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包头市东河区金龙王庙小学 吉春梅
金龙王庙小学诞生于1904年,历峥嵘岁月,经百年沧桑,至今依然舒枝展叶,雄姿英发。从历史的风雨飘摇中一路走来,步履艰辛,却目光坚定;路途坎坷,却荣誉等身。
这所百年老校,从起源到发展壮大,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学校制度向近代、现代学校制度转变的过程,经历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洗礼。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学校获得了新生。伴随着祖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学校革故鼎新,励精图治,在前进中探索,在改革中发展。百年的积淀、厚重的历史文化,已经成为了这所学校独有的一种精神品质。
● 傅作义
● 曹诚斋
1904年4月,金龙王庙初等学堂成立(因在金龙王庙内创办学堂,由此得名)。建制三个班,学生36人,校长兼教师1人。在庙堂办学,解决了建校资金问题,学校的其他费用支出主要靠“九行”“十六社”和农圃社筹措学款。从私塾走向学堂,是包头教育发展迈出的历史性一步,教学内容从封建社会的伦理纲常、启蒙读物到修身、算术、地理、体操等课程的变化,为封闭的小镇引来了新学的火种,开创了塞外朔漠的近代文明。
1923年,在时任包头教育局长曹诚斋先生的积极倡导下,成立金龙王庙初级小学(学制四年)。初级小学较之前的“学堂”,从课程设置到招生对象,都在逐步走向民主与进步。
1925年,金龙王庙初级小学教职工秉持使命,不负家国情怀,参加包头镇反帝爱国游行大会,高呼“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亡国奴不如丧家犬! 打倒帝国主义!”的口号。全体教师满怀爱国之情,坚定教育救国之愿。
1933年,时任绥远省主席的傅作义将军,率部参加长城抗战凯旋,在金龙王庙小学操场上发表爱国演讲,号召民众抗日救国,鼓舞人们要加强团结,为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许多群众和师生一起参加了这次演讲活动,大大激励了广大师生的爱国、报国热情。
1937年10月,日军侵占包头 ,教育事业遭到严重摧残。日本侵略者在学校进行奴化教育,调整城内原14所小学为10所。金龙王庙小学教师面对现实,坚守爱国之心,为使青少年不忘祖国的语言文字,在日寇的铁蹄下忍辱负重,艰难办学。
1938年,四眼井小学并入金龙王庙小学,学校成为完全小学(学制六年)。这是包头历史上第一所完全小学。
1946年,学校规模扩大,学生达千人以上,教师六十多名,是当时包一中的优秀生源学校。
抗战胜利之后,在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心与资助下,部分在抗日战争中停办的学校逐步开始恢复发展。金龙王庙小学在抗战的栉风沐雨中艰难发展,到解放前夕,学校成为包头市规模最大的一所完全小学,在每年升入包一中的学生中,金龙王庙小学人数最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金龙王庙小学始终走在前列,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探路者。在此期间,学校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成为了一所重点完全小学。
1950年12月24日,学校被确定为“包头市少先队试点单位”,一完小(现金龙王庙小学)的少先队大队是包头市最早成立的。作为“少先队试点单位”,学校积极贯彻第一次全国少年儿童工作干部大会精神,努力培养、教育新一代。在学校中各方面表现突出的学生光荣入队,戴上了鲜艳的红领巾,成为“包头市第一批少先队员”。
一完小(现金龙王庙小学)当时的办学规模很大,在包头市教育界的影响力逐年扩大,教育界重要的活动基本都在一完小举行。1954年,学校优秀的大队辅导员吉轩铭老师就带队参加了 “包头市第一届夏令营”,并担任“总辅导员”。
1956年,一完小(现金龙王庙小学)五年级四班被命名为“包头市红领巾班”。要知道,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成为一名少先队员是件很了不起的事(有的学生到六年级毕业也未能加入少先队)。红领巾班的同学,从小就树立远大的革命理想,时刻准备着成为共产主义事业的接班人。
抗美援朝期间,中国人民志愿军跨过鸭绿江,保家卫国。志愿军在战场上进行着艰苦卓绝的战斗,同时也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当时,一完小(现金龙王庙小学)的小学生积极响应号召,给志愿军叔叔写了信。
1958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中指出,“教育必须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必须同生产劳动相结合”,这一教育方针的制定,开创了半工半读、勤工俭学的新局面,各级各类学校把生产劳动列入正式课程。金龙王庙小学也响应号召,把生产劳动纳入到学校课程中,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劳动,使学生在学习文化知识之余加强了劳动实践锻炼。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包头市教育工作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展现了全新的面貌。金龙王庙小学在党的教育方针的指导下,在改革开放的春风中焕发出勃勃生机,秉承“崇德启智”的校训,尊重知识,尊重人才,教育教学质量有了长足发展。
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学校开始了教学改革,按照“少、精、活”的原则改革课堂教学,克服“满堂灌”“填鸭式”的旧教学方式,同时还承担了包头市小学数学整体改革实验,实验成果显著。并丰富第二课堂,在活动中促进学生成长。
1986年,扩大了校园建筑面积,修建780平方米的二层教学楼。
1989年,扩建了900平方米的三层教学楼。
1997年,学校被评为“包头市义务教育示范学校”。
学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重科学管理、人性化管理,继续承担第二轮包头市语文、数学学科整体改革实验,教学质量全面提高。
学校紧跟党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以“改革强校、激活主体、全面发展”为办学思想,一心一意抓教学,求真务实谋发展。2004年,喜迎建校100周年,学校举行了百年校庆活动。
学校以“精心育人,精细管理,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为办学理念,开启阳光育人工程,继续在探索中谋求发展。
2007年12月,东河区南圪洞第三小学并入金龙王庙小学。学校办学规模从23个教学班增至46个教学班,学生达2300多人。
2007年,新建的7300平方米的现代化四层教学楼落成并投入使用。
立足百年文化积淀,打造一流现代化名校,是金龙王庙小学的教育追求和理想。现在,学校占地面积11232.5平方米,校舍面积9255.8平方米,教学辅助用房8142.7平方米。有教学楼两栋,专用功能室23间,运动场地8197平方米,其中,足球场、篮球场、排球场,共3030平方米。学校现有教学班37个,在校学生1656人,教职工113人。师资力量雄厚,各级卓越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优秀教师占比达68%。
追溯金龙王庙小学百年办学史,虽历尽沧桑,但总能以先进的思想和优秀文化影响人和教育人。
金龙王庙小学坚持走传承百年教育文化与发展现代教育思想相呼应的“七彩阳光教育”之路,在继承中发展创新,着力构建“七彩阳光教育体系”, 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给孩子们温暖而多彩的童年;构建多元综合评价体系,促教师专业而幸福的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曾讲过,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金龙王庙小学走过117年的历程,回首过去,展望未来,我们不忘初心,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