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史·范缜传

2021-12-29 11:16:36李延寿
领导月读 2021年10期
关键词:竟陵思文刀刃

[唐]李延寿

缜字子真。父濛,奉朝请,早卒。缜少孤贫,事母孝谨。年未弱冠,从沛国刘瓛学,瓛甚奇之,亲为之冠。在瓛门下积年,恒芒屩布衣,徒行于路。瓛门下多车马贵游,缜在其间,聊①无耻愧。及长,博通经术,尤精三礼。性质直,好危言高论,不为士友所安。唯与外弟萧琛善,琛名曰口辩,每服缜简诣②。年二十九,发白皤然,乃作《伤暮诗》《白发咏》以自嗟。

仕齐位尚书殿中郎。永明中,与魏氏和亲,简才学之士以为行人,缜及从弟云、萧琛、琅邪颜幼明、河东裴昭明相继将命,皆著名邻国。

时竟陵王子良盛招宾客,缜亦预焉。尝侍子良③,子良精信释教,而缜盛称无佛。子良问曰:“君不信因果,何得富贵贫贱?”缜答曰:“人生如树花同发,随风而堕,自有拂帘幌坠于茵席之上,自有关篱墙落于粪溷之中。坠茵席者,殿下是也;落粪溷者,下官是也。贵贱虽复殊途,因果竟在何处。”子良不能屈,然深怪之。退论其理,著《神灭论》。以为:“神即形也,形即神也,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形者神之质,神者形之用。是则形称其质,神言其用,形之与神,不得相异。神之于质,犹利之于刀,形之于用,犹刀之于利。利之名非刀也,刀之名非利也,然而舍利无刀,舍刀无利。未闻刀没而利存,岂容形亡而神在。”此论出,朝野喧哗。子良集僧难之而不能屈。太原王琰乃著论讥缜曰:“呜呼范子!曾不知其先祖神灵所在。”欲杜缜后对。缜又对曰:“呜呼王子!知其祖先神灵所在,而不能杀身以从之。”其险诣皆此类也。子良使王融谓之曰:“神灭既自非理,而卿坚执之,恐伤名教。以卿之大美,何患不至中书郎,而故乖剌为此,可便毁弃之。”缜大笑曰:“使范缜卖论取官,已至令仆矣,何但中书郎邪。”

(摘自中华书局2016年版《南史》)

【注释】

①聊:略微。

②简诣:比喻造诣很深。

③子良:南齐竟陵王萧子良,精通儒家,爱好佛法,当时许多文士都集合于竟陵王左右,其中最著名有萧衍、沈约、谢朓、王融、萧琛、范云、任昉、陆倕等八人,文学史上称他们为“竟陵八友”。

【译文】

范缜字子真。父亲范濛,做过奉朝请,去世较早。范缜少年时孤苦贫困,侍奉母亲孝顺恭敬。二十岁以前,跟沛国刘瓛学习,刘瓛认为他与众不同,亲自为他行冠礼。在刘瓛门下数年,总是草鞋布衣,在路上步行。刘瓛门下有许多乘车跨马的贵族子弟,范缜处在他们中间,一点儿也不感到羞愧。范缜长大以后,博通儒家经典,尤其精于《三礼》。性格诚信直爽,喜欢直言不讳大发宏论,不被士流朋友们接受,只有和表弟萧琛友善,萧琛也是有名的能言善辩之人,但每每被范缜的言简意深所折服。范缜二十九岁时,头发就白花花的了,因此写了《伤暮诗》《白发咏》自我咏叹。

范缜在齐朝做官,为尚书殿中郎。永明年间,和北魏和亲,选拔有才学之士作为外交使节,范缜和他的堂弟范云、萧琛、琅琊颜幼明、河东裴昭明相继奉命出使,都扬名于邻国。

当时竟陵王萧子良广招宾客,范缜也在其中。曾经陪从子良,子良精通并信奉佛教,而范缜则大力宣称无佛。子良问他:“你不相信因果,哪儿来的富贵贫贱?”范缜回答说:“人生好比树上一起开的花,随风飘落,自然有的拂着帘幕落在茵席上,有的穿越篱笆墙掉到粪坑里。坠落在茵席上的,就是殿下这样的人,掉进粪坑里的,就是下官这样的人。贵贱虽然差别很大,因果又在哪里呢?”子良不能说服他,然而对他的观点很不赞同。范缜回去后推论他的道理,著成《神灭论》。认为:“神就是形,形就是神,形存则神存,形亡则神灭。形是神的物质实体,神是形的作用表现。那么形是指它的物质实体,神是指它的作用表现,只是角度不同,形和神,不能认为是不同的东西。神对于实体,好比锋利与刀刃的关系;形对于作用,好比刀刃与锋利的关系。说锋利并不是指刀刃,说刀刃也并不是指锋利,然而舍弃锋利便没有了刀刃,舍去刀刃也就没有了锋利。没有听说过刀刃没有了锋利还存在,那么怎么能使形亡失了而神仍存在呢!”此论一出,朝廷内和社会上都一片哗然。萧子良召集僧众和他辩论,却不能使他屈从。太原王琰写文章讽刺他说:“可悲啊!范先生居然不知道他先祖的神灵在哪里。”想一下子封住范缜的嘴。范缜却回答说:“可叹啊!王先生知道他祖先的神灵在哪儿,却不肯杀身去侍奉他们。”他的惊人之语都如同此类。萧子良叫王融对范缜说:“神灭之论不合道理,而先生仍要坚持它,恐怕会损伤名声教化。凭着先生的高才,何愁不能做到中书郎?却非要找别扭这样做,应该抛弃你的观点了。”范缜大笑道:“假使范缜要卖论求官,早已做到尚书令和仆射了,岂止是中书郎啊。”

【简析】

《南史·范缜传》对当时的“反佛斗士”范缜不为鬼神所惑的敏锐思维与不受威逼利诱的耿直性情都有精彩传神的记载,令人过目难忘。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南北朝期间,佛教唯心主义大泛滥,而神不灭论是佛教神学的理论基石,是三世轮回的因果报应等说教赖以存在的基础。如果人死神灭,轮回报应就没有承担者,佛教神学也就自行塌台了,所以佛教徒无不拼死维护神不灭论。范缜一生反佛的斗争可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南齐时期与萧子良的论辩,面对高官厚禄的利诱,决不“卖论取官”;第二阶段是在梁武帝时代,梁武帝天监三年(504年)宣布佛教为国教,而范缜于天监六年(507年)发表了《神灭论》,显然是针锋相对的思想战斗。由于《神灭论》危及了佛教存在的基础,所以把佛教作为国教的梁武帝,急忙做了《敕答臣下神灭论》,由皇帝亲自出马,僧正法云挂帅,纠集了东宫舍人曹思文与当朝权贵萧琛等六十六人,先后写了七十五篇文章,围攻《神灭论》。而范缜“辩摧众口,日服千人”,始终没有屈服。在论战中,崇佛者并不能难倒范缜,只能给他加一些“背经”“乖理”“灭圣”的大帽子,范缜对此概不作答,置之不理,只针对曹思文“上启”皇帝并得到嘉许的代表作《难神灭论》一文,写出《答曹舍人》予以反驳,表现了无神论者的坚定立场。最后,论敌曹思文不得不承认失败,并向皇帝报告:范缜“犹执先迷”,“思文情识愚浅,无以折其锋锐”。这除了表明范缜的战斗精神,还说明了中国这场不寻常的大论战,范缜以他的唯物主义神灭思想在理论上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但范缜《神灭论》的理论贡献还不止于此,他在人类的认识史上,提出了唯物主义的“质用”范畴,运用这对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解决了形质神用的从属关系,再发展下去,逻辑上必然得出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认识。他虽然没有在更广阔的范围内运用“质用”的范畴,达到如此的结论,但对这个范畴的理论意义不可低估。因此,新中国成立以后,思想史上一般都认为范缜是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唯物主义思想家,他的《神灭论》是中国古代思想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唯物主义哲学作品。

猜你喜欢
竟陵思文刀刃
论竟陵派对公安派性灵说的修正
雨露风(2023年8期)2023-10-14 20:01:48
怎样把力气用在刀刃儿上
——分清“主”和“次”
笨狗
程璐、思文:你的笑点我知道
妇女(2020年7期)2020-07-29 09:06:44
程璐思文:相爱就是你的笑点我知道
家庭百事通(2020年2期)2020-03-19 08:46:59
刀刃向内
当代陕西(2019年16期)2019-09-25 07:28:28
清代前期竟陵派的接受情况论略
势有穷而必变
——竟陵派对晚明文学的反思与重构
游走在刀刃上的CPI指数
竟陵派对近现代文学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