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
2021年2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庄严的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同时指出,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要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重庆市永川区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重要论述精神,全面落实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总方针,不断提高政治站位,坚持真抓实干、投入真金白银、倾注真情实意,严格按照“四个不摘”要求,保持现有政策总体稳定,深入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坚持高位推动,谋划体制机制有效衔接
充分发挥各级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作用,总结脱贫攻坚经验,发挥脱贫攻坚体制机制作用,抓实抓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合理调整机构设置
坚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摆在突出位置,调整优化区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由区委书记任组长,区长任第一副组长,8名相关区领导任副组长,57个单位为成员,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工作指导和有效督导。挂牌成立区乡村振兴局,将原扶貧科调整为乡村振兴科,各镇街相继成立相应机构,明确专人抓好工作落实,确保队伍不散、责任不松、工作不断。
(二)接续整合乡村振兴帮扶力量
严格对标市领导联系乡村振兴和市级集团帮扶模式,将原23个扶贫工作团调整优化为乡村振兴区级帮扶团,全区32名区领导、86个机关事业单位、63家社会企业一体加入,形成1~2名区领导牵头任团长、3~4个区级部门、4~5个社会企业定向帮扶1个镇街的工作机制,确保各帮扶团集组织优势、行业优势、人才优势为一体,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建设产业基地、提供就业岗位、拓宽消费帮扶路径等举措,组团开展特色帮扶,目前已协调落实帮扶资金108亿元,各项帮扶举措有序推进。
(三)坚持高标准配强帮扶队伍
树立“有为有位”工作导向,将最优秀的年轻干部选派到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一线锻炼成长,从27个区级部门选派3名处级干部、30名科级干部,精准派驻到3个乡村振兴重点镇,16个乡村振兴重点村。及时印发驻镇、驻村工作队管理办法,列出任务清单,明确工作职责,系统组织岗前培训,统一思想认识、强调工作纪律、提升业务能力。目前,派驻干部每月三分之二以上时间吃、住、干都在镇(村),沉心静气投入乡村振兴帮扶各领域,确保帮扶工作开展更实更好。
二、坚持示范先行,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建设衔接
重庆市委书记陈敏尔在2021年7月主持召开的市委农村工作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会议上强调“要坚持分类推进,注重精准施策,建设好先行示范镇村、扶持好重点帮扶镇村,推动乡村振兴健康有序进行”。永川在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开展乡村振兴试验示范建设。
(一)扎实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1.有效促进贫困群众致富增收
抓好就业帮扶,2021年以来,永川依托工业化、城镇化优势,组织脱贫群众务工4231人,兑现跨市务工交通补贴、以工代赈安置补贴1573人120万元;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创建就业帮扶车间等措施,就业安置3160人,让更多脱贫群众吃上了安稳的“就业饭”。抓好产业帮扶,安排专项资金2139万元,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脱贫户发展增收产业,户均增收6500余元,推动由“外部输血”转变为“循环造血”;用好用足小额信贷政策,累计发放贷款3069户458595万元,贷款覆盖率达到717%,带动帮扶脱贫人口7300余人次。抓好消费帮扶,认定扶贫产品211个,创建消费帮扶专区、专馆、专柜19个,多渠道实现购销金额179亿元,确保更多扶贫产品卖得出、卖得好。抓好社会救助兜底保障政策落实,将3292名脱贫人口予以低保兜底保障,444人纳入特困供养,738人纳入贫困残疾人生活补贴,实现了“应保尽保”。
2.扎实有效巩固“三保障”成果
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持续加大工作力度,动态解决新增问题。持续巩固住房安全保障成果,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新增实施危房改造195户,着力加强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农村环境面貌,让群众住进新房子、过上好日子。持续巩固义务教育保障成果,严格落实从幼儿园到大学全覆盖教育资助,对不能到校就读的重度残疾儿童实行“一人一策、送教上门”等措施,全区农村留守儿童入学率、贫困家庭子女入学率、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率均达到100%,实现“应读尽读”“应助尽助”。持续巩固基本医疗保障成果,全面落实“三个一批”“先诊疗后付费”“一站式结算”等健康扶贫政策,23个镇街医疗小分队常态化到镇进村开展政策咨询、健康体检、集中义诊等服务,让群众小病少跑腿、大病少花钱、看病少费劲。持续巩固饮水安全保障成果,进一步加强全区集中式、分散式饮用水源地管理,全区农村自来水集中供水率达到947%,努力确保农村群众饮水更加干净卫生。
3.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
印发《永川区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工作方案的通知》,明确监测对象和范围,规范风险识别、消除程序,落实工作责任,确保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工作落细落实。2020年以来,全区共识别易返贫致贫对象207户606人,通过精准帮扶,已消除风险176户501人,未消除风险31户100人,其中边缘易致贫户28户88人,脱贫不稳定户2户9人,突然严重困难户1户3人,风险消除率达到827%。持续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巩固情况“回头看”。建立“常态走访、每月调度、限时清零”监测机制和行业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对“两不愁”、饮水、就学、就医等问题实行“月清零”,住房问题季度清零,已动态发现并解决各类问题29个。
(二)实施乡村振兴镇村重点帮扶
永川坚持示范引领、梯次推进、全域提升的发展路径,在综合考虑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现状、基础设施等指标的基础上,确定区级重点帮扶镇、重点帮扶村,并建立了由1个市级乡村振兴示范村、3个区级重点帮扶镇、5个脱贫村、9个区级重点帮扶村和N个镇街级重点帮扶村组成的“1+3+5+9+N”重点帮扶体系。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镇村突出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巩固情况“回头看”,确保问题动态清零,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牢固树立“一镇一特”“一镇一品”理念,加大政策、资金倾斜,挖掘用好重点帮扶镇的独特优势,集中力量打造乡村振兴试验示范。目前,3个重点镇已落实资金246亿元,启动实施项目59个;16个重点村落实资金204亿元,启动实施项目96个。
三、狠抓重点关键,推动“五个振兴”全面衔接
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坚持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作为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的重要指示精神,永川区进一步理清思路、找准抓手、狠抓落实,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在这一过程中,通过就地就业、智志双扶、发展生产、利益联结等方式,让脱贫群众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共享发展成果,切实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一)以构建“1+3+N”产业体系为引领,延长产业价值链,推动乡村产业振兴
坚决扛牢粮食安全政治责任,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统筹农业防灾减灾与粮食生产各项工作,2021年粮食作物总产量有望超过48万吨,连续三年实现丰收。做优三大特色产业,把“永川秀芽”品牌的培育作为品牌打造的重中之重,通过多渠道销售、立体包装宣传、政策扶持、参加各种节会展会等,先后获得首届国际茶叶博览会“中国茶叶优秀区域公用品牌”“重庆市10大农产品公用品牌”等20余项奖项。茶叶种植总面积1054万亩、总产值91亿元,食用菌达到袋栽14亿袋,总产值82亿元。水果种植总面积24万亩,总产值62亿元。发展N个农产品加工,促进农业“接二连三”。发展以豆豉、花椒油等调味品为主的农产品加工,全区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2531亿元,同比增长57%。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71家。乡村旅游接待游客16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0489亿元。
(二)以“西部职教基地”为支撑,强化农村人才的增量与提质,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永川作为职教名城,出台了“职业教育24条”,鼓励职教院校提高办学规模、扩大招生、培育高端科研人才,现有大中专职业院校15所,在校学生常年保持在126万人左右,每年向社会输送3万多名“永川技工”,为乡村人才储备奠定了基础。同时,永川作为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单项试验示范区,永川区政府与西南大学、四川美院、重庆农科院等科研院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实施农村产业人才培育、农村管理人才建设、农村服务人才优化、精英人才外引回引、社会人才下乡帮扶“五大行动”,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56万人、新型职业农民8064人,评价认定民间乡土人才3400余人,创建国家、市、区三级创业孵化平台12个,孵化返乡创业主体1000余户,建成农业经营主体3300余个,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2020年,建立重庆首个本科高校乡村振兴学院,牵头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学院联盟。
(三)以民间特色文化为依托,“挖潜”与“创新”有机结合,推动乡村文化振兴
弘扬“新乡贤”文化,创建乡贤评理堂263个,从1063名新乡贤中分批遴选270余名授予“乡贤评理员”,因地制宜建设新乡贤新时代文明实践点1063个。深入开展“百乡千村”工程建设,组织各类公共文化服务活动2000余场,不断丰富农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参与群众超过25万人次,成功化解矛盾纠纷4717件。大力弘扬传统文化,扎实开展农民丰收节系列活动,着力保护和传承永川豆豉、三峡蝶画等非物质文化技艺。积极涵养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修订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培育“一村一品”文化活动品牌,建设乡情陈列馆,开展“身边的脱贫故事”微访谈活动300余场,覆盖群众20万余人;以五间星光、板桥好人、三教好儿女等评选活动为载体,树立群众身边的正面典型;利用“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编排《懒汉脱贫》《农村环境整治好》等一批小品、快板、相声节目,推动崇德向善的好风尚;以“四和一美”示范院落为依托,广泛开展“好人在身边”微访谈、基层微宣讲等活动500余场,树立了一批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先进典型,不断增强脱贫群众内生动力。
(四)以临江河流域整治为抓手,打响人居环境整治硬仗,推动乡村生态振兴
临江河流域面积665平方公里,覆盖13个镇街,涉及全区农业人口的60%以上。累计投入195亿元,统筹建、治、管、改,开展了专项整治,共对临江河沿河392个污染源进行了集中整治,推动水质稳定达到Ⅲ类,初步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鱼翔浅底”的目标。持续推进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实施酸化土壤治理、化肥减量示范各2万亩,开展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市控点建设,全域推进农用地土壤污染防治。打响整治农村人居环境三年攻坚战,完成农村危房改造9212户,农村旧房提升8000户,实施村庄亮化工程,在各行政村聚居点安装太阳能路灯和庭院灯8400盏,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问题。持续完善设施、改善条件、美化环境,以村旁、宅旁、路旁、田旁、水旁绿化为重点,动员群众因地制宜栽植绿化树木,成功创建国家森林乡村13个、国家级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示范村1个、市级绿色示范村44个,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有效治理行政村比例达100%,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86%,农村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保持在73%以上,近年來累计打造示范清洁院落283个,直接受益群众约3万人,农村生产生活生态条件不断改善。
(五)以“乡贤评理堂”为平台,“三治”共同发力,推动乡村组织振兴
坚持德法相伴,传承枫桥经验,发挥好乡贤评理堂这一乡村名片,推进自治法治德治“三治”融合。建成乡贤评理堂263个,充分依靠群众、发动群众参与乡村治理,工作获评“全国创新社会治理最佳案例”。2020年,成功调解各类矛盾纠纷1280件,开展党的十九大精神宣讲102场、“法治茶话会”普法活动420次。夯实了乡村平安建设的基层基础,筑牢了乡村和谐稳定的基层防线。在建设乡贤评理堂的同时,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突出“双好双强”,严把人员素质关、换届纪律关、工作程序关,全面选优配强全区263个村(社区)“两委”特别是带头人队伍,圆满取得了按期换届率、一次性选举成功率、书记主任“一肩挑”比例 “3个100%”,实现了组织意图与党员群众意愿的高度统一。以换届选举为牵引,持续强化基层党建,升级改造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12个,全面消除“空壳村”,推动全区基层党组织更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
作 者:重庆市永川区乡村振兴局局长
责任编辑:马 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