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英 高民政
摘要:在中国共产党百年来取得的诸多成功经验中,政治建军是最值得总结的成功经验之一。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的核心经验与成功密码,就在于建构了军队与党之间的从属结构体系,强化了党的政治领导,发展了与政治需要相适应的军队能力,从制度、工作、原则等多个方面强化了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体系。坚持党的政治建军原则,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实现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的根本保障。
关键词:政治建军;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军队
中图分类号:E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1502(2021)03-0016-07
中國共产党建党百年来,始终坚持政治建军方略,积累了政治建军的丰富经验,成功探索出一条政治建军之路,成为政治建军理论创新发展的集大成者。中国共产党政治建军的核心经验与成功密码,就在于打造并坚持了牢固的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体系,保证了军队从属于党的属性,从属于党的领导和掌控。军队从属于党,二者得以同向合成,保持一致,成就了人民军队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威武之师、胜利之师、文明之师形象。
一、探索确立军队与政党之间的从属结构体系
中国共产党建党初期,周恩来就提出了“军队是一种工具”的观点[1], 把军队理解为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具有从属意义的武装力量。南昌起义是党对军队领导的开始,党开始探索通过提高党的地位形成对武装力量领导的方法和途径。当时中国共产党虽然强调党的作用高于一切,并用前敌委员会作为党的高级领导机关,但从结果上看,由于没有形成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实际上军队还没有真正从属于党的领导,政治建军效果并不理想。由于中国共产党建设军队是由上至下部署的,逻辑上,政治建军、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应该首先发生在军队高层。但实际上,参加起义的主力部队在起义后遭受严重损失,仅剩小股部队,政治建军反而是由小股部队进行探索并加以实践的。随着党和军队的发展壮大,直到军队高层对党的从属结构稳固下来,才最终全面实现了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关系。
政治建军真正的开始,是以基层连队为起点的。1927年的三湾改编是在组织层面,把当时叶挺部队和个别其他国民革命军中流行的在师、团级设立党支部的做法作了创造性的发挥,将党支部下沉,延伸到连一级,党小组延伸到班,形成了“支部建在连上”的方案。这样,连队也变成了政治性和军事性兼具的合成型组织。合成的方式则是军队从属于党的领导,党主军从,党是支配者,军队是被支配者,党始终是军队的领导者、组织者和鼓舞者,因此,三湾改编实际上是我军的新生[2]。党支部是基层领导决策的核心,连队则从属于党支部的领导。支部建在连上以架设崭新组织的方式,使军队从属于党的领导,基层层级有了清晰的从属结构。同时,三湾改编整编部队,成立各级士兵委员会,在政治上官兵平等,为实现党对军队的领导奠定了基础。
三湾改编两年以后,党主军从,军队从属于党的结构开始在军、师层级确定下来。武装力量规模在不断扩大,但走在探索政治建军最前列的红四军内部却发生了争论,争论的实质就是建军原则问题,党与军队谁做从属者、谁被支配的问题。1929年12月,红四军党的第九次代表大会(古田会议)召开,会议解决了这个争论,从实质上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军事从属于政治,军权从属于党权,军队是被支配者而不是支配者,军队受党的领导和掌握。党与军队之间通过从属结构,同向合成到一起,此结构体系,使军队与党保持了高度一致。相对于当时革命军队从属于政府、军队受地方政府指挥的结构,古田会议安排的军党直接从属结构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古田会议规定:有党才有军[3] ,党对军队享有超越性地位,“一切工作,在党的讨论和决议之后,再经过群众去执行”[4], “军事只是完成政治任务的工具之一”[4]86-87。 军队必须听从党的命令,“中国的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的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4]87。绝不能颠倒从属结构的顺序,反过来搞军事领导政治。古田会议明确指出,“以军队控制政权”“军事领导政治”是错误行为,把结构搞成党从属于军的结构在政治上是错误的。在以后的发展中,尤其是党委制度确立和恢复之后,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在主体上就更加明确了,“军队必须放在党委的领导和监督之下”[5]。
党的武装力量发展到方面军层级时,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又通过确认性原则和禁止性原则,从正反两个方面彻底确立下来。红军长征途中,作为方面军领导人的张国焘,倚仗枪杆子力量,公然挑战党中央的领导权威、另立“中央”;抗战初期,王明在党内拉帮结派,不听党的指挥,给党的事业造成严重损失,影响恶劣。为了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在1938年11月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同时提出确认性原则和禁止性原则。确认性原则是“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禁止性原则是“决不容许枪指挥党”[6] 。确认性原则为政治建军提供了正向引导,禁止性原则从反向打击违背从属关系的行为。正反两方面的原则确立后,军队从属于党的结构也就真正确立起来了。禁止性原则把军队定位在从属地位上,军队与党之间只能是军队从属于党的结构。军队必须从属于党,受党的领导和掌握,绝对不能有任何僭越行为,军队如果追求与党的平行地位,甚至试图以枪的力量指挥党,都是绝不容许的。如果枪指挥党,就是军建政治,而不是政治建军。当然,随着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越来越稳定,禁止性原则在以后就主要通过对行为的禁止来落实,比如不允许任何军队领导干部有团团伙伙行为、持续整治山头宗派活动等。
军队基层连级及军、师级在探索和架构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时,军队的高层与党还没有建立从属结构。早期受苏联和共产国际的影响,以及基于内部强化政权作用的认识,在高层架构中,军队从属于政府,党不能直接指挥军队。1928年7月,党的六大上周恩来所作的军事报告明确强调,红军一定要在苏维埃政府指挥下,绝不能单独受党直接指挥[7]。党对军队的直接、绝对领导是在军、师级部队的重要会议,也就是前述古田会议上首先确立的,古田会议是“建设什么样的军队”定型的会议。“定型”一方面是后人的总结;另一方面,只是找到了正确的起点,并不是终结和完成,这也决定了此后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如何让这种结构军队最高层确立下来,党和军队都经历了较长的、艰辛的探索。古田会议时期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在相对容易建立,那时尚未有成型的政府,共产国际也不会直接施加影响,关系只发生在党和军队之间,从属结构的建立相对单纯和干脆。而在军队高层,尤其是建立了地方政权乃至全国政权,有了国家以后,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的形成还受“国”的影响。在后面的实践中,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党将中共中央军委与国家中央军委合一,一套人马两块牌子;邓小平提出军队是“党的军队,人民的军队,社会主义国家的军队”[8]以后,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负载了国家和人民的性质,复合化地处理了如何在复杂背景下架构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的问题,成功保持了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不会断裂、不受影响。
二、不断强化党的领导并确保军队能力与政治需求相适应
在确立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以后,中国共产党一直都在探索如何持续保持军队对该结构在能力上的适应性。2016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部队时强调:“政治建军是我军的立军之本,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有丝毫松懈。”[9] 因此,要做到不松懈,就必须要始终超前一步。不断保持从属结构的动态适应力,一方面要不断加强政治领导,另一方面也要不断确保军队适合政治需要。为了做到不松懈,党在军队能力建设上采取了一系列举措。
党的重要任务就是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这种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在不断推进政治建军的过程中,党对军队的領导也主要从这三重维度强化,形成了稳固的三维体系,而强化的目的就是要使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更加牢固,确保军队从属于党的绝对领导,听党指挥。因此,加强党对军队的领导,努力的方向就是要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确保我军始终成为党绝对领导下的人民军队[10]。 上述三维体系中,最为核心的是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是政治领导的保障。陈毅曾指出,我们的建军任务是加强对本军的政治领导[11]。在实践中,党也正是以政治领导为核心去部署工作,发展完善党对军队绝对领导体系的。党强化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始终注意盯住政治领导这个核心,坚持在军队中的政治建设,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党自身也不断纯洁党员的党性,强化领导权威,提升领导能力。党始终把强化政治领导的伟力扎根于人民,因为人民是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党执政最深厚的根基,党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这保证了党具有赢得军心民心的能力。
党还始终注意提升政治建军所需的能力。军队从属于党,根本上就是要使能力水平适应党的政治需要。军队在能力上不适应政治任务需要,就不是执行党的任务的可靠工具。对于军队能力的提升,党始终进行着积极而清晰的规划。这种规划一方面把军队放在国内政治大局下,规定军队能力的发展目标。比如,邓小平曾根据国内政治大局需要,提出“部队要忍耐”,要求军队的发展必须服从国家建设大局。另一方面,党也把军队放在国际政治、外部军事环境下考量,始终关注世界军事发展方向,先后对军队提出机械化、打赢高科技条件下的局部战争、信息化、智能化等发展目标,为军队的军事发展预留通畅的渠道和足够的空间,让军队能够放手提升作战能力。
党的政治建军不仅体现在军队各方面能力的建设上,还体现在十分注意不断拓宽军队的能力范围上。在古田会议上,党要求军队具备各领域的能力。军队不能坚持“纯军事”的观点,不能是纯军事主义的军队。军队除执行军事任务外,还必须做好党的宣传、组织、群众等工作,完成建立政权以及建立党的组织等任务。也就是说,除有能打仗,打胜仗的能力之外,还要有从事组织、宣传、建立政权等方面的能力。此后,从能力性质维度上,党在很长一段时间把军队能力维持在宣传队、工作队、生产队、战斗队等几个维度上,因为军队的能力范围越宽,军队完成任务的能力就越全面。
按照军队能力与政治需求适配的要求,军队自身也在不断提升能力水平,始终紧跟党和人民的事业不断发展自己。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上指出:“人民军队一路走来,紧跟党和人民事业发展步伐,在战斗中成长,在继承中创新,在建设中发展,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威慑和实战能力不断增强。人民军队已经由过去单一军种的军队发展成为诸军兵种联合的强大军队,由过去‘小米加步枪武装起来的军队发展成为基本实现机械化、加快迈向信息化的强大军队。”[12]人民军队“跟党走”,也含有能力建设上的要求。虽然能够“跟党走”,但跟得远或过远都是不行的,必须做到“紧跟”。“紧跟”既是政治的要求,也是能力的要求,能力上不能紧跟,或者跟不上,都不能说是做到了“紧跟”。“紧跟”被军队自觉地锻造成能力与政治合一的思想意识:能力本身就是一种政治要求,能力不合格,跟不上步伐,不能捍卫党和国家的利益,政治上也就无法说是合格的。
三、从制度、工作、原则多方面强化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体系
政治建军方略只有落在实处才能见效,中国共产党一开始就注意从制度、工作、原则等多个方面强化军队与党之间的从属结构体系。
首先,党的政治建军方略,以从制度上强化党对军队领导的方式来实现军队对党的从属。起初主要是党代表制度、政治机关制度、政治委员制度,之后党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都坚持并贯穿了党主军从、军队从属于党的原则。一方面,这些制度强化了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另一方面,起到强化从属结构的作用也是这些制度能够存在的根本原因。这些制度主要包括:支部建在连上制度、党委制度、政治委员制度、政治机关制度、党委统一的集体领导下的首长分工负责制、民主集中制、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中央和中央军委制度、军委主席负责制等。这些制度都有其形成的历史背景,各有各的针对性。在早期尤其是初创时期,“支部建在连上”是被强调的重点;而在最新一轮的军事改革中,重点强调的则是军队的最高领导权和指挥权属于中央和中央军委制度、军委主席负责制。
其次,党通过政治工作强化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革命军队的政治工作起初并不是我军的发明,但后来却成为我军突出的特色。周恩来在担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时期,就开创了政治工作的各种形式,建立了全新的工作制度。我军后来发展出的各种政治工作方式,实际上都是在此基础上的创新与发展。我军的政治工作通过对党主军从结构的强化,形成了一种推进带动机制。各种带有政治含义的要素、事物,党均能通过政治工作,深入发挥其政治效能。政治工作已经成为党对军队领导最有特色和最核心的内容。政治工作把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体现到方方面面的具体工作中。做政治工作,就是在强化军队对党的从属,就是在强化党对军队的领导和掌握。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政治工作实质上是党领导和掌握军队的工作[13]。 政治工作就是为持续巩固军队对党的从属、党领导和掌握军队而服务的工作。政治工作也就是把军与党以从属结构合成到一起,使军队始终与党保持一致。1932年的《中央给中区中央局及苏区闽赣两省委信》正式提出了将政治工作视为生命线的重大论断。1944年谭政《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1954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条例(草案)》、2014年新古田会议,都明确强调政治工作是我军的生命线。政治工作也是从属结构的判断标准,政治工作做得如何,可以很清楚地反映出从属结构保持得怎么样。
最后,党以根本原则的形式确立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党的政治建军经验,说到底就是使军队在思想上、行动上、组织上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在处理军队事务方面,党形成了诸多原则,但唯独把“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作为根本原则,因为这个原则确立的就是军队从属于党、党主军从的结构。而从军队这一方面来看,这个根本原则尤其是加了“绝对”之后,更实质的内容则是军队对党的从属,军队必须处于被支配地位,“绝对领导”对军队而言,就是军队绝对从属于党,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和掌握,不讲自身地位,真正以从属者的身份忠诚于党,对党的忠诚是一种彻底的忠诚。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确立为根本原则,也就在根本上坚持了军队从属于党的从属结构。
四、把军队对党的从属关系作为军队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
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做到了把军队对党的从属关系作为军队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军队在精神上把从属于党的领导和掌握自觉地形成“服从党”[14] 的自我认同:“人民解放军是我党领导的武装,要绝对服从党的领导和命令”[14]271。
在周恩来创立的革命军队政治工作的传统中,党将政治工作作为革命的灵魂,“部队政工是革命的灵魂”,为军队的政治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毛泽东确立“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4]421, 实际也是把军队与党的从属结构作为军队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军队对党的从属以形象的“党指挥枪”口号,正式成为全党的精神原则。
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进一步成为军队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的标志就是“军魂”理念的提出。军队对党的从属结构,以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根本原则,成为军队的“军魂”。不从属于党的领导,军队就处于“无魂”状态,就没有信念。党领导军队的过程就是对军队赋“魂”的过程。对军队而言,对党的从属和服从本身就是一种信仰。信仰缺失,精神就会迷茫,政治建军就会失灵。把军队对党的从属关系作为军队的坚定信念和精神支柱以后,就能始终保持领导权的排他性和纯洁性。党是唯一可信仰的主体,从属于党是军队在精神上的唯一选择,而其他任何主体在军队中都没有这种精神地位。除了代表人民的中国共产党之外,军队没有其他的可信主体和心理依靠。组织上,也不容许其他组织进入军队与党竞争,“只容许共产党来领导军队,别的党派是不可能来参加领导的”[15]。即使军队内部出现错误,也只能由党自身来纠正,不容许其他组织插手。
党对人民军队的绝对领导是人民军队的建军之本,建军之本、强军之魂给军队更强、更深、更高效的支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从2012年至2017年,仅用了5年,人民军队就实现了全面重塑。2017年在庆祝建军9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宣布:“经过5年努力,人民军队实现了政治生态重塑、组织形态重塑、力量体系重塑、作风形象重塑”[12]。2019年10月,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不但强调和重申“强军之魂”,而且还进一步把“确保人民军队绝对忠诚于党和人民”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義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并将之作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基本依据”[16]。2021年4月7日印发的《关于构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意见》, 本意就在于更加“着眼加强党对军队的思想政治领导”[17],全面确立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坚持党的政治建军原则,是建设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的人民军队,实现党在新时代强军目标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编.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第一册)[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2.31.
[2]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编.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一)(第二册)[M].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2.37-39.
[3]萧克.朱毛红军侧记[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3.
[4]毛泽东军事文集(第1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89.
[5]建国以来毛泽东军事文稿(中)[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2010.375.
[6]毛泽东军事文集(第2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421.
[7]周恩来军事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58.
[8]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334.
[9]深入推进政治建军改革强军依法治军 坚定信心狠抓落实开创强军兴军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01-08.
[10]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编.国防和军队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选编[Z].北京:解放军出版社,2010.
[11]陈毅军事文选[M].北京:解放军出版社,1996.
[12]习近平.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7-08-02.
[13]新形势下强军兴军的科学指南——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主席在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J].求是,2014,(23).
[14]军队政治工作历史资料·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二)(第十一册)[M].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政治工作教研室,编.北京: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出版社,1982.
[15]周恩来军事文选(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20.
[16]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9-11-06.
[17]经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批准 中央军委印发《关于构建新时代人民军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意见》[EB/OL].http://www.xinhuanet.com/2021-04/07/c_1127303724. htm,2021-04-07.
责任编辑:邓 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