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河市第四中学 王徐良
沙河市第四中学位于城郊结合部,校园内一派浓厚的乡土气息,师资力量和生源水平都不算上乘,针对这种实际状况,我们倡导勤劳,倡导读书、学习,倡导反思,以此作为学校文化的基色。
我们在办学的各个层面上,都体现出“勤劳”二字:做辛勤的园丁,育勤劳快乐的学生。校训、校歌和校徽都围绕“勤劳”来设计,教师的教风、学生的学风也围绕“勤劳”来确定,日常管理、教学、校园活动等各个方面都体现着“勤劳”。
每天的值班领导都要“勤”字当头,勤于巡查校园,勤于巡视课堂,发现问题后勤于督促整改。
日常教学上,在“备、讲、批、辅、考”五个环节上都要做到勤。比如,我校教师宋星果在思政课“共圆中国梦”授课过程中,采用情境教学法和讲授法相结合的方式,创设场景,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实现中国梦。在授课时,他让学生观看视频,参观“砥砺奋进的五年”成就展网上展馆,让学生了解、感受中华民族所取得的伟大成就,从而坚定学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信念;再通过小组探讨交流,加深对为圆梦而作出自己应有贡献的理解。
组织校园活动,每一环节也都要做到“勤”。从活动的计划、组织、实施,到最后的总结、存档,相应的负责人都要“手勤、眼勤、腿勤”,尽职尽责,环环相扣。
勤劳,已成为这所学校一个内在的标志,有力促进了学校管理水平提升。
学校在师生中大力倡导读书、学习风尚,以增长学识,加厚底蕴。
学校每学期为每位教师订阅一份杂志。校长每月找出适合每个学科教师阅读的文章2篇,写上自己的读书感悟或寄语,复印给每名教师阅读。每位教师每月要写一篇自己的读书心得。
在教研活动期间,教研组长要带领全组成员进行20分钟的读书活动。在班主任会和中层领导班子会上,也要组织大家进行10至20分钟的读书活动。
学校在校刊上专门开辟了一个读书专栏,让每名教师分享读书的快乐。麻丽霞老师在阅读了《河北教育》刊发的《未来教师应具备的三种发展力》后,有感而发:“……当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广泛应用时,我才感到四面楚歌,一切茫然。由此,我认识到‘坚持终身学习去适应教育需求’才是为师之道……”麻老师的读书感悟,引发了老师们的共鸣,教师们都有了跟随时代脚步的紧迫感,亟需以未来教师为目标来提升自己。
学校每年都要举办读书节,让书香浸润校园,让阅读丰富人生。学生读书热情高涨,学校多次获得读书活动的组织奖,并被评为第四届河北省青少年“阅知行”读书活动书香校园。张鼎一、张益卓、史韶玥、刘兴阳等同学在“熙湖杯”朗读比赛中取得个人一等奖的优异成绩,151、147班获得团队一等奖,147班参加了沙河市电视台“庆元旦朗读节目”录制活动。
古语云:学而不思则罔。学校倡导反思之风,以反思知不足,以反思修自身。
做好课前反思。在备好课的基础上,每名教师要准备一个问题采集本,记录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以学定教。如王延双老师在上“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这节课时,考虑到学生很难接受通过平移图像找规律这一部分内容,所以预先设计了利用几何画板来辅助教学的程序,让图形动起来,直观易懂。
课堂自我反思。教师要在期中考试前录制一节反思课,通过回放分析自己的教态、语言及学生课堂参与度等方面的问题,思考改进之策。之后,把自己的反思整理出来,在教研活动中分享。孔永静老师反复观看自己的作文课课堂实录,发现不少学生在作文中只顾追求华丽的辞藻,新鲜的开头、结尾,独特的结构形式,而缺少鲜活灵动的思维和朴实亲切的生活气息。于是,她组织学生到实践基地观摩、远足游览,引导他们走进生活,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养成多看、多听、多想的习惯,追求处处皆是景、物物可入文的写作境界。
课后反思。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后用简单的一句话或一些符号来记录下自己的感受,一个月后,再把自己的感受整理为一篇月反思。如七年级语文教师牛玉敏在主题为“中华美德”的第四单元教学完成后反思:成功之处是,教学重点突出,做到了读写结合。不足之处是,朗读没有贯穿始终,朗读和教学割裂开来,不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牛玉敏老师在教研活动时把这些反思共享,同组语文教师就朗读达成共识:重朗读,让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感受语言美,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
家长公开课反思。每一学期,学校都会安排一些家长公开课,邀请家长听课、评课。教师听取家长意见,结合自己的感受,反思自己的教学。范红宾老师针对中考专项复习“形容词和副词”设计了一节家长公开课,课后,所有听课的英语老师和家长朋友们都参加了评课,他们的点评使范红宾老师受益匪浅。她总结反思:我领悟到了一种理念,那就是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