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祥浩 汪洁志
(茂名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茂名 525000)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力量。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改变中国人被蔑视为“东亚病夫”的耻辱局面,在中国共产党的积极倡导和大力推动下,我国的群众性体育尤其是竞技体育事业获得了空前的大发展,大幅度地提高了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我国的运动员在各种各类的国际赛场上先后夺得了世界冠军1000多个,创造和打破了世界纪录1000多项,接近或达到世界水平的竞赛项目有1/3以上,中国体育正在昂首大踏步地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在世界民族之林中中华民族重塑了体魄健壮、朝气蓬勃的伟大民族形象。然而,在现实的教育体制下,由于长期以来对青少年体育工作重视不够、投入不大,以及机制不活、后劲不足而导致的学生体质健康状况问题,仍然是我们面临的不容忽视的突出问题。当前,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状况虽然总体上有所改善,但并不乐观。从身体素质看,呈现出“两高两降”,即视力不良检出率和肥胖率过高、心肺功能和运动能力下降。从心理素质看,不少青少年不仅体质很差,心理也不健康,意志又很脆弱,动不动就走向极端。从竞技人才看,竞技场的各类体育人才都是青少年从小培养而成长起来的,而我国现有的体育人才不仅总量太小,占总人口的比例太低,而且更为要害的是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尤其是拔尖人才奇缺。因此,在新时代,坚持以习近平体育思想为指导,遵循体育发展规律,更新体育发展理念,把握体育发展方向,不断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是摆在全社会特别是全国教育工作者和体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我们要从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和把握推进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高度重视包括青少年体育在内的体育工作。早在1917年4月,毛泽东就在《新青年》以“二十八画生”笔名发表的《体育之研究》这样评价体育:“动以营生也,此浅言之也;动以卫国也,此大言之也”。在新中国建立的初期,毛泽东主席就有许多关于教育问题和体育问题的重要论述,对我国教育以及体育发展的根本目的、基本方针、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全面而深刻阐述。在教育问题上,毛泽东主席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把体育摆在非常重要的位置,高度关注青少年的身体健康,强调要充分兼顾青年的学习、工作和娱乐、体育、休息两个方面,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1950年6月,毛泽东主席就中共北京市委青年工作委员会关于“大中学同学健康生活情况”的报告致信时任教育部长的马叙伦,指出:“此事宜速解决,要各校注意健康第一,学习第二。”两年后的1952年6月,举行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成立大会时,毛泽东主席题写了影响深远的12个大字--“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这一光辉题词,科学地揭示了“体育运动”与“人民体质”的内在联系,把体育运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了人民体质的增强上,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心一意为人民群众谋利益的初心使命和最高宗旨,明确了新中国体育事业的根本目的和发展方向,极大地推动了全国群众性体育运动的兴起。
综观毛主席关于体育运动的思想,其最大的特点就是他的人民体育、群众体育思想,把人民体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事业,强调“人民的体育运动是国家的一项新的事业”。他所期望的体育,就是增强全体中国人民体质、促进人民身心健康的群众体育。毛主席提出的“健康第一,学习第二”原则和“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题词,都充分体现了这一思想,极大地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体育运动、推动体育发展的积极性和主人翁精神。从此,我国的群众性体育运动广泛地蓬勃发展,全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日益提高。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与要求日益多样、日益提高,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生活需要就是其中重要的内容。然而,体育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仍然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体育生活需要的最主要瓶颈问题。因此,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体育工作尤其是青少年体育工作,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多次作出重要指示批示,亲自视察指导体育工作,形成了一整套指导体育发展的思想体系,成为新时代我国青少年体育工作和体育强国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2014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看望青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时强调,少年强、青年强则中国强。希望通过“青奥会”的精彩表现,带动全国青少年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中去,既把身体搞得棒棒的,又把学习搞得好好的,做到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将来成为建设祖国的栋梁之才。2015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更加重视青少年体育工作,引导广大青少年继续弘扬奥林匹克精神,积极参与体育健身运动,强健体魄、砥砺意志,凝聚和焕发青春力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应有贡献。”2017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文化卫生体育领域专家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又强调指出:要“坚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加强学校体育工作,推动青少年文化学习和体育锻炼协调发展”。习近平总书记这一系列重要论述,很好地继承和创造性地发展了毛主席的体育思想,是我们党体育思想的最新理论成果。推进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是深入贯彻落实我们党关于体育工作重要论述的重大举措。
当今中国,正面临着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事业繁荣发展的大好机遇,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丰富、追求越来越高,中国体育正处于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重要历史时期,“体育强国”建设也实现了从突出“竞技体育强国”、到“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再到“推动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协调发展”“三位一体”发展战略的伟大飞跃,使得青少年体育工作在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战略地位越来越凸显出来。
建设“世界体育强国”的目标,早在改革开放初期的1983年,就第一次由原国家体委在有关体育工作的报告中明确地提了出来。但在当时的实际语境中强调竞技体育较多,可以说当时提出的建设体育强国,主要是指竞技体育强国。此后,我国的竞技体育获得了长足发展,以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和中国代表团以51枚金牌、100枚奖牌高居金牌榜榜首,再创历史新高为标志,中国迈进了“竞技体育强国”的行列。无论是中国获奖的金牌奖牌的数量,还是获奖体育项目的覆盖面,都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已不愧为一个竞技体育强国,在众多体育项目上我们中国体育代表团拥有绝对竞争实力。有分析人士认为,按照中国竞技体育现在的上升趋势,很有可能在以后的奥运会奖牌榜上会出现中国队一家独大的局面,作为集体优势,中国代表团的领袖地位无人能出其右。但中国仍然是一个体育大国,而算不上是一个体育强国。理由大致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分析:
第一,衡量一个国家是不是体育强国的标准,在国际竞赛奖牌榜上金牌奖牌的数量固然是个重要的指标,但更为重要的是看这个国家整体国民的体育运动水平和普遍身体素质。可以说,在比赛场上运动员的拼搏和成绩,那只能是运动员的竞技实力的证明,并不能代表整体国民的运动水平。要想真正成为体育强国,我们更需要把精力花在全民体育上,放在提升全体国民的运动水平上。第二,从竞技项目上看,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普及程度都非常广的传统项目,中国长期处于劣势,中国队和世界强队的实力差距依然明显。我国运动员在很多非传统优势项目上取得突破的项目,在其他国家这些运动的普及程度非常之高,而相反这些运动项目在国内普及程度则非常之低,根本就没有足够的群众基础,是靠举国体制爆出的冷门。与那些积极推广所有运动的国家比起来,我们中国还有很多需要做的事情,普及群众体育运动,尤其是发展青少年体育运动就显得尤为重要而紧迫。第三,无论从体育硬件还是体育软件来看,中国从总体上都与世界水平有很大距离。事实上,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的体育水准,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个国家的体育设施决定的。没有相应的、完善的体育基础设施,要想推广相应的体育运动项目就会很艰难,甚至是根本不可能。最近这些年来,虽然我国政府一直都致力于体育基础设施的建设,使体育软硬件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与其他国家的雄厚基础相比差距还是很大的,而且城乡之间、各地之间的发展与布局也是很不平衡的。比如,据2008年的数据显示,我国拥有的体育场地仅6.58个/万人,人均面积仅一点多平方米,与同时期的发达国家平均拥有200多个/万人的状况比起来,差距则是30多倍。在这些体育场地中,不仅各级各类学校占全国总量的65.6%,而其中又仅有29.2%对外开放,而且利用率也明显不高。这就严重制约了我国群众体育运动的开展。第四,近邻国家日本对比,中国青少年明显不及人。对比日本,中国在公共体育设施和青少年体育教育体制等方面,有很多需要学习借鉴的地方。在近50年来,日本政府对体育的投入始终没有减少,无论是时间空间还是财力物力都是竭尽全力,不仅使得公共体育设施数量翻了好几倍,而且更值得称道的是,他们的重点并没有放在争金夺银上,而是为了更好地推广全民健身计划。在增加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投入的同时,日本放了更多的精力到青少年的体育教育体制上。有研究表明,在现在的中国学校教育理念之下,中国学生的锻炼意识、锻炼时间、观念意志、运动中的耐力水平和运动后的恢复能力等都远远不及日本学生。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青少年体育教育上的推广不足。
正是基于对这种现实的认识与把握,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了新时代我国体育“三位一体”的发展战略,强调要对标世界体育强国,找差距、补短板,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我国体育“三位一体”的发展,关键的关键就在于抓好抓实青少年体育。首先,从群众体育来讲,青少年如果从小养成了体育习惯,掌握了体育技能,就会伴随他一生。这样一来,群众体育不仅就有了广泛基础,而且还有了源源活水。其次,从竞技体育来讲,中国目前拥有青少年约2.7亿人,如果他们都能积极参加体育运动,或者起码达到国家《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的“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比例达到45%以上”目标的1倍(90%),掌握2项以上体育技能,那我国体育竞技人才培养与选拔的这种数量和范围优势是任何国家都无法比拟的。从体育产业来讲,现在的体育消费主要靠青少年。因此,体育强国建设的根本在于青少年体育。2019年9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要制定实施青少年等群体的体质健康干预计划,“将促进青少年提高身体素养和养成健康生活方式作为学校体育教育的重要内容,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的考核体系,全面实施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以达到青少年“身体素养显著提升,健康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由此可见,推进新时代青少年体育工作,是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建设的重大举措。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建党100周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目标”已经顺利实现,正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目标”即到建国100周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无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究要靠我们一代一代青少年的成长接续奋斗。当今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国民素质尤其是青少年素质的较量。青少年一代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青少年的素质,不仅包括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如学习成绩、思想品德、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包括身体素质如体魄强壮、身体健康、体育精神等,而身体素质更是其中前提性和基础性的素质。我们要培养一代又一代这样高素质的青少年,除了全面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别无他途。
生命在于运动,生命因健康而有活力,生命因健康而长久,生命因健康而美丽。真正意义上的健康不是单一的,首先是一个人的身体健康,同时是心理健康,以及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这几个方面的综合。我们要深刻认识体育在青少年成长和全面发展过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切实增强青少年体育工作的紧迫感、使命感和责任感。体育是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运动是良方,体育可以使人体魄强健,可以促进身体健康,提高创造活力;可以改造提升国民气质,使人优雅、智慧;可以充实青少年的学习生活,避免沉溺网络。体育是最讲规则的,可以培养青少年公平公正守法的强烈意识,青少年从小体育比赛讲规则,长大了就会守法律讲规矩。体育又是最讲竞争与拼搏的,可以从小培养青少年敢于竞争、勇于拼搏的体育精神。体育更是培养青少年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最有效手段,他们参加各类集体体育活动对集体主义精神的培育是刻骨铭心的;他们看到五星红旗在国际竞赛场上升起,国歌响起,会感到祖国强大,这比任何形式的爱国主义教育都有效。
纵观世界各国发展史,一代又一代青少年体魄强健、身心健康、充满活力、意志坚强,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显著标志,是一个民族生命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本质象征。如果青少年没有这样的身体素质,实现 “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了无源之水。如果没有一代又一代这样的青少年,实现“两个一百年”宏伟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则同样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