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红玲
【摘要】学生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完整性、条理性与创造性,能帮助学生把思维内部的无声语言说出来。“化意会为言传”,是顺利进行数学学习活动的重要基础之一,是提高数学学习效率的有效途径,语言表达能力又是是数学核心素养实现的重要内容之一,
【关键词】说;数学课堂教学;应用
正如斯托里亚所说:“数学教学就是数学语言教学。”因此,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离不开“说”。要开拓学生的思维,就要加强学生“说”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学好数学术语,运用好数学术语,讲好完整标准的数学语言。如何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说”?在教学活动中,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学生“想”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与语文课相比,数学课不够生动,不足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愿意说话,教师必须充分发掘教学内容中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愿意在课堂上“说话”的因素。
数学来源于生活,在课堂上创造学生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有话可说,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如盘子里“有4個苹果”与“?”“2个苹果核心”,加上数学的“大括号”和下面的“10个”,组合成一道看图列式计算题。但是缺少了文字的表述,学生只是观察到图中的数据,老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说:妈妈买回来10个苹果,爸爸和哥哥吃了2个,还剩下多少个苹果?“猜谜游戏”中的教学,可以说:左手有6颗豆子,右手有2颗豆子,猜猜两手合在一起,一共有多少颗豆子?换句话说,有8颗豆子,左手有6颗,猜猜右手有多少颗?比如说形式可以单独说,然后在同一张桌子上互相说,或者进行“说点什么”的比赛。当学生能够通过“看”图找出数学信息和问题,并用简单的语言“说”出意图,公式计算就会变得自然。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们被激发起想要“说”的欲望。
二、增强教师亲和力、营造民主和谐氛围,让学生“敢”说
在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室里总是有少数学生举手要讲话,绝大多数学生都只想听,不想说,即使被叫到讲话时也是犹豫不决,有的直接站着不讲话。许多学生因为害怕犯错或者被老师责骂而保持沉默。
在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尊重学生的自尊,增强教师的亲和力,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敢说”。给初学者或说话不好的人以鼓励和支持,使他们充满信心,增加勇气,不怕说错话,大胆表达。当学生不能说的时候,我会亲切地说:“没关系,慢慢来,下次你就能说了”;当一个学生说一些不完整的句子时,我会很有帮助地说:“是的,如果你注意到了什么,答案就会更完整”;当学生说错话时,我会友善地说:“没关系,你可能在某个地方搞错了,再想想”;当学生有了新颖的想法,我会毫不吝惜地给予表扬和鼓励:“你们真的很愿意用脑子,创新;当学生之间出现相互嘲笑的现象时,我进行了及时的教育,让大家意识到嘲笑别人是不文明、不礼貌的行为,明白每个人在学习过程中都会不可避免地犯错误,你不应该嘲笑别人。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逐渐形成了良好、健康的交际心理,语言技能为学生理解提供了可靠的保证:只要张开嘴,就会得到老师的认可,让学生“敢说”。
三、教会学生语言表达的策略,让学生“会”说
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现状是小学生语言表达不完整,常常缺乏一定的规范性。例如,在《位置与顺序》的教学中,老师问:“从左数起,彩灯在第一排第几个吗?”学生会回答:“第4个。”很少有学生能完整地说:“从左到右,彩灯在第一排第四个。”这一部分的重点是使学生清晰、规范地表达对象的位置。许多学生能理解这个意思,但他们不能用标准的方式来表达。
根据这一点,我们必须从最简单的基本说话技巧开始,教授说话的方法,培养说话的习惯,从数数、读书、说话、自言自语、桌边交谈、小组交谈,然后独立交谈等。如教《可爱的小猫》,要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图中有几幅图,你能找出每幅图的数学信息吗?最后还剩几条鱼?每个图说一句话?”就这样,使学生由敢说到会说一句完整的话,逐步转变为说这道题的意思。例如,教一些简单的图片,老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看图片的意图,说什么是数学信息,什么是数学问题?还有,如引导学生讲解公式、计算公式、计算公式的计算过程、口头应用等。
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说的方法,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说话述语,要求学生答对所问,说要规范,用词准确,语句要完整。比如,老师问“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回答说:“我想是的……”师问:“为什么这样算?”学生回答:“因为第一个已知条件是……第二个条件是……”教师叫学生口算,学生应先把算式读出来,再讲得数;当老师让学生做一个比较时,问道:“这两个案子有什么相似之处?有什么不同的地方?”学生回答说:“这两个案子的相似之处在于……”“不同点的是……”等常用规范述语。同时,给所有学生机会说,说错了没关系,只要会完整说就行了。特别是对于那些不擅长演讲的学生,我们应该热情地鼓励他们“如果你是对的,再想想,继续前进!”随着时间的推移,学生养成了“知道”该说什么的习惯。
四、引导学生进行规范语言训练,让学生“善”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加强对学生标准数学语言的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只有通过规范语言表达的训练,学生才能达到“好”的思维。
鼓励他们质疑问难或相互讨论,促使他们动脑、动口,激励其内动力,逐步达到会学“善”说。如教学 28+5=?学生可透过以下途径接受训练:学生看着图案说,我是这么想的28和5是多少?把28分成20和8。加8和5得13,然后加20和13得33。
当学生掌握了口述方法后,还应以多种形式训练,可组织开展试说说、自己小声说说、同桌互相说、小组对着说,后再独立说,组织分个人、小组竞赛,看谁讲得好,“夺红旗”“开火车”“击鼓传花”等游戏形式帮助训练。为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使说的水平进入一个新的层次,逐步从想说到敢说会说,进步到善说善辨,从而达到活跃思维的目的。如,一些一个意思多种说法、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以及一些论理性的题目。例如:修建一条800米长的运河,五天内完成运河的一半,按照这个计算,运河的完工时间是多少天?可先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能用几种方法计算就用几种,但一定要说出根据。教师可以归纳出各种的解法,并评出最佳的说法和最简的解法。引导学生进行规范的语言训练,让学生“说”理论。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学生经历了“想要说话”“敢于说话”“会说话”“善于说”的过程,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说话能力。
参考文献:
[1]郭天梅.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说话”能力[J].新课程·上旬,2018(4).
[2]李金朴.小学数学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策略[J].教育与探索,2008(3).
[3]夏文村.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J].小学数学教育,2005(1-2).
[4]周丽金.如何培养小学生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J].教育学文摘,2012(5):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