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突发性事件视角的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状况研究*

2021-12-28 08:02赵亚娟
区域与全球发展 2021年6期
关键词:突发事件国际贸易摩擦

赵亚娟 牛 蕊 郭 浩

内容提要: 突发性事件往往会带来经济环境和贸易关系的波动。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使全球经济陷入低迷,贸易摩擦频发,一些西方国家带着“仇视情绪”针对中国展开了一系列贸易调查,全球价值链和国际贸易秩序遭到严重破坏,国家间贸易关系处于低迷状态。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贸易摩擦的刺激效应,系统回顾和分析中国近20年来出现的突发事件与贸易摩擦之间的关联性,能够明确国内外出现突发事件时国际贸易摩擦受到的相关影响。本文从突发外部冲击视角重新梳理了中国的对外贸易摩擦,并分析了突发外部冲击与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之间的关系,以及突发外部冲击影响下中国贸易摩擦的发展趋势,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我国在应对突发性事件所引发的贸易摩擦时面临的难点并得到相关启示。

突发性事件,是指突然出现的或是大多数人未预料到的外部事件。突发性事件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会对经济社会带来各种冲击和影响。这种影响有些是临时性的,如极端恶劣天气对当地农产品供给的负面冲击;有些则是长期性的,如政权的更替会对经济结构、分配方式以及贸易关系等产生持久性影响。通常,突发性事件主要有重大自然灾害或公共卫生灾害、政权更替、国际层面的重要事件、战争等。它们会经由各种渠道影响一国国内经济及国际贸易关系。

作为典型的突发性事件,2020年初暴发的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蔓延全球。受疫情影响,全球价值链遭到破坏,全球市场供应不足,需求萎缩,世界经济面临巨大的下行压力,经济前景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和商品往来陷入困境,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各国纷纷采取措施保护本国经济资源和需求市场,维持未来经济复苏的“火种”,这种保护主义刺激了贸易摩擦的出现。就中国而言,截至2020年12月21日,中国面临的出口应诉案例数已达125 例,为历史最高峰值。①数据来源:国家商务部数据库,http://cacs.mofcom.gov.cn/index.shtml,访问日期:2020年12月21日。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对外贸易量和贸易范围均不断扩大,贸易摩擦也呈现上升趋势。尤其是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贸易摩擦会呈现陡增趋势。日益增多且复杂的贸易摩擦不仅耗费政府和企业的大量精力,也不利于国家间友好关系和国际贸易秩序的稳定。因此,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对贸易摩擦的刺激效应,系统回顾和分析中国近20年来出现的突发事件与贸易摩擦之间关联性,有助于明确国内外出现突发事件时国际贸易摩擦受到的相关影响。基于此,本文从突发外部冲击视角重新审视中国的对外贸易摩擦,并分析突发性事件与贸易摩擦的关系、贸易摩擦发展趋势,以及我国在应对突发性事件引发的贸易摩擦时的难点,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相关文献评述

在学术界,关于贸易摩擦的文献,研究角度呈现多样化、具体化趋势,可大体分为三类:一类是以具体两国或两个地区的贸易摩擦为基础,展开分析贸易摩擦的根源、现状以及影响方面等,进而提出应对措施;另一类是从实证角度出发,分析国际间贸易摩擦的影响因素和贸易摩擦给经济社会各个方面带来的影响;第三类是基于经济周期或贸易政策角度对国际贸易摩擦或某一国家或地区的贸易摩擦进行分析。

在研究具体两国或两个地区的贸易摩擦方面,中美贸易摩擦是主要关注点,学者们对摩擦的根源、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在中美贸易摩擦的根源方面,Lei(2004)认为,在美元贬值的背景下,人民币汇率政策对“美国从美元贬值中获益”这一行为制造了障碍,这是导致中美贸易摩擦加剧的关键因素。而且,中、美两国经济发展的巨大差距导致两国对贸易产品需求的出现不对称情况,这必将导致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存在;①Lei S, “An 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 the US Trade Deficits and the Sino-US Trade Friction,” Fudan Journal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2004(04).pp23-27.李冬和魏晓莎(2012)通过对中美清洁能源贸易摩擦案例进行分析指出,美国受经济危机影响以及为维护其大国地位对中国清洁能源产品频繁实施反倾销与反补贴;②李冬等:《中美清洁能源贸易摩擦动向、原因及对策》,载《求索》,2012年第11 期,第29—30 页。李旗明和赵凌云(2015)对中美汽车行业贸易摩擦进行研究指出,由于中美之间的政治经济差异、美国对我国施行的贸易保护主义以及两国间汽车行业的贸易失衡等因素,两国汽车行业贸易摩擦不断升级;③李旗明等:《中美汽车贸易摩擦的现状、原因及应对》,载《江西社会科学》,2015年第35 期,第69—73 页。Jian(2019)研究了中美关系问题,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具有深刻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意义,解决中美贸易摩擦有利于解决实际的贸易纠纷,这也是缓和中美关系的有效方式;④Jian dong S.“Case Study on Sino-US Trade Friction-Sino-US Photovoltaic Dispute,” Smart Cities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 (SCRD) Journal, 2019, vol.3, issue 2, pp49-64.朱福林(2020)认为,中美贸易摩擦是美国对华政策深度调整的结果,其根源是东亚地域国家力量变化的结果。⑤朱福林:《中美关系力量结构变化导致了中美贸易摩擦?》,载《浙江工商大学学报》,2020年第2 期,第73—84 页。在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方面,白光裕(2020)认为,中美贸易摩擦加大了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经贸合作的不确定性和风险,会对经济复苏与发展产生消极影响;⑥白光裕:《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岸经贸关系的影响》,载《国际贸易》,2020年第2 期,第48—56 页。廖丽和曹慧卓(2020)对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强制技术转让问题进行了研究,认为美国提出的技术转让问题还存在诸多需要商议的地方,中国应在国际投资法的基础上积极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完善技术转让规则,推动国际技术转让合作;⑦廖丽等:《中美贸易摩擦背景下强制技术转让问题研究》,载《国际贸易》,2020年第5 期,第83—89 页。张雨等(2020)从要素分工角度出发,为应对中美贸易摩擦提出了一些长期措施,例如,通过适当“让利”来保持中美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⑧张雨等:《要素分工下贸易保护效应与中美贸易摩擦的长期应对》,载《南京社会科学》,2020年第3 期,第48—53 页,第70 页。

除中美贸易摩擦这一热点话题外,也有许多学者研究了其他国家之间的贸易摩擦。Frank(1983)对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美、日的主要贸易摩擦点在于汽车行业,并从这一行业向周边行业扩散;⑨Frank Langdon.“Japan–United States Trade Friction: The Reciprocity Issue,” Asian Surgery, vol.23, No.5, 1983, pp.653-666.Holgerson(1998)也考察了美日双边贸易摩擦的演变、文化因素、制度结构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并以稻米、汽车和半导体行业贸易摩擦的三个案例研究作为结尾,以此来为美、日之间的贸易摩擦提出可行措施;①Holgerson, K.M.The Japan-U.S.Trade Friction Dilemma: the Role of Perception.Ashgate,1998,pp.80-145.Chadha A.(2009)分析了印度公司在海外市场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贸易壁垒对不同类型和规模公司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医药产品是高度管制的产品,所以非关税壁垒对医药产品的影响更为显著;②Chadha A.“Product Cycles, Innovation, and Exports: A Study of Indian Pharmaceuticals,” World Development, 2009, 37(9): pp1478-1483.Fang 和Luo(2019)分析了日本绿色贸易壁垒对中日农产品出口的影响,认为由于绿色贸易壁垒的存在,中国的农产品出口受到了极大的压力;③Fang, Luo.“The Study on the Impact of Japan’s Green Trade Barrier on China’s Agricultural Products Export”, paper presented at 2019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olitics,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Zhengzhou, China, April 2019.王威(2020)分析了印度、美国之间的贸易博弈,认为印美在商品关税、最惠国待遇、产品补贴等方面存在复杂的贸易博弈;④王威:《印美贸易摩擦的利益博弈及其影响》,载《南亚研究季刊》,2020年第2 期,第93—100 页,第6 页。雷小苗等(2020)从高科技产业角度研究了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通过对日本的半导体和汽车行业进行对比,总结了一些在与美国贸易摩擦过程中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从而为中国应对美国的贸易挑战提供参考;⑤雷小苗等:《日美贸易摩擦期间日本高科技产业兴衰启示》,载《亚太经济》,2020年第3 期,第65—73 页,第150 页。廉德瑰(2020)分析了日美之间的贸易摩擦,认为其贸易摩擦的直接原因是日美经济的低互补性,并将日美贸易摩擦和中美贸易摩擦进行了对比,指出日本的“压力与自主限制”模式值得我们借鉴。⑥廉德瑰:《中美贸易战与日美贸易摩擦及同盟悖论》,载《亚太安全与海洋研究》,2020年第1 期,第14—26 页。

在实证分析方面,学者们主要侧重分析贸易摩擦对经济社会各个方面的影响。Anderson 和Nelgen(2012)考察了农业贸易壁垒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认为由于各国对农业贸易的壁垒有所不同,进而使得国内市场免受国际价格变动的影响;⑦Anderson K, Nelgen S.“Trade Barrier Volatility and Agricultural Price Stabilization,” World Development, 2012, 40(1): pp36-48.王威(2013)基于垂直专业化视角对美中贸易协调性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垂直专业化分工可以驱动美中贸易,政府在制定贸易政策时要给予重视;⑧王威:《美中贸易协调性的实证分析:垂直专业化视角》,载《东北亚论坛》,2013年第22 期,第81—89 页,第130 页。Oberhofer 等(2021)使用结构引力模型分析了应对国际贸易壁垒所需要的流程准备时间带来的影响,结果显示,由于应对贸易摩擦需持续一定的时间(如进行文件准备等),边境手续所需的时间对关税效应有显著的负面影响;①Oberhofer, Harald, et al.“Revisiting Time as a Trade Barrier: Evidence from a Panel Structural Gravity Mode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May 2021, 1, pp37-45.Yi 等(2018)针对世界农产品贸易中典型的非关税壁垒,探讨了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的现状、特点及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技术壁垒方面美国的标准和资格审查程序、日本和欧盟的绿色壁垒对我国农产品出口的影响最为严重;②Yi-Wen L, Bing Z, Ying J, “An 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Non-Tariff Trade Barrier of Major Nations on the Agricultural Export of China,” Prices Monthly, 2018(01): pp52-59.向永辉(2019)基于弹性分析方法探讨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一带一路”钢铁出口竞争与贸易潜力的影响,认为在“一带一路”沿线地区,中国钢铁贸易潜力较大的国家集中分布在东南亚和西亚地区。其中,印度对中国钢铁出口的竞争性相对较强。③向永辉:《“一带一路”钢铁出口竞争与贸易潜力估计——基于中美贸易冲突背景的弹性分析方法》,载《国际贸易问题》,2019年第12 期,第106—120 页。Li等(2020)运用复杂网络方法分析了2018年中美贸易摩擦事件对中国股市的影响,基于GARCH-BEKK 模型和PMFG 算法,构建了与四个研究阶段相对应的中国股市板块间波动溢出网络和中国股市股价相关网络;④Li Y, Zhuang X, Wang J, et al.“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 on China’s Stock Market based on Complex Networks,” The North America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Finance, 2020, 52: pp101-185.陈怀锦和周孝(2020)基于2019年“降成本”调查数据,考察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与冲击;⑤陈怀锦等:《中美贸易摩擦下外向型企业的应对与政策诉求——基于2019年“降成本”调查的分析》,载《国际贸易》,2020年第1 期,第22—30 页。刘维林等(2020)从全球价值链角度出发,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了中美贸易摩擦对两国就业的影响,结果表明:贸易摩擦减少了中国第二产业的就业量,减少了美国计算机电子和光学产品制造业的就业量,迫使两国产业结构进行调整。⑥刘维林等:《全球价值链视角下中美贸易摩擦的就业影响测算》,载《中国人口科学》,2020年第2 期,第15—29,第126 页。

除具体国别分析和实证分析外,还有一部分学者基于经济周期和贸易政策等角度对贸易摩擦进行了分析。Zhu Z(2019)指出,近些年贸易摩擦不断增多,尤其在经济持续困难的时期,贸易摩擦似乎愈发增加,而与贸易摩擦有关的最常见措施仍然是贸易救济行动,特别是启动反倾销调查,然后是更严格的海关程序;⑦Zhu Z, Zheng H, Zhu Z.“Analysis on the Economic Effect of Sino-US Trade Fric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dded Value,” Environment, Development and Sustainability: 2019, 11, pp1-24.林波(2015)也认为,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由于各国之间的相互合作以及激烈竞争必然会产生贸易摩擦;①林波:《全球治理视角下贸易摩擦研究综述与展望》,载《商业经济研究》,2015年第27 期,第:31—33 页冯帆等(2018)通过建立以自由贸易协定为核心解释变量的回归模型,分析了自由贸易协定在缓解贸易摩擦中的作用,结果表明:自由贸易协定的建立,能够有效地缓解和减少贸易摩擦;②冯帆等:《自由贸易协定如何缓解贸易摩擦中的规则之争》,载《中国工业经济》,2018年第10 期,第118—136 页。黄汉民和范冬梅(2019)梳理了历史上大国崛起中的贸易冲突轨迹发现,每逢新兴国家崛起和世界格局变化之际,国际上的贸易摩擦也频繁出现;③黄汉民:《大国崛起中的贸易冲突及其策略选择》,载《国际贸易》,2019年第7 期,第4—9 页。郭浩和王禹(2019)分析了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进程,认为在国际贸易摩擦频发的大背景下,中国应积极融入区域经济一体化;④郭浩等:《中国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分析》,载《区域与全球发展》,2019年第3 期,第64—77,第156 页。贾玉成和吕静韦(2020)从经济周期和贸易政策不确定性角度分析了贸易摩擦,研究表明:经济衰退和贸易政策的多变性会对贸易摩擦产生显著影响;面对不确定的经济发展预期,各国尽可能将经济资源留在国内,保护本国的优先发展。⑤贾玉成等:《经济周期和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推动了贸易摩擦吗?》,载《经济学家》,2020年第3 期,第75—86 页。

由以上文献我们可以看出,关于贸易摩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中美贸易摩擦,尤其是2017年美国推行单边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以来,关于中美贸易摩擦的文献数量明显增长。总体来看,将贸易摩擦发生的原因及背景进行细化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基于突发外部冲击视角,对中国的对外贸易摩擦进行了梳理,总结了贸易摩擦出现的频率与特点,重点关注当国际或国内出现突发外部冲击时贸易摩擦的出现频次及特点,尤其是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各国经济下行压力陡增,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使得贸易保护主义再次席卷全球,并在此背景下通过梳理中国遭遇的突发性事件时的对外贸易摩擦状况,总结在面临突发性事件时贸易摩擦的特点,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二、突发外部冲击与对外贸易摩擦

通常,突发事件会经由各种渠道影响经济社会。在国际贸易领域,突发事件往往会引起国家间贸易关系的变化,进而出现贸易摩擦或是贸易合作。近20年来,我国经济和国际贸易关系也面临多次突发事件。例如,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直接给经济按下了“暂停键”;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继续蔓延,全球经济仍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此外,2001年入世、2003年非典、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以及2017年特朗普上台执政等,都是对我国对外经贸关系产生重大影响的突发事件。

梳理和分析1997年至今中国对外贸易摩擦的案例,可以从突发事件角度重新探讨我国的对外贸易关系。

(一)突发外部冲击与中国进口调查

在进口调查方面,自1997年以来,我国共对外发起314 项进口调查案例,其中反倾销调查295 项,反补贴调查17 项,保障措施2 项,远低于美国、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等国家发起的进口调查案例数。①数据来源:国家商务部数据库,http://cacs.mofcom.gov.cn/index.shtml,访问日期:2020年12月21日。从图1 可以看出,中国进口调查案例数的波动共有三次波峰,具体为2001年至2005年、2008年至2009年和2017年,分别对应着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和2017年特朗普上台执政三大事件。其中,2003年还有一次小的波峰,对应当年发生的“非典”疫情。我们可以发现,每当经济受到外部冲击时,中国的进口调查案例数呈现上升趋势,这意味着突发事件的出现会刺激国际贸易关系,扩大贸易紧张趋势。

图1 中国进口调查案例数变化趋势(1997—2020年)

从行业层面来看,图2 和图3 显示,中国进口调查反倾销案例涉及最多的前五个行业分别为: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造纸工业,钢铁工业,电气工业以及农产品;占总反倾销案例数比分别为:71.48%,8.25%,6.53%,2.75%及2.41%。值得注意的是,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的反倾销案例数占到了总案例数的70%以上。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中国的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还比较薄弱,在与国际企业竞争时处于劣势,而这一行业又是工业发展的基础,所以中国政府对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的保护与扶持格外重视;另一方面,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也是国际上反倾销的热门行业,因为这一产品类别容易界定,并且它是各国保护本国工业的重要手段。中国将反倾销调查的重点聚焦在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行业,也符合国际反倾销的基本趋势。与反倾销相比,反补贴涉及的行业较少,仅有6 个行业,分别为:农产品5 项,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6 项,光伏产品2 项,钢铁产品1 项,汽车工业1 项,酒、饮料和茶2 项。因此可见,除了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外,农产品行业也是反补贴的重点行业。中国每年的粮食进口需求较大。近些年,为了扶持本国农业的发展,中国将反补贴的重点行业转移至农产品方面,保护本国农产品行业的发展。贸易摩擦行业层面的趋势变化与突发事件也有紧密的联系,图2 显现出中国进口调查反倾销的变化趋势与总体趋势,与图1 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呈现出十分明显的四次波峰,对应着相应的突发事件;而反补贴案例因为比较少,在图3 中未显现出明显的趋势。

图2 中国进口调查反倾销涉及的前五大行业(1997—2020年)

图3 中国进口调查反补贴涉及的行业(1997—2020年)

此外,从涉及国家和地区来看,中国对外调查反倾销涉及的前八位分别为:美国(57),日本(54),韩国(43),欧盟(31),中国台湾地区(19),印度(11),俄罗斯(11),泰国(10)。①括号中的数字为中国对该国家或地区的反倾销调查案例数。其中,除了美国和欧盟,其他都属邻近地区。贸易摩擦层面的趋势变化与突发事件的出现也是一致的。从图4 上看,在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对外反倾销调查出现了一次爆发期,是近三十年的一个峰值。具体来看,反倾销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变化趋势与图1 的总体趋势是一致的,也是大体分为三个波峰,其中在2003年有一次小的波峰,一共对应着四次突发外部冲击。从不同地区来看,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即存在总量差异,不存在趋势差异。

图4 1997—2020年中国对外反倾销调查变化趋势(排前八名的情况)

总体上,中国对外进口调查案例总体数量上不如欧美等发达国家,涉及行业主要集中在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造纸工业和钢铁工业等初级工业原材料或制成品。①由于保障措施和特别保障措施只涉及2002年的钢铁工业和2016年的食品行业这两个行业,所以我们在这里省略分析。此外,中国对外进口调查案例的变化趋势体现了中国在面对突发外部冲击时所做出的自我保护反应。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国内市场正式融入全球市场,此时面对层出不穷的贸易挑战,中国也相应进行对外进口调查,以保护本国的经济利益。2003年,中国突发“非典”疫情,经济呈现低迷状态,美国等西方国家趁势打压。为应对严峻的国内外形势,中国积极利用世界贸易组织的规则来稳定进出口贸易。2008年,国际经济危机蔓延全球,“以邻为壑,转嫁风险”式的外贸政策呼声越来越大,各国纷纷限制经济资源外流,维护本国经济资源的稳定,同时防止外国对本国市场的渗透。在此背景下,国际贸易市场上掀起了进口调查的高潮。2017年,美国总统特朗普执政,美国对外政策(尤其是对华政策)出现重大转变,美国在贸易市场上对中国频繁出手,从而在2017年中国的对外进口调查再次出现波峰。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中国担当起此次维护国际贸易稳定的重责。2020年,中国仅出现8 起对外调查案例,这表明了中国力求维护国际经济秩序和贸易稳定的决心与魄力。

(二)突发外部冲击与中国出口应诉

与进口调查相比,我国出口应诉的情况更为严峻。自1997年以来,中国出口应诉总案例数共2067 例,其中反倾销1434 例,反补贴186 例,保障措施360例,特别保障措施87 例,在世界反倾销应诉国当中位居前列。②1997年之前,中国共有出口应诉反倾销案91 个,保障措施5 个,特别保障措施1 个。从图5 可以看出,整体上中国出口应诉案例呈现上升趋势,并与突发外部事件发生节点一致。具体来看,在2001年有一个小波峰;在2007年左右有一个大波峰,随后有所下降;在2016年达到历史最高峰;在2020年再次呈现上升趋势,且与2016年基本持平。中国出口应诉总案例数的波动上升趋势与上文所分析的中国进口调查的趋势一致,分别对应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8年金融危机、特朗普上台执政以及新冠肺炎疫情等四次突发性外部事件。

图5 中国出口应诉案例数变化趋势(1997—2020年)

在涉及的行业方面,反倾销涉及的行业主要有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265)、金属制品工业(254)、钢铁工业(172)、非金属制品工业(109)、纺织工业(89)等,反补贴涉及的行业有金属制品工业(57)、钢铁工业(31)、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19)等,保障措施涉及的行业主要有化学原料和制品工业(65)、钢铁工业(55)、非金属制品工业(41)等,特别保障措施涉及的行业主要有纺织工业(57)、金属制品工业(9)等。行业变化趋势与突发事件的出现也具有一致性,本文重点关注反倾销和保障措施的变化。①限于文章篇幅,在变化趋势方面,我们重点分析具有代表性反倾销和保障措施。根据图6 显示,中国出口应诉反倾销行业方面的变化趋势大体有三个波峰,分别是2001年至2003年、2007年至2009年和2016年至2017年,并且在2020年可以看到明显的上扬趋势,明显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此外,根据图7 显示,中国出口应诉保障措施涉及行业较为多变,但大体也有三个波峰,分别为2000年至2003年、2008年至2010年、2017年至2019年。我们可以看出,在行业变化趋势方面,几次出现的波峰与外部冲击事件的时间点也是大体吻合的,也就是说,外部突发事件的冲击对贸易摩擦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面对经济不确定和下行压力,保护国内市场、转嫁风险是国际惯用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由于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在国际上尚未得到控制,针对性疫苗也未全面接种,尤其在国外,新冠肺炎病毒存在变异风险,因此新波峰出现的可能性很大,国际经济的前景还有很大的不确定性。

图6 中国出口应诉反倾销涉及前五大行业的变化趋势(1997—2020年)

图7 中国出口应诉保障措施涉及前五大行业的变化趋势(1997—2020年)

在涉及地区方面,美国和欧盟仍然是反倾销和反补贴的主要诉讼方,而与美国关系密切的巴西、加拿大、墨西哥、土耳其、澳大利亚等也紧跟其步伐,排在对中国展开调查国家的前列。需要注意的是,印度对中国的贸易调查也开始表现出上升态势。从涉及国家和地区的变化趋势来看,根据图8 显示,反倾销的案例数整体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体现了贸易摩擦日益增多的基本国际贸易形势。就单个国家或地区来看,总体上也体现了三次波峰,与上文所探讨的一致。其中,巴西在2012 和2013年有一次单独的起伏,反映了2012年中、巴两国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影响。由于贸易量的激增,两国贸易摩擦也随之增多。图9 显示了中国出口应诉保障措施涉及前8 位国家的变化趋势,不同国家之间的差异更大,不同国家的峰值也在不同年份,比较集中的峰值主要集中在2008年至2010年、2013年至2014年、2017年至2019年。由于保障措施主要是根据不同国家的基本国情和经济资源来设置的,所以国家间差别会很大,并且由于中国与不同国家的贸易关系的水平不一,这也是造成这种差异化的原因。

图8 中国出口应诉反倾销排八位国家的变化趋势(1997—2020年)

图9 中国出口应诉保障措施涉及前八位国家的变化趋势(1997—2020年)

综上,基于突发外部冲击的视角我们可以发现,贸易摩擦的变化与外部事件密切相关。每当国际上或国家地区间出现突发的外部事件时,经济形势会面临预期波动,贸易形势就会不大乐观,贸易保护主义也有所抬头,贸易摩擦就会增多。通过分析中国自1997年以来的贸易摩擦,我们可将其波动情况概括为四个波峰,具体是2001年、2003年、2007年至2009年、2017年至2018年,分别对应中国“入世”、“非典”疫情、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及2017年特朗普上台执政这四次事件,每次外部事件的发生都会带来国际经济形势的波动,进而对国际贸易关系产生影响。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球,国际经济下行压力陡增,面对经济前景的不确定性,各地纷纷出台措施保护本土市场和经济资源。目前,中国出口应诉的案例数已与历史最高值基本持平,在2020年底已经形成了一个新的波峰。

三、突发外部冲击影响下的贸易摩擦特点

上文分析表明,每逢我国或国际上出现突发外部事件,贸易摩擦就会出现较大的波动,即贸易摩擦会受到突发事件的影响。基于此,我们通过梳理中国近20多年的贸易摩擦就会发现,贸易摩擦与突发事件具有很强的关联性,两者关系的特定表现如下:

第一,强国对抗和周边区域化明显。突发事件的出现往往会导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挑衅与打压。近些年来(尤其是特朗普执政后),美国在各个领域展开了对中国的遏制和打压,这直接导致我国对外贸易摩擦出现了强国对抗和周边区域化的明显特点。特别是东南亚、南亚各国,凭借着与中国相似的经济资源和地理位置,与中国展开了一系列竞争,其中印度、越南等积极争夺“世界工厂”的称号;而且,随着人口红利的逐渐消失,中国的廉价劳动力优势也在逐渐丧失。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也将重点应对欧美强国以及与周边竞争,一方面努力使自己在全球价值链中居于高端地位,另一方面也要转化升级原有的低端产业。

第二,应对外部事件的敏感度高。贸易摩擦作为一种贸易对抗机制,出现往往受到突发事件和政策的影响,中国应对外贸易摩擦的外部事件的敏感度较高,即当国内外出现突发事件时,其影响会快速传导至经济贸易领域,进而产生贸易摩擦。例如,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直接促使各国采取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从而导致贸易摩擦频繁出现。显然,经济危机是一个直接刺激贸易摩擦的经济因素,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则是一个间接因素。突如其来的全球疫情切断了全球价值链,全球经济陷入困境,经济预期的不确定程度较高,投资者和消费者信心下降,经济复苏的难度进一步增加。在此背景下,“以邻为壑,转嫁风险”不失为一个“有效”的保护本国经济的方式,从而导致贸易摩擦数量的陡增。

第三,国家或地区间差异化和趋同化共存。面对突发事件,各个国家或地区都会做出一定的反应,这些反应因本地情况不同而存在差异,但也存在一些共同点。基于不同的经济资源和经济结构,应对突发事件的措施必定是有差异的,出现的贸易摩擦也存在差异。例如,中国与欧美国家的贸易摩擦往往涉及化工、光伏、机械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产品或行业,而中国与周边国家的贸易摩擦则涉及纺织、粮食等领域,这正是基于差异化的经济资源禀赋。同时,中国对外贸易摩擦也存在趋同化。在行业方面,化工、金属制品等制造业正逐渐成为贸易摩擦的重点行业,在贸易摩擦趋势线上波峰和波谷的交替出现,即针对中国展开的“统一行动”,以及受突发事件带来的即时影响。此外,中国在应对突发性事件引起的贸易摩擦时,一方面坚持合作、共赢的基本思想,即努力争取和平解决争端和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对恶意挑衅国家也根据贸易实际情况予以有力回击,坚决维护本国国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

四、突发外部冲击背景下贸易冲突应对的难点及启示

由于突发事件具有不可预测性,所以我国在应对因突发事件而出现的贸易冲突时困难重重。尽管我国目前在进口调查和出口应诉方面都积极应对,不过面对日益复杂的国际形势,在部分行业上的表现力不从心。尤其是在面对出口应诉时,面对无端挑衅,我国的企业往往处于被动地位,这种状况通常伴随突发事件的出现,如2008年的经济危机和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

通过前文分析我们会发现,我国在应对突发事件引起的贸易摩擦时存在一些难点。首先,应急机制不完善,应变能力不足。在应对国内外突发事件或别国的突然挑衅时,我国出现的情况是:应对不及时,缺乏相应的应急机制。例如,面对贸易冲突的集中爆发时,尽管近些年应变能力已经有所提升,但大多数中国企业往往疲于应对,只能被动接受。其次,对贸易规则不熟悉,利用程度低。由于目前的国际贸易规则大多数是由西方国家主导制定的,中国企业对国际贸易规则的理解程度不够准确,在面对诉讼调查时难以有效地将国际贸易规则为己所用,导致诉讼结果不如人意。尤其在突发事件出现时,我国企业会受到巨大的国际舆论压力。最后,国内供需不均衡,对外依赖度高。受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观念的限制,我国巨大的需求市场潜力还未被开发出来。此外,我国在部分产品上供给有限,如部分高精尖产品和粮食,在一定程度上依赖进口。这种供需的不均衡使得我国在国际贸易上对外依赖程度比较高,在解决贸易摩擦时处于劣势,并且在关键时刻容易被外国“威胁”和“卡脖子”。

针对以上难点,需要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建立应急机制,提升应急能力。政府和企业之间要建立应急处理关系,当企业受到不公正待遇时,政府要勇于出面进行沟通,确保企业合法利益不受损失。企业在进行国际贸易活动时,也要设置应急处置方案,并在平时多加预演,要做到在面临突发事件时能够快速做出反应,调整供需适应市场,减少国际市场波动带来的影响。二是参与经贸组织,利用好经贸规则。国际贸易组织在解决国际贸易争端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面对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政府要积极参与国际贸易组织,体现大国形象,履行大国职责,同时享受国际贸易组织赋予的权利,积极通过国际贸易组织就贸易摩擦展开谈判与沟通。企业作为参与国际贸易的主体,要熟悉和通晓国际贸易规则,遵守贸易伙伴国的法律法规,依法经营,保障产品质量,在受到不公正待遇时能够积极运用相关贸易规则和法律法规维护自身合理权益。三是刺激居民消费,扩宽国内市场。刺激居民消费的根本目的是要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疫情之下,政府更要采取各项措施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尤其要提高低收入群体的生活质量,同时完善社会保障措施,提高居民的消费信心和投资者的投资信心。通过刺激国内消费,扩宽国内市场,降低对国外产品和市场的依赖,从而在国际贸易中获得主动权。

猜你喜欢
突发事件国际贸易摩擦
莱克勒(天津)国际贸易有限公司
干摩擦和湿摩擦的区别
摩擦电纱线耐磨性能大步提升
你应该知道的国际贸易
警惕国际贸易欺诈
摩擦是个好帮手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对中国国际贸易中“贫困化增长”的思考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