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缝隙护理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预后的影响

2021-12-28 04:24周亚娟徐玉芬
现代实用医学 2021年11期
关键词:缝隙靶向肺癌

周亚娟,徐玉芬

非小细胞肺癌是肺癌最常见的类型,其早期临床症状不显著,扩散和转移较慢,多数患者直到中晚期才就诊,失去手术机会,生存率较低[1]。化疗可以显著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命。但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常合并其他并发症,且疼痛严重、治疗效果差、住院时间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2]。靶向治疗相对于传统化疗,其细胞毒性更低,靶向性更强,但靶向治疗药物会导致患者出现皮肤干燥、毛发改变、皮疹、口腔溃疡及腹泻等不良反应[3],影响患者的预后。本研究探讨无缝隙护理在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靶向治疗预后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9 年1 月至2020 年6 月浙江省嘉兴市第一医院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20例,均采用靶向治疗。纳入标准:(1)经过临床表现、影像学以及病理学确诊为非小细胞肺癌;(2)初次治疗且未接受过靶向治疗;(3)不接受手术或者无法手术;(4)对本研究靶向药物耐受;(5)预计生存时间超过6 个月患者;(6)无认知功能障碍、可以正常交流、能够配合各项检查。排除标准:(1)合并全身炎症反应性疾病;(2)心肝肾功能衰竭;(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4)癌细胞转移;(5)合并精神疾病;(6)有肺部手术史,合并严重肺部感染、肺气肿、肺心病及哮喘等肺部疾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 例。观察组男22 例,女38 例;年龄49~75 岁,平均(61.3±5.9)岁;包括腺鳞癌21 例,腺癌22例,鳞癌17 例;TNM 分期IIIa 期46 例,IIIb 期14 例。对照组男24 例,女36 例;年龄50~77 岁,平均(63.2±6.2)岁;包括腺鳞癌22 例,腺癌23 例,鳞癌15 例;TN M 分期IIIa 期45 例,IIIb 期15 例。两组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入选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的相关要求。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健康教育、基础护理、靶向毒副反应护理等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接受无缝隙护理干预,具体包括:(1)成立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包括护士长、具有5 年以上肺癌护理经验的护士,共8 名成员,对小组成员进行肺癌护理知识培训并进行考核;(2)建立责任制度,明确各个成员的工作任务,确保各项护理工作落实到位,组长负责对护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制定奖罚制度,每周进行工作总结;(3)制定护理管理方案,根据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病情特点和无缝隙护理管理要求制定有针对性对护理管理方案,建立护理管理体系。医院护理质量监督部门每周考核科室对护理质量,对无缝隙护理管理小组的护理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奖励护理工作积极、遵守无缝隙护理管理且表现优秀的护理工作人员,总结并探讨护理过程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制定相应的整改方案,并确保方案可以顺利实施;(4)采用无缝隙排班制度,根据护理工作人员情况和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对病情制定特定的排班方案,确保规范、科学排班,具体包括护理经验缺乏人员与经验丰富人员组合值班、繁忙时间段增加值班人员数量、早晚轮班基础上增加小组轮班、节假日排班充分考虑护理工作人员具体情况等,务必确保患者能够得到不间断、连续性护理。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疼痛情况、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负性情绪、自我护理能力、生活质量、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采用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疼痛情况,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价患者的负性情绪,自我护理能力测量表(ESCA)评价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表(WHOQOL-100)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医院自制的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评价患者的护理满意度。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 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2检验。P <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疼痛情况对比 干预前,观察组和对照组 VAS 评分分别为(3.86±0.74)分、(4.01±0.93)分;干预后,观察组和对照组 VAS 评分分别为(2.04±0.36)分、(2.75±0.68)分。两组干预后 VAS 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48,P <0.05)。

2.2 两组肺功能指标变化情况对比两组干预前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氧合指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干预后,两组肺功能指标均改善明显,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均P <0.05),见表1。

表1 两组肺功能变化情况

2.3 两组负性情绪、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对比 干预后,观察组负性情绪、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较观察组均有明显改善(均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负性情绪、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比较 分

2.4 两组不良反应及护理满意度对比观察组发生食欲低下1 例、恶心呕吐2 例、疲乏1 例、腹泻1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8.33%;对照组发生食欲低下2 例、恶心呕吐4 例、疲乏3 例、腹泻3 例、皮疹2 例,不良反应发生率23.33%。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002,P <0.05)。观察组非常满意35 例、满意21 例、不满意4 例,护理满意度93.33%;对照组非常满意24 例、满意21 例、不满意15 例,护理满意度75.00%。两组护理满意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6.253,P <0.05)。

3 讨论

非小细胞肺癌占肺癌患者总数的85%~90%,属于易转移和复发的恶性肿瘤,且恶性程度较高,如果在早期进行手术切除,可以获得较好预后,5 年生存率可以超过70%[4]。但是超过75%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在就诊时已经为晚期(Ⅲ/Ⅳ期),错过手术的最佳时期[5]。传统对化疗效果不尽如人意,且副作用较大,患者长期承受疼痛,生活质量较差[6]。分子靶向药物治疗为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提供了新的思路,明显延长了患者的生存时间,但会引发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严重影响患者对生活质量,甚至危机患者生命。研究报道[7],无缝隙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的康复,提高生活质量,但是临床上关于无缝隙护理应用在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患者中的相关报道较少。

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组干预后肺功能指标均改善明显,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疼痛评分、负性情绪评分、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评分较观察组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这可能是由于无缝隙护理对护理管理更加重视,有更加完善的护理责任制度,能充分的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奖惩制度利于护理工作对落实到位。此外,无缝隙护理管理还制定了对患者病情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建立了健全对管理体系,且在实施过程中不断讨论、归纳、总结护理中出现的共性问题,这也更有利于顺利实施和进行护理方案以及护理管理。同时,无缝隙护理管理人性化更强,可以对患者病情进行连续性、不间断对观察,提高患者治疗对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确保护理效果,进而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无缝隙护理可以显著缓解非小细胞肺癌靶向治疗患者的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肺功能,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缝隙靶向肺癌
新型抗肿瘤药物:靶向药物
如何判断靶向治疗耐药
对比增强磁敏感加权成像对肺癌脑转移瘤检出的研究
毛必静:靶向治疗,你了解多少?
雨的缝隙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PFTK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microRNA-205在人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基于肺癌CT的决策树模型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