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名芬
老年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和老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老年教育,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举措,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学习需求、提升老年人生活品质、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办好继续教育,加快建设学习型社会,大力提高国民素质。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要求“大力发展老年教育”。随着人口老龄化的日益加剧,新时代如何大力发展老年教育,推进老年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发展,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就此,笔者结合广西钦州市老年大学的案例,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人口老龄化,“一座难求”成为新问题。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截止到2020年11月1日,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为2.64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18.7%,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1.9亿人,占13.5%。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比重分别上升5.44个百分点和4.63个百分点。老龄问题将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和转型带来新挑战。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特别是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群体对老年教育的需求日趋强烈。但是,作为老年教育重要载体的老年大学,其办学规模远远跟不上老龄化发展的需要,不少地方出现老年大学“一座难求”的现象;老年教育的办学手段和办学水平,也与老年人的需求有不小差距。以广西钦州市为例,该市各县(区)普遍建立了老年大学,现有学员规模达到6.7万人(次),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成果和社会效益。2015年,钦州市老年大学搬入新址,新校园占地面积22.6亩、总建筑面积1.1万平方米,目前该校开设有15个专业、49个教学班,注册学员2181人,约占市区老年人口总数的1.3%,根本无法满足市区多数老年人的求知需求。
(二)需求多元化,“菜单式培训”成为新选择。据上海一项社会调查结果显示,就读老年大学的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总体指标明显高于未学习者。进入老年大学学习后,老年人不仅学到了新知识,结交了新朋友,扩大了社交圈,而且在与家人、朋友相处中,和谐指数和受尊重程度等均与日俱增。但老年人的爱好和需求多种多样,现有老年大学的办学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的“胃口”,特别是受到场地、师资、经费等因素影响,还不能完全为老年人提供“菜单式”、个性化服务。钦州市老年大学的“菜单式培训”基本满足了不同层次老年人学习的愿望,因而受到老年人的欢迎。
(三)教学现代化,“网络互动”成为新趋势。老年教育教学方式和手段创新势在必行。现代教学提倡“以学生为教学的主体”,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实现“教师启动—师生互动—学生主动”的模式,使“教”和“学”动起来。相应的教学手段和方式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特别是身处信息时代,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成熟和传播手段的日新月异,老年教育传统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越来越不适应时代发展和教学需要,网络化、互动化、多元化成为新的发展趋势。
(四)服务社区化,“延伸拓展”成为新要求。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指出:“优先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建立健全‘县(市、区)—乡镇(街道)—村(居委会)’三级社区老年教育办学网络,方便老年人就近学习。”这就为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指明了重点,为老年教育兴办社区教学点提供了依据。老年教育向社区延伸拓展,充分利用社区教育资源,创办老年大学分校或者兴办社区教学点,不仅可以提高老年教育的普及率,而且可以充分发挥老年大学的辐射带动作用,让更多的老年人在家门口接受教育,这对弘扬社区文化、促进社会和谐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一)在教学理念上,强调“教、学、乐、为”。老年教育与其他各类教育一样,都是人类社会特有的一种现象,是教育人、培养人的一种特殊活动。老年教育适应了老年人提高自身生命质量和晚年生活质量的需求,适应了老年人完善自我、超越自我的追求,是终身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实际生活中,在有吃有喝、儿女成家立业、揣着退休金的情况下,更多的老年人愿意从家庭中走出来,选择到老年大学学习和生活。因而,老年大学必须遵循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规律,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贯彻“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陶冶情操、促进健康、服务社会”的办学宗旨,以“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为目标,把“教、学、乐、为”贯穿到教学和实践的全过程。
(二)在教学内容上,强调“可口合味”。教学是老年大学的中心工作,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是老年教育的生命。2008年,中央组织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新形势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意见》,明确要求:“坚持教、学、乐、为相统一的原则,合理设置教学科目,做好规范化教学,创新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水平,逐步推进示范性老年大学建设工作。”在教学内容上,老年教育强调“可口合味”,坚持以学员为中心,力求做到“针对实用定内容、围绕学员选内容、满足需求增内容、根据师资上内容”,适当增设实用课程,让学员学了用得上。重点改革学科和专业设置,要适合老年人学习知识、开阔视野、丰富精神的需求,既突出政治性、思想性,也突出科学性、知识性和趣味性。要加强自编教材建设,形成一些骨干课程、品牌课程、特色课程。
(三)在教学方式上,强调“灵活多样”。由于老年大学的学员职业、文化和基础层次参差不齐,身体条件具有特殊性,较单一的教学手段往往效果不理想。因而,老年教育在教学方式上,除了传统的讲授式之外,可多采用师生研讨式、案例分析式、情景模拟式、多媒体教学等方式进行,以期更好地调动学员学习积极性。还要积极拓展现场教学,不断丰富第二课堂,如组织学员参观“农家乐”、工业园区、城市建设亮点,到红色景区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等。开展日常活动,要考虑到老年人居住分散的实际情况,立足社区,多点布局,引导学员就近广泛参与。同时,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媒体,挖掘丰富的网络教育资源,加快老年教育信息化步伐,为老年大学师生提供教学、管理、科研、活动和信息交流服务。
(四)在教学资源上,强调“整合开放”。整合教育资源是克服老年教育办学困难的有效途径。一是整合资金,改善办学条件。发展老年教育,财政拨款是主要途径。必须积极争取政府投入,逐步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与此同时,要充分利用人脉资源,广泛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多渠道筹集办学经费。要善于利用现有办学设施、活动项目、办学品牌、社会影响等有利条件,积极探索老年大学多种经营之路。二是整合师资,提升教学水平。教师是老年教育的主导者,教师的授课水平直接影响教学的效果,在师资队伍建设上要采取专兼职相结合、以聘为主的方式进行。要积极发挥离退休领导干部、专家学者、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高校、党校、中小学校离退休教师的优势,聘请他们兼职老年大学教师,多方面整合老年教育的师资队伍。
(一)强化政府的主体责任。老年教育发展到今天,不能再满足和停留在“老年人管、老年人教、老年人学”的“三老”状态。老年教育作为一项重要民生事业,其责任主体是各级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强调“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老年教育加强领导,统一规划,加大投入”“逐步增加对老年大学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要高度重视老年教育,坚持老年教育的公益性,把老年大学的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整体规划,逐步加大对老年教育的财政性资金投入,建立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相结合的投入机制,推动老年教育健康可持续发展。
(二)强化领导小组的协调责任。随着新时代老年教育多层次、多形式、多地点办学步伐的加快,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必然是如何理顺管理体制、加强组织协调、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目前,老年教育的管理模式主要有三种:以党委组织部或老干部局为主的管理模式,以教育行政部门为主的管理模式,以及以投资办学主体(如企业、公益组织)为主的管理模式。在不改变隶属关系、投资主体的基础上,建议由当地组织部门牵头,成立相应的老年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老年教育的指导协调工作。要重点协调相关部门(企业)承担老年教育公共服务的职责,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补齐老年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短板,增强基本的公平感和责任感。
(三)强化社会各界的参与责任。办好老年大学、发展老年教育事业是老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弘扬尊老、敬老、爱老、助老传统美德之举。社会各界要主动关心老年教育事业,发挥各自优势和作用,为老年教育解决实际问题,共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要充分挖掘现有文化馆、群艺馆、科技馆、体育馆、美术馆、博物馆以及中小学校、高等院校、职业学校、成人学校等潜在的老年教育资源,采取开设分校、网络授课、远程教育和联合办班、委托办班、就近办班等多种教育形式,开展适合老年人特点的多样化教育。广播、电视、报刊、网站等新闻媒体,要大力宣传老年教育工作的方针政策,宣传老年大学的办学成果和老年学员的典型事迹。
(四)强化自身的服务责任。进入新时代,老年教育的自身建设也要与时俱进,紧紧跟上。老年大学领导班子不仅要政治合格,而且要本领高强,尤其注重提高服务学员、服务社会的能力,为老年教育转型升级提供坚强保障。要积极推进老年教育工作人员在职化管理,适当提高薪酬待遇。要引导参与老年教育工作的老同志和教师大力弘扬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全心全意为老年教育服务。要努力丰富和增强办学内涵,不断优化教学环境,提供优质服务,使学员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要积极创建省域示范学校,全力打造老年教育品牌,促进老年大学持续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