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Fi时代,莫让“深阅读”渐行渐远

2021-12-29 07:45王淦生
河北教育(综合版) 2021年6期
关键词:惰性电子化后果

■王淦生

近日,笔者阅读了《河北教育》综合版的“世界读书日·思想之光”栏目,感触颇深,引起了笔者的思考。几位作者分享了他们与读书结下的不解之缘。摘录其中部分段落,以飨读者:

读书让我们的拥有更丰富、眼界更高远、脚步更坚定。在黯淡的时刻、在艰难的时候、在平淡的时日,当我们捧起书,就是捧起了一路火种,它点燃、照亮、引领,我们的精神藤蔓就有了攀升的方向。

阅读是人类自有文字以来一种至为美好的人生体验。在我们的语言中,留下了许许多多给人以美好想象的描述,比如“黄卷青灯”“悬梁刺股”。可是,这种人类与书本深度接触且甘之如饴的情景似已渐行渐远。曾几何时,在人与书之间突然冒出了一个“第三者”——电子化阅读。随着WiFi信号以一种无孔不入的态势席卷生活的每个角落,随着电脑的便携化和手机的智能化,阅读变得无比简捷、丰富和多元,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阅读。

或许有人觉得,电子阅读、互联网阅读的出现给了全民阅读一股助力。殊不知,它们与传统阅读之间有着质的区别。电子化阅读带来的一个直接后果,就是“浅阅读”的盛行和阅读的“碎片化”。阅读只是在消磨时光时,我们便懒得思考与探究,很多阅读内容“随拾随扔,过目即忘”。当阅读过多地变成群体间的“推送”和“分享”时,个体的鉴别与批判变得不再重要,大脑开始让位于手指。

诚然,电子书有其难以取代的优势,比如传播速度快、信息量大,但这些优势往往同时也造就了它的劣势——习惯于便利的超级链接,常常打断了深入细致的思考;过多依赖于搜索引擎,往往纵容了思想层面的惰性。这种阅读碎片化、思维平面化的倾向,导致的后果便是人们思维品质的退化。

今天我们处在一个多元化的时代,生活方式、阅读方式也同样是多元的,我们当然无须对电子阅读抱以偏见,但“浅阅读”不应当成为阅读的主流方式。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拒绝浮躁的、猎奇的、不求甚解的阅读方式,努力克服阅读和思想上的惰性。当然,这要依赖于全社会——尤其是家庭、学校以及文化部门的协同努力。

全民阅读,是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WiFi时代,更需要摆脱无效、无聊信息的困扰,好读书、读好书,让书香浸润我们的每一天。

猜你喜欢
惰性电子化后果
天津高速公路通行费电子化票据上线运行
“耍帅”的后果
这些行为后果很严重
惰性知识
推进外汇窗口服务电子化
惰性知识
众荣的后果8则
助力座舱电子化伟世通上海车展技术前瞻
汽车电子化,没有假设
惰性,人性中最可怕的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