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治”融合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水平

2021-12-28 12:19张坤
重庆行政 2021年6期
关键词:家规村民法治

张坤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就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其中蕴含的国家治理方式现代化的新要求主要体现为“五治”——政治引领、法治保障、德治教化、自治强基、智治支撑。这“五治”是我们党领导人民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治理之路的实践结晶,也是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基本方式。近年来,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坚持以政治为引领,以人民为中心,以问题为导向,逐步探索形成“政治、法治、自治、德治、智治”五治融合发展的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努力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参与、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发挥“政治”引领作用,提升社会治理凝聚力

坚持党建引领,充分调动党员干部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大盛镇组织全镇18个村(社区)党组织、185名党员建立“一个党员一面旗”流动服务机制,做到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声音,切实发挥党员干部在社会治理中的引领作用。

(一)“宣传员”促民风淳

发挥党员干部宣传员身份,借助党员活动中心、文化服务站、“畅晚庭”“乡情室”等平台宣讲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党的政策文件,宣传便民服务举措、普法知识、生产生活常识,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实现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目前,全镇已建成“畅晚庭”96个、“乡情室”2个,累积开展理论宣传500余次,服务村民1.5万余人次。

(二)“引导员”凝民情浓

发挥党员干部引导员作用,要求党员干部全方位履行“6项”(联思想、联民情、联服务、聯发展、联和谐、联文明)职责清单,当好乡风文明引导员。针对村(社区)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畅晚庭”中,党员村民面对面对话协商,鼓劲打气,引导村民肩并肩合力破解难题,形成党群一家亲、干群心连心的社会治理新格局。目前,通过“畅晚庭”平台,党员干部引领村民发展个体户52个,新办民宿21家。

(三)“服务员”聚民心近

发挥党员干部服务员作用,党员干部针对村民在社会保障方面反映强烈的烦心事、操心事、揪心事,一个一个上门解决,为有所求的村民提供更加贴心暖心的社会保障服务。同时结合“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主题教育,党员干部每周需进院坝开展宣传活动1次、督促农户人居环境卫生1次、帮助村民1次,进一步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目前,党员干部建立民情档案78条,解决村民难题31个,服务村民3000余人次。

二、发挥“法治”保障作用,增强社会治理硬实力

法治兴则国家兴。全面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盛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社会治理中的顽疾,引导村民在治理实践中遵纪守法学法懂法,全面提升社会治理专业化水平,确保社会安定有序。

(一)法治建设提升法治效能

一是加强镇、村(社区)人民调解组织队伍建设,聘请专业调解人员开展人民调解工作培训工作,提升基层人民调解员业务能力;二是发挥“帮教工作室”作用,选聘90名优秀村(社区)帮教志愿者,从而拓宽村(社区)安置帮教新途径;三是推进“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制度,同时聘请2名律师担任镇政府法律顾问,完成16个村、2个社区“一村(社区)一法律顾问”合同续签,实现镇、村(社区)义务法律顾问全覆盖,实行法律顾问每周三到镇、村(社区)村民服务中心办公制度,切实将法律服务资源延伸到村民家门口,让村民法律援助需求更有保障。目前,法律顾问累计服务村民1000余人次,提供法律援助56人次。

(二)法治宣传提高法治意识

一是借助“畅晚庭”“乡情室”等平台和传统节日庆祝活动、村民赶集日等,开展“法律明白人”“法官面对面”“法律援助在身边”“公证事宜我知道”“律师为你解惑”等宣讲活动,增强村民法治观念;二是在各村(社区)建设法治宣传专栏、普法文化墙等,营造法治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加强村民法治扶贫,使村民不因法律知识“贫困”而“法外”。目前,全镇已建成法治宣传专栏25处,普法文化墙32面,累计开展普法宣传活动150余场,服务村民1.5万余人次。

(三)法治理念增强法治素养

一是坚持治安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三调联动”,通过法律渠道来解决矛盾纠纷,努力解决信访不信法、信权不信法的问题;二是推进镇、村(社区)两级干部公开接访、带案下访、田坎办公制度,开展信访积案化解、信访问题清仓等行动,化解矛盾纠纷、维护村民利益。目前,各级调委会共调处矛盾纠纷32件,调解成功率高达100%;全镇到市越级上访起数、人次同比分别下降50%和75%。

三、发挥“德治”教化作用,激活社会治理内生力

人无德不立,国无德不兴。德治是强调自律的行为规范,有利于提升村民素质,起到价值引领和精神支撑作用。通过推动移风易俗、弘扬家规家训、发扬好人效应,形成社会治理的正能量,为健全社会治理提供了坚实的道德支撑,着力提升社会治理“软实力”。

(一)移风易俗促乡风文明

一是专项整治农村婚丧大操大办、铺张浪费等不良习俗,引导村(社区)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成立红白理事会,明确反对大操大办,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并设置红白事信息公开栏,引导村民自觉遵守。二是广泛发动村民参与文明村(社区)创建工作,引导村(社区)组织志愿服务队,让所有村民参与到社会治理中来,推动志愿服务在农村蓬勃发展。目前,全镇已成立志愿服务队36支,共有志愿者832人,志愿服务时长达到2万多个小时,建成12个区文明村(社区),其中市级文明村4个、全国文明村1个。三是加强移风易俗的宣传教育,依托“畅晚庭”“乡情室”等平台,组建“十抵制十提倡”移风易俗宣讲队20支。通过集中宣传、入户宣传等形式,开展乡风民俗大讨论、辩论会等活动,促进乡风文明。

(二)家风祖训助邻里和谐

一是家家户户“立家规”。大盛镇通过村(社区)委员会的宣传和引导,鼓励村民们通过查找家谱家训或根据自家家庭教育风格、家庭文化等情况,整理各具特色的家训、家规,包括敬老爱幼、倡导健康生活、邻里和谐等内容,形成“家家有家规,户户有家训”的良好社会风气。二是家家户户“亮家规”。开展户户“亮家规”活动,从而鞭策村民时时刻刻牢记家规,时时处处维护家风,营造和美乡风氛围。三是家家户户“评家规”。组织村民开展家规家风评议活动,让“家规家训”深入人心,并将评议最高的家规家风通过公示栏向村民公示,让“好家风”带动“好民风”。

(三)“好人”现象变“好人”效应

一是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始终把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发掘推荐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项目来抓。组织开展寻找“村里好人”“身边好人”等评选活动,常态化做好“身边好人榜”宣传工作。2021年,大盛镇1人荣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3人荣获全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二是发挥榜样人物的引领作用,坚持以德育人、以情感人、以文化人,积极开展“三风”示范点打造,以及“好婆媳”“好妯娌”“道德模范户”等评选活动。三是建立好人帮扶机制,制定出台了《大盛镇帮扶道德模范身边好人实施办法》。按照实事求是,以人为本的原则,对生活确实困难的给予资金、物质帮助;需要精神慰藉的提供人文关怀;做到帮扶工作具体化、常态化。为身边好人解除后顾之忧,向全社会清晰地传递“好人好报”的价值信号。

四、发挥“自治”强基作用,激发社会治理源动力

村民群众是基层治理的主体,通过完善村规民约、推行“积分制”管理办法、挖掘社会力量的方式,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服务,推进社会治理制度化、规范化、多元化。

(一)村规民约“约”出文明

一是组织各村(社区)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居民公约),深入开展邻里“四互”(老幼互爱、困难互帮、矛盾互解、遇事互商)。二是积极推广和发展村(社区)民恳谈会、议事会、理事会等民主自治形式,实行村事民议、村务民定、村权民管“三民治村”,全面落实“四议两公开”,打造民事民议、民事民办、民事民管的社会治理共同体。三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着力打造村民“自治”宣传阵地,建设《村规民约》文化墙、文化休闲长廊,开展优秀“两约”征集遴选和宣传推介活动,不断提升村民满意率。目前,在全镇各村民聚居点制作村规民约宣传展板46块,在各村主要出入口、院坝等醒目位置摆放宣传,提升村规民约知晓率。

(二)积分机制效果凸显

一是建立积分制管理模式。结合乡村振兴、人居环境整治、社会治理等重点工作,制定爱党爱国、乡风文明、人居环境、遵纪守法、示范带动五个方面内容的村民积分清单,落实由党员牵头、村民互评互议核定积分的方式,促进村民自我管理。二是各村(社区)每季度评选一定数量的“好乡亲”“最美庭院”“五好家庭”“清洁文明户”“垃圾分类示范户”,授予流动红旗,增强群众荣誉感,提升村民参与率。三是各村(社区)积分运用成效与年底考核和评先评优挂钩,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村民代表会议等开展积分交流活动,组织积分較高的群众分享积分心得、讲述积分故事,进一步提高群众参与热情。

(三)平安队伍日益壮大

一是发挥“五老”社会地位,成立19支“五老”调解队,实现全镇所有行政村(社区)的“五老”调解队全覆盖,及时有效化解当地矛盾纠纷,提升村民生活幸福感。二是落实“一村(社区)一辅警”制度,深入开展“三见四巡”治安巡防工作,推行“1+N”(1个专职巡防队员带领网格长、网格员、志愿者等N个社会力量参与治安巡防工作)巡防工作,充实社会治安巡逻力量,提升村民生活安全感。三是选聘155名兼职网格员,常态化开展平安宣传、网格巡逻、隐患排查、社情民意收集、矛盾纠纷调解等活动,不断提升村民获得感。目前,“五老”调解队和巡防队员参与调解各类矛盾纠纷226起,调解成功率高达99.6%;巡防队员和兼职网格员巡逻里程累计超2万公里、现场消除安全隐患300余个、帮助15名迷路老人回家,辖区治安警情同比下降21%。

五、发挥“智治”支撑作用,强化社会治理助推力

大盛镇将信息技术与社会治理深度融合,实现精细化管理,增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科学性、风险防控精准化和公共服务便捷化,提高基层社会治理与运行效率,让信息技术更好地服务人民美好生活。

(一)“综治中心”提升治理效率

整合平安办、司法所、应急办、执法大队、派出所、市场监管所等6个部门8个平台的数据,建成镇、村(社区)两级上下贯通衔接一体的综治中心平台,利用155名兼职网格员的手持终端网格APP,实现社会治理毛细血管遍布全镇每一个角落。目前,通过网格APP办理综治事件5377件,其中1851项已实现“最多跑一次”,实现率为96.1%;3316项实现“零上门”。

(二)“雪亮工程”护航平安建设

持续推进“雪亮工程”建设,补建132组508个高清智慧天网监控摄像头和18个高清监控球机,增加26组智能补光灯,新增100组太阳能警灯。同时依托中国电信“天翼看家”项目,动员鼓励具备条件的村民安装视频监控。整合辖区公共安全视频监控、村民企业自行安装监控资源,并接入镇综治中心视频监控平台,实现辖区监控“全镇覆盖、全时可用、全程可控”,全面提升社会治安整体防控能力。

(三)“智慧巡防”维护社会治安

在“三见四巡”工作机制上,开发智慧巡防系统。该系统通过巡防APP与电脑端系统双向操作,巡防队员、网格员等通过巡防APP上报巡逻过程中发现的矛盾纠纷、自然灾害、交通事故、重点人员等工作情况,后台人员收到信息后第一时间上报业务部门进行研判化解。同时后台人员借助该系统实时关注辖区巡逻情况,远程视频调度、处置巡逻过程中发现的隐患,进一步提升动态复杂条件下对人、事、风险隐患全方位感知的及时性和处置的科学性。目前,巡防队员通过巡防系统上报安全隐患121处、精神障碍患者健康状态不稳定5人,后台工作人员收到上报信息后,移交事权部门进行闭环处置,实现了辖区安全事故、精神障碍患者肇事肇祸事件“零”发生。

作者单位: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政府平安办

责任编辑:钟学丽

猜你喜欢
家规村民法治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定点帮扶让村民过上美好生活
立下这7条家规,孩子必有出息
张存海:带领村民过上好日子
能人选出来 村民富起来
家风家规我来说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蒋虚村村民为何没有获益感
治理下的法治与法治下的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