中男女,以弄鸡为事,贫者弄假鸡。”[7]3992人们痴迷斗鸡,甚至贫者还以木雕假鸡来代替斗鸡玩耍,人人以摆弄斗鸡为乐,足以见得唐代有着极大的斗鸡娱乐需求。

(三)养生需求

人们从自然界中获得食物,既可以致病也可以治病。鸡除了肉质鲜美可供食用外,也具有很好的养生效果。孙思邈认为医药只可用于救疾,而食物则是安身之本,所以食疗对养生尤为重要。唐人在日常饮食中已经注意到了鸡肉、鸡蛋、鸡子等有极强的药性,正确食用可强身健体,治疗疾病。文宗生病时,除了下诏中国和外国的有名佛教徒来念佛经驱散病毒,还会“会尙食厨吏修御膳。以鼎烹鸡卵。”[7]678

唐人对于食疗养生有了进一步的研究,唐人孟诜在总结前代医学食疗施治的基础上,撰写了我国历史上第一本食疗专著《食疗本草》,全书涉及食疗食品有260种之多,每种食材均注明了药性、功效、禁忌等。《食疗本草》一书中,关于丹雄鸡、乌雌鸡、乌雄鸡、黄雌鸡的鸡肉、鸡蛋、鸡血、鸡汁、鸡子的食疗功效和禁忌有详细的记载。

1.鸡肉

根据《食疗本草》记载,品种不一样的鸡肉有着不同的功效。如乌雄鸡是指雄性乌骨鸡,主要治疗心痛,排心脏和腹部的恶气,乌雄鸡有滋阴、去风、止渴的功效,有益于肝脏排毒,身体虚弱者,可饮食乌雄鸡肉。 乌雌鸡主要可用于治疗反胃、安胎养胎以及腹痛;妇女患乳痈,即乳腺炎、乳腺增生有结节者,可食用乌雌鸡进补。产妇产后食用后有助于产后恢复,具体制作方法如下记载:“新产妇可取一只,理如食法,和五味,炒熟香,即投二升酒中,封口,经宿取饮之。”[12]65-66丹雄鸡即红毛公鸡,味甘微温,《食疗本草》载,受风寒严重者,可将丹雄鸡食物放置在主要疼痛的关节部位,鸡取食时的力度可以缓解风痛。黄雌鸡即黄母鸡,味酸,性温和,营养丰富、补气益血,为人们日常食用的佳肴,老少皆宜。《食疗本草》记载,特别是对于水肿、身体瘦弱者滋补作用更为显著。

2.鸡子

鸡子即鸡蛋,味甘、性平,有丰富的营养成分,中医认为鸡蛋具有滋阴润燥、养血安胎、补中益气的功能。在唐朝,人们也已经意识到了鸡蛋除了其食用价值,还极具有药用价值。《食疗本草》载:

“治大人及小儿发热,可取卵三颗,白蜜一合,相和服之,立差。又胞衣不出,生吞鸡子清一枚。治目赤痛,除心下伏热、烦满、咳逆。动心气,不宜多食。产后血不止,以鸡子三枚,醋半升,好酒二升,煎取一升,分为四服……”[12]169-170

可知鸡蛋对于治疗大人和小孩发热有奇效,除此外,鸡子还可以用来治疗女子生产之时的各种疾病。烦躁、咳嗽时可食用鸡蛋,但要注意不可多食。除了生产时,当人中毒或者发热时,取蜜与鸡子同吃,可以取得良好的降温效果。

3.鸡肝、鸡血等

鸡肝味甘、性温,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食疗本草》记载,丹雄鸡鸡肝可入补肾方。鸡冠血,性温,主要可以滋补肝、肺、肾脏。有祛除风湿、活血通络、消肿、下乳汁的作用。丹雄鸡鸡冠血对于壮阳补气舒缓眼疲劳有良好的效果,取丹雄鸡“用冠血和天雄四分,桂心二分,太阳粉四分,丸服之。”[12]67-68可以壮阳补气。取三年以上的鸡冠血敷在眼睛上可以舒缓眼睛。除了鸡肉、鸡卵、鸡血,鸡胆汁也有食疗效果。取乌雌鸡胆汁敷耳根三日,可以治疗耳根疥疮。

虽然鸡可谓浑身是宝,可起到食疗的作用,但是在饮食鸡肉、鸡汁、鸡子等物时,也应该秉持着不偏不倚,无多无少的原则。“善养性者,先饥而食,先渴而饮;食欲数而少,不欲顿而多,则难消也。常欲令如饱中饥,饥中饱耳。”[13]572食用过多则难以消化,因此在饮食过程中适度原则也十分重要。辩证合理的食用食物,才能将食疗效果发挥到最大,唐人较前人相比,对于鸡的食疗研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合理食用可以治疗多种疾病以及日常保健强身健体,鸡的医疗作用也会一定程度上刺激鸡产品的消费需求从而推动了唐代养鸡业的发展。

三、唐代养鸡业发展的影响

在唐代社会经济结构中,农业固然是基础,但养殖业也是其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鸡的养殖不仅满足百姓对鸡及其产品的需求,丰富日常生活需求,对民俗文化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一)为消费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商品

农业在唐代经济发展中处于主导地位,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仍为主体,但作为家庭副业的家禽养殖业,无论在北方还是南方都大量存在,是小农经济的必要补充。鸡及其副产品除了能够满足养殖者自身需求外,还会流向市场。这些都为消费市场提供了丰富的商品。

在唐代市场中,鸡蛋已成为交换买卖中的常见商品。《朝野佥载》就有关于买卖鸡蛋的记载:“益州新昌县令夏侯彪之初下车,问里正曰:鸡卵一钱几颗?”曰:“三颗”。”[14]76。此外,在唐代消费市场中,斗鸡也是不可忽视的商品,一只好的斗鸡可以获得丰厚的利润。唐代时一些名鸡,价格昂贵,如上文中有提及,长鸣鸡根据记载一鸡便值钱一两。此外,《酉阳杂俎》载“威远军子将臧平者,好斗鸡,高于常鸡数寸,无敢敌者。威远监军与物十匹强买之因寒食乃进。十宅诸王皆好斗鸡,此鸡凡敌十数,犹擅场怙气。穆宗大悦,因赐威远监军帛百匹,主鸡者想其跖距,奏曰: 此鸡实有弟,长趾善鸣,前岁卖之河北军将,获钱二百万。”[15]2022威远军子将臧平,不仅因擅长训练和培养斗鸡而被穆宗赏识,从而获得了百匹布帛,还意识到了买卖斗鸡可以获利,将斗鸡卖出,获得了二百万的收益。唐代消费市场产品多样,鸡蛋、鸡肉、斗鸡等商品通过交换,进一步实现了鸡产品供给与消费需求的平衡,推动了唐代养鸡业的发展。

(二)满足了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

鸡及其副产品也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肉食来源,从官僚到百姓,鸡都是桌上的珍馐美食,在全面断屠的时间中,对鸡的屠宰,通常并不在犯禁之列。即使有所断屠,也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御史台记》中有载侯思正言武则天断屠,称鸡鱼猪驴都不让吃,无法果腹。这反映了唐人对于肉食不可或缺的饮食需求。唐人对于鸡肉的需求,特别是上层社会群体其需求量很大。普通人家通常拿鸡肉设宴,有史料记载,在很穷的农家往往杀鸡来招待县官,《朝野佥载》便有类似记载:“卫镐为县官下乡,至里人王幸在家……王幸在家穷,无物设馔,有一鸡见抱儿,已得十余日,将欲杀之。”[14]100

此外,鸡的许多副产品为人们所用,如鸡蛋等。还有些副产品可以入药,如鸡内金可充药,鸡杂鸡碎可用作食疗,上文已有详细论述,在此不做赘述。唐代养鸡业的发展为大众提供了更多可供选择的肉食品。

(三)增加了民俗文化的内容

1.寒食节赠送精心雕镂的彩鸡蛋、互送鸡肉酒的风俗

清明和寒食是唐朝时期的重要节日,鸡与这两个节日的民俗活动息息相关。上文提及,在清明节常会举行斗鸡活动。雕镂鸡蛋是寒食节的重要风俗。白居易诗中吟:“何处春深好,春深寒食家。玲珑镂鸡子,宛转彩球花。”[16]2082寒食节时,人们还有将雕镂的鸡子互相赠送,较胜斗赢。元稹诗《寒食夜》就记载了斗鸡子的活动:“红染桃花雪压梨,玲珑鸡子斗赢时。今年不是明寒食,暗地秋千别有期。”[17]362

此外,在洛阳还有男女互送鸡肉酒的风俗,《云仙散录》载:“洛阳人家上元以影灯多者为上,其相胜之词曰:“千影万影。”又各家造芋郎君食之,宜男女。仍互送鸡肉酒,用六寸瓶贮之,于亲知门前,留地而去。”[17]86还有人会以糖鸡卵相送,“郭元振落梅装阁有婢数十人,客至,则拖鸳鸯襭裙衫。一曲终,则赏以糖鸡卵,明其声也。”[17]26这些活动大大丰富了唐人的日常生活,鸡文化渗透在唐人的日常起居与节日娱乐中,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形成了以祭祀、占卜为主的鸡文化

鸡是祭祀中常见的祭品。在唐朝宫廷中于腊日前一日举行的驱逐疫鬼的大傩之礼,杀鸡则是傩仪的重要项目,是一项传统的巫术。如《新唐书》中记载的大傩之礼中:“有司预备每门雄鸡及酒,拟于宫城正门、皇城诸门磔攘,设祭。”[6]392-393便会用到雄鸡五只,放于宫门以及城四门各一只。除此外,人们在新年初占验丰俭会使用占禽兽,据唐时流行的《月令占候图》载:“自元日至八日,占禽兽。一日为鸡,天晴气朗,人安国泰,四夷来贡。”[15]6一日便会占鸡,天气晴朗寓意为丰年。

唐代鸡骨卜在南方很是流行。柳宗元任柳州刺史时,在一首具有浓郁的南方风俗民情的诗中,也提到当地以鸡骨占年的风俗,“郡城南下接通津,异服殊音不可亲。青箬裹盐归峒客,绿荷包饭趁虚人。鹅毛御腊缝山罽,鸡骨占年拜水神。愁向公庭问重译,欲投章甫作文身。”[6]3937

四、结语

综上所述,唐代养鸡业发展盛极一时,逐步形成了散养、圈养等多种养殖方式,为后代社会留下了宝贵的养殖经验。鸡产品种类丰富,有肉鸡、斗鸡、鸡蛋、鸡杂碎等,且已进入市场售卖,其消费需求涉及唐代各个阶层,成为推动唐代养鸡业进一步发展的根本动因。

唐代养鸡业对唐代产生了不可忽略的影响,鸡肉、鸡蛋、斗鸡等均成为了市场上重要的商品。此外,满足了唐人日常生活所所需,寒食节赠送精心雕镂的彩鸡蛋、日常生活中鸡卵卜的流行等都深刻影响着唐人的日常。这些都在无形之中推动着唐代养鸡业的进一步发展。

猜你喜欢
雄鸡斗鸡唐人
唐人路上 花瓣飘香
谭昌镕绘《一唱雄鸡天下白》
原来“再接再厉”说的是斗鸡
动物的“叫”各不同
中国唐人御工坊 中国唐人琴苑
基于CFRP上边梁的纯电动汽车顶部抗压性能研究
雄鸡和鸿雁
NO.9 斗鸡
斗鸡
唐人神股价腰斩波及股权质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