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职业技术学院 千颖利
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重要的教育理念是“根植幼教,育人为本”。为深入贯彻这一理念,在第一课堂之外,开展有特色、有成效、有影响的第二课堂活动,就显得尤为重要。为此,在第二课堂活动中,引入中华诗词文化,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就成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大亮点。中华诗词文化在教育中有着“燃情、塑美、立德、树人”的重要功能,充分发挥这一功能,必将促进学前教育专业的创新性发展,学生的成长成才,有利于学生毕业后从事幼教事业,同时也起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彰显文化自信,培养学生高尚的爱国情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重大贡献。
中华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是中华五千年文明的魂和根。习总书记指出:“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中华诗词在提高国民素质中,占有着不可替代的特殊战略地位;在学校教育中,可以使学生陶冶性情,提升精神境界。在作为幼儿基础教育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的学前教育专业中,第二课堂活动是“第一课堂”教育内容的延伸和补充,能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是学生展示自己优点和亮点的重要平台,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的有效载体。中国是一个富有诗教传统的国家,孔子曾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即认为诗歌具有鼓舞人、丰富人、团结人和批评人的作用。为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入中华诗词文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是在学生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为培养身正德善、爱岗爱幼、才优艺雅、擅保擅教,具有一定国际视野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幼教人才奠定了基础。
首先,中华诗词文化教育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第二课堂中,能从立德树人的目标出发,培养身正德善,爱岗爱幼,才优艺雅,擅保擅教的卓越幼儿教师。将中华诗词文化教育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可以充分发挥其育人功能,能拓宽学生的视野,加深对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了解和热爱,增强传承和弘扬中华文化的自觉性,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思想道德水平;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审美情趣,阅读,表达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文化涵养和综合能力,培养他们高尚的爱国情怀和健康的人格心理。
其次,中华诗词文化融入高职学前专业第二课堂活动能促进高职学前教育专业高素质多方面幼教人才的培养。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第二课堂中,充分利用中华诗词内容开展活动中,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热爱诗词、鉴赏诗词、运用诗词、创作诗词的方法能力。有助于她们的专业成长,“腹有诗书气自华”,同时更好的适应毕业后的幼儿教育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育儿活动,多渠道和幼儿沟通互动,提高执教水平。
再次,中华诗词文化教育融入高职学前专业第二课堂活动,是实施学前教育文化传承创新行动,突出师范教育文化先行,搭建卓越幼师培养的桥梁和阶梯。
将中华诗词文化教育和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相结合,能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力度,促使中华优秀文化代代相传。有助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借助中华诗词以身示范,将自身文化正能量传递给幼儿,进一步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怀、健全人格和创新思维能力,有利于他们的健康快乐成长和成才。
为了更好将中华诗词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第二课堂,探索开展以中华诗词文化为载体的学前教育专业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途径,笔者自制问卷调查所在学校大一大二2000名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生当前的第二课堂活动现状,发放问卷2000份,收回有效问卷1978份,有效率为99%。在调查中,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对第二课堂的形式了解不够,仅有22%较了解学前教育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形式。78%的学生认为当前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太多太杂,缺少科学指导和系统规划,缺少对学生的专业素质引领,学前教育专业当前的第二课堂不能与第一课堂紧密结合,无法充分发挥其立德树人的功能。除此之外,81%的学生结合专业发展需要,希望将文化艺术培养与身心健康发展相结合,以此提升自身的文化涵养和综合能力,促进专业发展,有利于以后的从教工作;80.3% 的学生认为第二课堂不能流于形式,不重视学生的兴趣,形成活动多、收效微,学生的参与热情度低,因此他们建议第二课堂应围绕如何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出发,结合专业特色,开展有利于学生终身发展的活动,真正增强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总之,改变目前的第二课堂活动不利局面,成为学前教育专业所有教师的共同任务。
根据学前教育专业“根植幼教、育人为本”的重要理念,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要结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和幼儿教师专业标准的要求,将第一课堂教学内容和第二课堂专业技能训练结合,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化艺术活动,增强学生的美感体验,培养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在中华诗词文化视角下的高职学前教育第二课堂中,中华诗词文化应与音乐、舞蹈、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相结合,借助诵读、吟唱、编讲诗词故事等方式,来培养高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
中华诗词有独特的平仄、对仗和押韵,富有音乐般的鲜明节奏感和优美旋律,配音吟诵能够诵读出诗词的基调,体悟情感。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技能是为幼儿教育服务,为凸显学前教育的音乐与舞蹈特色,在第二课堂活动中融入诗词教育可以套用一定固有调子进行半诵半唱诗歌,开展诗歌编舞展演活动。例如古诗词《慈母吟》《悯农》《咏鹅》等,在诗歌演唱编舞模式上,根据诗词作品不同背景和韵律可运用奥尔夫音乐,采用民族、流行演唱模式进行重唱、对唱、领唱、合唱及歌唱伴舞,这样用音乐舞蹈学演诗词歌曲,感悟诗词文化与时代接轨,丰富了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大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及创新实践能力。
书法、绘画是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中结合书法、绘画,引导学生书写中华诗词、诗配画,以书法绘画教育推进中华诗词文化教育深入开展,利用学前教育书法绘画技能展演活动,组织学生在第二课堂中书写古诗词和诗配画,评选出优秀作品,举办展览;组织学生进行中华诗词书法、绘画进教室,进寝室、进饭堂、美化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形成一个良好的诗词文化育人氛围和环境。
诗使人有灵性,将中华诗此的内容变成有趣的故事在学前教育专业第二课堂活动中进行演讲或角色扮演展演,并配合多媒体、沙画等方式。如孟浩然的《春晓》可以边画边演讲这样的故事:诗人孟浩然在一个春天的晚上写诗写累了,不知不觉地睡着了,半夜里外面有刮风下雨的声音。他一觉睡到了天明。当他醒来时,听到外面处处传来叽叽喳喳小鸟的叫声,他赶快起来,走出门一看,呀!夜里的风雨可不小啊,花园里许多花都被打落了,满地的花瓣真不知道有多少?故事讲完后,诗的情境也画出来了,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阅读视野,提高了阅读兴趣、表达能力,也为以后发展幼儿思维、开发幼儿智力奠定了基础。
在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第二课堂活动中,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诵读”为抓手,凸显专业特色,开展“忆圣贤·诵经典·修师德”的孔子开放日活动、“读国学经典,育有德人才”道德实践活动、“书香校园,读在师范”诵读比赛活动、端午节诗词经典诵读、中秋节(国庆)的“赏月吟诗”、“诗词擂台赛”、“诗词名句对对碰”等活动。为学生提供经典诗文感悟、品鉴、赏析展示的平台,使学生有机会进行直接的审美实践和审美创造,体会运用诗词艺术形式进行交流的感受,如诵读《论语》中的:“德不孤,必有邻”“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时学生能感悟到孔子把天下真理全都囊括进去教会他们礼义廉耻,忠孝仁义;《石灰吟》中的“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诗句的诵读,让学生感悟养德行、学做人、塑人格;中秋名句“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平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等诗词的诵读让学生感悟到中秋明月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深深地吸引了他们,开拓了他们的视野,提高了他们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著名教育家蔡元培先生说过“要有良好的社会,必先有良好的个人,要有良好的个人,必先有良好的教育”。我国高等院校职业教育正处于蓬勃发展时期,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作为幼儿教育的启蒙者,在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肩负着重要的奠基作用。对于高职学前教育专业来说第二课堂引入中华诗词文化,科学合理的开展诗词乐舞飞扬、诗书画合璧、编讲诗词故事、感悟诗词魅力等方面的系列活动,施之于春风化雨,使他们走出校园时,又可将中华诗词文化的种子撒向千山万水,培育万千新苗,使中华诗词文化薪火相传,构建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