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田县西五里屯小学 刘丽丽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是一本非常棒的育儿书,尤其是书中第五章有关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思考,带给我很多启发。
关于阅读习惯的培养,作者施晗在书中这样写道:一是要激发孩子课外阅读的兴趣;二是要通过加强阅读指导保持孩子的阅读兴趣。
如何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们不妨试试带孩子到自然界去探索,让孩子爱上阅读。记得几十年前,我的语文老师经常带我们去田地里撒欢儿。上三年级的那年春天,老师组织我们去看麦田,看小溪,去感受春天的美好。当我学到《春》这篇课文时,就特别爱学,感觉作者笔下的文字在我周围流淌,有一种身临其境的特殊体验。
除了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家长们还可以适时给予阅读指导,从而维持住孩子们“来之不易”的阅读兴趣。
把书读出声来。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清朝雍正年间,曾发生一件科场舞弊案,但其实只是疑似案件。那年,陕西省考中不到40名,但是邕城一个县却考上13名。有人怀疑科场舞弊,但经过多方面调查,却未发现什么问题。入夜,钦差大人登上城墙散步,只听得书声琅琅。于是,钦差大人明白了,原来是这里的人非常重视诵读啊。朱熹说: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可是现在的孩子为了完成老师的读书任务,像打仗似的把书读完。这样的阅读,孩子能读懂多少呢?能记住多少呢?要避免阅读成为走马观花的形式,以口诵读就是个好办法。家长在陪伴孩子阅读时,要多鼓励孩子把书读出来,读出声来,尤其是读到经典时,可以以做游戏的方式,反复诵读,达到能够背诵的程度。
把书口述出来。在学习《海燕》这篇文章前,教师布置预习作业,让孩子们回家后向家长复述文章的第二段。可当女儿一目十行地读完一遍后,却没在头脑中留下一点儿印象,也说不出个一二三来。那么,要怎样阅读才有效果呢?家长可以指导孩子们首先要找到书中的主人公,梳理出主人公在什么时间做了什么事情,以及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这样一个完整的复述就出现了。这个方法,无论是针对故事书还是其他形式的书都非常适用。孩子能熟练地复述书中的大致内容,表明心中有所记忆,看完这本书就有一定的收获。
把书谈出思考来。交流讨论,即是在了解所读内容的基础上,谈个体的思考和感受。前段时间,女儿读了《平凡的世界》这本书,一天她突然对我说:“妈妈,如果田晓霞没有死的话,孙少平会多幸福啊!”不一会儿她又摇头感叹道:“秀莲作为女人真的很伟大。”她叽里咕噜地又感叹了好一阵子,最后来了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啊”。意识到她的读后体会如此之多,我又抓紧时间和她讨论人物的命运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等深层次的问题,借此打开她的思考视野和深度。
刘墉曾写给女儿这样一段话:快乐地读,快乐地用,常常温习,常常思索,我希望你每星期只读一两本书,却能在读完之后对我提出很多自己的想法。这是刘墉对女儿阅读的期望,也该是我们对孩子阅读的期望。