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州市特殊教育学校 许程程
体育教学是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学生的正常发育,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因为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特殊性,为了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获得全面发展,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型,采用分层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特殊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特殊教育的教学对象从单一残疾类型向多重残疾发展,轻度残疾向中重度残疾发展。一个班级内的学生残疾类型及程度各有不同,传统的集体课的体育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每位特殊学生全面发展的需求,单一的教学目标导致一些学生上课时缺乏积极性,配合度不高。分层教学在特殊教育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设计不同的教学内容,实现能让所有学生共同成长的教学目标。
我国现有的特殊教育学校包括聋校,盲校,培智学校。文中提到的特殊教育学校主要指的是培智学校。根据《山东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编制标准》要求,每个培智班级有6名学生。这6名学生残疾程度,残疾类型各有不同。一般一个班级里有自闭症的学生,有唐氏综合征的学生,还有智力残疾、脑瘫的学生,这些学生在心理、生理方面各有特点。体育课对学生的身体健康以及身体协调性要求较高,学生的身体素质不同,增加了体育课堂教学的难度。体育分层教学,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满足每位学生的体育运动需求。
体育课是以提高学生的运动能力,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为主的课程,体育课通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让学生习得某些运动技能。体育动作技能的形成是指学生对某一体育动作从不会到会的过程。学生运动技能的形成是有阶段性的,一般划分为三个阶段:动作的认知阶段,动作的联系阶段以及动作的完善阶段。运动技能的形成是循序渐进的,需要反复练习,使思维活动和身体运动器官活动紧密结合。对于智力残疾学生来说,掌握动作技能的过程是漫长的,一个简单的动作,都需要不断的重复练习,例如投掷沙包,脚的一前一后摆放都需要教师用手拿着学生的脚来做,需要教师不断的提醒,不断的示范。
智力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在智力和体力上是有差距的。智力残疾学生在体育课上习得的运动技能,需要及时的巩固,同样的动作,他们需要练习几十次甚至上百次。课堂上的时间有限,这就需要家长课后不断的和孩子进行动作的强化和巩固。在体育课堂教学中,每个学生都需要教师一对一指导,但课堂时间有限,教师精力有限,陪读家长就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家长参与课堂教学,在课后指导学生练习时,能更加准确、具体。家长的配合对学生体育动作技能的形成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普通学校进行体育分层教学时,一般是根据学生的体育知识、体育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来分。而在特殊教育学校因为学生的特殊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身体素质差别很大,需要根据学生的残疾类型进行分组教学。在体育分层教学中,把学生分为3个层次。A组学生为唐氏综合征的学生。唐氏综合征的学生大多数性情温和,常傻笑,喜欢模仿和重复一些简单的动作,能听懂老师的口令并执行,上课时能自己独立练习并完成动作。B组学生为智力残疾学生。这类学生智力发育迟缓,对周围的事物和声音反应迟钝,可以与教师沟通,但理解力与学习能力较差,需要教师一对一教授,学会以后,基本能独立练习技术动作。C组学生为自闭症的学生。自闭症是因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障碍而引起的广泛性、发展性障碍,主要表现为社会互动缺陷、沟通缺陷、重复刻板的行为模式。这类学生在上体育课时,经常乱跑乱跳,教师与他们沟通困难,需要家长辅助上课。
根据特殊教育学校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3个层次的学生教学目标是有区别的。A组唐氏综合征的学生,身体素质较差,多有基础疾病,不能从事剧烈的体育活动。因此,针对这类学生,其认知目标是初步学习动作技术,了解体育基本知识;技能目标是通过体育课的学习,能模仿教师动作,并能独立练习完成,在练习的次数上,不做强制要求。情感目标为培养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练习中学会合作,体会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B组学生为智力残疾学生,理解能力较差,在对技术动作的认知上存在缺陷,认知目标是说出动作的名称,技能目标是能够在教师的辅助下,完成技术动作,达到促进身体正常发育的目的。情感目标是培养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体会成功的喜悦。C组学生为自闭症学生,其教学目标是教师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关系,在家长的辅助下,能完成教师教授的技术动作,发展学生的各项身体素质,通过和同学合作,逐渐融入到班集体中去。
特殊教育学校的体育课,为了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兴趣,主要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开展。在体育游戏的选择上,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设计不同的游戏。例如A组学生可以设计不剧烈的模仿类游戏,例如大家跟我做,听指令做动作等,通过模仿老师、同学,学会体育技术动作。B组智力残疾学生选择简单的比赛类小游戏,例如端水走、赶球跑、扔沙包等,这些游戏简单易学,又能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C组自闭症学生表现为社交困难、交流能力受限、刻板的动作和行为,根据这些的特点,体育课要在他们熟悉的场地和环境进行,教学内容选择一些亲子互动游戏,例如夹球跑,障碍跑,传球等。教师需要结合体育课的主题,设计适合每组学生的教学内容,例如体育课的主题是投掷,A组学生可以设计“看谁学的像”小游戏,教师演示投掷沙包的动作,学生模仿学习,教师语言提示、指导,看看谁和老师做的一样。在A组学生模仿练习时,教师一对一指导B组学生进行投掷动作练习。C组学生在陪读家长的辅助下,进行看谁投的远的亲子比赛,教师要在上课时兼顾到每位学生。
因为学生的差异性,教学内容不同,评价方式也要有所区别。A组学生要根据体育动作技术的掌握情况,做动作的规范程度和对动作的理解程度进行评价。B组学生在教师的一对一指导下,能否顺利完成技术动作,作为评价依据。C组学生在家长的辅助下,能够顺利完成技术动作,能否实现增强体质的目的作为评价依据。教学评价需要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家长评价结合起来,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
(1)分层教学不是分类教学,不是把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能说唐氏综合症的学生比自闭症的学生学习好,而是根据学生的特点,在原有认知和运动水平上,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2)分层教学不是只管好学生,放弃差生,而是因材施教,特别是中度自闭症的学生,自己不能独立完成的动作,只要能在家长辅助下完成,就算完成教学任务,就是进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为每位学生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
(3)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各个领域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学生分层不可能做到精准,把学生固定在相应的层次,否认了学生发展的可能,限制了学生的发展。因此,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发展和身体健康水平,一学期或一学年调整学生的分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