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哲学视域下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活动研究

2021-12-29 07:45王妍晴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6期
关键词:纪念活动建党纪念

王妍晴

(国防科技大学 文理学院,湖南 长沙 410000)

当前,国际间意识形态领域的争夺日趋白热化,中国共产党人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坚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坚守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和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的信心,是亟待探讨的命题。2021年2月20日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重视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历史已经证明,建党纪念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底气来源,更是人们唤醒、重构、刻写、强化中华民族历史记忆的有力工具,其所蕴含的政治资源具有极高的利用价值。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对纪念活动的阐释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认为价值从本质上具有理论和实践双重特性,两者是融为一体,相互渗透、不可分割的。纪念活动作为一个意义世界,从其诞生便被人为赋予了多重意蕴。通过举行具有符号特征和象征意义的仪式,纪念活动的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被展现在大众视野中。建党纪念不是简单地庆祝生日,更是在各种仪式的重复操演中,展示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形象和伟大历程,进一步证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革命性,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一)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三重特征

价值首先是关于人的学说,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认为“人是万物的尺度”,其中的“尺度”便是价值。当前国内学界对于价值的概念还没有统一的界定,马克思在《评阿·瓦格纳的“政治经济学教科书”》中认为“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1],学界目前有着不同的解读,有人认为这是马克思所持的观点, 也有学者认为这是马克思概括其他学者的观点,他本人对此是持反对态度的。但无论学界如何争论,关于价值还是有一个普遍性的认识:价值是主客体之间的一种特殊关系。李德顺在《价值论》中认为:“价值是在主客体的统一中,更多地、更深刻地体现着主体的客观内容和尺度的东西,是在实践活动中更充分地显现着主体性作用的内容。”[2]因而可以判断价值诞生于主客关系中价值主体的需要,价值量大小则需要通过价值客体对于价值主体的有用性来判断。这种有用性使得价值有广义(正价值和负价值)和狭义(正价值)之分,本文采用狭义的价值概念,探讨纪念活动的所蕴含的正向价值。

价值哲学是关于价值的哲学理论,最早可追溯到休谟的《人性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哲学家洛采开创了价值研究的新方向,提出把价值和评价放在哲学研究的中心地位。在传统的中国哲学中,许多思想家在探讨人的品德和行为是否具有正向意义时,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关于价值的评判标准等。习近平曾引用《资治通鉴》中“君子挟才以为善,小人挟才以为恶。挟才以为善者,善无不至矣;挟才以为恶者,恶亦无不至矣”来告诫领导干部莫忘政治品德的重要性。20世纪80年代,随着“真理标准大讨论”和“思想解放”运动的持续发酵,价值哲学的研究方兴未艾,逐渐成为一门拥有特定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的新兴学科。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的切入点是实践,认为价值是人为的实践活动中产生而非自然形成,具有三重特性:第一,价值孕育于实践活动中,在纪念仪式的操演过程中,价值被人为地创造了。价值的内容展现于价值客体中,关于价值的评判标准则由价值主体掌握。因而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价值哲学,就要立足现实,在实践中坚持主客体的统一。纪念活动中,纪念主体的身体操演与文本话语孕育出纪念活动的价值。第二,价值主体是价值产生的源泉和最终归宿,是价值行为的主要受益人。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主要考查的是人和人的需要,这里的人是指人类历史的创造者和推动者,即人民群众。具体到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活动上,价值主体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人民。第三,就客体角度而言,价值客体是满足价值主体需求的个体,它既可以是价值主体通过实践行为获取的理论知识,也可以是科学的理论认识指导下的具体实践活动。建党纪念活动中的价值客体既是不断完善和创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新成果,也是中国共产党的良好政治形象,强大政治权威,更是广大人民群众对于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和爱戴。

(二)纪念活动知行合一的天然属性

知行合一,是由明朝心学家王守仁提出来的,即学习和认识事物的本质与实际践行这种认识是缺一不可的。知行合一是中国古代关于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哲学理论。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知行合一, 2019年3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在常学常新中加强理论修养,在知行合一中主动担当作为。[3]纪念活动作为一种具有悠久历史、被频繁演绎、拥有规定的形式和象征意义的实践活动,对于社会生活产生了重要的影响。随着纪念活动的举行,其所蕴含的思想会深耕于受众心中,实现了理论知识到实践行为的转化。

作为一种被人为赋予众多理论意义的实践活动,纪念活动自始至终都蕴含着知行合一的自然属性,即天然具有理论与实践双重价值。纪念活动并不是偶发性行为,而是在特定目的指引下的有着固定形式的“被发明”的行为,如延续了两千年的祭孔大典,通过纪念先师孔子的实践活动来宣传特定的儒家理论,实现维护政治权威和进行思想教育的目的。在纪念活动中,“知”是指理论知识,具体到建党纪念活动就是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等相关理论;“行”是指由纪念活动牵引下的各项实际的行为,包括实际纪念活动中的行为,以及民众在受到纪念活动影响后自发自觉的行为活动。纪念活动的举行者将需要宣传和教化的理论赋予在纪念活动本身,在举行仪式时,利用文本、口号、会议等形式以及旗帜、歌曲等象征符号将纪念活动中蕴含的理论以可视化的形式展示出来。这种将理论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式不同于传统的思想理论灌输,是真正知行合一的活动。通过知行合一的纪念活动,受众可在参与或观看过程中潜移默化接受相关思想和理论,这种润物无声的思想教化形式是纪念活动的独特优势。

(三)建党纪念:饱含价值的典型性纪念活动

纪念活动的价值是价值主体在实践过程中建立起来的,以满足主体的政治需要而产生的一种客观的主客体关系。“政治仪式就是一种有组织、有意义的符号象征体系,它能够在最深的层次揭示价值之所在”[4]。纪念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仅有深远的政治意图,对于社会集体记忆也有着唤醒和重塑的效果。在不同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下,纪念活动所承担的任务各不相同,因而所表现的活动主题和形式也不尽相同。即使是针对相同事件的纪念也会随着国内主要矛盾的变化发生变化。虽然这些纪念活动的价值取向不相同,但其所蕴含的正向价值导向是相似的。

建党纪念作为纪念活动的典型代表,在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建设中起着独特的作用。民主革命时期,建党纪念与战争动员关系密切。如毛泽东为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7周年发表题词:“共产党员,应与各党各派各界人民一道坚持抗战,为驱逐日寇建设新中国而奋斗,并在斗争各种起模范作用,不达目的,绝不停止!”[5]这份题词对于动员全党、全民族参与抗日有着重要意义,而且提到了共产党员的先进性的命题,在战争动员的同时也注意对共产党员的教育。通过纪念活动,军民革命意志受到极大激励,最终取得国家和民族的独立。随着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为了我国执政党,建党纪念活动的规格进一步提高。同时建党纪念活动也有了新的理论价值,不仅通过各种形式来传播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也成为创新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窗口。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提到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更要将其基本原理同中国的实际和时代的特点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建党纪念在实践层面的价值体现在其蕴含极强的现实取向和指导意义,有助于规范政治秩序,提出政治诉求,扩大政治影响力和政治权威。

二、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活动的理论价值

在价值的主客体关系中,更多强调的是客体对主体的重要效用。这种效用表现在实践活动中既有在理论指导下个人的追求,又有人们对一定理论的信仰。周期性地举行纪念活动可以更深入地阐释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使民众在不断重复中加深对理论的理解,继而实现“相信—信念—信仰”的过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紧扣实践经验和时代主题,不断为建党纪念增加意义含量,赋予了纪念活动多重的理论价值。

(一)诠释与传承:推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大众化

价值哲学中最为核心的理论便是关于价值实现的过程:价值客体通过实践活动满足价值主体的某种需要。针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需要,历次建党纪念活动都将诠释和普及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活动的重要目的。传播理论不是单纯抽象知识的传递,而是一种习惯性的记忆传达。这种传达是需要通过反复操演来强化的,通过外在的仪式行为接受知识,不断重复的身体化实践行为将知识吸收消化形成肌肉记忆,再通过具体行为表现出来,从而完成理论传播。历次建党纪念都肩负着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任,对于经典著作的编译出版,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重要途径。因而每逢建党纪念重大时间节点,全国都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热潮。如为纪念建党70周年,中央文献出版社相继发行了《列宁全集》中文版、《毛泽东选集》第2版1-4卷和《邓小平文选》(1983—1989)等,人民出版社出版了《新时期党建文献选编》。这些经典著作的发行,进一步诠释和传播了马克思主义理论。

近年来建党纪念创新拓展了不同的形式,从中共中央到基层党组织,积极开展集体学习、知识问答、征文竞赛等形式的纪念活动,既满足了人们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需要,成为民众提升自身理论素养的重要途径,也为广大党员干部筑牢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根基。2010 年纪念建党 89 周年之际,“中国共产党思想理论资源数据库与传播工程”宣告落成,并正式上线运行,国家重大马克思主义数字传播工程,其中包括14个子库、万余种图书,用数字媒体技术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2020年6月29日,中央政治局开展第二十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在主持学习时发表了讲话:“安排这次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既是庆祝党的生日的一次重要活动,也是为了推动全党深化认识并贯彻落实好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6]这一讲话将理论学习与建党纪念联系在一起,更对广大党员干部提出了殷切的希望。中国共产党通过举行纪念活动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使之在中国的沃土上播种、深耕,形成全社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运用马克思主义的方法论指导实践的思潮。

(二)梳理与评价:重温党的历史征程

判断事物的具有多少价值量被称为价值评价,是价值主体依照规定的准则,对价值客体进行对应性判定。价值量的大小在一定程度上是可衡量、可量化的,价值评价的因素则是人为规定的。无论从客观的价值量还是主观的价值评价上,立足当下研究历史的行为都是具有极高价值的。首先,可以探析其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充当的角色和作用即历史价值;其次,可以看到其在当下社会中的功能效用即现实价值;最后,可以预见其对将来社会的预测及预警即未来价值。毛泽东同志说过,他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习近平指出“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不仅镌刻着奋斗的辉煌,而且指示着未来的方向,梳理和评述党史对于当前和未来的发展都是极为重要的。

纪念活动的出发点在于纪念,无论纪念是采取何种形式,都应包含对于纪念主题相关历史的回顾与评说。通过纪念活动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脉络进行梳理,才能更为清晰地了解、认识和评价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从而实现对当代及未来发展的指导性作用。1941年毛泽东为中央书记处起草的《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二十周年、抗战四周年纪念的指示》提出:“在党外要深入地宣传中国共产党二十年来的历史, 是为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解放事业英勇奋斗的历史。它最忠实地代表中华民族与中国人民的利益。”[7]从这一维度来概括和定义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利于增强群众的认同感。建党纪念的举办不仅可以唤醒民众的历史记忆,梳理历史发展的脉络,也总结概括了经验的教训,有利于更好地开展当下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非常重视历史教育,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用三个“历史告诉我们”梳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重大历程,更概括出百年栉风沐雨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同时总结了中国共产党的“三个伟大历史贡献”,进一步凸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地位。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习近平主席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号召,我们要在建党一百周年之际,在全党开展中共党史学习教育,以优异的成绩来迎接建党100周年。可见,建党纪念活动通过纪念建党百年的历史进程实现“读史以明志”的目的,增进了广大党内外成员对中国共产党历史的了解与认同,唤醒和再次刻写全党成员的集体记忆,对当下及将来的发展都具有极高的价值。

(三)反思与改革:深化党的自我革命

建党纪念活动的理论价值,不仅在于对中国共产党发展史的回顾与庆祝,更在于反思在百年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并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人们对一个具体事物的认识往往是需要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在这个过程中出现错误总是难免的,只有经过不断纠正错误,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言:“中国共产党的伟大不在于不犯错误,而在于从不讳疾忌医,敢于直面问题,勇于自我革命,具有极强的自我修复能力。”[8]时时修正航向是中国共产党能够带领中华民族在百年的风浪中泰然航行的秘诀,也是习书记提出建设“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重要依据。建党纪念活动作为一项政党活动被赋予了许多使命,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借机在党内开展总结反思的运动。通过包括建党纪念在内的党内纪念活动来严格党内生活,加强党的建设,是世界各国政党的共识。

在纪念活动中,党员被有组织的聚集起来,这能够在短时间内实现统一思想,正本清源,共同进行彻底的自我革命。《中共中央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在建党20周年纪念日发布,其中列举了当时党内存在的缺乏党性的许多问题,选择在建党纪念活动中揭示这些问题也是为了更为集中的进行反思和改造,加深党员的认识和记忆。在庆祝建党85周年大会上,胡锦涛深刻剖析了当时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党员干部要有高度的警觉和清醒的认识。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习近平两次提到要勇于自我革命,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可见,建党纪念活动不仅蕴含着庆祝与怀念,更有反思与革新的意图。借助全党乃至全世界都聚焦的活动来揭示党内存在的问题,可以更集中、更高效地解决党内的问题,不断提高党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以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安全。

(四)守正与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时代化与中国化

唯物辩证法认为,无论是自然界、人类社会还是人的思维都是在不断地运动、变化和发展的。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以往的问题与挑战也在不断出现,更需要我们寻求新的方法手段破解困局,推动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既是一套科学理论体系,也是执政党的意识形态。因而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人一直致力于结合中国实际不断推进理论创新。纪念活动是一架联通理论知识与普通大众的桥梁,每当纪念日时,开展丰富多彩的纪念活动可以将最新的理论成果直观地展现在大众面前,从而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

进行理论创新是建党纪念活动的重要主题与任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众多理论成果是从革命和改革发展中不断积累、概括和总结出来的,中国共产党常常利用建党纪念的契机传播这些最新理论成果。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27周年纪念大会上呼吁,要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的实际问题,要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纪念大会上表示要“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点紧密结合起来,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不断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向前进”[9],并在大会讲话中数次提及和解读“文化自信”“四个全面”“五位一体”等治国理政的最新成果。2021年2月26日中共中央印发《关于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通知》,其中提到开展学习教育,不仅是对过去经验的回顾与总结,更要紧紧围绕学懂、弄通、做实党的创新理论。从这些建党纪念活动中的话语可以看出,无论是革命时期、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阶段还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非常重视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道路相结合,结合时代特征对毛泽东思想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进行广泛的推介,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活动的实践价值

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是达到理论价值与实践价值高度统一的理论成果。判断实践活动是否具有价值,具有怎样的价值,往往需要从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的双重维度来进行,因此两者都是价值评价的重要标准。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活动不仅在理论层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大众化,同样在实践层面提高了政治动员的效率,捍卫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合法性并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重要支持。

(一)团结与凝聚:集中党内外力量,提高动员效率

纪念活动作为一种复杂的实践活动是需要多方配合的,此时这种聚焦效应可以吸引更多的力量前来支持,在协作过程中建立统一战线,提高全社会的凝聚力,继而无论在战时还是和平年代都能实现快速而高效的动员。习近平在《打好“团结牌”》中提到“懂团结是真聪明, 会团结是真本领。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的生产力,也出干部”[10]。加强团结,历来是我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的力量源泉。举行建党纪念势必会引起全社会的侧目和关注,以此为基础来加强沟通与联系,紧密团结党内外力量,进一步证明“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同时,通过开展纪念大会、出版纪念文章、传颂纪念歌谣和口号等形式,可以将需要动员的内容更快、更准确地传递出去,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政治动员对于革命和改革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战争胜负和国家间竞争的决定因素之一。毛泽东数次强调政治动员的重要性:“政治上动员军民的问题实在太重要了。我们之所以不惜反反复复地说到这一点, 实在是没有这一点就没有胜利。”[11]

政治动员作为一种极度强调实效性与时效性的行为,需要包括纪念活动在内的多重手段相结合。不同的发展时期政治动员的目的也不尽相同。抗战时的建党纪念活动侧重于号召全民族凝聚起来抵御外敌共同抗日,因而抗战时期“七一”纪念往往与“七七”纪念相结合,称为“七月纪念周”。为纪念建党17周年,毛泽东发表题词“共产党员,应与各党各派各界人民一道坚持抗战,为驱逐日寇建设新中国而奋斗”[12]。其意图是动员全国人民摒弃党派之争,共同坚持彻底抗战。随着主要任务的变化,纪念活动进行政治动员的内容也发生了变化。刘少奇在中国共产党成立40周年纪念大会上提到,不论新、老党员当前面临的重要任务都是系统地学习建设社会主义。新的历史时期建党纪念活动成为动员全社会投身改革事业的手段。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纪念大会上吹响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指出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可见建党纪念活动的现实导向作用较为明显,各个历史时期都依据不同的政治目的发挥出了动员的效果,更好地配合党内各工作的开展,并极大地提升了政治工作的效率,周期性的纪念活动成为日常性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补充。

(二)塑造与展示:宣传模范事迹,树立党的形象

在价值活动中,影响受众进行价值判断的因素有很多,主体的“印象分”甚至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政党形象影响着公众对政党的政治倾向,进而直接决定着政党的政治生命力。形象的构成分为两部分:首先是形象主体对外呈现的内容与形式,具体到政党形象就是政党所信奉的理论、政党的组织形式等;另一部分则是客体对形象主体主观感性层面的评价,包括公众对政党的党员队伍、政治参与能力的综合印象。习近平指出:“党的形象和威望、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不仅直接关系党的命运,而且直接关系国家的命运、人民的命运、民族的命运。”[13]以建党纪念日为契机创作和传播红色标语、口号、小说和歌谣是塑造党的形象的重要手段。如“共产党是为咱老百姓”、《歌颂中国共产党》、《咱们领袖毛泽东》等,生动形象地描写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同时塑造了中国共产党是先进阶级的代表的形象,为其赢得人民群众的政治认同起到了非常有力的作用。除此之外,更多新的多媒体技术的引进使得中国共产党形象的塑造和传播更加“接地气”。如纪念建党95周年拍摄的公益广告《我是谁》,这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面向公众投放宣传自身的公益广告,在各大媒体平台播放后引起轰动,用身边的小事来塑造共产党员的形象,让大众更有代入感,也更信服,起到了树立共产党员良好形象的作用。

中国共产党的形象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形象汇集而成的,树立模范党员形象对于党的整体形象也是至关重要的。1942年的“七一—七七纪念周”上,朱德总司令亲自出席延安各界举行追悼左权等阵亡将士大会,并写挽诗:“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借助建党纪念对牺牲的党员干部进行缅怀和追忆,不仅塑造了中国共产党尊敬英烈、尊重历史的形象,更通过宣传、表彰这些模范共产党员的形象来将共产党员的标准具体化,展示出了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增强人民群众的认同感。每年七一前后全国各级党组都会评选“模范党员”,2021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做好“七一勋章”提名和全国“两优一先”推荐工作的通知》,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以中共中央名义首次颁授“七一勋章”,表彰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和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周期性对党的生日进行纪念,实际上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对待历史、对待英烈的态度,折射出正确的历史观与价值观,对于塑造中国共产党人尊重历史、善待历史的形象具有积极的意义。同时建党纪念活动的参与主体不仅限于党内成员,为党外形象的展示拓展了道路,有利于政党外交的开展,也有利于人民群众深化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与理解,以及增强对中国共产党的亲切感和认同感。

(三)巩固与强化:表达政治主张,塑造权威与合法性

纪念活动作为一种仪式化行为,存在一个主客体的交互的过程。主体在进行纪念时主动表达自身的主张与见解,而受众则在仪式中认知、认同主体的政治主张,从而萌生跟随其权威的想法,最终得出对于价值主体的正向价值评价。政治权威由人们公认的威望和影响而形成的力量,是一种非强制力量。“权威”不同于“威权”,一般以符合社会道德伦理的合法方式来引起人们的心理皈依和自愿服从,更注意满足人们的心理需要和情感平衡。从封建王朝到阶级社会,利用纪念活动建立政治权威都是统治者的共识。《礼记·礼运》中说:“礼者,君之大柄也。所以別嫌明微、傧鬼神、考制度、别仁义,所以治政安君也。”这表明中国古代的礼乐制度的目的包括维护君主的最高政治权威与合法性。纪念活动并不是单纯的政治表演,是将包含着权力主题全部政治意图的内容注入整个仪式过程,从而实现政治价值的输出。建党以来,中国共产党常常运用建党纪念活动来表达当下的政治主张,据此开展政治教育,以求获得政治认同,从而树立政治权威。

民主革命时期,建党纪念活动的一大任务就是向民众展示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的性质与成就,从而体现自身的权威与合法性,争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中共中央关于中共十七周年纪念宣传纲要》写道:“这是为民族独立、民权自由、民生幸福而艰苦奋斗的十七年。”[14]显然这是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设基础上,依据三民主义基本精神对中国共产党的性质进行的概括,是表明自身政治权威性和合法性的重要手段,为国共合作顺利进行有着积极的意义。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合法的执政党,如何稳固执政地位,强化政党权威成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建党纪念活动中对于党的定义从“民族和阶级的先锋队”渐渐转变为1951年刘少奇《在“七一”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到的“全国人民公认的领袖”。可见,当时已经注重执政党权威的建设了。习近平在建党95周年大会上强调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权威和合法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5]。可见,开展纪念活动可以进一步确认和强化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特征,展示政策和成果,从而使民众产生自发的信仰与认同,实现政治权威的塑造,继而稳固自身执政地位的合法性。

(四)合作与交流:协调党际关系,开展政党外交

实践活动具有社会性,因而纪念活动的价值必定与社会交往有关。举行建党纪念活动不仅在于表达和展示自身,更在于创造平台与其他党派进行更好的交流与合作。党际关系是双方或多方政党之间的相互关系,其主体、客体都是政党,包括交流、合作、对抗等各个方面。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党际关系不单指无产阶级政党之间的交往,无产阶级政党和资产阶级政党之间的来往也被划入党际关系的范畴。因而党际关系包含国内、国际两个方面,国内是指中国共产党从诞生起与其他国内党派的关系,国际则是指中国共产党与其他国家具有政治合法性的政党之间的外交活动。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活动会邀请国内其他民主党派以及国外各政党的代表参加,这往往会引起党内外的极大关注,因而是不同党派之间交流的最好契机。

国内的党际关系按照时间来划分,建国前是指国共及其他各党派之间的关系,建国后是指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与其他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之间的关系。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就尝试搁置争议,以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的共同利益为重,在建党纪念活动的话语中屡次提到“坚持统一团结,坚持抗战到底”。1941年新华社发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20周年纪念社论,其中提道:“经过二十年的奋斗,已经发展了中国革命的理论和政策,这些理论和政策,具体表现于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在各个历史时期向全国人民所提出的基本政治方向,也表现于孙中山先生的革命的三民主义和三大政策。”[16]这些纪念活动成功缓和国共两党的关系,为两党合作扫平了理论信仰上的障碍,保证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稳定性。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同时也与各民主党派保持着亲密友好的关系。每逢建党纪念活动,都会邀请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参加。2016年7月2日人民日报发表题为《各民主党派中央主席寄语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的社论,其中多次提到要建设良好健康的党际关系。

无产阶级政党作为纪念对象本身具有广泛的世界影响力,这就决定了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活动对加强政党外交,以政党身份参与国际治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都有着巨大意义。195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30周年,有十几个国外无产阶级政党发表贺电。200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时,古巴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在当地召开庆祝大会,高度评价中国共产党80年来的奋斗成果。通过纪念活动进行党际交往,不仅可以展示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建设的成功经验,也可以团结其他的政党团体,为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推动新时代的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和实现“全人类的解放事业”作出贡献。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着眼于自然社会状况和人类文明发展走向,提出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不仅显示出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恢弘气度,更是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使命担当。

四、结语

“价值”是作为对象性的物对于主体性的人的需求的满足程度。马克思主义价值哲学认为,价值天然的具有“理论价值”和“实践价值”双重意蕴。中国共产党建党纪念活动作为政治仪式的典型代表,其价值一方面表现在阐述和解读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和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唤醒和重新审视发展历程、进行思想建设等理论层面,另一方面表现在提高政治动员效率、树立马克思主义政党形象、加强群众的认同感实现政治权威、参与国际事务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实践层面。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活动无疑是成功的,给当前研究工作留下了丰富的素材,也为新时代党建工作提供了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纪念活动建党纪念
纪念九一八
特别的纪念
建党百年颂
建党百年
庆祝建党百年(五阙)
奥斯威辛为何在大屠杀纪念活动中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
为纪念中俄建交 7O 周年
我也来两圈
忘不掉的纪念
50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