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茂德 沙红艳 耿 军 刘 萍
(1.淄博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山东淄博255033;2.滨州市滨城区市东街道办事处 山东滨州256600)
绿盲蝽学名Apolygus lucorum(Meyer-Dür.),属半翅目、盲蝽科,主要危害棉花、枣树、葡萄、苹果、花生、苜蓿、花卉、蒿类、十字花科蔬菜等农作物。成、若虫刺吸棉株顶芽、嫩叶、花蕾及幼铃上汁液,叶片受害形成近圆形破孔、皱缩不平的“破叶疯”;腋芽、生长点受害造成腋芽丛生;幼蕾受害变成黄褐色干枯或脱落;棉铃受害后,表面黑点满布,僵化落铃。绿盲蝽成虫存活期长,成虫和若虫是危害虫态,成虫重于若虫。绿盲蝽喜欢潮湿环境,喜食花蜜植物、嫩枝嫩叶。
抗虫棉大面积推广以前,棉铃虫是棉花的主要害虫;抗虫棉大面积推广以后,由于棉花农药使用量大幅减少,棉蚜、盲蝽蟓、烟粉虱成为棉花主要害虫。棉田盲蝽蟓有绿盲蝽、中黑盲蝽、苜蓿盲蝽等,绿盲蝽是优势种[1-2]。
山东省是我国产棉大省,棉花种植主要集中在鲁北棉区、鲁西南棉区和鲁西北棉区,鲁北棉区位于山东省北部,涵盖滨州市、东营市、淄博市和潍坊市,是山东省最大的春播棉区。
综合多年的绿盲蝽测报资料,确定鲁北棉区绿盲蝽发生规律为:绿盲蝽一年发生4 代,以卵越冬。越冬代卵、若虫在越冬寄主植物上生活,越冬卵孵化时期为4月中旬至5月上旬;第 1 代若虫发生期4月中旬至5月下旬,盛期5月上中旬;第1 代成虫发生期4月下旬至5月下旬,盛期5月上中旬,部分成虫转移到早春花期植物(绿豆等)和春播棉上,开始危害棉花幼苗。第2 代卵发生期5月上旬至6月上旬,盛期5月中下旬;第2 代若虫发生期5月中旬至6月下旬,盛期6月上中旬;第2 代成虫发生期6月上旬至7月中旬,盛期6月下旬至7月上旬。第2 代成虫开始向棉田迁移,迁移时间为6月中旬至7月中旬,第3 代卵发生期6月中旬至7月下旬,盛期7月上中旬;第3 代若虫发生期6月下旬至8月上旬,盛期7月中下旬;第3 代成虫发生期7月上旬至8月下旬,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4 代卵发生期7月上旬至8月下旬,盛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第4 代若虫发生期7月中旬至9月上旬,盛期8月上中旬;第4 代成虫发生期8月上旬至9月下旬,盛期8月下旬至9月中旬。进入9月上旬,绿盲蝽成虫开始向越冬寄主(枣树、苜蓿等)转移,以卵越冬;在棉花残株上绿盲蝽不能越冬。
根据鲁北棉区棉田绿盲蝽的发生规律与棉花种植模式,从生态防控、物理诱控、生物防治和科学使用农药4 个方面对棉田绿盲蝽进行综合防控。
2.1.1 选用耐虫棉花品种 尽量选用叶片无毛或少毛的适合轻简化栽培的棉花品种。春播棉如鲁棉 1131、鲁棉 696、鲁棉 338 和 K836 等,夏播棉如鲁棉 532、鲁 241 等。
2.1.2 清除田间杂草 田间杂草是绿盲蝽主要的栖息地和越冬场所,棉花收获后,及时清除棉田及其周边杂草,集中深埋或烧毁,恶化绿盲蝽越冬和栖息条件,降低越冬基数和田间种群数量。
2.1.3 合理控制肥水 在棉花秸秆还田的基础上,压盐、造墒后亩施商品有机肥 (有机质含量≥30%)100 kg,或优质土杂肥2 000 kg 作为底肥;棉花播种时亩施磷酸二铵30 kg,控释尿素15 kg、硫酸钾10 kg。棉花生长中后期,尽量不追施氮肥,减少棉花生长后期嫩枝嫩叶,恶化绿盲蝽的食物环境,减少绿盲蝽的危害。
2.1.4 合理密植 提倡棉花轻简化栽培,应用适合轻简化的棉花品种,一般棉田种植密度为4 000~4 500 株/亩,地势低洼、土壤盐碱性高、地力差的棉田可达4 000~5 000 株/亩,土壤肥沃、地力好的棉田种植密度 4 000 株/亩左右。夏播棉一般在 5 000 株/亩以上[2],有利于压低绿盲蝽发生量 。
2.1.5 及时打顶 棉花实现轻简化栽培以后,基本不需要整枝和打边心,但需要及时打顶心。打顶心一般在7月中下旬进行。打顶心过晚,棉花容易疯长,易造成绿盲蝽大发生。
2.1.6 适时化控 鲁北棉区大部分棉田已实现棉花轻简化栽培,棉花种植密度大,应根据棉花长势,及时化控,这是棉花高产的关键。化控原则为结合防治棉花病虫害,宜早、少量多次叶面喷雾。化控的目的是保障棉花健康生长,降低田间湿度,减少棉田绿盲蝽种群数量,提高棉花产量;第1 次在棉花蕾期,使用25%甲哌鎓水剂2 mL/亩;第2 次在棉花花期,使用25%甲哌鎓水剂4~6 mL/亩;第3 次在棉花花铃期,使用25%甲哌鎓水剂8~16 mL/亩;第4 次在棉花花铃期,根据棉花长势、雨水情况,使用25%甲哌鎓水 16~30 mL/亩。
2.2.1 性信息素诱杀 每亩放置绿盲蝽性信息素诱集装置1~2 个,诱集盒中保持2~3 cm 的0.1%洗洁精水,每 10~15 d 清除死虫 1 次,每 30~45 d 更换绿盲蝽诱芯1 次。诱杀时间为棉花播种至9月底[1-3]。
2.2.2 种植诱集带诱杀 在棉田周边种植3~5 m 宽的绿豆,长度依棉田长度而定,或在棉田每隔10~15 m 种植3~5 m 宽的绿豆,长度随棉田长度而定。在诱集带及时喷洒农药,诱杀棉田绿盲蝽[1-2]。
2.2.3 诱虫板诱杀 每亩悬挂20 cm×30 cm 的蓝色或黄色粘虫板 10~15 片,每 30~45 d 更换诱虫板,诱虫板数量依据棉田绿盲蝽数量而定。诱杀时间为棉花播种至 9月底[1-2,4]。
(1)在绿盲蝽发生初期,使用1%苦皮藤素水乳剂 30~40 mL/亩叶面喷雾,5 d 一次,连喷 2~3 次。
(2)在绿盲蝽发生初期,每亩放置异色瓢虫卵卡100 个(每卡 20 粒卵),15 d 1 次,连放 2 次[1-2,5]。
在每代绿盲蝽成虫发生初期,使用4%阿维·啶虫脒乳油15~20 mL/亩、25%噻虫嗪水分散粒剂 4~8 g/亩、50%氟啶虫胺腈水分散粒剂 7~10 g/亩、26%氯氟·啶虫脒水分散粒剂 6~8 g/亩田间喷雾,7 d 1 次,连喷 2~3 次[6]。
连片棉田,提倡使用新型植保机械进行统防统治。棉花封垄前,使用大型喷雾机喷雾;棉花封垄后,使用植保无人机进行防治。
植保无人机防治注意事项:①干旱、晴天,最好在上午9:00 以前,下午4:00 以后或在雨后进行田间作业;②选用农药剂型为水剂、乳油、可湿性粉剂,不宜使用悬浮剂;③尽量使用飞机专用助剂;④要喷严、喷全,切忌重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