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 姝
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国语学院,云南丽江 674199
Landry和Bourhis(1997:25)提出“语言景观”概念以来的十几年中,这一新兴的社会语言学分支学科已成为一个研究的热点。语言景观的研究在符号学、应用语言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也日益引起学者们的重视。国外的学者从不同的视角来研究语言景观,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国际知名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ultilingualism 与World Englishes都刊载了语言景观研究专号,荷兰著名的John Benjamins出版公司还推出了题为Linguistic Landscapes: An International Journal的专刊,专门发表以语言景观为主题的研究成果。相比之下,国内语言景观的研究起步较晚,且相关研究多集中在公示语的英语翻译方面。搜索知网可以发现两篇以丽江语言景观为主题的文章,徐红罡和任燕(2015)从旅游学的视角,对丽江束河古镇的以青龙河为界的东岸和西岸进行了调研,主要探究了旅游对东巴文语言景观的影响;李丽生和夏娜(2017)从少数民族地区语言景观的视角,对丽江地区的语言景观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多语言使用是当地语言景观中的一个显著特点,尤其是旅游商业发达的街道明显高于政府机关所在的街道。本文以丽江古城为例,从语言景观的维度,研究丽江古城语言政策与具体实施之间存在的矛盾并简要分析其成因[1]。
“语言景观”的概念最早由加拿大学者Rodrigue Landry 和 Richard Y. Boruhis(1997:25)提出并使用,他们将其界定为:“出现在公共路牌、广告牌、街名、地名、商铺招牌以及政府楼宇的公共标牌之上的语言共同构成某个属地、地区或城市群的语言景观”。这是语言景观研究中最经典、最为广泛的定义。它以列举的方式表明语言景观是个宏观、总体性的概念,而出现在公共空间中的各类语言标牌都是其组成元素。
除此之外,也有不少学者给语言景观做出界定。如:Gorter将语言景观(Linguistic landscape)定义为:广义的语言景观指某个特定国家里语言情况的描述与分析,也可以指某个更大地理区域里的语言现象和语言使用情况,并认为语言景观研究所关心的是公共领域里书面形式的语言应用。Spolsky指出“Linguistic landscape”这一术语显得蹩脚、不妥当。不少学者建议用“都市语言景观”(Linguistic cityscape),因为该领域开创性的研究都是考察城市地区的标牌语言。Ben-Rafael et. al.(2006)把语言景观定义为“标识公共空间的语言物件”。Ben-Rafael(2009:41)又提出语言景观指的是“公共空间的象征性建构(Symbolic construction)”。这些概念的内涵或宽或窄,Landry和Bourhis的语言景观概念仍是目前最受学者青睐的。
语言标牌一般可分为官方标牌和私人标牌两类。前者又称自上而下的标牌(Top-down signs),是政府设立的具有官方性质的标牌,如路牌、街牌、楼牌等,而后者又称自下而上的标牌(Bottom-up signs),是私人或企业所设立的用作商业或信息介绍的标牌,如店牌、广告牌、海报等。这两类标牌分别反映了官方的语言标准和民众的具体运用,本文研究的是在政府干预下设立的丽江大研古城内的店铺招牌语言景观[2]。
在国家的语言政策和丽江旅游业发展的大环境下,为了让大研古城内的店牌形成统一的语言景观,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结合丽江古城的实际情况和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需要,经研究决定对丽江大研古城传统商业文化保护管理草拟一个专项规划文件并报丽江市人民政府审批。丽江市人民政府做出了文件批复,同意古管局对大研古城区域的规划。之后,古管局对丽江大研古城管理所下发了古城商业店铺招牌的具体实施办法,主要有以下几条:店铺的招牌应到相关部门进行审批;店铺的招牌应同时标注有中文、英文和东巴文字;店牌应选用木板制作,照面油漆应为深色调;标牌尺寸为400X1400左右,并且以横向店牌为主;具有个性的店铺招牌,应采取评审制度。此项工作从2009年开始实施,具体由古管所负责落实。根据文件精神,古管所对店牌招牌政策做了更加细致和切实可行的调整,如:店牌大多数为横牌,一些特殊的地方允许挂竖牌;店牌的尺寸要根据店铺的大小而定,以比例协调为宜;店牌的材质必须为木制;店牌上的字必须为雕刻;木板颜色以暗色调为主,越古朴越好;字体颜色不能很鲜艳,如鲜红色、绿色,也不能是白色(类似政府机关的样式);一店一牌(一店可以是以准营证或门面为依据);店牌上必须有中文、英文、东巴文,以中文为主,英文、东巴文为辅;审批的店牌有效期为2年;一律不允许出现现代化的店牌,如霓虹灯、灯箱等。所有的这些条例都以安全为前提。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古城区,又名大研古城,世界文化遗产丽江古城一共包括大研古城、束河古镇、白沙古镇三个部分。本次调查选取的地点是大研古城,通常情况也被称为丽江古城。
本文的切入点是丽江大研古城内的店牌,探讨的是丽江大研古城店牌语言景观与语言政策的矛盾及其成因。
本文主要采用了语料收集方法、语料处理和分析方法来分析丽江古城的语言景观。
本文研究的主要是语言景观,因此访谈和拍照是最主要的语料收集方法。在语料收集过程中,笔者进行了大量的访谈,访谈主要是为了了解大研古城内店牌语言景观的相关政策及落实情况。到相关部门(丽江古城保护管理局和丽江大研古城管理所)查看文件,并走访政策制定相关人员及具体落实和监督人员,同时还走访了店铺经营者[3]。
大研古城的语言景观收集主要采取拍照的方式进行。收集到的景观照片共有831张,其中大研古城主要街道照片,如:四方街、五一街、七一街、东大街、光义街、新华街共计560张,街道内小巷照片,如光义巷、光碧巷、忠义巷、官院巷、兴文巷、八一上段、八一下段、崇仁巷、文华巷等共计271张。收集语料后,根据店牌的具体要求对其做了归类分析,具体情况可以参看表1、表2、表3、表4,并在文中附上大研古城内出现的各类店牌图片(图片均为笔者实地拍摄)。
表2 巷道上的店牌情况
表3 古城内主要街道与巷道店牌比较
表4 古城内店牌的总体情况
1 访谈结果
访谈古管所工作人员得知,这项工作虽然只是大研古城改造的一小部分,但具体落实下来需要花很多工夫。工作人员称,整个大研古城内的店牌有5000张左右,但通过审批的大概只有2000张,这个只能是估计,无法说出准确的数字,因为店牌多,工作人员少,加之审批之后的店牌有效期是2年,到期需要由工作人员到店铺去进行审核,合格的重新发放审核合格标志并粘贴于店牌上,以此来区分店牌是否经过审批。工作人员称,主要街道上的店牌基本都是审批过的,即便还有未审批的店牌,也很接近规范要求,从语言景观的角度来说,统一性是很高的。巷道里的店牌也基本上都按照规范来制作和悬挂,即便有的店牌没有经过审核,从总体上看,大多数的店牌语言景观都有高度的统一性,均为木制材料,并且都刻有中文、英文、东巴文。至于英文和东巴文的正确率,工作人员称,正确与否他们是无法监督的,审核的时候只看有没有。因为大部分的工作人员虽然会说纳西话,但都不懂东巴文(东巴文在生活中很少会用,一般只有东巴和极少数的纳西族才能认读和书写东巴文),写出来也看不懂。只是有些店牌审批的时候感觉东巴文太奇怪的,会查看网络上的一个东巴文翻译软件,但是这也只是字对字的翻译。东巴文正确的翻译应该到东巴文化传习院请那里的东巴翻译,但是大多数的店家都不会这样做,只是网络上搜索一下。至于英文,更是没法核实,工作人员都不懂英文,审批的时候也是有英文即可。很多店牌上的英语都是汉语拼音,也有部分采用的是意译。审核时只能是看看上面是否有中、英、东巴三种文字,有就算合格。落实政策的有古管所人员和专门的古城执法队,在具体落实店牌政策的过程中,如古管所的工作人员发现店牌存在问题,和店铺经营者沟通交流后无效的,则由执法队人员协调处理[4]。如存在安全问题,沟通交流后店铺经营者不予理会的,则由执法队进行处理,很多时候会强行拆除。
为进一步落实情况,还访谈了一些店铺经营者。大多数经营者称自己本身都不懂英语,东巴文更是只是个符号而已,审批的时候,工作人员好像都不看英文和东巴文对不对,但是没有是绝对审核不了的。说到不合格的店牌时,一位店铺经营者说:“古管所负责店牌的工作人员会经常到街道上查看店牌情况,如发现有问题的,主要会采取口头通知的形式告知店铺经营者整改,如果到期还未整改好的,将被强制拆除,尤其是有安全隐患的店牌。”至于店牌两年一审的问题,有店铺经营者称,店牌虽然已经通过审核,但有效期只是两年,商家需要在到期之前通知古管所,然后便会有工作人员来实地查看,对没有问题的店牌,工作人员登记后会换发新的审批标牌,对有问题的店牌,在整改合格后方可换发新的审核标牌。所有这些审核和审批过程,古管所不向店商收取任何费用,工作人员很负责任,相关手续办理还是挺方便的。
2 语言景观分析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主要街道上粘贴有审核合格标牌的店牌数量只占了56.25%,没有粘贴审核合格标牌的仍然占了很大的比例。但从表面上来看,主街上的店牌从材质、所呈现的文字、字体颜色等各方面都符合官方规定的比例达到了89.11%。如果不对这些店牌进行认真研究,语言景观的确呈现出了高度的统一性[5]。
从表2可以看出,主街道延伸出去的巷道上的店牌,总体上来看也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经过官方审核的店牌比例为42.07%,表面上看都符合要求的比例达到74.91%。
从表3可以看出,主要街道上贴有审批标志的店牌比例比巷道上的比例高。没有审批标志,但从样式上符合官方规定的比例相当[6]。从其他不符合规范的情况总体来看,巷道上的店牌不符合的比例都比主要街道上的要多。
从表4可以看出,大研古城内粘贴有审核标志的店牌达到51.62%;没有审核标志,样式符合的占32.85%;从样式上来看,不符合官方标准的店牌数还高达15.52%。可见,在丽江大研古城内,还有很多不符合标准的店牌,没有通过官方审核的店牌数量更是占了很大的比例。
“大研古城范围较大,商铺密集,而且所有的街道都不允许车辆出入,必须步行,但管理监督部门的工作人员非常有限,实际工作中出现了诸多的困难,因此不可能完全顾及到。”“现在是经济萧条时期,生意不是很好做,加之古城范围内的高额房租,导致常换商家,换商家必然需要更换店牌,这也给相关的工作人员带来了很大的压力”。“部分经营户为了便于自己经营,虽然知道大研古城内店牌的相关规定,也不愿意按照要求做店牌或者更换,所以增加了工作的难度”。“大家虽然会说纳西话,但是都没有学过东巴文,日常生活中也用不到,只有少数的智者(老东巴)才懂东巴文。英语也是无法核实,没有懂英文的工作人员。我们审核的时候语言问题只要看到有中文、英文、东巴文即可”[7]。
大研古城内还有很多店牌上没有粘贴审核标牌,通过走访这类店铺的老板了解到,大多数的店铺没有需要办理其他的相关证件或手续(办理很多证件的前提都是必须有古管所审批过的店牌),因此便到可以做店牌的地方,把自家的店牌样式按照古管所的要求制作好,挂牌经营店铺即可。也有经营者说,现在房租压力太大,不想花太多的时间来做店铺的招牌,只要样式符合就好,有空都忙着处理生意上的事情。大研古城内还存在一些没有店牌的店铺,其中的很大一部分是因为受到店铺位置的限制,无法悬挂店牌。这些主要是由于古城内的一些街道和巷子里面的店铺都是小平房,每间店铺的门头与屋顶的间距很小,店铺之间也都只是木板相隔,无论是横向店牌还是纵向店牌都不方便悬挂[8]。巷子里的一位老板称,因为店铺的地理位置不是很好,人流量也比较少,通常情况下经过的人都比较悠闲,加之自己产品的特色,不用店牌也没有任何影响,何必还要去花时间精力去做这些原本也没有意义的事情[9]。
从2009年开始落实执行古城商业店铺招牌政策至今,表面上看,大研古城内的店铺招牌语言景观呈现出高度的一致性,均采用木制材料、古朴的底色、雕刻的中、英、东巴三种文字。仔细观察,有很多店牌虽然样式符合规定,但并没有粘贴审批标牌,也有一部分店牌没有按照店牌的统一要求制作[10]。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人员配备不足;政策执行力不够;部分店铺经营户只关注自身利益,忽视了古城的特殊历史及文化意义,也未尽到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义务。
鉴于以上情况,笔者希望相关部门能加强政策执行力,工作人员更是要从自身做起,努力提高自身的保护古城的意识及知识,并从多角度、多层面的带动商家共同维护古城的建设,为长远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针对有意向在古城内经营的商家,需对其进行保护古城及文化方面的培训,制定一些相关的准入制度。对已经在古城内经营的商家也需要培养其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识,共同促进古城的长远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