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逻辑演进与践行路径

2021-12-28 11:50唐远华崔晓亮
重庆行政 2021年6期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唐远华 崔晓亮

中国共产党作为使命型政党,始终以开阔的眼界看待使命,党的领导核心以“无我”的境界带领全党担当历史使命。党的历史使命从纵向、横向以及纵横融合三个维度展开,经历了从实现民族独立到实现民族复兴,从实现人民解放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逻辑演进。一百年来,在践履使命的过程中认清了出发点,找准了落脚点,探索了创新点,延伸了拓展点,发现了中心点,找到了支撑点,把住了关键点,并从点到线再到面融合形成了诸多创举。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展望“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党切实加强党建,继续咬住目标,从容应对变局,充分调动人民,加速推进创新,健全体制机制,以汇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伟力。

一、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逻辑演进

中国共产党作为一个使命型政党,从成立之日起便把改变中华民族积贫积弱的面貌,救民于水火作为自身职责使命,并根据国家和民族发展实际不断给自己加码。从横向、纵向、纵横融合三个维度推进历史进程。

(一)纵向维度:从实现民族独立到实现民族复兴

中华民族历史上曾长期兴盛,但近代以来,西方国家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很快实现了对中华民族的反超。中国成为西方列强争相掠夺和瓜分的对象,成为受多个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积贫积弱的国家。不甘心任人宰割的中华儿女前赴后继地抗争,但收效甚微。带着高度历史使命感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经过28年的斗争,终结了饱受列强欺凌109年的屈辱史。但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只有民族独立远远不够,列强并不甘于在中国的失败。中国共产党深刻意识到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不可能有真正的民族独立和尊严。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从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出发,提出了建设先进工业国的目标。新中国成立初期,从应对严峻的军事威胁出发,党在1953年底到1954年初召开的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军事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建设一支强大的现代化的革命军队。[1]1964年,第三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正式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任务。实现现代化是落后国家迎头赶上世界发展潮流的大势所趋,是从实现中华民族独立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时间纵轴上的承接,是历史上曾经兴旺昌盛的中华民族在历经衰落之后又一次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标志,是历史自信与遵循发展规律的必然,也是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大同社会理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共产主义理想的有机融合,更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的纵向演进,体现了民族独立是民族复兴的前提、民族复兴是民族独立的延伸。

(二)横向维度:从实现人民解放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曾指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共同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2]此处的共同体是消灭了阶级剥削的真正共同体,而非存在阶级统治和压迫的虚假共同体。中国共产党成立之时,中国社会不仅存在本国封建阶级敲骨吸髓般的剥削,还存在着帝国主义资产阶级无以复加的压迫。人的基本生存难以满足,生存压力一方面来自三重剥削,另一方面来自经济落后条件下的自然奴役。为此,中国共产党首先确立了推翻 “三座大山”,实现人民解放的目标。新中国成立意味着人民在谋求解放的道路上取得了根本胜利。但政治解放只意味着剥削阶级对人的全面发展形成的障碍和阻力的消解,自然的奴役依然极大地困扰着中国人民。为此,党通过发展生产力,让人民生活实现了从温饱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衡量城乡居民消费指数的恩格尔系数不断减小,意味着人们在满足生存需要的同时,政治参与、精神需求、社会保障、生态需求等方面无论是从范围还是程度上都正在得到越来越好的满足。人的全面发展条件日渐成熟,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担当历史使命过程中,为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不断从横向上拓展人的自由发展、自我实现空间。

(三)融合维度: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到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中国曾是一个外向型国度,明清时期逐渐变成了一个闭关自守的国家。西方世界随后抓住航海时代的全球化机遇优势不断积累,中国优势逐渐丧失。由于闭关自守,中国对外界的变化一无所知。最终,在列强的坚船利炮攻击之下被迫重开国门,此时的中国已从强者沦为弱者,陷入了长达上百年的落后挨打的悲惨局面。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时起,就以开放的眼界和胸襟看待其他国家、其他阶级和政党,并根据实现使命的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新中国成立之后,尽管西方势力对新生政权充满敌意,但毛澤东同志依然明确提出:“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努力学习外国的一切好东西,使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3]但由于处于冷战时期并没有得到学习机会,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让中国逐渐封闭自我。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党审时度势果断打开国门,充分利用全球化历史机遇,但随着全球化逐步深入,国际规则存在的不公正、不合理现象越来越突显。中国共产党在继续遵循现有国际规则、维护国际秩序的前提下,同时呼吁各国共同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4]近代以来逐渐衰落的中国,要迎头赶上先进国家,必须融入世界,学他国之长,补己之短,这是历史规律所然,也表明党始终注重从人类历史长河的纵向坐标和以人民为中心的横向坐标出发,从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纵横交融中践行使命。

二、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践行历史使命的伟大创举

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不断摸索践行使命的有效路径,形成了从点到线再拓展为面的诸多创举,全面践履为民族谋复兴、为人民谋幸福、为世界谋大同的初心使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

(一)认清出发点:基本国情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成立之初由于对国情缺乏深刻了解,便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出发确立了党的斗争目标和方向,1921年中共一大党纲规定: “革命军队必须与无产阶级一起推翻资本家阶级的政权……消灭资本家私有制,没收机器、土地、厂房和半成品等生产资料,归社会公有”。[5]在此明确提出了党的使命是推翻剥削阶级统治的政权,并建立公有制经济。然而,当时党和人民面临的最大敌人并非一般的资产阶级,中国的政权也并非把持在资产阶级手中。1922年,中共二大提出的奋斗目标是:“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的社会”。[6]再次将党的最低纲领与最高纲领有机统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提出:“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7]以国情作为出发点确立革命的性质、对象、动力、目标和任务。七届二中全会上,党深刻意识到自身使命即将转型,从打破一个旧世界转变为建设一个新世界,准确分析建设新世界的出发点。毛泽东同志指出:“经济十分落后”是“我们今后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一切问题的基本出发点。”[8]百年奋斗中,党始终坚持以国情为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

(二)踩準落脚点:现实实际

无产阶级政党以何处作为立足点推动革命?苏联和巴黎公社的经验告诉我们——城市。但以城市为中心的革命道路在中国却走不通。毛泽东同志从国情出发分析到,中国“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9]探索出了一条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将落脚点首先放在农村,最终将红色政权从农村扩展到城市直到全中国,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邓小平同志再次从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的现实出发,在1979年会见日本客人时提出:“所谓四个现代化,就是要改变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我们要现实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四个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的概念,不是像你们那样的现代化的概念,而是‘小康之家。”[10]体现了党一贯将践行使命的落脚点置于现实实际的务实作风。但共产党承认落后并非甘于落后,而是从落后的现实改造中国,并随着国家的发展进步,不断提高肩负使命的标准,从中国式现代化标准提升为国际标准。

(三)探索创新点:有的放矢

近代以来,无数仁人志士努力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探索强国富民道路,提出了学西方技术强国、学西方制度强国、学资产阶级革命理论救国等救国强国之路,但无一成功。在探索无果之际,马克思主义这一放之四海皆准的真理传到了中国。如何以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实际问题?毛泽东同志以“有的放矢”给予了创造性回答与实践,提出:“‘的就是中国革命,‘矢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中国共产党人所以要找这根‘矢,就是为了要射中国革命和东方革命这个‘的的。”[11]创造性地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形成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指引中华民族逐渐实现了“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初,在西方大肆喧嚣“马克思主义过时论”“社会主义失败论”的异常复杂形势下,中国共产党稳住阵脚,继续创造性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避免陷入苏东剧变的多米诺骨牌效应中,不断展现社会主义的强大活力和马克思主义的旺盛生命力,在践行使命的征途上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四)延伸拓展点:中国特色

中国共产党在践履使命的征程上,擅长吸取他国成功经验,同时还善于从他国吸取教训,吃他人一堑长自己一智。社会主义建设之初,便提出了以苏联为鉴,建设中国的社会主义。苏东剧变之后,党深刻分析其根源,并以此为镜,深刻剖析自我,认清了改革开放的边界和衡量标准,既坚持原则又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遭遇前所未有的低谷之后,成功闯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还善于学习西方的长处和强项,借力西方的资金、技术和管理,利用他国的市场和资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力量,并理性分析西方的什么东西可以学习引进,什么必须坚决避免。在西方大肆推销其政治价值观和政治制度时,党清醒认识到西方的图谋和用心,并在分析其政党制度存在相互牵制扯皮而影响行政效率的弊端之后,创造性地构建了协商民主模式。

(五)发现中心点:人民群众

近代以来,为改变中华民族落后挨打的历史面貌,各阶级纷纷登场。但在“为了谁”“依靠谁”等中心问题上没有清晰认识。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从成立之日起便把人民作为全部工作的中心。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既找到了工作中心,又找到了实现使命的强大力量。从“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12]到“共产党员……要有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不计其他的工作态度。” [13]到“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14]再到“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15]中国共产党聚焦人民需求践行使命,不断提高满足人民需求的能力。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中国并不富裕,但2020年中国人都过上了全面小康生活。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党和政府本着人民生命健康至上理念给每位患者提供免费救治,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并坚持疫情防控与发展经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化“危”为“机”,成为2020年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展示出为民与靠民理念的巨大力量。

三、中国共产党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路径展望

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的成绩斐然,但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依然任重道远,需要在坚持如上创举的基础上继续探索有效路径。

(一)切实加强党建

毛泽东同志为中国共产党找到了一条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新路——民主,但这里的民主绝不是西方式民主。自秦以来,中国便成为大一统的多民族国家,中央权威对推进民族发展进步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民主,领导建立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执政党保持高度政治自觉,发挥带头示范作用,遵循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如今“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如期实现。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首先需要党继续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预防各种消极懈怠情绪。面对如此成就,难免出现某些“歇歇脚、喘喘气”的想法,但“行百里者半九十”,越是接近登顶,越是吃劲,越需要党发挥领头干的榜样作用。因此,特别需要克服某些党员充当南郭先生而不发挥党员作用的现象;克服某些骄傲自大不思进取的情绪;克服某些懒政、庸政、怠政现象;克服某些消极腐败现象等。让百年大党始终保持建党之初的审慎,让9500多万党员始终谨记并践行入党誓词。

(二)紧紧咬定目标

到21世纪中叶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意味着中国能用一百年时间走完西方国家200~300年的现代化历程。同时中国现代化人口规模之大和赖以实现现代化的国土空间之局限跟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形成了巨大反差。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国土面积略小于中国,但人口规模不到中国的30%,却依然存在大量绝对贫困人口。在压缩时空的条件下,中国要实现14亿多人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难度系数世界之最。从现代化经验看,1960年世界上共有101个中等收入国家,到2008年只有13个国家成功跻身为高收入经济体,其中只有3个国家人口超过2500万。实现现代化如此艰难,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坚定信心至关重要。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来,领导人民办成了很多看似不可能办成的大事。同时,中国共产党擅长将长远目标分解为阶段性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已绘制了未来“五年”以及“十五年”蓝图,以具体落实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两步走”战略的“第一步”。只要坚定目标自信,砥砺前行,定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

(三)从容应对变局

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在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后,不仅继续保持着中高速增长,发展质量也不断提高,跟世界主要国家的差距不断缩小甚至实现了反超。一些国家企图采取各种手段阻止甚至阻断中国发展。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讲到“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保持头脑清醒和战略定力尤为重要,切忌因他国干扰而自乱阵脚。同时科学判断形势,发现机遇和挑战,并要善于化“危”为“机”。在全球化遭受逆流的过程中,经济发展以国内大循环为主,减轻中国对国际社会的“两头”依赖,同时实现国内与国际双循环,让世界共享中国发展机遇,赢得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深度信任和尊重,并广交朋友,拓展国际市场空间,减轻对个别市场的过度依赖,可有效防止因双边关系变化而导致经济震荡。提升文化软实力,中国形象主要由中国人自己书写,让世界了解一个全面、真实、立体的中国,让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深入人心。

(四)充分调动人民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紧密联系群众,党群勠力同心,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需要更有效地发挥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当前中国拥有全球最庞大的中产阶层群体,拥有2亿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就能建立人民的消费信心,将庞大的中产阶层形成巨大的消费力量,将2亿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知识分子转化为巨大创新创造力量,形成强大生产力,并将人民的积极性转化为革故创新的动力,最终汇聚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动力。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2卷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208-209.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19.

[3]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理事会.毛泽东思想辞典[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85.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522.

[5]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86.

[6]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100.

[7]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33.

[8]中国毛泽东思想理论与实践研究会理事会.毛泽东思想辞典[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9:85,81.

[9]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542.

[10]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37.

[1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01.

[12]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899.

[13]鄧小平.邓小平文选(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57.

[14] 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3:102.

[1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37.

作 者:唐远华,重庆科技学院副教授

崔晓亮,重庆科技学院讲师

责任编辑:胡 越

猜你喜欢
中国共产党现代化
边疆治理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
国内某1 700 mm热轧厂现代化改造
中国新现代化论
武器装备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
向武器装备现代化的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