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 林小香
产教融合对于高职院校的发展,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目前,在产教融合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合作企业对高职生的实习不太重视,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不太稳定,缺乏协同性等。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要做到:以就业为导向找准专业定位;建立市场化的校办企业;培养“双师型”教师;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学校要和企业合作开发课程体系。
产教融合是指职业学校根据所设专业,积极开办专业产业,把产业与教学密切结合,相互支持,相互促进,把学校办成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产业性经营实体,形成学校与企业浑然一体的办学模式。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深化产教融合。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的教育管理模式也应该随之发生变化。
高等职业院校主要是为了培养具有一定高等教育知识和专业技能技术知识的人,而高等院校培养的是高级科研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在教学上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产教融合,企业和学校之间优势互补,促使高职生知识和技能的同步提升是未来高职院校教学模式的重要发展方向,但是产教融合模式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面临一些问题和困境。
高职生到企业实习是为了把学校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是为了提高自己的专业技术技能,提前适应未来工作岗位的要求。高职生在企业实习的时候,要有专门的指导老师,即企业导师。企业导师除了对学生的实习进行指导外,还对于学生实习期间的表现和毕业论文的写作进行指导,但是因为大部分企业导师都是企业中的业务骨干,平时工作比较忙,对学生的指导心有余而力不足,合作企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对学生的实习工作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
还有一些企业在与学校合作商谈的过程中,有意识地压低学生的报酬,伤害了学生的利益,打击了学生的积极性,不利于学生实践操作技能的提升。因此,高职院校在选择合作企业前一定要做好充分的调研。
校企合作应是长期的、稳定的,但是在实际中,经常出现校企合作不长久的问题,比如有些企业综合实力不强,导致其无法满足高职院校内部学生的实习需求,再比如有些企业在合作中遇到了一些突发状况或者因经营效益不好面临发展困境甚至倒闭,进而导致合作无法进行下去等。校企合作不稳定无形中会增加高职院校的成本负担,也会影响到学生对未来就业的信心。
在校企合作中,如果高职院校对合作的企业没进行认真的调研和评估,企业也没明确了解高职院校的需求,这样两者在合作过程中就难以做到互利互惠。企业认为学生的实习只是走走形式,对实习学生应付了事,或者为了避免因学生失误给企业造成损失,只让学生做些打杂的工作,学生没有得到真正的锻炼。部分高职院校在和企业合作时,也没有明确提出对学生实习过程和实习效果的要求,对学生实习过程也没有进行有效的跟踪和监管,导致实习效果大打折扣。
目前高职院校的校企合作还处于表层,学生在最后一年或半年会到企业实习。但是在平时的教学中,学生是没有机会到企业锻炼的。高职专业课实践性非常强,即使最基础的知识如果没有亲身实践仅仅靠背诵和记忆是很难掌握的。高职院校应该制定系统的校企合作教学的规划和制度。
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教育管理模式应该进行科学创新。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找准专业定位,这样才能和企业有交集;高职院校还要建立市场化的校办企业,培养“双师型”教师;另外还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合力开发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要寻求长远的发展,要找到优秀的合作企业实施产教融合,必须找准专业,对专业进行科学定位。高职院校开设市场急缺的专业,在与企业合作时就能较为容易地达成合作意向,而且在合作中企业也会对实习的学生进行尽心培养,希望能留住紧缺的人才,这对高职院校和企业的长远发展都是有有益的。
高职院校要以就业为导向,就必须利用计算机技术和大数据技术对就业市场进行监控。互联网上有一些品牌的招聘网站,还有政府官网公布的就业数据等,还有高职院校自己线下的调研数据等。通过对这些数据的分析,高职院校可以找准专业定位。
高职院校可以根据自己的条件,建立校办企业,校办企业既有从社会上招聘的有经验的工人师傅、优秀的管理者和职业经理人,更多的是相关专业的学生和教师。校办企业打破了学校和社会之间的壁墙,把高职院校变成一个具备培养优秀的有高等教育知识和专业技能的特殊的市场主体。
校办企业可以让学生边学习边实践,高职院校虽然会给学生安排实习,但是在平时的教学活动中缺少实践操作,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来往于学校和企业之间是非常浪费时间的,另一方面这种随着课程安排交错安排的实习会影响到企业的正常运作。如果把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实践操作完全分割开,会大大降低教学的效率,而校办企业则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另外校办企业可以让学生参与到企业的经营和管理中,在实践中成长。校办企业的根本目的在于培养人才,而非盈利。因此,能制定出更有利于学生实践的实习计划和方案。受条件和能力所限,高职院校的校办企业专业不可能很齐全,为此不同高职院校的校办企业可以建立企业联盟,实现资源共享。
双师型教师是高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的特色和重点,虽然学界对于什么是“双师型”教师并没有明确的概念界定,但基本上都认为双师型教师是指既具备教师的职业素质和技能,同时还具有职业技能的专业教师。目前,高职院校的很多专业教师都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高职院校从事教师工作的,缺乏实践操作经验,因此高职院校要把培养“双师型”教师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不是。首先,没有在企业相关岗位工作经验的专业教师在入职培训的时候要到企业工作一段时间;其次,要从企业为各个专业招聘一定数量的有丰富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的人员作为兼职教师,负责学生的实训课程;最后,要定期对学校的专业教师进行培训,以跟上行业发展的步伐,使其始终处于理论的最前沿。
高职院校要建立“双师型”教师评比制度,对于“双师型”教师进行一定的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
产教融合下的校企合作,本来是互利互惠的,高职院校的学生可以获得在企业实习和锻炼的机会,企业也可以满足自己对人才的需求,甚至通过对实习期间学生的表现为企业选择优秀的员工。因此,校企合作是有基础和广泛的发展前景的。
高职院校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首先要选择与本校专业契合的,能促进学校未来发展的企业,其次要对初步选定的企业进行观察,了解该企业的行业形象、贡献,以及对社会做出的贡献,最后要尽可能选择大型的发展比较成熟的企业,
这样校企合作不仅更稳定,而且学生能得到更好的培养,有更好的前途。高职院校要建立与合作企业沟通和交流的专职部门,其职责是了解相关企业的发展现状,企业对于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等。
另外,高职院校和企业合作时,要重视后期的跟进,有些高职院校的教师把学生交给实习的企业就不管不问了。这是不负责任的行为。辅导员包括任课的专职教师都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情况,了解学生在企业中的表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和生活中的遇到的困难。专业课教师要通过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状况,以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做好准备。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建设要参考企业教师的意见。高职院校的教师有坚实的理论素养,企业师傅有丰富的时间经验,企业的管理者和一线员工会从企业的角度,对课程内容提出建设性的意见,一方面企业会为课程提供真实的案例,使课程内容能够和企业实际情况相结合,另一方面企业一线的经验也会促进理论的发展。因此,高职院校教材的编写既可以建立在对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也可以邀请企业具有理论知识和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教师参与其中。
产教融合背景下的校企合作对于高职院校和企业都是非常有益的,但是校企合作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推动校企合作更加长久和稳固。高职院校与企业要进一步深化合作,双方合作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除了实习外,在日常教学中,企业也要参与进来为学生的实践提供方便,让专业实践操作课程与理论知识的学习交错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