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时霸道惯了,落马董事长受审在法庭说“听我的”;县长公然推翻县委常委会决议,为老板上项目“帮忙”;财务总监会上保留意见,国企老总连夜打电话谩骂他两个多小时。梳理近期披露的“一把手”案例,不少人存在恃权自傲、独断专行的问题。
“别说了,听我的!”一个县属国有企业的“掌门人”受审时,粗暴打断控辩双方的辩论,让法官和旁听庭审接受警示教育的党员干部们震惊不已。这是11月26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披露的又一个“一霸手”的“霸气”行径。
梳理近期披露的“一把手”案例,其中不少人存在恃权自傲、独断专行的问题。
平时霸道惯了,落马董事长受审在法庭说“听我的”
受审时说出“霸气”言论的黄桢富,是四川省青山县一个国有企业的“掌门人”,级别不高,派头甚大,是什么滋生出他的“霸气”?
今年56岁的黄桢富,早年在广旺矿务局宝轮院煤矿工作,1999年通过“公推公选”,由矿务局转至青川县,在多个乡镇领导岗位任职。
据纪委监委调查,黄桢富处心积虑地谋求个人升迁,为了所谓的“年龄优势”,借助职务便利,托熟人将个人档案借出后,相关信息是想改就改,想删就删,一番删改后,他“瞬间”年轻了8岁。在他的“精心经营”下,2015年5月成为了四川唐家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
成为单位“一把手”后,黄桢富渐渐滋生“霸气”。他的强势不仅表现在对下属强硬,对上级监督管理部门所提整改意见,也是能混就混、能推就推。2016年12月,按照县委统一安排,县委第一巡察组对四川唐家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开展集中巡察,并于次年6月反馈巡察意见。因部分问题整改将调整公司账务,造成公司亏损额上升,黄桢富对此一直没落实整改要求,截至案发,仍有3个问题没有整改。
今年5月,黃桢富被开除党籍、开除公职处分。近日,黄桢富涉嫌贪污罪在青川县法院受审时,霸气地打断控辩双方的辩论,说:“别说了,听我的,这个事情我认。审判长我坚决认罪认罚,没有异议。”这番话让现场接受警示教育的党员干部们震惊不已,“平时霸道惯了,到了庭审现场也难以转性”。
县长公然推翻县委常委会决议,为老板上项目“帮忙”
11月24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披露了四川省资阳市政府原副秘书长邹明勇贪腐案细节,他是和家人抱团贪腐的“一霸手”,11年间敛财5431万余元,其侄儿和妻舅都因受贿罪锒铛入狱。邹明勇因受贿罪、滥用职权罪被判刑15年。
据披露,在安岳县县长任上,邹明勇独断专行,公然推翻县委常委会决议,不顾工作原则把不合规变成“合规”,当起了“一霸手”。
2011年,安岳县某酒店负责人黄某某拜访邹明勇,用金钱“开道”,提出想扩大规模建设某温泉旅游度假酒店,希望其帮忙给予优惠扶持政策。
为了实现对黄某某的承诺,邹明勇不顾职能部门反对,公然违背县委常委会审定该合同时形成的“竞得项目所有用地后才能兑付优惠扶持资金”的决议,要求县财政局提前兑付优惠扶持资金。经查,在此期间,邹明勇多次收受黄某某所送财物共计792万元。
据悉,安岳县某温泉旅游度假酒店至今未动工,却已提前兑付财政优惠扶持资金,邹明勇的这一行为造成国有资产的巨额损失。
财务总监提出保留意见,被老总电话谩骂两小时
近日,北京市国资委党委以视频形式召开全系统警示教育大会,8000余名国资系统干部共同观看以北京环卫集团原党委副书记、总经理张农科为主角的警示教育片《遗失的初心》,以案为鉴、以案促改。
警示教育片披露,2014年,履新总经理职务没多久的张农科,接受老乡汪某的请托,打着系统提升城市固体废物处理能力的名义,对江苏隆亨纸业有限公司进行承债式收购。对于这一决定,集团班子内部产生了严重分歧。张农科在公司会议上提出:“我们要改革发展,谁阻碍改革发展就要跟谁作坚决斗争。”而张农科眼中的“阻碍”和“斗争”,就是谁敢反对他的意见,他就利用职权优势对谁进行人身攻击。集团财务总监在会上提出保留意见,张农科就连夜给财务总监打电话,威胁谩骂两个多小时,直至凌晨才作罢。
为收购和运营隆亨公司,环卫集团承担了7.3亿元债务,后续融资加流动资金投入近10个亿,可最终的效益却不尽如人意。而驱使张农科如此费尽心思的动力,是汪某一次次送上的好处费,共计300万元。
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关键少数”
决策“一言堂”、用人“一句话”、花钱“一支笔”、项目“一手抓……形形色色的霸道行权,与“一把手”权力观扭曲、不愿自觉接受监督有直接关系。
今年3月,《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意见》公开发布,引发舆论关注。这是党内首个针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开展监督的专门文件。
纪检监察机关贯彻《意见》,探索开展纪委负责人同下级党委班子成员集体谈话、纪委书记定期同下级“一把手”谈话、述责述廉述评等工作,推动破解对“一把手”监督和同级监督难题。
一系列举措,释放出不断强化对“一把手”和领导班子监督的强烈信号。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通报显示,今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处分省部级干部22人,厅局级干部2058人,县处级干部1.7万人。这组数据表明,纪检监察机关紧盯“关键少数”开展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惩治腐败更加精准有力,治理腐败的效能不断提升。
(《南方都市报》2021.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