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候鸟迁移视角的海南自贸港老龄人力资源开发探析

2021-12-29 11:37刘振春
南海学刊 2021年4期
关键词:候鸟老龄海南

刘振春

(海南工商职业学院 旅游艺术学院,海南 海口 570203)

一、引 言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呈现了我国人口发展的新趋势,“在‘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从轻度老龄化迈入中度老龄化。随着第二次生育高峰出生的‘60后’群体步入退休年龄,老龄人口增长速度将明显加快,预计到2030年占比将达到25%左右”(1)陈功:《我国人口发展呈现新特点与新趋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解读》(2021年5月13日),http:∥www.stats.gov.cn/tjsj/sjjd/202105/t20210513_1817394.html。。这意味着我国经济发展将面临人力资源“瓶颈”,如果能对老龄人力资源进行及时、深度开发,可以为劳动力供给提供新的参考方案。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明确提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积极开发老龄人力资源,发展银发经济”(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2020年11月3日),http:∥www.gov.cn/zhengce/2020-11/03/content_5556991.htm。。由此可见,在“十四五”规划中,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已上升为国家战略。许多老龄人口身心健康且工作经验丰富,具备人力资源再开发价值,应积极探索适当的开发方式让其发挥余热,继续为社会创造价值。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 “积极看待老龄社会”“着力发挥老年人积极作用”“努力挖掘人口老龄化给国家发展带来的活力和机遇”(3)《习近平:推动老龄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2016年05月28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6-05/28/c_1118948763.htm。。老龄人力资源具备实践经验丰富、开发成本低等优势,吸引了各界广泛的关注。针对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学术界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例如,金易提出了营造“老有所为”的社会环境,建立老龄教育体系,完善老龄人力资源开发激励机制等措施(4)金易:《论老龄人力资源深度开发》,《学术交流》,2012年第1期。。刘家强的研究结果表明,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老龄问题的基础,针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尚须关注文化困境、政策困境、市场困境和代际困境(5)刘家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老龄问题的基础》,《光明日报》,2014年10月28日,第12版。。霍治平指出,纠正对于老年人力资源认识的偏差,要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大老年人再就业宣传,创造良好的社会气氛(6)霍治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河南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2期。。李怀等指出,老年人力资源再开发受到文化思想、政策与法律保障体系和市场导向系统匮乏等限制,提出了建立老龄高智力人才库、实行老龄高智力人才“动态聘任制”等举措(7)李怀、张颖、史彦泽:《美国、日本老龄高智力资源再开发做法及其借鉴》,《商业研究》,2018年第5期。。高秋萍等指出,推进老年教育发展是提升老年人社会参与度,开发与利用老年人力资源的重要因素和推进路径(8)高秋萍、韩振燕、曹永:《老年人力资源开发视域下的老年教育发展策略研究》,《成人教育》,2020年第8期。。原新等指出,要把握人口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相协调的发展准则,在国家战略体系中积极应对老龄社会问题,并强调要坚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9)原新、金牛:《国家战略体系中积极应对老龄社会问题》,《人口研究》,2021年第2期。。学术界对于老龄人力资源开发进行了长期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不难发现,以上均是针对当地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的研究,对于候鸟迁移式老人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研究较少。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年人打开了另一种养老模式,即“候鸟式”养老。以海南为例,该地气候宜人,空气清新,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优势吸引大量的老人前来旅游和生活。他们大多为外向者,更喜欢把注意力放在外部世界,善于交流,乐于参与集体活动(10)敖小兰、许寿童:《“候鸟老人”心理类型与社区养老研究——以海南省三亚市、琼海市为例》,《延边大学学报》,2019年第5期。,同时希望增强在迁入地公共空间中的主体性,获得社会认同,建立社会融入感(11)吴悦芳、徐红罡:《季节性退休流动者“家”的地方依恋——以三亚为例》,《人文地理》,2019年第5期。。作为融入当地社会的重要途径,再就业成了“候鸟”老人的首选,而且他们的再就业服务意愿较强。中低龄、高知、高收入是“候鸟”老人的标签。因此,针对候鸟迁移式的老龄人力资源,其开发手段不应完全照搬本地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经验。

“十四五”时期是高质量高标准建设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的关键五年,是海南发展的黄金机遇期和重要窗口期,如何挖掘更多的人力资源,充分发挥候鸟老龄人才的价值是海南自贸港人才引进所要面临的重要课题。然而,人才总量缺口大、高层次人才偏少等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海南自贸港建设和经济发展的瓶颈。基于此,本文将对海南候鸟老龄人力资源(12)本文所说的海南候鸟老龄人力资源是指来海南季节性休养、生活、旅游,具有一定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在不改变其原有人事、档案、户籍、社保等关系的前提下,通过多种方式自愿为海南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省外55岁以上女性及60岁以上的男性人口。的开发现状进行全面分析,并梳理当前存在的问题,通过研究借鉴日本和韩国老龄人力资源再开发的经验,从文化、政策、市场、代际等层面提出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向纵深化、系统化、多样化、灵活化开发的对策和建议。

二、海南自贸港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的现状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候鸟式”异地养老模式已经在老年人群中兴起,海南以其独特、优越的自然环境,成为“候鸟式”异地养老选择的重要目的地之一。有着一批层次高、专业性强、群体大的“候鸟”人才,是海南有别于其他省份的一个特殊优势,这也是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急需的人才资源。围绕候鸟老龄人力资源的开发,海南省政府开展了一系列的工作探索与创新活动。

(一)政策保障:建章立制,先后制订一系列相关政策文件

2014年,海南省委省政府出台《海南省柔性引进人才暂行办法》,明确“候鸟型”人才引进范畴,把“柔性引才”作为发挥“候鸟”人才潜力的突破口。2017年,海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出台《关于充分发挥“候鸟型”人才作用的意见》,首次对“候鸟型”人才概念进行了界定,并提出“力争到2020年使用‘候鸟型’人才10 000人左右”的目标;2018年,中共海南省第七届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百万人才进海南”行动计划,鼓励各级各类用人单位设立“候鸟”人才工作站等平台。2019年,中共海南省委人才工作委员会颁布《海南省“候鸟”人才工作站管理实施办法(试行)》,对“候鸟”人才工作站建设和管理做出规范,不断健全“候鸟”人才政策体系。

(二)信息化服务:按照“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资源共享”的原则,建立“候鸟”人力资源开发信息平台——“候鸟”人才服务网

网站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围绕着政府、用人单位、“候鸟型”人才三方需求进行网站功能建设,政府部门采集、管理、发布“候鸟型”人才信息、政策,实现用人单位与“候鸟型”人才供需对接,上线“候鸟型”人才自我推介、社群互动等功能。网站服务亮点在于能为来海南的“候鸟”人群提供登记注册,采集“候鸟型”人才信息,形成海南省“候鸟型”人才信息数据库,并基于大数据技术,对“候鸟型”人才供需信息数据的分行业、分领域专项分析,分层次、分类别进行整合管理,为各级政府部门做好“候鸟型”人才工作提供决策依据,为供需双方准确对接提供参考。

(三)工作平台:创新探索,全国首创服务标准化“候鸟”人才工作站

2019年,经全省一体化统筹,海南各市县、各有关单位设立全国首创的服务标准化“候鸟”人才工作站(13)海南省委自贸办:《全国首创设立“候鸟”人才工作站》(2019年4月12日),http:∥www.hainan.gov.cn/hainan/jdxq/201907/6044fefdee0f4cbea8ff6ae24653559a.shtml。。海南“候鸟”人才工作站主要发挥桥梁服务作用,建立供需信息采集报送制度,登记人才信息、岗位需求,准确掌握有服务意愿的“候鸟”人才动态,为“候鸟”人才和用人单位搭建供需对接平台。截至2020年1月,海南省已建设40多个各类“候鸟”人才工作站(14)闫旭:《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机制,不求为我所有,但求为我所用——海南建40多“候鸟”人才工作站》,《人民日报》,2020年1月23日,第7版。。另外,海南还创建了“候鸟”党支部、“候鸟”人才工作室、养老协会、老年大学、院士联合会等各类“候鸟”人才工作平台。

(四)开发方式:拓宽渠道,积极组织策划“候鸟”主题活动

海南省围绕十二个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发展需要,以发挥“候鸟型”人才作用为着力点,开展“候鸟”主题特色活动:一是通过举办“候鸟”人才专场招聘会、人才对接洽谈会、座谈会、行业论坛等多种对接活动,搭建政府、企业与“候鸟”人才间的沟通桥梁。二是开展面向企事业单位的“候鸟”人才岗位征集活动,了解省内各单位对“候鸟”人才岗位、数量、专业、技术等级等方面的需求情况。三是通过策划“我为加快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作贡献”主题活动,吸引众多“候鸟”人才加入到活动中,为加快推进海南自贸港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

从总体上看,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工作已初显成效,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7年2月,海南共有14 174名“候鸟”人才被挖掘使用,其中有2 690人是高层次“候鸟”人才(15)王旭:《海南候鸟人才开发潜力巨大 1.4万余名候鸟人才海南展身手》(2017年8月30日),http:∥www.hinews.cn/news/system/2017/08/30/031245600.shtml。。2018年,据三亚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到三亚从事南繁育种工作的“候鸟”人才超5 000人,各重点领域与三亚用人单位建立较稳定联系的高层次“候鸟”人才约3 000人,在三亚工作或生活的两院院士超百人(16)林诗婷:《三亚积极搭建“候鸟”人才工作平台 创新筑良巢“候鸟”纷来栖》,《海南日报》,2019年4月24日,第5版。。2019年,仅省级教育领域已使用高层次“候鸟”人才313人,医疗卫生领域202人,科技领域297人,文化社科领域80人,这些人才已成为海南自贸港建设的重要人才补充(17)海南省委自贸办:《全国首创设立“候鸟”人才工作站》(2019年4月12日),http:∥www.hainan.gov.cn/hainan/jdxq/201907/6044fefdee0f4cbea8ff6ae24653559a.shtml。。

三、海南自贸港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海南自贸港建设人力资源短缺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借鉴全国政协常务委员、副秘书长刘家强及东北财经大学研究员李怀等学者对老年人力资源开发问题的研究框架,从文化层面、政策层面、市场层面、代际层面四个维度进行分析(18)刘家强:《老年人力资源开发是解决老龄问题的基础》,《光明日报》,2014年10月28日,第12版;李怀、张颖、史彦泽:《美国、日本老龄高智力资源再开发做法及其借鉴》,《商业研究》,2018年第5期。。从现阶段开发情况来看,海南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海南自贸港高标准高质量建设任务的不断深入,对候鸟老龄人力资源的需求规模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

(一)文化问题:老有所为、大有所为观念未深入人心

传统观念中,退休后在家安度晚年是老年人的理想生活状态。从家庭生活角度来看,年轻人希望父母能帮忙照料孩子且保持自身健康长寿;从企业的视角来看,多向高学历、年轻化标准看齐,认为老年人身体素质差、思想观念僵化、知识体系陈旧,无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且用工风险较高;而从老年人自身的需求来看,再就业不仅可以发挥自身的一技之长,提高经济收入,减轻家庭和社会的负担,还可以提高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认同感和成就感。但是目前海南的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还缺乏整体的文化思想环境,对于候鸟老龄人力资源的认识还存在一些不当之处,存在“无用论”“包袱论”“抢饭碗论”等,老有所为、大有作为的观念渗透还不足。据海南统计年鉴数据显示,2019年海南候鸟人口达134.12万,其中常住型候鸟人口49.65万,流动型候鸟人口达84.47万(19)海南省统计局、国家统计局海南调查总队:《海南统计年鉴2020》,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20年,第23页。。如何把高层次的“候鸟”变为“留鸟”也是亟待研究的课题。

(二)政策问题:老年政策的滞后性及用工管理保障力度较弱

尽管海南省委省政府针对候鸟老龄人力资源的引进和使用推出了相应的文件,但政策保障机制较为零散,实践中也缺乏具体的操作细则指引,甚至对老年人就业缺乏有效的法律法规保护。从2014年到2021年7月,海南省仅制定过4个省级层面的“候鸟”工作相关文件,且均侧重于“引才”政策,“用才”政策较少,尤其欠缺候鸟老人用工管理权益保障的相关政策和法律法规。当前,《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里尚没有适合老年就业人口的条款,《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对于老年人口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也未作明确规定。另外,候鸟老龄人力资源价值评估、任用、分配、激励和保障机制仍有待建立。总体上看,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仍处于碎片化的政策层面,尚未达到制度化程度,政策机制保障性不足。

(三)市场困境:“候鸟”老人人才市场和就业环境尚待完善

线上的“候鸟”人才服务网和线下的“候鸟”人才工作站,目前仅能起到沟通桥梁作用,并未充分发挥其就业服务机构功能,且人才市场中的老龄人才服务标准制订与相关制度建设等工作仍待进一步深化。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方式固化单一,不够灵活和多样化,“候鸟”老人就业渠道较少。各方对“候鸟”老人再就业教育培训及指导薄弱,尤其缺乏消除“数字鸿沟”的信息化培训。“候鸟”人才供给端与企业需求端缺乏长效对接机制,市场未能充分激活及用好候鸟老龄人力资源。

(四)代际困境:社会认知偏差,存在代际就业岗位挤占的误区

一方面,“候鸟”老人存在与青年群体的“代沟”和工作融合问题。在实际工作中,“候鸟”老人与年轻人的职业观、工作习惯和工作作风各有不同,一定程度上存在工作纠纷内耗和工作群体隔离的现象,进而影响企业整体工作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社会认知存在偏差,认为年轻人就业尚难,哪有“候鸟”老人的岗位。开发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可能会挤占部分青年人口的工作岗位,形成代际之间的冲突,同时,还会形成社会更替速率下降的社会活力问题。

四、日本和韩国老龄人力资源再开发经验分析

亚洲是全球老龄化最快的地区。1970年日本最早进入老龄化社会,2000年韩国也步入了老龄化社会。日本和韩国政府多年来在应对老龄化方面进行不少政策尝试与探索,并取得较好成效。由于地域上同为亚洲国家,文化背景、生活习惯也较为相似,日韩日臻完善的老龄人力资源开发运作方式和运作规范对我国具有重要的借鉴价值。

(一)变被动为主动,创造“老有所为”再就业文化环境和教育环境

一方面,集合社会资源,全民支持构建多领域、多源头、多学科的老年支持网络。如丰田汽车公司为社会老龄化研讨会提供经济资助;民间成立了“老年医学会、老年生物学会”等行业性老龄组织,且赋予了他们建言献策的权利;老龄问题被纳入高校社科研究和企业研究之中(20)陈薇:《老有所为:日本和香港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和启示》,《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全面的民间支持为实现老有所为奠定了社会基础,提前在法律、理论、管理与服务等方面为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做好了积极充分的准备,促进整个社会从被动到主动接受老龄化。另一方面,政府十分重视老年人的教育发展问题,创造老年教育机会,丰富老年人力资本。老年教育政策是日本“老有所为”政策实现的重要一环。日本政府专门为老年人提供再就业指导和职业技能培训,强调科学技术方面的学习,面向老年群体开展了“ICT无障碍支援活动”,旨在向老年人普及智能手机、终端设备操作,在将信息技术教给老年人的同时,也将他们宝贵的职业经验收集起来,实现填补老年人“数字鸿沟”和加强社会参与的双重价值(21)同①。。同时,在老年人的教育研究方面还提供专门的经费补贴(22)霍治平:《人口老龄化背景下河南省老年人力资源开发对策研究》,《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年第12期。。

(二)加强老龄化政策顶层设计,完善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的法律保障与政策支持体系建设

日本推出一系列关于保障老年劳动权利的法规,并根据时势变化对相关法规进行灵活机动的修订。如1971年颁布的《老年就业稳定法》针对劳动者退休年龄进行了阶梯式改革;1986年颁布的《高龄社会对策大纲》,从1996年到2018年被不断修改,修改内容涉及退休年龄、男女雇佣平等、开发补贴金制度、高龄者雇佣补贴金等方面;2001年,日本又推出了《老龄社会白皮书》。这些政策的出台标志着日本老年人再就业保障体系日益完善(23)陈薇:《老有所为:日本和香港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的经验和启示》,《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18年第4期。。在政策设计方面,日本划拨专款推出银色人才和高龄人才活用计划——“银色计划”。自1974年起,日本针对老年人就业创建了“银色人力资源中心”(Silver Human Resources Centers),其工作职责是免费对老年退休者提供就业安置、技能培训课程、临时性工作以及相关服务。中心主要提供了七大类工作:一般性工作、设备管理、特别知识、技术技能、办公室工作、门对门(door-to-door)工作以及其他服务(24)石先进:《老龄化对中日社会产生的影响相同吗——基于中日两国人口数据的对比研究》,《贵州财经大学学报》,2017年第2期。。高龄人才活用计划则主要是招募老年精英进行研修,再派遣他们担任讲师、顾问和团体指导等,以服务回馈社会(25)同①。。韩国设立直属于总统的老龄化政策管理机构,建立了一整套应对老龄社会的战略体系,通过制定实施《养老政策五年规划》《老年人就业促进法》《低生育、老龄化社会基本法》《老龄亲和产业振兴法》等老龄化规划和法律,保障了老年人的正当就业权益,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老龄人力资源的浪费,推动了老龄人口的就业与再就业。

(三)奖惩并举,创造良好的老龄人口再就业开发环境

在韩国,政府规定中央和地方政府以及国有事业单位的一些岗位必须雇佣老年人,雇佣比例由3%上调至6%,适用企业对象也由规模以上企业扩大至大中小型企业(26)沈铭辉:《人口老龄化的影响及治理对策——以韩国为例》,《人民论坛》,2020年第11期。。另外,政府还推出高龄人力雇佣奖励政策,给予雇佣高龄劳动者的企业一定资金支持,鼓励企业大胆任用老年人。如对雇佣55岁以上老年失业者达到职工人数6%以上的企业,每雇佣一名老年员工补偿9万韩元和工资的三分之一(27)谢虔:《国外老年人力资源开发经验及对我国的启示》,《绥化学院学报》,2016年第11期。,以此促进老年人再就业并减轻企业压力。在老龄人口就业权益保障上,针对企业用工,2004年日本《高龄者雇佣安定法》修改后,规定企业有义务雇佣不满65岁的高龄层人力;2013年韩国国会也通过了一项严惩强迫职工提前退休企业的法律修正案(28)同④。,禁止企业年龄歧视的做法。另外,在创业方面,日本还推出中高龄老年人共同创业可获得政府提供的奖励金政策(29)梁红秋:《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北京观察》,2021年第4期。。

(四)积极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模式的对接,推进老龄人力资源再就业开发

一方面,构建规范性、创新性、灵活性的人才市场,推进就业形态的灵活化,满足老龄人力资源弹性就业需求。另一方面,着眼于就业吸纳力强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培育适合中老年人就业的工作岗位,充分发挥服务业对老龄人力资源的承接作用。在韩国,老年人大多从事临时工和计日工,就业多分布于服务业、零售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在日本,老年就业者也主要集中在服务业、批发零售业,如宾馆门卫、餐馆服务员、便利店收银员、出租车司机等岗位,老年就业人多数为打零工等非正规就业模式(30)桂慕梅、高原:《重出“江湖”?大爷大妈如何选择——津城老人再就业参与度调查》,《学习时报》,2021年4月10日,第6版。。从1994年开始,在日本65岁以上男性高龄者中,非全时工和兼职工的比例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就业形态愈加灵活化(31)幸田浩文、徐哲根:《日本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与实践》,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年,第306页。。

五、关于海南自贸港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的建议

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是老年人价值体现的一种特殊模式,其研究具有先行先试的探索意义。本文通过梳理分析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情况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具备规模效应的海南自贸港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潜力较大,深度开发候鸟老龄人力资源价值匪浅;第二,“十四五”期间,人口老龄化将进入快速上升期,促使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进入深化阶段。相较而言,当前仍存在文化、政策、市场、代际等问题造成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总量不足,开发效率不高,开发程度不够深入,开发方式固化等现象。基于以上结论,结合日韩老龄人力资源再开发经验,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一)文化层面:转变观念,树立“老有所为”的积极老龄观

发挥政府导向作用,加大对候鸟人力资源开发意义的宣传力度,打破年龄刻板印象,消除对老年人再就业的歧视现象,营造老年人就业的良好社会风气和环境。科学引导社会认知,在充分尊重“候鸟”老人的意愿且其身体条件符合就业要求的情况下,合理规划,发掘候鸟老龄人力资源的优势和价值,有效推进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

(二)政策层面:培育银发经济市场,系统构建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整体政策体系

将碎片化的“候鸟”老人相关公共政策和管理规范重构为具有海南自贸港特色的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政策体系。建立“候鸟”老人就业创业鼓励和奖励机制,对于积极推进“候鸟”老人就业的企业给予优惠政策。参考日韩经验,推进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体系改革,完善老年人就业的相关政策法规,进一步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营造以能力为导向而不是年龄为导向的公平就业环境,保障老年人的机会享有权、社会参与发展权等。

(三)市场层面:增强市场导向作用,积极推进就业市场开发平台建设

第一,以“候鸟”人才服务网和“候鸟”人才工作站为抓手,在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组织管理上进行纵深规划,建立就业渠道——人才评估——使用管理——劳动保障的流程体系。并基于数字信息化发展趋势,充分发挥“候鸟”人才服务网大数据管理和人力资源配置的作用。第二,推进老年教育发展,完善候鸟老龄人力资源的职业技能培训体系。充分发挥“候鸟”工作站在解决老年人的教育、就业问题方面的作用,为“候鸟”老人提供职业技能培训、职业评估、就业指导等一站式服务,拓展获取信息知识、网络操作、新的行为规范以及相关新知识、新技能的学习途径。第三,拓宽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再就业渠道,通过组织丰富多样的主题沙龙、行业论坛、对接招聘会、再就业培训等“候鸟”老人专题活动,为其再就业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第四,探索多样化的企业供给端和“候鸟”老人需求端对接的开发途径。针对企业供给端,发挥企业对吸收候鸟老龄人力资源的推动作用,考虑为雇佣“候鸟”老人的企业提供奖励或税收优惠,鼓励增加适合老年人的岗位职位,制定有效的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管理政策。针对“候鸟”老人需求端,鼓励老年人再就业、创业,并给予一定的奖励和税收优惠。

(四)代际层面:满足“候鸟”老人弹性就业需求,与适龄人力资源形成互补

在就业市场上,“候鸟”老人再就业对年轻人而言并不绝对是竞争性质的,老年人补充型就业和自主创业的增加往往会带动年轻人就业,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人才市场应提供候鸟老龄人力资源多元化的就业岗位和灵活用工模式,使老中青就业者在其中各有优势。在产业市场上,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对于解决就业问题至关重要。服务业是海南自贸港的主导产业,其劳动密集型特点,在快速发展的形势下对人才的需求更大、吸纳能力更强、劳动方式更灵活。考虑候鸟老龄人才的体力和精力下降的特点,在用工模式上推进“非全职、非全时、非正规”的灵活就业模式,灵活调整工作岗位与工作时间,充分发挥老年人知识经验优势,满足老年人弹性就业需求,为具备丰富工作经验和专业技能的“候鸟”老人再次进入人力资源市场打开大门,使之与青年人力资源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综上,海南要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自由贸易港,并解决因人口老龄化导致的人力资源匮乏等问题,就要不断研究调整人力资源政策和措施,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日益增长的候鸟老龄人力资源,逐步形成一整套比较完整的、有自身特色的老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机制与对策。

猜你喜欢
候鸟老龄海南
老龄苹果园“三改三减”技术措施推广
莱阳茌梨老龄园整形修剪存在问题及树形改造
SINO-EUROPE SYMPOSIUM O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 HERBAL MEDICINE-MARKET OVERVIEW ®ULATION POLICY
海南杂忆
致命的超速
我是一只小候鸟
海南的云
59国免签游海南
运动对老龄脑的神经保护作用研究进展
“洋候鸟”回闽过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