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台市冬小麦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

2021-12-28 21:25:11杨永强赵红彬陈风云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1期
关键词:邢台市壮苗分蘖

杨永强 马 磊 赵红彬 陈风云 王 莉

(邢台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河北邢台054000)

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河北省是全国冬小麦主产省之一,是重要的小麦商品粮生产基地,小麦生产在河北省乃至全国粮食生产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1]。邢台市为小麦—玉米两熟制,即收获冬小麦后种夏玉米。随着农业种植结构的不断调整和农作物产业化、规模化种植的发展,小麦在粮食生产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获得冬小麦的高产,成为邢台市实现粮食生产取得突破性提高的关键环节。

1 邢台市小麦生产概况、主要技术问题及增产潜力

邢台市近年来小麦播种面积在530 万亩左右,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1/7,目前主体麦田亩产在450~500 kg,小麦整体已进入较高产阶段。虽然邢台市小麦生产技术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就目前亩产水平来看,与其他地方还有较大的差距,与石家庄市相比,平均亩产差80~100 kg。

根据多年的生产实践,从生产技术角度分析,影响小麦产量的技术问题主要有5 个方面: ①整地播种环节问题突出,整地粗放,播种出苗不齐,镇压措施不到位;②播期、播量不协调,难以建成小麦高产群体结构;③施肥结构和施肥技术不合理,不能满足小麦高产的养分需求;④春季肥水管理措施不科学,难以实现分类管理;⑤小麦病虫害防控技术落实不到位[2]。

根据小麦高产栽培的理论,从小麦产量结构三因素分析,目前邢台市主体麦田亩穗数为45 万~50 万,穗粒数为 28~30 粒,千粒重为 38~40 g,穗数增长空间不大,穗粒数差距较大,整体看小麦穗层结构差,穗大小均匀度差,平均穗粒数上不去,千粒重主要受后期气候影响,年际间变幅较大。平均穗粒数代表栽培技术水平,按照穗数和穗粒数2 个因素的差距测算,在目前生产条件下,邢台市主体麦田平均亩产还应有50~75 kg 的增产空间,靠科技提高产量还有较大的增产潜力[3]。

2 播种阶段的栽培技术措施

“小麦七分种、三分管,种好是关键”,播种阶段关系到培育小麦冬前壮苗的培育和高产群体结构的建立,小麦在播种阶段的主要目标是:苗全、苗匀、苗齐、苗壮。主要应抓好以下措施。

2.1 品种选择

小麦要高产,选择品种很重要。在选择品种时主要应考虑5 个因素:①品种适应性。主要考虑品种产地、对水肥条件的要求,应选择在当地试验示范过的品种,从生产经验看,在邢台市适应性好的主要是河北农大、省作物所、石家庄、邯郸、邢台、衡水农科院及山东农科院育成的小麦品种。从其他生态类型区引种应慎重。②品种的产量潜力。主要考虑株型、株高、耐肥性能、穗型、耐密性、抗倒性能。在邢台市选择高产品种的基本标准应为: 株型紧凑、株高75~80 cm、中穗型、分蘖力中等以上、容穗量45 万~50 万。③品种抗逆性。主要包括抗旱性、抗寒性、抗病性等,尤其应选择抗寒性好、抗病性强的品种[4]。④品种生育期。小麦品种分早熟、中熟、晚熟3 种类型,邢台市最好选择中早熟品种。⑤品种品质指标。包括籽粒外观品质和加工品质。最好是白粒硬质,要求中筋麦湿面筋含量在32%以上,强筋麦湿面筋含量在34%以上、面团稳定时间7 min 以上。

2.2 小麦的施肥技术

2.2.1 小麦的需肥结构 根据各地研究结果,每生产50 kg 小麦籽粒,大体从土壤中吸收氮、磷、钾的量大约为 2.8∶1∶(2~4)。根据河北省各地研究和实践结果,亩产500 kg 小麦全生育期需施肥纯N 12~16 kg,P2O57~9 kg,K2O 5~7 kg,同时还应补施 1~2 kg锌肥。

2.2.2 高产麦田的施肥技术 根据邢台市多数麦田的养分状况,高产麦田一般要求亩施纯N 15 kg 左右,最多不宜超过 17 kg,P2O5一般掌握 8~9 kg,K2O 5~7 kg。磷钾肥全部底施,氮肥底施 50%~60%,剩余40%~50%用作春季追肥。底肥推荐配方: 磷酸二铵17~20 kg+尿素 10 kg+氯化钾 10~12 kg+硫酸锌 1~2 kg。为确保肥料配方合理、足量,选择肥料时最好采用本县根据测土配方制作的配方肥,或自己配方,尽量不使用市场上销售的复合肥或复混肥。

2.3 精细整地技术

近年来,邢台市小麦播前整地多采用玉米秸秆切碎还田→旋耕的耕作方式。但由于旋耕深度仅为10~15 cm,连年浅耕,形成犁底层、耕层变浅、秸秆混土不匀,影响播种质量,导致小麦出苗率低,缺苗断垄,且影响小麦根系生长,成为制约单产提高的一大因素。针对这个问题,应将精细整地作为一项关键技术来抓,改进整地技术,大力推广隔年深耕、深松技术。最佳的整地方式应为:秸秆切碎→深耕(或深松)→旋耕→播种,深耕应达到20~25 cm。

2.4 足墒播种

足墒播种是小麦全苗、壮苗的关键,也是推广小麦节水技术的基础。一般在9月下旬至整地播种前降雨量不足的年份,应在玉米收获前带茬洇地。这段时间,降雨量较多,墒足时,可趁墒播种。原则上,底墒不足时,宁肯晚播,也要造墒播种,以确保一播全苗。

2.5 播期与播量

2.5.1 小麦壮苗指标 培育壮苗是实现小麦高产的基础,小麦壮苗分为个体指标和群体指标。个体指标为小麦越冬前单株茎数3~4 个,次生根5~7 条,这就要求主茎叶5~6 片。群体指标为冬前亩总茎数60 万~80 万,超过80 万群体偏大,低于60 万个体偏弱。

2.5.2 播期与播量的确定 小麦播期主要根据达到壮苗指标所需要的积温数确定。一般北方冬性半冬性小麦品种,从小麦播种到出苗需120℃积温,每长1 片叶需75℃左右积温,如冬前主茎要求6 片叶需570℃,冬前5 片叶495℃。根据邢台市近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5~15日。在此期间播种,同等播量条件下,成穗数差别不大。播量应依据播期来确定。同时应考虑品种分蘖力、整地质量等因素。根据调查,秸秆还田麦田,邢台市一般品种每50 kg 种子,出苗 8 000~9 000 个,一般分蘖力中等以上的品种适期内播种基本苗要求18 万~20 万,这样每亩地播量 11.0~12.5 kg 比较适宜,超过 10月15日,每晚播 1 d,增加 0.75~1.00 kg 播量,最多增加到22.5 kg。分蘖力较弱的品种,一般播量不应低于15 kg。

2.6 播种技术要求

播种技术要求主要是播种深度和播种样式。播种深度要求3~4 cm,播种过浅,冬季易冻死,播种过深,形成弱苗。播种样式从高产栽培的角度考虑,应缩小行距,扩大粒距,有利于使麦苗在田间均匀分布,一般采用窄行密垄,行距13~15 cm,套播种作物的根据行距要求确定。为确保播种质量,牵引机械应匀速慢行。

2.7 药剂播种

药剂播种是预防部分小麦病虫害的有效措施,要根据预防病虫害的对象选择合理的药剂,主要预防对象为小麦根腐病、纹枯病、黑穗病、全蚀病、地下害虫等[5]。

2.8 播后镇压

2.8.1 播后镇压的作用 镇压是播种质量的重要环节,镇压的目的主要是踏实土壤、提高土壤紧实度,有利于种子与土壤紧密结合,保墒作用明显,有利于提高出苗率,保证麦苗安全越冬。近年来,镇压措施已成为重要措施[6]。

2.8.2 播后镇压的时间和技术要求 实践证明,播后镇压效果好于播前镇压,镇压的时间应根据土壤墒情确定,一般在播后 2~4 d 进行,用 8~12 马力小拖拉机带专用镇压器镇压。

2.9 播后浇蒙头水

整地质量较好的麦田,不宜浇蒙头水,浇蒙头水易造成土壤板结、土壤裂缝,不利于根紧深扎,且抗旱能力降低。但土壤黏重或秸秆还田量大,不能确保出全苗的地块,应浇蒙头水。但浇水后应在表土墒情适宜时及时进行镇压或锄划,弥合裂缝,达到保墒提墒的目的。

3 田间管理阶段的栽培技术措施

3.1 冬前管理(出苗—越冬期)

3.1.1 冬前小麦管理的主攻目标 小麦越冬前要形成壮苗,壮苗标准为个体健壮,群体适中,主茎6片叶、4 个蘖最为理想,亩总茎数 60 万~80 万最为适宜。

3.1.2 冬前管理的主要技术措施 ①出苗后浇补墒水。正常情况下,只要底墒充足,不应浇补墒水。个别年份,抢墒播种,出苗后耕层墒过差的应浇补墒水。浇过补墒水的麦田抗旱性能不如活垄土壤,一般应适时浇冻水。②杂草秋治。节节麦、看麦娘、野燕麦等禾本科杂草应在秋季防治,最佳防治时间为11月上旬。此时,杂草 3~4 片叶,草小,防治效果好,防治时间不宜过晚,气温过低药效降低。③适时浇冻水。冻水是小麦安全越冬的重要措施。需不需要浇冻水主要取决于播种基础。根据多年实践证明,邢台市正常年份,浇冻水最为稳妥,既能确保麦苗安全过冬,又能掌握春季科学管理的主动权。如果播期较晚(10月下旬以后),在底墒充足、整地精细、镇压踏实的情况下,冻水可以省去,但前提是必须满足上述4 个条件,缺一不可。浇冻水时间为11月下旬至12月上旬,昼消夜冻时,最为适宜。④禁止麦田放牧。冬季在麦田放牧,对麦田危害很大,易造成冬季死苗,返青后麦苗转弱,必须禁止。

3.2 春季管理(返青—抽穗)

3.2.1 小麦高产田的合理群体结构 小麦建立合理群体结构是春季管理的主攻目标。群体结构指标是一个动态指标,包括分蘖的动态指标和个体发育指标。①高产田分蘖动态指标。大田小麦一般单株成穗1.2~1.6 个,高产麦田单株成穗2~3 个。高产麦田要求冬前总茎数60 万~80 万,一般为成穗数的1.5 倍,春季最高分蘖要求达到120 万,分蘖两极分化的时间要出现在起身后至拔节前,出现偏早时说明土壤肥力不足,最后成穗40 万~50 万。②高产田个体发育指标。冬前 6 片叶(5 叶 1 心)4 个蘖,一般达到 6 片叶时,第1 个分蘖有100%成穗的把握,第2 个分蘖有50%成穗把握,第3 个分蘖有10%成穗把握。茎节合理长度,第 1 节不超过 7 cm,第 2 节 11~13 cm,第3 节≤16 cm,第 4 节 20 cm,第 5 节 30 cm,总长度超过95 cm,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倒伏,第3 节最重要,施肥越早,倒伏越严重。叶片长度,冬前叶的长度不应长于 1.5 cm,春季要求春 3、4、5 叶长度不超过20 cm,春3 叶过长封垄过早,旗叶18 cm 左右最好,不能小于15 cm,要想旗叶长,就要在拔节(4 叶)时施肥。

3.2.2 春季肥水管理的效应

(1)返青肥。返青期追肥肥效的高峰期在起身—拔节期,主要作用是:促基部第1~2 节加长;增加春季分蘖。根据试验,从 3月5日开始施肥(碳铵 30 kg),每 5 d 1 次,至 4月25日,施肥越早秆越高,4月10日施肥最好,产量最高。一般年份不应施返青肥,易造成无效分蘖增加,对增加穗粒数有不利影响。

(2)起身肥。起身期追肥肥效高峰期在拔节期,肥效可持续到开花期,起身肥的主要作用:①推迟小麦分蘖两极分化时间,增加成穗数;②加长基部2、3 节长度,中部叶片加长;③增加小穗数,但最多增1 个小穗。

(3)拔节肥。拔节肥是小麦一生中最重要的一次追肥,拔节期追肥肥效高峰期在拔节—开花期。其作用:①有效减少不孕小穗、小花,是增加穗粒数最有效的关键措施;②促进发育慢的中等蘖成穗,提高分蘖成穗率和成穗整齐度;③促进旗叶加长,增加光和面积,延长叶片功能期,有利于灌浆;④促进中上部(4、5 节)节间长度,增加光合面积。

(4)孕穗肥。孕穗期追肥的肥效期为抽穗—成熟期。其作用:①延长旗叶、倒4 叶光合作用时间;②有效减少小花退化,有增粒作用。孕穗肥追肥量不能大,一般纯氮1.5 kg 左右,肥量大易贪青晚熟。

3.2.3 春季管理的主要措施

(1)机械化镇压。镇压的最好时间为小麦返青期前后或返浆期之后。采用机械镇压,可以压碎表层土壤、弥合裂缝,提墒保墒作用明显。

(2)春季肥水管理措施的运筹。春季肥水管理主要是小麦起身至孕穗期间的肥水运筹。春季追肥的技巧性很强,尤其是第1 次肥水时间,对建立合理群体至关重要。要根据小麦苗情、土壤墒情合理安排。高产麦田应在拔节期实施肥水管理,亩追肥量一般为15~20 kg 尿素,视底肥施用情况而确定。冬前麦苗偏旺、冬季冻害较重、春季有转弱趋势的麦田,应在起身期进行追肥浇水,管理稍晚就会影响穗数,施肥量以12.5~15.0 kg 尿素为宜,孕穗期前进行第2 次追肥,亩追尿素3.5~5.0 kg;群体适宜、墒情较好的壮苗麦田,应在拔节期追肥浇水。一次施足15~20 kg 尿素。群体偏大、底墒较足的偏旺麦田,第1 次肥水应推迟到拔节后进行,以实现控蘖防倒的目标。

(3)麦田化学除草。阔叶型杂草的防治应在小麦起身期进行,时间应掌握在拔节前,拔节后施药易发生药害。

(4)春季病虫害防治。春季小麦的病虫害主要有麦蜘蛛、小麦吸浆虫、纹枯病等,要根据发生情况及时防治。3月下旬至4月上中旬,在干旱年份应注意红蜘蛛的防治,发现虫害发生应及时用杀螨类农药除治,可加入三唑酮兼防纹枯病、根腐病。小麦吸浆虫发生区应在4月下旬化蛹期及时撒毒土防治。

(5)小麦防倒伏措施的综合运用。小麦倒伏主要是栽培技术不合理引起,主要原因是春季追肥偏早、氮肥偏多,导致群体偏大;追肥偏早导致2~3 节过长易形成腰倒。预防倒伏主要措施:一是拔节期控水肥控蘖,群体偏大的麦田应推迟到拔节后追肥浇水;二是对有倒伏迹象的在拔节期进行化控;三是小麦抽穗后浇水应注意天气预报,避开大风天。

(6)小麦春季冻害的预防和补救。小麦返青后,抗冻能力逐渐降低。强降温天气易造成冻害。根据研究,邢台市发生春季冻害的时间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中旬末,此阶段达到日降温10℃以上,低于0℃2~3 d 时间,易造成冻害,春季冻害的主要危害是造成麦穗畸形、不孕粒或不孕穗,也可发生幼穗冻死等。预防春季冻害主要措施是在降温前浇水,保持麦田土壤水分适宜。但大田生产难以预防。补救措施主要是冻害发生后,及时浇水补追少量氮肥[7]。

3.2.4 小麦后期管理(抽穗—成熟期)

(1)后期管理的主攻目标。小麦抽穗后的管理对增加穗粒数、千粒重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主攻目标:一是减少小花退化增粒数。二是延长叶片功能期,提高灌浆速度增粒重。

(2)后期管理的主要措施:①浇足扬花灌浆水。小麦从抽穗到成熟前10 d 是浇扬花灌浆水的关键期,应一次浇足。②综合防治病虫害。后期病虫害防治是保粒重的关键措施。主要病虫害有吸浆虫、蚜虫、白粉病、纹枯病、赤霉病等。小麦开花期应重点抓好一喷综防措施,即杀虫剂、三唑酮、植物生长调节剂混合喷雾,达到杀虫、防病、防干热风的作用。如小麦蚜虫发生期与小麦吸浆虫不同期,应单独防治。③防御干热风。华北地区5月份常发生干热风,干热风对小麦灌浆影响很大,但提前预防难以实施。因此,主要通过两项措施:一是在小麦扬花灌浆期间浇足水;二是结合防治病虫害,加入植物生长调节剂,提高小麦抵御高温和干热风的能力。

猜你喜欢
邢台市壮苗分蘖
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
今日农业(2022年2期)2022-11-16 12:29:47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
邢台市
中国人民银行邢台市中心支行
邢台市
浅析水稻分蘖与产量
提高冬小麦有效分蘖的技术措施研究
现代农业(2018年7期)2018-02-18 10:58:09
长春壮苗泥炭科技有限公司
蔬菜(2016年10期)2016-10-25 07:37:54
越冬期油菜壮苗防冻四措施
水稻旱育秧、温室两段育秧在分蘖与成穗上的差异
新农村(2015年10期)2015-09-28 00:3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