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紫薇
同学们,你们碰见老同学的时候说过“Long time no see.”吗?你有没有怀疑过这是中式英语?实际上,从1994年“long time no see”就成了标准英文词组,译为“好久不见”。可是从语法上看起来很别扭的神句“long time no see”怎么就能摇身一变,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美语了呢?
这说起来至少有两种比较大的可能。
根据牛津英语字典记载,“long time no see”这一短句最早收录在美国陆军上尉卓尔能(W. F. Drannan)所著的《平原上的三十一年》(31 Years on Plain)一书中, 根据书中的描述,一名印第安人用不太纯熟的英语向旁白员打招呼:“Good mornin. Long time no see you.”(早上好,很久没有见到你了,其中Good mornin为“Good Morning”漏掉尾音“g”的误读)这句对白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北美洲原住民对英语特有的运用。
第二种广泛为人接受的词源学解释是,这个短语是从中国的汉语“hǎo jǐu bú jiàn”中“借译”而来的,其意思正是“long time, no see”。
词源学家埃里克·派崔吉的《英美外来语词典》中将这个短语追朔到了20世纪早期,指出其始于亚洲,并且是由英国海军带回英格兰的。他们遇到过使用洋泾浜英语的中国人,从那听来了这一说法。
伴随20世纪的脚步,“long time no see”从一句不标准的英语短语逐渐成为向久未谋面的老友问候时的标准句式。如今,神句“long time no see”作为问候语已经广泛流传开来,到底是来自美洲土著、中国汉语还是其他语言,其起源已无法从字面上看出来了。
鉴于其在书籍、对话、電影、歌曲和电视节目里已无处不在,这个短语现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融入了美国文化。
(作者为北京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语言文学专业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