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留守生的现状、成因及教育对策

2021-12-28 09:09凌雪清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44期
关键词:成因现状对策

凌雪清

【摘要】“留守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在心理健康与道德品质、体质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问题。通过对“留守生”的相关问题进行调查、分析,发现“留守生”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用特殊的教育方式,给“留守生”更多的关爱和呵护。学校和老师要把“留守生”的教育工作摆在重要位置,采取思想上重视和行动上落实的做法,加强“留守生”的教育管理,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他们开朗的性格,塑造健全的人格,帮助留守生健康成长。

【关键词】留守生;现状;成因;对策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农民外出务工、经商现象十分普遍,加之一些家庭父母离异、丧父丧母等原因,他们未成年的孩子与祖父母甚至亲戚共同生活,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特殊群体——“留守生”队伍。这群学生由于父母不在身边,普遍存在“生活上缺少照料,学习上缺少辅导,心理上缺少疏导,思想上缺少正确教育,行为上缺少正确引导”的“五缺”现象。如果不能有效管理,正确引导,将对他们的成长影响很大,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学校教育的效果,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不稳定因素。作为班主任对各位留守学生的留守特点、性格成因进行深入研究,加强对留守学生的教育管理,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为社会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一、“留守生”现状

基于教育的责任感,我一直非常关注“留守生”的教育管理问题。我校处城乡结合地带,1500余名初中部学生中,“留守生”就达到500多人,占初中部总人数的近20%。通过对我校各班“留守生”的走访调研,结合班十多名留守生的情况分析,发现这一特殊群体普遍存在如下的一系列问题。一是生活习惯差,身体发育不良。由于缺乏家长的教育和管理,没有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和饮食习惯,相当一部分学生不讲卫生、饮食不科学、作息不按时、生活无规律,造成营养不良、抵抗疾病能力弱等情况,严重地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二是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留守生”以隔代教育和寄养教育为主,由于缺乏监管或监管方法不当,相当部分“留守生”学习缺乏自觉性、主动性、积极性和吃苦精神,部分“留守生”厌学情绪严重,上课不听课、作业不完成、旷课、逃学情况时有发生。“留守生”学习动力不足,成绩普遍较差。三是心理不健全,行为容易失范。逆反心理、自卑、自闭、孤僻敏感,爱慕虚荣等心理就成了留守学生常见的性格特征,导致行为失范:表现为爱打架斗殴、走极端等。四是自我保护能力差,极易遭到伤害。初中生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其生理和心理均不成熟,可塑性大,自制力差。这时候的“留守生”一旦失去或脱离家长适当的约束与正确引导,极易受到不良诱惑的影响,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甚至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五是良好道德缺失,行为习惯差。祖辈的溺爱,监护人的无奈,部分“留守生”常常表现出任性、倔强、懒惰、不尊敬长辈等不良品行,阻碍他们的健康成长,给家庭和社会带来隐患。“留守生”的教育管理已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

二、“留守生”问题的成因

“留守生”是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结构转型,城市化进程加快而产生。“留守生”问题有着极其复杂的因素。一是家庭教育的缺失。但父母单方或双方外出,使得“留守生”与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丧失基本的心理归属和心理依恋。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识淡薄,教育观念陈旧、“读书无用论”思想抬头,部分农民工父母对子女的教育采取消极的态度。此外,贫困家庭不能为孩子提供良好的学习条件;寄养家庭缺少文化氛围,代养人文化素质低,无力辅导其学习等,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留守生”的不良性格和不良行为习惯。二是教育环境的制约。落后的农村文化以其浓厚的小农意识禁锢着人们的思想意识和行为,他们更多的是关注自己短期内的经济利益,消极地对待孩子的教育。部分家长淡化了对子女升学接受良好教育的价值选择,及早让孩子停学外出打工。同时,我国农村地区基础教育管理存在的种种弊端,也使教育缺乏鲜活的动力。三是社会关注程度不够。“留守生”引发了多少社会矛盾和问题不得而知,只是从有关报道中了解到青少年犯罪率急剧上升,几乎占社会犯罪率的70%。社会对“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还不甚敏感,反映淡漠,对“留守生”更缺乏高度重视。

三、“留守生”的教育策略

“留守生”教育管理是建设和谐社会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的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来关心、关注,共同努力寻求新捷径、新方法,确保“留守生”留而不乱、留而好学、留而有德、留而快乐。一是投入感情,施予关爱。父母长期在外,“留守生”生活长期无人照顾或照顾不周,吃饭不守时,作息无规律,衣服、鞋袜少换洗,用钱无计划……针对这些情况老师要主动关心他们,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指导他们讲究卫生、有计划用钱、有规律的安排生活,培养他们自我管理的能力。二是心理上予与疏导。留守生短期或长期在缺乏父爱、母爱的环境中成长,有了烦恼和心事缺少倾诉对象、受了委屈难得有人开导,留守生中35%的孩子都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留守生容易对老师同学甚至家人产生仇恨,不同程度上形成扭曲心理。作为班主任应与他们多谈心、给予更多关爱,从沟通中了解他们的想法、倾听他们的烦恼,针对他们的情况进行分析讲解,心理上予与疏导,使他们理解父母,化解他们对父母的怨恨。三是学习上加以鼓励。年龄特点决定留守学生缺乏学习的自觉性,又得不到父母的督促,对学习的重要性没有足够的认识,所以留守学生的成绩普遍较差。老师必须对他们讲明学习的重要性,教育他们端正学习态度。四是引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部分留守学生的父母长期在外不能照顾孩子而产生内疚感,于是采取金钱上补偿的方式、溺爱的教育方式表达对孩子的爱,使得留守生手中钱多了,摆阔气、奢侈浪费的陋习也养成了,唯我独尊、养尊处优、好逸恶劳、“拜金主义”等错误思想产生了,留守生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偏离,在学习中逐渐失去刻苦钻研和积极进取的精神,成绩不断下降。指导留守生正确认识金钱,认识知识的重要性、认识品行的重要性,适时纠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错误,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就显得非常有必要。

总之,留守生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但同样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他们的健康成长是我们整个社会的共同责任。父母的远离,或许带走了亲情的温暖;但社会的关爱,师生的关心,却可以留下阳光的灿烂。陶行知先生说過:“谁不爱学生,谁就不能教育好学生。”让我们用特殊的教育方式,给留守学生更多的关爱和呵护,让留守学生健康茁壮成长。

参考文献:

[1]屠大华.现代教育理论[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2]广东教育,2011,5-8期.

猜你喜欢
成因现状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垛田形态多样性的自然成因探索
自相似视角下相对贫困成因分析
基于青少年心理特点的校园欺凌成因及对策
罗素悖论的成因
罗素悖论的成因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