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师范大学附中江宁分校 严雯雯
写作能力是中学生语文学科素养的集中体现,更是学生对社会的观察能力、对人类情感体悟能力的鲜活映射。一篇内容详实、刻画细腻、思考独到的作文最有感染力,也最能打动人心。而初中生的写作现状往往是:朴实不足,寡淡有余;泛泛而谈,语言乏味无力;或是故作高深、语言晦涩难懂,实则言之无物。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如何提升初中生作文语言的表现力进行探讨,浅谈化抽象为具象的作文教学策略。
清代文论家刘熙载有言:“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想要写好文章,一定要善于把抽象、隐秘的内部情感,借助具体物象表达出来。在选用具体物象时,一要注意创设与写作主题相符的具体情境,二要选用尽量细小真实的写作材料。
部编版语文教材七上第六单元写作实践题为“十年后的我”,很多学生在第一次写作时,不惜笔墨地描绘十年后自己的生活或是社会的变化,从早晨起床到下班打卡,事无巨细,似乎只为展现十年后我的梦想成真、事业有成,写出来的文章缺乏真实感。
请看学生第一次创作的作文片段:
我在十年后成为了一名律师,为人们造福,为他们减轻负担,惩治贪官污吏。当律师是我的梦想,十年后我竟然实现了这个梦想。同学们,只有现在好好学习,才能有一个光明的未来,美丽世界的大门才会为你而打开,你才能成为社会的一员。
小作者想阐述自己的职业理想,更想彰显自己正直善良的品格,但只是高喊口号、一笔带过,其间还掺杂了很多有关珍惜时间、努力学习的诸多感慨,可皆是浮光掠影。在评讲作文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尝试在具体的情境中展开故事,通过一件或几件小事,结合语言、动作等描写,具体展现自己真实的心态、精神。
据此,笔者指导学生对写作片段做了如下修改:
初中时的一场普法讲座,悄悄在我心底埋下了一颗有关文明和法治的种子。大学四年,经过一千多个日夜奋战,我终于如愿以偿,从一名默默无闻的法学生成为一名律师。而如今,我站在庄严的法庭之上,对面坐的是轻浮浅薄、仰仗家族势力、毫无悔过之心的被告人,身旁是轻声抽泣、低头不语的受害者。忽而想起三年前法学院毕业之际的宣誓,“我自愿献身政法事业,忠于人民……除人间之邪恶,守政法之圣洁”。我再度振奋精神,目光坚定……
类似这样的案例有很多。初中生在写作时,遇到“大题”,往往慌不择路,导致写作内容散乱空泛。尤其在写一些“虚幻”的抽象化主题时,如果没有符合写作主题的具体事例作支撑,只能写出空泛干瘪、索然无味的作品。例如写“哀愁”,如何去写人的哀愁?李煜的《虞美人》给出了示范,“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绵绵的愁思寄寓在江水之中。选用恰当、细小的具体形象表现抽象的情感,是古代诗人的解题之道,亦能古为今用。
所谓抽象概念具象化,就是指将抽象概念的核心含义与具体显示环境相结合,从而揭示隐含着抽象本质关系的、人们常见和熟悉的表象征。抽象的语言表达极具概括性,在写作中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固然很重要。但从阅读者的心理角度分析,具体形象化的语言往往更具感染力、更动人心弦。
比如,关于人生的境界,古今名人贤士议论颇多。冯友兰先生说:“我们可以把各种不同的人生境界划分为四个等级,从低的说起,它们是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而国学大师王国维却引用了三句古诗来描述成就事业必经的三种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断天涯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相较而言,冯友兰先生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是哲学家的深思,但对于寻常人而言,实在高深莫测;而王国维先生的表述却生动形象,具体可感,让人过目难忘,因而流传甚广。
对抽象的写作语言进行具象化的润色,是笔者在写作课中一以贯之的做法,当然也是增强初中生作文语言表现力最为行之有效的手段。在对抽象的语言进行修改时,首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寻找和抽象事物关联性较强的具体事物,化无形为有形。
习作一:生命总是成功和失败并举。
习作二:生命就是一趟艰辛跋涉的徒步之旅。风雨泥泞过后,眼前会有鸥翔鱼游的天水一色;走出荆棘,面前会是铺满鲜花的康庄大道;登上山顶,脚下就是积翠如云的空蒙山色。
修改后的习作片段,把生命和徒步旅行相联系,将生命中的坎坷转化为“风雨”“荆棘”“登攀”,把坎坷之后的风景又写作“天水一色”“康庄大道”“空蒙山色”,由“生命”这样一个抽象概念想到了生活中一些相似的情景、相关的形象,形象地表达出生命中挫折和收获并存的主题,极具画面感和感染力。
其次可以变化写作角度,对抽象的语言表达进行更加形象的描绘。
语文课开始了,老师把批好的试卷发了下来。在拿到试卷之前,我很紧张,就怕自己考砸了。试卷拿到手以后,我一看不及格,非常伤心。
这是学生写作语文成绩公布前后的心理活动,尽管用了“紧张”“伤心”等形容词,可读者并不能真切地感受到他当时的状态。这是很多中学生最寻常不过的写作状态,用平淡的、抽象的概括,替代具体真实的描绘。针对这一语段,笔者指导学生运用环境描写、人物描写以及对比衬托等手法,进行以下升格训练。
教室外阴云密布,黑压压的云朵似乎下一秒就要将雨水倾倒而出。教室里静悄悄的,大家都屏息敛声,等到语文老师的审判。同桌首先拿到了试卷,我抬眼望去,整齐的对勾、鲜红的九十分,他早已喜上眉梢,还摇晃着试卷向我炫耀。我的心里七上八下,呼吸也变得愈发急促,只能默默祈祷:“老天爷,这次放过我吧,以后我再也不玩游戏,绝对好好学习!”这时,试卷终于发到了我的桌上,我一把捂住分数,不让同桌偷看,再用颤抖的右手,慢慢挪动试卷,直到一个大大的“58”刺入我的眼中。“轰隆”一声,酝酿了一天的雨也倾盆而下,这道闪电似乎劈在我的心头,我像断了线的木偶摊倒在座椅上,耳边似乎响起了爸妈的叹息声……
修改后的语段运用修辞等表达技巧,使得抽象事物更加具体形象化。
古往今来,多少仁人义士精忠报国,吟唱出了一曲曲忠魂义胆!从曹植的“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到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从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到鲁迅的“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无疑,他们在用生命诠释着最神圣的感情——爱国情。
小作者写爱国情,不是概括抽象地说“我爱你,祖国”,而是信笔征引一些历史故事、人物名言,巧妙地铺陈在一起。不仅显示出小作者的写作积累、文化底蕴,还增添了文章写作语言的表现力,更能打动读者。多作引用,也能化抽象为具体。
初中语文课本上也有很多化抽象为具象的语言表达,可供学生学习借鉴。
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朱自清在细致地描绘完春草、春花、春风、春雨之后,用三个比喻句收束全文,分别用“娃娃”来喻指春的“新”,用“小姑娘”来喻指春的“美”,用“健壮的青年”来喻指春的“蓬勃力量”。化抽象为具体,还可以借助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让语言具有灵动的色彩。
综上所述,一篇生动自然、真切动人的文章离不开具象化的写作构思和文字表达。在平日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多开展化抽象为具象的写作训练,激活学生的语言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