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工业大学 李凤仪
智创空间是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建设的创客空间,为中职学校推进人工智能教育和开展人工智能课程提供环境载体。本文对智创空间物理环境建设策略进行研究,以学生为中心,提出智创空间建设目标与建设原则。将智创空间功能区域划分为:智能制造区、加工制作区、交流互动区、休息休闲区和多功能区,为学生体验、学习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创造提供环境、设备、资源等多方面支持。
王同聚于2015年率先在广州市建立起国内第一个市级智能机器人创客教育体验中心。广州市中小学创客教育依托于此创建智创空间,表明线下智创空间是基于智能机器人等智能化设备为主体建设的实体创客教育中心[1]。基于此,本研究将中职智创空间定义为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建设的线下创客空间,与传统的校园创客空间相比,智创空间具备更多人工智能元素,设备配置以人工智能产品为主体。
智创空间作为开展人工智能教育与创客教育的环境载体,是智能、知识、文化、创新的汇总。与传统创客空间相比,智创空间打破了固有的布局格式,更强调人对环境的整体感知,增强人工智能体验感。中职学校专业种类丰富,智创空间支持不同专业背景的学生参与人工智能创客项目,设备与资源面向所有创客开放,具备平等性、共享性、体验性、实践性。鼓励学生将专业背景与人工智能相结合,在体验、实践中学习人工智能,应用人工智能进行创新创造。
秉承人本主义,提出智创空间的建设原则为以学生为使用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权。亚伯拉罕·马斯洛是人本心理学的奠基者之一,其提出的需要层次指出人类的需求由低到高分为五个层次,分别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人本主义思想以人为中心,在设计活动中将人的利益与使用需求作为处理一切问题的出发点,设计的产品须符合人特有的生理与心理因素[2]。因此,智创空间物理环境建设需要满足空间使用主体学生创客的不同层次需求。
(1)空间选址容量合理。在生理和安全需求层面上首要考虑使用者的舒适度,空间的舒适度增强使用者的空间认同感,空间舒适度体现在合适的距离感。智创空间是开展教育活动的空间,要让学习者拥有充分使用空间的机会,因此一个合格的智创空间必须具有较好的承载能力。在智创空间选址与设计时重点关注空间面积、尺度、各区域范围。可使用模块化家具让空间灵活可变,解决空间尺度的不同需求。无论是新建或是改造,中职学校可依据学生数量、校情与实际需求选择能够最大限度发挥功用的地址,合理规划建设。
(2)空间环境质量需优。满足使用者的生理与安全的需求,需要保证空间的环境质量。提升空间环境质量可从色彩、取光两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室内色彩运用得当能够改变人的情绪变化,并一定程度影响人的行为活动。明度低的颜色让人感到柔和舒适,可适用于休闲区域。明亮、欢快的暖色调可以使人产生交流的欲望,适合公共工作区域[3]。在取光方面,自然光线对身体健康产生重要作用,可引进自然光线来满足空间的日常照明需求,人工照明则作为自然光照的补充。
(3)空间形态动静共存。使用者的社交、尊重、自我实现等高层次需求要在智创空间中实现,需要智创空间在空间形态设计上要动静共存,即保证空间区域开放性与私密性相结合。开放的公共工作区域用于日常非正式讨论与交流,一定封闭状态的空间用于进行正式学习与研讨。
(4)空间文化特色突出。智创空间应注重营造人工智能体验感,打造人工智能背景下的创新创造文化。同时挖掘学校自身的学科特色与资源优势,打造具有学校特色的智创空间文化。不同中职学校的专业特色不同,可依据学校自身优势设计文化主题,例如杭州市闲林职业高级中学,学校以“湿地文化”为引领,打造了园林特色智创平台[4]。富有特色的空间文化不仅能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可以让学生在智创空间中具有文化认同感。
环境心理学表示在人与环境的互动中,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个体改变了环境,环境反之也会对人的行为产生一定影响。空间需求特点是由使用主体的行为方式决定的,不同行为模式会形成不同的空间需求。本文研究的是中职学校智创空间物理环境建设,空间的使用主体是在校学生。将中职学生在智创空间产生的行为分为以下五类:①学习和智造行为;②加工和制作行为;③交流和交际行为;④展示和汇报行为;⑤休闲和休息行为。通过分析学生在空间内的日常行为活动,恰当的组织空间布局,将智创空间功能区域划分为五个部分:智能制造区、加工制作区、交流互动区、休息休闲区、多功能区。
(1)智能制造区。智能制造区侧重于人工智能技术与设备的体验学习,鼓励学生由参观者变成创造者亲自动手探索实践。培养学习者基于人工智能产品与项目的创新创造能力。此部分由开放的智能设备工作台,相对独立的临时听课区,休息区,以及储存区构成。基于动静共存原则,学校在建设此部分空间时,可以将休息区与临时听课区设计为半封闭或全封闭空间,保证了空间开放性与私密性共存。智能设备工作台上主要以人工智能产品为主。临时听课区增设幕布用于投影,储存区放置模块化家具用于存放智能套件、电子套件、设备零件或半成作品等。在该区域能够实现人工智能的体验与学习,人工智能项目的产生与推进,人工智能课程讲座开展等活动。
(2)加工制作区。学生在智创空间中激发创造意识,并亲自将想法转化为现实成果,亲手参与产品的加工制作。机械加工、木制品、工艺品加工等也是创客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学校专业丰富,中职学生动手能力较强。加工制作区是中职学校跨专业建设的纽带,为不同专业师生的创新想法实现提供场所,任何创造性的想法都可以在该区域内进行制作尝试。不仅是制作机器人、电子电路板等,陶艺、木工等手工制造活动在人工智能背景交叉作用下,也能产生许多智能交互的工艺产品。加工制作区为创客活动中较为基础的材料加工和手工制造提供支持,能够培养学生手工实践操作技能。该区域具备加工制造工位,储物家具以及置物架、工具墙等,能够实现3D打印制作、激光切割制作、电子制作、木工制作、手工制作等活动。
(3)交流互动区。交流互动区设置创业区与接待区,以开放或半开放式形态为主。师生可以在创业区搭建自己的创业团队,在此进行交流研讨,头脑风暴。创客导师或企业专家给予创业项目辅导,对优秀案例进行孵化。接待区可用于接待学校外界参观人员,进行交流与洽谈。
(4)休息休闲区。从环境心理学的角度分析,人们会在较为放松、舒适的工作环境中释放自己,从而生成一定的空间认同感和安全感,提高工作效率。因此,在智创空间中除了工作区域外,同样应提供能够与公共工作区隔离开来的休息区域用于创客休息休闲、缓解压力、调节心情。
(5)多功能区。多功能区设计为多功能会议室,封闭式空间。可用于项目展示、项目路演、交流会议,开办讲座等活动。不同项目团队可以在此进行展示汇报,指导教师给出相应意见,团队之间互相学习。在有了阶段性成果后,多功能会议室提供平台将优秀的案例进行展示与汇报,有利于产生商业价值和学术价值。
除了以上五个区域外,学校可依据需求增设服务区与空间文化墙。服务区作为辅助服务空间,可向创客提供咨询服务,打印服务,储存服务等。文化墙用于体现智创空间特色文化,展示创客项目成果与荣誉。
智创空间不仅为人工智能创客教育提供环境、设备、资源支持,还可作为科普人工智能,开展人工智能活动的展示交流平台。智创空间中既有密集高效的工作区域,也有自由开放的活动区域;既有封闭正式的会议室,也有许多非正式的交流和实践的空间。中职学校在建设智创空间时所需不同,投入经费不等,应在一定策略指导下因地制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