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玲庆
一个单元、一节课到底要实现什么教学目标?这个目标在整个小学语文课程中占据什么位置?一单元或者一课的学习,学生具体要掌握的语文能力是什么?大致达到什么程度?这是在统编教材没有实施之前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共同的困惑。为了解决这一问题,2017年9月统编教材开始在全国小学和初中起始年级使用,到2019年秋季开学实现所有年级的全覆盖。
这套新教材按照课标的学段目标要求将语文能力训练落实到每个学段、单元乃至每一课,课程内容目标清晰,要点明确,建构出适合小学的有梯度的语文核心素养体系。教师要做的就是认真研究教材,把每一单元、每一课的目标、重难点解读出来,结合具体学情定教法用好教材。笔者以部编版四年级上册语文教科书第二单元为例,来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明确要素序列位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的阅读目标有“能就课文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这句话不但要求学生能提问,还要他们会提问。依据这样的目标要求,在部编版小学语文教科书中,年级就提问能力训练设置了两个单元: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围绕“提问”编排的阅读策略单元;四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能提出不懂的问题,并试着去解决。
通过认真解读,我们不难发现,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阅读教学侧重点是唤醒学生提问意识,学习提问方法,而下册第二单元承载的任务则是运用上册学过的提问方法提问并解决问题,侧重点则应该放在解决问题的方法指导上。语文能力点训练呈现螺旋上升的趋势,这也是统编教材的创新编排之一。
通过对小学阶段整套教材的纵向分析,本单元承载的语文要素的纵向序列位置和教学重难点就十分明确了,为精准定位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开展行之有效的教学活动奠定了基础。
二、构建整体目标体系
单元整体性是统编教材的一个创新点,是由单元内的导语、阅读提示、随文旁批、课后练习、课文插图、“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等构成的完整的教学目标体系。教师只有通过单元内部解读,明确每篇课文承担的具体任务,构建完整的单元教学目标体系,才能实现课课教学既相互关联,又各有侧重,实现单元整体教学的梯度和层次。
(一)关注阅读提示,凝练情感目标
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继三年级“预测”之后的又一个阅读策略单元。阅读策略单元每篇课文前都会有阅读提示,从阅读提示中我们就能凝练出本单元的情感态度目标。
从“阅读提示”中我们发现每一课都有“提出自己的问题”这句话。编者意图非常明确:本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要求学生能对提问有充分的体验和感受,在教学中要唤醒学生的提问意识,使他们敢于提问。这一教学目标也和课标和单元导语一致。
(二)剖析课后习题,确定方法目标
统编教材课后习题除却 “理解与交流”“积累与运用”“拓展与实践”三个维度以外,还具有整体设计、编排有序的特点。每一课的课后习题,必定有一二道题是围绕单元语文要素来设计的。教师需要在单元整体意识观照下正确解读,同时结合学情进行分析,才能精准定位教学目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是“提问”策略单元,在单元整体解读的前提下,我们仔细剖析课后习题,提炼本单元的教学目标。
根据该单元课后习题可以发现,虽然每课都是围绕提问展开,但是侧重点不一样:《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提示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问,既可以针对全文提问,也可以针对部分内容提问;《夜间飞行的秘密》提示学生除了根据内容提问外,还可以从写法和启示角度提问;《呼风唤雨的世纪》告诉学生问题分类的方法;《蝴蝶的翅膀》是略读课文,虽然没有课后习题,但是我们从文前的“阅读提示(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再尝试把问题分类,选出你认为最值得思考的几个问题,并尝试解决)”中也能发现本课教学的侧重点。在关照整体教学的前提下,通过剖析各课课后习题,再结合学情,各课教学目标的侧重点就浮出水面。
(三)依据语文园地,检验教学目标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起,除了习作单元和五六年级的综合性学习单元外,其他每个单元都编排了《语文园地》。《语文园地》的设计绝大多数与单元教学内容有关,其中“交流平台”“ 词句段运用”是对该单元语文要素的梳理总结和进一步的实践运用。明确《语文园地》各栏目的编排意图,不但可以帮助教师准确把握教学要求,还能有助于单元课文教学目标的确定。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本单元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从态度、方法、习惯等方面对提问策略进行总结,提示学生在课外阅读中自觉运用该策略;“日积月累”中的古代名句强调了提问的重要性,与本单元的教学内容相符。由此可见,笔者之前确定的单元教学目标和每课教学目标是正确的。
三、实施单元精准教学
本单元的阅读提示、随文旁批、问题清单、课文插图等教学资源和课文组成一个系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面培养学生提问意识,提示、指导学生学习提问方法,为达成教学目标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依托课后习题,学习提问
课后习题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可以依据它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并结合单元导读进行细化,在教学活动中具体落实,在生活中进行拓展和延伸。要按照新课标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挖掘课后习题的价值,最大程度地提升学生语文素养。
在对《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一课教学时可以利用课后习题第二题的问题清单做示范。先观察清单示例,借助泡泡,了解清单中的问题既有针对课文部分内容提出的,又有针对全文提出的。再通过回读课文,发现清单中的第一、二个问题是针对课文部分内容提出的,第三个问题是针对全文提出的;然后让学生组内合作整理小组的问题。
(二)关注课文旁批,引发提问
现行部编教材中课文设计的“旁批”可谓是最大亮点之一,能有效指导学生的自读,形成课文文本、教材编写者与读者三者之间的对话。旁批不仅充当了教师角色,辅助、引导学生完成课文的学习,还通过不同的设置(缺乏内容点)明示了阅读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与方法。本单元四篇课文中的两篇都设置了旁批,意在给学生学习提问策略提供辅助,帮助他们了解、梳理、掌握阅读策略。
在《呼风唤雨的世纪》一课“尝试运用学到的策略自主提问”这一环节教学时,引导学生关注旁批,模仿旁批来提问。例如,学生可以模仿第一处旁批,提出“什么是呼风唤雨的世纪”“为什么人类可以呼风唤雨”“呼风唤雨在文中具体指什么”等问题。模仿四处旁批还可以提出“科学改变着人类的哪些精神文化生活和物质生活”“未来科学技术还可能创造出什么神话”。
(三)利用問题清单,形成习惯
学习提问策略的目的是帮助学生阅读理解,从而促进学生养成通过提问来阅读理解的习惯。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整理问题清单,选出对课文理解有帮助的问题,然后借助这些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如,在对《夜间飞行的秘密》教学时,可以选出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的问题:“科学家是怎样揭开蝙蝠飞行的秘密的?”教师可以追问是根据哪些段落提出的问题。然后,学生勾画、朗读相关语句,抓住关键词句从实验方式、实验结果等方面说说三次实验,再说说科学家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
总之,教师要厘清教编者意图,以纲扣本,精准施教,实施单元整体教学,让单元语文要素精准落地,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语文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义务教育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语文四年级下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3]谢芮.小学语文阅读策略教学的现状调查及改进对策研究——以南京市建邺区为例[D].江苏大学,2020.
责任编辑 杨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