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山深处养路工

2021-12-28 08:05王开忠
中国铁路文艺 2021年12期
关键词:养路工走样养路

王开忠

著名作家冰心在她的《平绥沿线旅行记》中有这样一段描述:“过福生庄站以东,山水奇伟,断岸千尺,河水萦回。车道即紧随山回路转处,曲折而前。时有深黑的悬崖,危立河畔,突兀之状,似欲横压车顶。”福生庄站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卧佛山脚下,深藏在阴山山脉,附近山高坡陡、地势险要,春秋风沙不断,夏季酷暑难耐,冬季严寒刺骨,四季灾害肆虐。

组建于1948年8月21日的福生庄养路工区,担负着京包铁路干线福生庄站两边24公里区段养护任务,铁路职工以“安全第一不动摇,执行规章不走样”的坚定信念,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扎根艰苦环境守护两根钢轨,实现了这段线路73年安全畅通。

福生庄线路工区先后归属于天津铁路局、太原铁路局、呼和浩特铁路局,现在由呼和浩特局集团公司管理,隶属关系不断变动,但养路工们不畏艰辛、忠于职守、默默奉献的“不走样”精神始终不变。

走进阴山深处的线路工区,养路工人无比强烈的责任意识、催人泪下的感人故事,一次又一次撞击着我们的心灵。

年逾古稀的退休职工索进祯,经常手捧有着12个补丁、跟随自己一辈子的铜盆,对青年工人讲述20世纪60年代的日子:盛夏,換完枕木,你一口我一口喝着用铜盆从山下打来的山泉水,你一支我一支抽着用粗麻纸卷成的旱烟;严冬,处理完断轨,在旷野里吃完随身携带的冻窝头和冰碴咸菜,喝几口用铜盆烧好的冰水,裹紧羊皮袄躺在阳坡上迷糊一会儿再爬起来干活……每当说起这些,布满皱纹的脸上总是泛起难以抑制的兴奋与自豪。

巡道工张富一直记着老工长孙丑二的话:“咱们过去给日本鬼子、国民党干活可以磨洋工瞎凑合,今天给自家的铁路干活绝对不能含糊,不论干啥都不能走样。”

这是“自家的铁路”!张富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铁路,甚至是儿子、孙子,他把老工长这句“不走样”的话,当作家风传承。

张富退休时,依依不舍地把巡道锤交到儿子张顺喜手中,他在锤头上摸了又摸,最后盯着儿子的眼睛说:“两根钢轨就是自己的孩子,手、眼、心都得放在轨道上,哪怕一丝一毫的异常都不能放过。”

20岁的张顺喜拿起了巡道锤,也扛起了父亲的重托,循环往复地守护那24公里的铁道线,即便是巡道时被货车甩下的大煤块砸伤,依然忍着剧痛完成了任务,最后他几乎是爬着回到工区的。

张顺喜沿着父亲走过的巡道路,一走就是30多年,心里一直没有忘记父亲临终前的遗言:“铁路没小事,丝毫的差错都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就这样,他又把巡道锤交到了儿子张成龙的手里。那只换了无数次锤柄的巡道锤,铭刻了张家三代人的忠诚与奉献……

福生庄线路工区养护线段地处内蒙古物资、人员进出的黄金通道,日均通过客货列车分别达到110对、220列,仅5000吨煤炭重载列车日均达34列,几分钟就通过一趟列车。没有强烈的责任意识,哪能保证运输的安全!

郑福年1958年来到福生庄养路工区,退休时把两个儿子都留在了福生庄养路线上。

有一件事是郑云典和郑云飞这哥俩永生难忘的。

那是大哥郑云典刚当上工长时发生的一件事,那天工区进行扣件涂油作业,郑云典带领几名新职工采用“拉骆驼”作业法,“松二隔二”进行。几名新职工一时兴起,竟连续松了8个扣件,郑云典在后面涂油没有发现这一情况。这时恰逢巡道工郑云飞路过此处,发现并及时制止了这一违章行为,并指出现场带班人应负主要责任。

那天正是郑福年老人的寿辰,两兄弟到家后互不搭理,饭菜齐备,一家人坐下来准备开席,老爷子说:“不忙,先办正事。云典,听说你昨天违章了?”

郑云典含糊地“嗯”了一声,并低下头小声解释道:“我在后面涂油,没太注意。”“啪!”老爷子把酒杯摔了,“你是干啥吃的?青工安全意识差点儿,难道你也不懂连续松动8个扣件有多危险吗?你长几个脑袋敢这么干?”

老爷子越说越气,眉毛胡子乱颤,“啪”的一巴掌抡了过去,打得郑云典满眼冒金星。这一巴掌打醒了郑云典,也警醒着郑云飞。

哥俩从那天起,工作从没有过一丝一毫的马虎。

张义明,25岁走进福生庄线路工区干巡道工,他的家在千里之外的河北雄县,一连10多个春节都守在工区。大年三十,工友都回家了,工区小院显得格外安静。煤油灯将偌大一个身影映在墙上。剁馅、和面、擀饺子皮……张义明早已习惯了一个人的年夜饭。他吃完饺子,背上工包,又走向铁路……多少年了,年年大年三十晚上,他都是这样度过的。

张义明生育了3个孩子,每一个孩子出生时,他都不在妻子身边。他16岁时没了父亲,是母亲含辛茹苦把他兄妹7人拉扯大。母亲病重时家里来电报,他正忙着给新工人上课,病危的电报让张义明来不及收拾行李就坐上了返家的列车。他到家后,只看到母亲镶着黑框的照片……

辽阔草原,无尽荒漠,铁路养护难,而在福生庄工区铁路养护更难。

卧佛山这段铁路处于“虎口”要隘,线路九曲十八弯。24公里线路中有25760根轨枕、十几万组螺栓扣件和垫板,最大坡度90‰,600米以下的曲线有16处,最小曲线半径374米,线路3天不养护就有晃车现象,一年更换大小胶垫近2万块,线路养护难度和工作量是其他干线区段的几倍。

养路工赵军和他的23名伙伴们一样,一年到头干着超常的线路养护工作。

他的妻子抱怨丈夫最多的一句话就是:“太费鞋了,应该给你定做一双铁鞋。”按规定,半个月检查全工区线路两次,而赵军半个月检查6次,别人的胶鞋能穿半年,而他的胶鞋只能穿3个月……

如今,福生庄曲线改造已经完成。九曲十八弯的福生庄线路变成了人们永远的回忆。消除了24条曲线养路工作似乎也没有那么难干了,可是不走样的精神一直还在福生庄延伸传承着。

一代又一代人的养路工为福生庄线路无私地奉献着。

20世纪80年代中期盛行“下海热”,工区往北不足5公里就是金矿,当地不少农民因淘金发了大财,这对于当时月薪不足百元的福生庄养路工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诱惑。然而,他们无一人为此动心,仍然忠实地坚守在铁路工地上。

养路工们一心扑在铁路上,临终还挂念着铁路的安危,张鹏飞、郑福年、张富、张顺喜、张喜离世前要求将自己安葬在工区后面的山坡上,说每天都要看着这段铁路……

大山深处这么一片荒凉的地方,这样一个艰苦的线路工区、一段工作难度极大的线路,为什么让一代又一代福生庄线路工人魂牵梦绕、割舍不下?

那一天,我们与一位老工人聊天,说起他们的辛苦与执着,他竟然说:“铁道线上无小事,国家把我们放在这里,这是对我们最大的信任,我们要一辈子守好这个岗,让国家放心。”

我们终于懂了,是“一辈子守好这个岗,让国家放心”的坚强信念,驱策着一代又一代养路人,生而为福生庄这段铁路的安全守护,死而为福生庄这段铁路的安全守望。

清晨,朝霞刚刚映红东边的山顶,金辉洒进福生庄的山坳,洒在两条锃亮的铁道线上,福生庄养路人就身披霞光上路了,开始了日复一日的工作……

刚刚,又一批热情洋溢的青年从祖国的四面八方加入草原铁路,加入福生庄线路工区。他们和以前入路的养路人一样,上班第一天就去荣誉展览室接受入路教育,这里有破旧的煤油灯、羊皮袄、木道尺,这里有“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模范职工小家”“铁道部先进集体”“内蒙古自治区先进集体”等400多项荣誉称号,这里有说不完的“福生庄故事”。从那里出来,他们又将用青春热血续写永不走样的传奇……

(陶博参与初稿起草)

猜你喜欢
养路工走样养路
“双减”,如何确保落地实施不走样
基于G-Buffer的深度学习反走样算法
陕西省“十佳养路工”潘林森
川藏养路人:以路为业薪火相传
唐氏综合征是因为“拷贝”走样了
“养路铁人”金宝林
国境线上一抹橘红——内蒙古边防公路优秀养路工素描
在一个美丽的地方养路
当前铁路养路机械维修保养措施探索
拥抱陌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