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伟博
(泉州师范学院物理与信息工程学院 福建泉州 362000)
专业导论课程是对大一新生进行专业思想教育、专业认知教育和就业教育的一门专业启蒙课程。可见,开好专业导论课程是非常重要的。为了更好地适应新时代人才培养要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结合这几年专业导论课程教学的实践与体会,需要对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专业导论课程进行教学改革,需要认真研究和探索如何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到专业导论课程教学中去的有效路径与方法。文献[1-5]具有良好的学习和借鉴作用。
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会议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6]2020年6月1日,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指出: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7]专业课程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基本载体,专业课程教学是课程思政最主要的依托。专业课程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思政建设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所以说,专业导论课程要树立教书—育人一体化的理念,以立德树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根本目的,使高等院校专业教育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相互融合渗透,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求。[5]
大一新生刚迈入大学校门,接受新事物能力强,不少新生对所学专业充满了好奇与憧憬,学什么,为什么学,怎么学,学了有什么用等问题,都是新生非常关心的。专业导论课程蕴含着丰富的思政元素,深入挖掘并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融入思政元素,可以激励新生尽快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培养热爱本专业,奉献本专业的专业精神,把学好专业知识、培养好专业能力,作为大学四年持续努力的方向,把个人未来的发展问题,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社会责任感,树立起科技报国的担当意识,将来才能更好地为电子信息行业做贡献,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更大的力量。
就业观教育是专业导论课程的内容之一。大学毕业生能否顺利就业不仅是学生个人的事情,还涉及到其家庭及社会发展。2018年高校毕业生首次超过了800万,2020年就达到了874万。这个数据充分说明高校毕业生在逐年增加,就业压力在增加。将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到就业观教育中去,激励学生积极制定努力拼搏的四年学业规划,引导学生将个人“小我”发展与泉州地方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福建省相关产业发展及国家发展相联系,树立人生更远大的理想与奋斗目标,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努力培养好各种专业能力,将来才能为社会发展做贡献更大力量,从而更好地实现专业导论课程的育人功能。
只有设计切实可行的有效融合课程思政元素的途径,专业导论课程才能更好地起到课程思政教育的育人作用,从而实现课程教学全过程育人。为此,构建了探索融入思政元素的途径与方法。
在学校网络课程平台上,创建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导论课程的思政教育资源,内容包括一些科学家的故事,体现科学家的追求真理的探索精神,以此激发学生的科学精神;还包括改革开放40多年来,电子信息行业发展所取得的辉煌成就,以此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专业自豪感;以及包括体现中国工匠精神的思政元素,以此激励学生学习中国工匠精神等等。这样既可以为课外学生自主学习这些内容创造条件,又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还能为课堂教学实现专业导论课程的线上线下融合提供思政元素资源,为课堂教学融入思政元素创造条件,并且能为课后自己查找思政元素典型事例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为实现专业导论课程全过程育人创造条件。
课堂教学是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主渠道。专业导论课程是大一新生入校后学习的第一门专业课程,是帮助大一新生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减少专业迷茫而开设的一门引导性课程。在专业导论课堂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到思政元素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的切入点,润物无声地把思政元素融入到导论课程教学中去,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从而实现课程思政育人的效果。
1.融入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在增强民族凝聚力、建设幸福家庭、提高公民意识等方面,家国情怀都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在讲授电子信息技术发展历史和发展趋势时,一方面,通过对学生学习专业导论线上课程思政内容情况的提问,以及课堂讨论等教学形式,让学生可以自己概括改革开放以来电子信息产业取得的一个又一个辉煌成就。比如,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DS),从1994年工程启动,到2020年7月的正式开通使用,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拥有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并且在全世界已经有12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在使用北斗系统。这个成就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还极大地增加了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从而激发学生热爱电子信息行业的专业自豪感,有利于树立牢固的专业思想。
另一方面,课堂上进行拓展,引出华为Polar码,以及在标准的提出和被接纳过程中为何会有国与国之间的竞争?使学生懂得既是技术的竞争也是国家实力的竞争[8],从而激发学生科技报国的社会责任感。
2.融入科学精神
科学精神是人类了解世界、认识世界的动力源泉。科学精神就是人类不断进取、积极探索、追求真理的精神。
讲解专业发展方向,介绍通信领域发展历程时,结合专业导论线上高锟生平及成就课程思政内容,引导学生充分认识华裔物理学家,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光纤之父”高锟的科学成就。1966年,《光频率介质纤维表面波导》论文,开创性地提出光导纤维在通信上应用的基本原理,但在当初有人认为是匪夷所思的。并且引导学生认识到正是由于高锟以迎难而上、持之以恒的科学探索精神,最后才能使用石英玻璃制成的光纤得到广泛的应用,才能在全世界掀起了一场光纤通信革命。以此激励学生学习科学家不怕困难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
3.融入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它就是精益求精、品质至上、追求卓越的最好诠释。
讲解本专业课程体系,介绍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电路分析时,介绍70多年来中国电力工业的发展历程,由落后变先进,以及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创造出的多个世界纪录,比如,世界上首台百万千瓦机组长短叶片转轮于2020年在白鹤滩的吊装成功等。泉州师范学院是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而电子信息产业一直是泉州的重要经济支柱产业之一,现在泉州的电子信息产业已经跨入泉州的9个千亿级产业集群行列。从为地方发展建设输送人才的角度来说,培养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学生具有“工匠精神”显得更为重要。为此,要将工匠精神思政元素有机地融入专业导论课程的教学内容当中。以此激励学生要努力向“中国电力人”学习,培养自己的不断进取、刻苦钻研和精益求精的“中国工匠精神”,将来为泉州、福建省,乃至全国的电子信息产业的建设和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4.融入创新精神
创新精神是指要具有能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提出新方法、新观点的思维能力和进行发明创造、革新的意志、信心、勇气和智慧。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实践活动与实践方式。创新构成了人的存在方式。创新也成为一个民族兴旺发达的标志,是民族进步的不竭源泉和永恒动力。[9]因而,培养电子信息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特别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专业导论课程,使学生懂得锻炼和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能力和水平,要把所学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努力做到融会贯通,并且充分利用好“专业课程设计周”,以及参加校级、省级,乃至国家级电子设计大赛等专业实践训练环节,踏踏实实地,一步一个台阶循序渐进地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5.融入团队精神
团队精神是大局意识、协作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团队精神的本质内涵就是协同合作,是个人和集体的统一。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是工科专业,培养工科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特别重要。无论是参加校级、省级、还是国家级电子大赛,都是三人一组,一个小团队。这是培养和训练他们的协作精神的最好机会。在短短几天的各级大赛期间,只有团队成员的通力合作,才有可能研究、设计、创作出高水平的大赛作品,参赛作品就是团队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的最直接反映。因此,在专业导论课程中使学生懂得要在四年的大学生涯中积极踊跃参加各级电子设计大赛,在提升专业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了团队协作能力,才能为将来毕业后更好地适应工作环境打下良好的相互协作基础。
6.融入奋斗精神
奋斗精神不仅是中国时代精神的崭新风貌,而且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内在需要。幸福是靠奋斗出来的,唯有踏实奋斗,方能无悔青春、无悔人生、无悔未来[10]。
在讲到“学业规划与就业方向”时,给学生介绍中国现在大学生的毛入学率已经超过50%,这表明中国高等教育已经转变为大众教育。普通高校的毕业生在2018年首次超过了800万,到2020年达到了874万。数据是无声的语言,面对未来的就业压力,使学生懂得无论将来选择什么就业途径,都要从现在做起,将自身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自身的进步和国家的进步紧密联系起来,深入挖掘自己的潜力,尽早制定学业规划和发展目标,以勇敢拼搏、持之以恒的奋斗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夯实基础,不断进步,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阶段目标,才能逐步实现自己的“青春梦”、“创业梦”,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出更大的力量。
以小组为单位,查找能够反映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成就、工匠精神、创新精神、家国情怀、奋斗精神等等,课程思政元素资料,归纳、整理并制成PPT报告,这会使他们思想认识更深刻,更利于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并且对PPT报告进行评定,计入平时考核成绩,丰富课程考核方式。另外,还能培养学生协作意识,激发课程学习兴趣,以及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等。
专业导论是对大一新生的专业启蒙课程,构建专业导论课程从课前、课堂到课后三个环节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的教学探索模式,可以使课程内容与思政元素交织交融,从而引发学生共鸣,并且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正确的理想信念教育,更有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导论课程融入思政元素,还能起到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作用。这种教学探索对实现专业导论课程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协同育人目标非常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